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征 ,韋 奉 ,畢宗岳 ,張 峰 ,何石磊
(1.國家石油天然氣管材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陜西 寶雞 721008;2.寶雞石油鋼管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寶雞 721008)
隨著我國石油工業(yè)的迅猛發(fā)展,國內(nèi)油田已經(jīng)進入開發(fā)中后期,井筒維護、剩余油的挖潛、套損井的修理已經(jīng)成為油田二次開發(fā)的重點工作??膳蛎浌芗夹g(shù)(Expendable Tube Technology)作為21世紀石油鉆采行業(yè)的核心技術(shù)之一,在鉆井、固井、修井、套管補貼等方面表現(xiàn)出很好的優(yōu)勢[1-5]。國內(nèi)從2001年開始對實體膨脹管進行跟蹤研究,主要包括可膨脹管材、膨脹工具及膨脹工藝等,其中可膨脹管材的開發(fā)是首要解決的問題[6]。
在研究可膨脹管材過程中,國內(nèi)外曾普遍使用常規(guī)套管材料(如L80、K55、P110鋼級等)、管線鋼和特種材料(如35CrMo鋼、低溫鋼等)作為可膨脹套管材料,但有試驗表明,K55鋼級膨脹后并不能滿足大多數(shù)鉆井應用所需的強度,P110鋼級膨脹后雖然有足夠的強度,卻因塑性區(qū)相對較小而限制其在破壞斷裂前獲得足夠的膨脹量。為此,美國Enventure公司與Lone Star Steel公司合作開發(fā)了LSX-80型鋼材,利用其特殊的合金成分和ERW(Electric Resistance Welding,電阻焊接)工藝制成有縫電焊管來滿足膨脹施工和現(xiàn)場使用要求[7]。
目前國內(nèi)能夠生產(chǎn)膨脹管的廠家并不多,且在規(guī)格和性能方面與國外產(chǎn)品存在較大的差距,無法滿足國內(nèi)市場對膨脹管的需求。本文對寶雞石油鋼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寶雞鋼管)開發(fā)的80鋼級膨脹管的性能進行分析研究。
膨脹管的膨脹原理,從工藝角度上講,就是將膨脹管下到油氣井預定層位,膨脹芯軸依靠機械拉力或液體壓力在膨脹管內(nèi)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作軸向移動,以強行擠壓的方式迫使膨脹管發(fā)生塑性變形[8]。其中,外徑擴大率、壁厚減薄率和膨脹率(內(nèi)徑擴大率)是膨脹試驗完成后檢測的主要參數(shù),其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ΦQ、ΦH——膨脹前、后的管體外徑,mm;tQ、tH——膨脹前、后的管體壁厚,mm。
考慮到石油天然氣開采用80鋼級膨脹管的性能要求以及成本,對80鋼級膨脹管試驗鋼的化學成分進行設計,具體見表1。C能夠提高材料的淬透性,保證鋼的強度;Si是一種脫氧劑,以固溶強化形式提高鋼的強度,但其含量過高會惡化鋼材的韌性及焊接性能;Mn可提高材料的淬透性和強度,削弱或消除S元素的影響;Nb、V、Ti主要是通過析出強化、固溶強化和相變強化來改善材料的性能;S、P是鋼中不可避免的雜質(zhì)元素,其含量的減少可明顯提高材料的韌性,故其含量越低越好。
表1 80鋼級膨脹管試驗鋼的化學成分(質(zhì)量分數(shù)) %
首先采用高爐煉鐵后經(jīng)轉(zhuǎn)爐冶煉、LF+RH精煉、連鑄、高尺寸精度軋制及控制冷卻工藝,制成厚度為7.3 mm的熱軋卷板;隨后通過“卷板縱剪→粗成型→精成型→HFW(High Frequency Welding,高頻電阻焊)”工藝制成規(guī)格為Φ193.7 mm×7.3 mm的毛坯管;再利用分步式中頻感應加熱,在高溫下對HFW焊管實施熱張力減徑工藝,得到規(guī)格為Φ139.7 mm×7.72 mm的膨脹管管坯;接著進行整管熱處理,最終保證管材具有較高的尺寸精度和優(yōu)良的力學性能。研究表明:將加熱溫度控制在α+γ兩相區(qū)時,管材具有較理想的組織性能。
利用定徑區(qū)直徑為143.3 mm、錐角為15°的膨脹錐對80鋼級膨脹管管坯進行膨脹試驗,膨脹方式為純液壓式膨脹,膨脹壓力為28~32 MPa。
寶雞鋼管利用“HFW+熱張力減徑+整管熱處理”的 SEW(Hot Stretch-reducing Electric Welding,熱張力減徑電阻焊)工藝生產(chǎn)的80鋼級膨脹管的顯微組織如圖1所示??梢钥闯觯汗荏w與焊縫區(qū)域組織均含有鐵素體+回火索氏體,且焊縫與熱影響區(qū)的組織差異較小,這有利于管材的均勻變形。
80鋼級SEW膨脹管膨脹前后的外徑和壁厚測量結(jié)果見表2。由表2可知:采用Φ143.3 mm膨脹錐進行膨脹試驗時,套管平均壁厚均有所減薄,減薄量為0.52~0.64 mm,減薄率為6.77%~8.23%,這是由于管材在膨脹過程中金屬發(fā)生一定的徑向流動,管徑增大所需的金屬必須由管材壁厚的減薄來補充,最終導致管材壁厚減薄。SEW膨脹管經(jīng)膨脹率為16.50%的膨脹變形后,管材的外徑不圓度小于0.45%,壁厚不均度小于2%,這是因為采用了以 TMCP(Thermo Mechanical Control Process,熱機械控制工藝)軋制的卷板為原料,連續(xù)排輥成型制成管材,其尺寸精度較高,為后續(xù)液壓膨脹試驗奠定了基礎。
膨脹前后SEW膨脹管的力學性能檢測結(jié)果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膨脹后SEW膨脹管的強度、伸長率和沖擊功基本能夠滿足API Spec 5CT標準[9]對N80鋼級的要求,焊縫區(qū)的沖擊功較母材的沖擊功低28 J左右。管材經(jīng)膨脹率為16.5%的膨脹變形后,由于材料在冷變形過程中的形變強化作用影響,使得材料的顯微硬度、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而其伸長率和沖擊功卻有所降低,其中焊縫沖擊功下降了7 J,伸長率降低了9.5%,屈服強度提高了55 MPa,抗拉強度提高了60 MPa。
圖1 80鋼級膨脹管的顯微組織
表2 80鋼級膨脹管膨脹前后的外徑和壁厚測量結(jié)果
表3 膨脹前后SEW膨脹管的力學性能檢測結(jié)果
殘余應力的存在會降低材料的彈性極限,從而導致材料抗擠性能下降[10]。利用環(huán)樣法(沿軸截面方向?qū)⑴蛎浌芮懈畛?個有限寬度的長條)測量膨脹管膨脹前后外表面的殘余應力σ,其計算公式[11]如下,計算結(jié)果見表4。
式中E——彈性模量,取206.9 GPa;
tcave——實測平均壁厚,mm;
ν——泊松比,取0.28;
Dbc——切割前試樣平均外徑,mm;
Dac——切割后試樣平均外徑,mm。
表4 膨脹前后管材的殘余應力計算結(jié)果
從表4可以看出:膨脹前管材的殘余應力為拉應力,這是因為SEW膨脹管是采用FFX(Flexible Forming Excellent,柔性成型技術(shù))成型、HFW焊接和熱張力減徑技術(shù)制成的焊接鋼管,而不是無縫鋼管(通常經(jīng)過淬火及回火后,套管的外表面為壓縮殘余應力,內(nèi)表面為拉伸殘余應力[12])。同時還發(fā)現(xiàn),膨脹前管材的殘余應力為50 MPa左右,遠低于材料的屈服強度,這是由于管材經(jīng)過熱張力減徑和熱處理后消除了部分殘余應力,再通過自然時效處理進一步降低了ERW直縫焊管的殘余應力水平[13]。SEW膨脹管膨脹變形后所產(chǎn)生的壓縮殘余應力會對原來的拉應力有一定的抵消作用,最終使得管材外表面殘余應力為壓應力,并減小壓縮殘余應力的數(shù)值,達到削弱環(huán)向殘余應力的水平。
根據(jù)API RP 5C5標準[14]規(guī)定的試驗方法,對試驗管進行全尺寸外壓擠毀試驗,擠毀介質(zhì)為水,外壓失效試驗結(jié)果見表5,外壓失效形貌如圖2所示。
表5 外壓失效試驗結(jié)果
圖2 Φ159.4 mm×7.10 mm膨脹管外壓失效形貌
從表5可以看出:膨脹后Φ159.4 mm×7.10 mm管材的抗外壓擠毀強度超出API TR 5C3標準[15]要求值(25.2 MPa)18%,卻僅為膨脹前管材的45%。這是因為管材經(jīng)徑向膨脹以后,其外徑增加了14%,壁厚大約減小了8%,顯著增加了管材的徑厚比,導致管材的抗擠毀性能降低。同時,膨脹后管材外壁處環(huán)向壓應力的存在也會降低膨脹管的抗外壓擠毀能力[16],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最終降低了膨脹后管材的抗擠毀性能。
參照API RP 5C5標準,利用水壓爆破試驗系統(tǒng)在室溫條件下進行內(nèi)壓爆破試驗,試驗結(jié)果見表6,內(nèi)壓失效形貌如圖3所示。從表6可以看出:膨脹后管材的內(nèi)壓爆破壓力超過 API Spec 5CT標準要求值(39.3 MPa)88%;膨脹前后管材的爆破壓力相差不大,這是由于膨脹變形后,管材的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升高造成的。
表6 靜水壓及內(nèi)壓爆破試驗結(jié)果
(1)采用“HFW+熱張力減徑+整管熱處理”SEW工藝開發(fā)的80鋼級膨脹管的顯微組織為鐵素體+回火索氏體。
(2)采用Φ143.3 mm膨脹錐進行膨脹試驗時,Φ139.7 mm×7.72 mm規(guī)格80鋼級SEW石油膨脹管的實際膨脹率為16.27%~16.72%,壁厚減薄率為6.77%~8.23%。
圖3 Φ159.4 mm×7.10 mm膨脹管內(nèi)壓失效形貌
(3)經(jīng)膨脹率為16.50%的膨脹變形后,管材的殘余應力由拉應力過渡為壓應力,管材的屈服強度為640~650 MPa,抗拉強度為725~735 MPa,伸長率為18.5%~20.5%,焊縫橫向(1/2尺寸,0℃)沖擊功達到56~60 J,抗外壓擠毀強度超API RP 5C3標準要求值18%,靜水壓強度超API Spec 5CT標準要求值88%,研發(fā)的80鋼級膨脹管膨脹后仍具有良好的強度、塑性及韌性匹配。
[1]楊明.可膨脹管明顯提高鉆井效率[J].世界石油工業(yè),2000,7(3):35-37.
[2]唐志軍.膨脹管技術(shù)及應用[J].石油地質(zhì)與工程,2004,18(5):48-50.
[3]韋奉,畢宗岳,李遠征,等.國產(chǎn)80鋼級SEW膨脹管實物試驗研究[J].鋼管,2014,43(3):34-38.
[4]馬宏偉,黃勇.膨脹管技術(shù)現(xiàn)狀分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17):69-71.
[5]李益良,李濤,高向前,等.過套管補貼技術(shù)研究與應用[J].石油鉆采工藝,2012,34(6):106-108.
[6]馬建民,劉智飛,劉永紅.新型可膨脹低碳雙相合金鋼管材[J].石油礦場機械,2009,38(7):20-23.
[7]李霄,豆峰,裴勇毅,等.可膨脹管技術(shù)及其管材性能[J].石油礦場機械,2005,34(4):61-63.
[8]賀飛,尚成嘉,袁勝福,等.膨脹管用鋼的熱處理工藝與擴徑性能[J].材料熱處理學報,2012,33(s1):37-41.
[9] 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API Spec 5CT Specification for casing and tubing[S].9th.Washington:API Publications,2011.
[10]王軍,畢宗岳,張峰,等.SEW-110T高抗擠石油套管試驗研究[J].鋼鐵釩鈦,2013,34(6):85-90.
[11]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Q/SY 1394—2011高抗擠套管[S].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11.
[12]楊勇,張毅,高智海,等.國產(chǎn)高抗擠套管殘余應力初探[J].鋼管,1998 ,27(6):1-5.
[13]徐學利,辛希賢,石凱,等.ERW直縫套管殘余應力分布規(guī)律的研究[J].石油機械,2003,31(3):1-3.
[14] 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API RP 5C5 Recommended practice on procedures for testing casing and tubing connections[S].Washington:API Publications,2003.
[15] 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API TR 5C3 Technical reporton equationsand calculations forcasing,tubing,and line pipe used as casing or tubing;and performance properties tables for casing and tubing[S].Washington:API Publications,2008.
[16]張潔,李連進,屠浩,等.殘余應力對石油套管承載能力的影響分析[J].天津理工學院學報,2004,20(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