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為天,劉穎,徐春厚(廣東海洋大學,廣東湛江524088)
殼聚糖是一種天然高分子絮凝劑,無毒副作用,不會造成二次污染。殼聚糖與海藻酸鈉交聯(lián)后形成的縮聚物具有更優(yōu)良的絮凝和吸附性能,常被用于污水的凈化處理,在食品發(fā)酵工業(yè)上也常用于除去發(fā)酵液中的菌體,近來也被用于生產益生菌的研究[1-7]。由于鼠李糖乳桿菌發(fā)酵液pH介于3~4,而黃豆?jié){中大豆蛋白的等電點約為pH 4.5,帶正電荷的大豆蛋白質膠體微粒與帶負電荷的細菌發(fā)生凝聚而沉淀析出[9-12]。筆者以殼聚糖-海藻酸鈉和黃豆?jié){為絮凝劑,研究鼠李糖乳桿菌發(fā)酵液的絮凝效果,為該益生菌的液體培養(yǎng)與菌體收集提供試驗依據(jù)。
1.1 菌種 鼠李糖乳桿菌LT22,由廣東海洋大學預防獸醫(yī)學實驗室分離、鑒定和保存。
1.2 液體發(fā)酵培養(yǎng)基 組成為蛋白胨12 g、牛肉浸膏10 g、酵母浸膏4 g、葡萄糖20 g、無水乙酸鈉3 g、檸檬酸氫二銨2 g、MgSO4·7H2O 0.6 g、MnSO4·H2O 0.1 g、吐溫-80 0.6 g、蒸餾水1 000 ml,pH 6.2 ~6.4,每瓶分裝 250 ml,115 ℃滅菌20 min。
1.3 絮凝劑的配制
1.3.1 濃度1.5%殼聚糖溶液。取殼聚糖1.5 g,加濃度1%醋酸溶解100 ml溶解,115℃滅菌20 min。
1.3.2 濃度1.0%海藻酸鈉溶液。取海藻酸鈉1.0 g,加蒸餾水100 ml,溶解,用0.5 mol/L氫氧化鈉溶液調pH至7.6,115℃滅菌20 min。
1.3.3 黃豆?jié){。取黃豆100 g,置于300 ml蒸餾水中浸泡,6 h后磨制成豆?jié){,過濾,離心,去除沉淀后補充水至300 ml,115℃滅菌20 min。
1.4 絮凝發(fā)酵菌液 將鼠李糖乳桿菌接種于液體發(fā)酵培養(yǎng)基,37℃培養(yǎng)48 h,連傳2代;第2代鼠李糖乳桿菌培養(yǎng)物即為絮凝發(fā)酵菌液,備用。
1.5 殼聚糖-海藻酸鈉絮凝試驗
1.5.1 試驗設計。用殼聚糖和海藻酸鈉二因子三水平數(shù)的一般全因子試驗設計(表1),設3個重復。
1.5.2 絮凝方法。將250 ml絮凝發(fā)酵菌液置于燒杯中,在磁力攪拌下緩慢加入海藻酸鈉溶液,攪拌均勻后加入殼聚糖溶液,繼續(xù)攪拌20 min,靜置2 h。取絮凝后的發(fā)酵菌液液面下2 cm處上清液,用生理鹽水進行10倍倍比稀釋。取適當稀釋度溶液,測定吸光值(A600),即為絮凝后上清液吸光值。
1.5.3 絮凝效果評價。用沉降率評價殼聚糖和海藻酸鈉絮凝劑對鼠李糖乳桿菌的絮凝效果。
沉降率(%)=(1-絮凝后上清液吸光值/混合絮凝發(fā)酵菌液吸光值)×100
按試驗設計將不同添加量的殼聚糖溶液和海藻酸鈉溶液與絮凝發(fā)酵菌液混合,攪拌均勻,立即用生理鹽水進行10倍倍比稀釋,取適當稀釋度溶液測定吸光值(A600)。
1.6 黃豆?jié){絮凝試驗
1.6.1 試驗設計。采用三因子數(shù)和三水平數(shù)的一般全因子設計,設3個重復。
1.6.2 絮凝方法。將250 ml絮凝發(fā)酵菌液置于三角瓶中,緩慢加入黃豆?jié){,搖勻,在不同溫度的恒溫箱中靜置一定時間,絮凝后上清液吸光值測定同“1.5.2”。
1.6.3 絮凝效果評價。評價方法同“1.5.3”,只是將其中的殼聚糖和海藻酸鈉絮凝劑換成黃豆?jié){絮凝劑。在不同添加量的黃豆?jié){與絮凝發(fā)酵菌液混合后,立即用酸度計測定pH。
1.7 數(shù)據(jù)處理 用Minitab15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
2.1 殼聚糖-海藻酸鈉溶液對發(fā)酵菌液的絮凝效果 殼聚糖與海藻酸鈉溶液不同水平組合對鼠李糖乳桿菌絮凝效果見表1和圖1。
由表1和圖1、2可知,當殼聚糖與海藻酸鈉的添加量在6~8 ml時,菌體沉降率處于最大值的深綠色區(qū)域;當殼聚糖添加量固定為3 ml時,菌體沉降率在海藻酸鈉添加量為3 ml時有最大值(89.45%),且隨著海藻酸鈉添加量的增加而明顯下降;當殼聚糖添加量固定為6 ml時,菌體沉降率在海藻酸鈉添加量為6 ml時有最大值(90.35%),且隨著海藻酸鈉添加量的增加或減少均明顯下降。
2.2 黃豆?jié){對發(fā)酵菌液的絮凝效果 由表2和圖3、4可知,影響菌體沉降率最大的因素為絮凝時間和絮凝溫度。黃豆?jié){的添加量對沉降率的影響有隨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的趨勢,但效果不顯著;菌體沉降率大于80%的發(fā)酵液pH均處于3.65~3.82之間,當發(fā)酵液 pH大于3.82時,菌體沉降率均低于70%。可見,發(fā)酵液與豆?jié){混合時的pH對鼠李糖乳桿菌的絮凝效果有明顯的影響。
表2 黃豆?jié){對發(fā)酵菌液的絮凝效果
3.1 殼聚糖-海藻酸絮凝劑 殼聚糖-海藻酸鈉具有凝聚鼠李糖乳桿菌的良好性能。在250 ml鼠李糖乳桿菌發(fā)酵液中添加濃度1.5%殼聚糖溶液和濃度1.0%海藻酸鈉溶液的體積為6~8 ml時,鼠李糖乳桿菌的絮凝沉淀率達90.35%。魯詩鋒等[13]考察了12種絮凝劑或沉淀劑對1,3-丙二醇發(fā)酵液的絮凝處理的效果,發(fā)現(xiàn)殼聚糖效果最佳,對發(fā)酵液中菌體的去除率達99.97%。張江紅等[14]用殼聚糖、海藻酸鈉復合絮凝劑處理2,3-丁二醇發(fā)酵液去除其中菌體,絮凝率達98%。由此可知,殼聚糖-海藻酸鈉絮凝劑具有絮凝細菌的良好效果。但是,用這種復合絮凝劑凝聚沉淀得到菌體難以分散,至于其是否影響益生菌在動物生產上的使用效果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3.2 黃豆?jié){絮凝劑 黃豆?jié){在最適條件下對鼠李糖乳桿菌的絮凝沉淀率達87.49%,比應用殼聚糖-海藻酸鈉復合絮凝劑的菌體沉淀率稍低,但黃豆?jié){作為絮凝劑收集到的活菌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對益生菌的生產較有利,而且大豆蛋白對活菌體起營養(yǎng)和保護作用。
[1]林靜文,胡筱敏,高丹,等.改性殼聚糖絮凝劑的制備及絮凝性能的研究[J].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5,27(5):50-53.
[2]吳俊明,李薇.甲殼質及其衍生物在水處理中的應用[J].江蘇環(huán)境科技,1998(1):8-11.
[3]張亞靜,朱瑞芬,童興龍.殼聚糖季銨鹽對味精廢水絮凝作用[J].水處理技術,2001,27(5):281-283.
[4]趙保國,馮裕新.發(fā)酵液凝聚和絮凝除菌體的研究試驗[J].中國調味品,1997(6):8-12.
[5]云逢霖,崔煥明.谷氨酸發(fā)酵液絮凝除菌的研究[J].微生物學通報,1996,23(2):91-94.
[6]胡永紅,沈樹寶,江昌明,等.凝聚和絮凝對收集富含延胡索酸酶活微生物的影響研究[J].化工進展,2003(2):30-32.
[7]胡永紅,劉洋,昌江明,等.絮凝方法收集產氨短桿菌MA2、黃色短桿菌MA3 條件的優(yōu)化[J].工業(yè)微生物,2003,23(4):14-16.
[8]梁捷,楊宇民.從谷氨酸發(fā)酵液中分離菌體的方法[J].環(huán)??萍迹?007(1):47-48.
[9]潘麗媚,徐春厚.鼠李糖乳桿菌的篩選與誘變[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6,22(1):53-56.
[10]熊拯.大豆分離蛋白溶解性的影響因素研究[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2,274(3):68-69.
[11]周順伍.動物生物化學[M].3版.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9:34-40.
[12]崔鳳霞,任蓓蕾,王宇婷,等.D_VcNa發(fā)酵液絮凝處理的研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08,17(4):28-30.
[13]魯詩鋒,張代佳,修志龍.1,3-丙二醇發(fā)酵液的絮凝處理及絮凝細胞的再利用[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06,32(9):10-13.
[14]張江紅,孫麗慧,修志龍.2,3-丁二醇發(fā)酵液的絮凝除菌與絮凝細胞的循環(huán)利用[J].過程工程學報,2008,8(4):779-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