烏司他丁聯(lián)合生長抑素治療老年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的療效及對血清炎癥因子的影響
王海燕
(濟南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山東濟南250031)
摘要〔〕目的探討烏司他丁聯(lián)合生長抑素治療老年急性重癥胰腺炎(SAP)患者的療效及對血清炎癥因子的影響。方法選擇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該院收治的老年SAP患者39例,按照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在常規(guī)處理基礎(chǔ)上給予注射用生長抑素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給予烏司他丁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不同時間點血清炎癥因子水平的變化。結(jié)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白細胞介素(IL)-6、IL-8、腫瘤壞死因子(TNF)-α總體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兩組IL-6、IL-8和TNF-α水平均隨時間延長而下降(均P<0.05),且觀察組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均P<0.05)。治療后觀察組IL-10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IL-10水平均隨時間延長而上升(均P<0.05),且觀察組上升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烏司他丁和生長抑素聯(lián)合應用治療老年SAP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單獨用藥,能夠有效調(diào)節(jié)血清炎癥因子的水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guān)鍵詞〔〕急性重癥胰腺炎;烏司他??;生長抑素;血清炎癥因子
中圖分類號〔〕R576〔文獻標識碼〕A〔
第一作者:王海燕(1968-),女,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急性重癥胰腺炎治療方面的研究。
過度的炎癥介質(zhì)如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6和IL-8均會損傷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微循環(huán),增加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和液體封存,在重癥胰腺炎(SAP)進展中發(fā)揮顯著作用〔1〕。SAP以維持患者水電解質(zhì)平衡、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并給予患者呼吸和腎功能的支持、營養(yǎng)支持等,抑制激活的胰酶和消化液〔1〕。烏司他丁能夠抑制透明質(zhì)酸酶、胰蛋白酶等脂類和糖類水解酶,還能抑制多種炎癥介質(zhì)和內(nèi)源性休克因子的生成〔2〕。生長抑素能抑制膽囊收縮和消化酶的分泌而減少胰腺外分泌,抑制早期細胞因子的瀑布效應;刺激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保護胃腸道黏膜細胞和肝細胞,下調(diào)TNF-α誘導的IL-6分泌〔3〕。本研究旨在探討烏司他丁聯(lián)合生長抑素治療老年SAP患者的療效及對血清炎癥因子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SAP患者39例,診斷依據(jù)《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4〕,排除合并有心、肝、腎等功能異常者。按照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齡61~76〔平均(66.13±3.54)〕歲;SAP分級:Ⅱ級11例、Ⅲ級10例;發(fā)病至入院時間2~7 h,平均(4.41±0.85)h。對照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齡62~76〔平均(65.81±3.07)〕歲;SAP分級:Ⅱ級10例、Ⅲ級8例;發(fā)病至入院時間3~7 h,平均(4.52±0.53)h。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SAP分級和發(fā)病至入院時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禁食、胃腸減壓、抗感染、維持水電解質(zhì)平衡和營養(yǎng)支持等常規(guī)處理。對照組在常規(guī)處理基礎(chǔ)上給予注射用生長抑素(魯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8250)6 mg/d,微量泵24 h持續(xù)輸入,連續(xù)7 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同時給予烏司他丁(廣東天普生化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133)10萬U溶于50 g/L葡萄糖溶液250 ml,靜脈滴注,持續(xù)7 d后藥物減半,持續(xù)7 d。
1.3檢測方法分別于患者入院時和治療后第1、7天抽取靜脈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IL-6、IL-8、IL-10和TNF-α的水平。操作過程嚴格按照試劑盒上的說明進行。
1.4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和不同時間點血清炎癥因子(IL-6、IL-8、IL-10和TNF-α)水平的變化。療效判定標準,顯效:7 d內(nèi)陽性癥狀和體征消失,血清淀粉酶(AMS)恢復正常;有效:7 d內(nèi)陽性癥狀和體征減輕,AMS降低但未恢復正常;無效:7 d內(nèi)陽性癥狀和體征無緩解或加重,AMS無明顯下降??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5統(tǒng)計學方法用SPSS16.0軟件行方差分析和χ2檢驗。
2結(jié)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24%)顯著高于對照組(66.67%)(χ2=5.372,P<0.05)。其中顯效15例(71.43%) vs 10例(55.56%),有效5例(23.81%) vs 2例(11.11%),無效1例(4.76%) vs 6例(33.33%)。
2.2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IL-6、IL-8、IL-10和TNF-α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7 d觀察組IL-6、IL-8、TNF-α均低于對照組(F=23.077、36.331、23.183;P<0.05);兩組IL-6、IL-8和TNF-α水平均隨時間延長而下降(F=539.632、664.092、57.378;P<0.05),觀察組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IL-10水平高于對照組(F=47.281;P<0.05),兩組IL-10水平均隨時間延長而上升(F=559.877;P<0.05),且觀察組上升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 s)
與對照組同期比較:1)P<0.05
3討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期望壽命的延長,老年SAP的發(fā)病呈上升趨勢,目前占所有胰腺炎的20%~30%,死亡率為30%~40%,是一種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胰腺壞死、細胞因子激活、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SAP是由膽道疾病、酗酒、暴飲暴食等引起的急腹癥,起病急、進展快,主要發(fā)病原因是因膽管、胰管、十二指腸等不通暢所致的胰腺功能紊亂,促使各種胰腺酶過度激活,胰腺水腫、出血、壞死,炎性因子釋放,滲透性增加等〔5〕。SAP病情主要由相關(guān)炎癥反應程度決定,是由多種細胞因子組成,包括促炎介導細胞因子,如TNF-α、IL-6和急性炎性細胞因子,如IL-10〔6〕。
相關(guān)研究表明〔7〕,TNF-α在胰腺炎的胰腺損傷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能夠作用于多種細胞,作為始發(fā)因子激發(fā)一系列級聯(lián)反應,誘導IL-1、IL-6生成,增加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進一步導致局部缺血和血栓的形成,因此,可通過減少TNF-α受體基因降低胰腺炎的嚴重程度。IL-6作為急性反應期炎癥介質(zhì),可誘導全身性的炎癥反應,增加血管通透性、參與補體活化等,導致患者胰腺持續(xù)壞死,并促進TNF-α釋放,形成惡性循環(huán)〔8〕。IL-8為趨化性細胞因子,能夠促進炎癥細胞趨化、誘導細胞增殖,主要介導局部炎癥有關(guān)的免疫應答,參與細胞免疫和遲發(fā)型超敏型炎癥,導致機體局部炎癥反應。IL-10作為抗炎細胞因子,能夠限制并終止炎癥反應,阻斷促炎細胞因子,控制免疫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如T細胞、B細胞、自然殺傷細胞、抗原呈遞細胞、肥大細胞和粒細胞〔9〕。
本研究結(jié)果說明烏司他丁和生長抑素聯(lián)合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優(yōu)于單獨使用生長抑素,兩者聯(lián)合使用可以加強對蛋白酶的抑制和對炎癥的抵抗,臨床療效具有協(xié)同作用,與相關(guān)研究結(jié)果一致〔10〕。此外,烏司他丁和生長抑素聯(lián)合使用能夠充分發(fā)揮藥效,抑制消化液和酶類的分泌,降低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活性,能夠改善微循環(huán),抑制血清炎癥因子所致的級聯(lián)反應。兩者聯(lián)合應用既能抑制胰腺的外分泌,減少胰酶所致的繼發(fā)損傷,又能夠減少炎癥反應,加快患者恢復。
4參考文獻
1Zhao G,Zhang JG,Wu HS,etal.Effects of different resuscitation fluid o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3;19(13):2044-52.
2李如職,鄧海成,麥佐鐮,等.生長抑素聯(lián)合烏司他丁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9(15):89-90,92.
3任英霞,康惠貞.烏司他丁、生長抑素聯(lián)合泮托拉唑鈉對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炎癥因子的影響〔J〕.中國醫(yī)刊,2014;49(12):64-5.
4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胰腺外科學組.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4)〔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5;21(1):1-4.
5王豐平,張永龍.烏司他丁聯(lián)合生長抑素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療效觀察〔J〕.中國藥師,2014;17(5):812-4.
6Meng H,Gong J,F(xiàn)ang L,etal.Effect of interferon-γ on NF-κB and cytokine IL-18 and IL-27 in acute pancreatitis〔J〕.Bosn J Basic Med Sci,2013;13(2):114-8.
7Kumar A,Chari ST,Vege SS.Can the time course of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core predict future organ failure in acute pancreatitis〔J〕?Pancreas,2014;43(7):1101-5.
8Sinha A,Cader R,Akshintala VS,etal.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between 24 and 48 h after ERCP predicts prolonged length of stay in patients with post-ERCP pancreatitis:a retrospective study〔J〕.Pancreatology,2015;15(2):105-10.
9Sit M,Aktas G,Yilmaz EE,etal.Effects of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on serum omentin levels in early acute and chronic pancreatitis〔J〕.Clin Ter,2014;165(2):e148-52.
10歐云崧,賈利猛,王明鋒,等.生長抑素聯(lián)合烏司他丁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6(4):84-6.
〔2015-03-27修回〕
(編輯袁左鳴/滕欣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