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復興
(浙江省永康市唐先鎮(zhèn)農(nóng)業(yè)辦公室,浙江永康321314)
浙江省永康市唐先鎮(zhèn)的五指巖生姜久負盛名,具有較深的歷史底蘊和深厚的文化基礎,素有仙草之稱,俗語有“日食三錢五指姜,到老不用開藥方”(圖1)。筆者在浙江省永康市唐先鎮(zhèn)工作多年,經(jīng)過多年實踐,對五指巖生姜高效生產(chǎn)栽培技術進行了深入探討。為了進一步促進該區(qū)五指巖生姜生產(chǎn)發(fā)展,現(xiàn)就栽培技術要點總結(jié)如下。
地塊選擇是取得高產(chǎn)的基礎。五指巖生姜種植地塊應選擇坐北朝南的臺田(略高于其他田塊),要求排灌方便,土壤為肥沃疏松的壤土,pH在5.5左右,利于五指巖生姜生長。
宜選用無病、個頭大而肥的本地種姜,每塊種姜約50 g,并有1~2個壯芽,播種前應先催芽,在加溫苗床,溫度控制在20~30℃。芽齊后待好天氣栽種。
畦面整平要注意以下幾點:①畦寬以1.2 m為宜,溝寬35~40 cm。②結(jié)合整平栽前15 d,用碳銨450 kg/hm2加過磷酸鈣225 kg/hm2,全層施肥,施用45%有機質(zhì)的有機復合肥4 500 kg/hm2,以條施條溝深25 cm,施入有機復合肥后覆土待栽種。
選擇適宜的種姜用量,既可以防止姜苗過稀,有效地利用土地,又防止姜苗過密,競爭光溫因子,影響植株生長。1 hm2田塊需種姜3 750 kg左右比較適宜。
開好南北向縱向條溝,每畦3條,施入辛硫顆粒劑用75 kg/hm2防地下害蟲,株距25 cm,利于間穴收早姜,五指巖姜早姜連禾最高可以賣40元/kg,效益較好。
圖1 五指巖生姜
栽種前先掰好種姜,每塊種姜苗有1~2個飽滿壯芽,抹去其余弱芽,種姜傷口用草木灰抹或陽光下曬傷口為好,防病菌感染。
栽種時間以公歷3月下旬為宜,連續(xù)氣溫在17~22℃為宜,如塑料大棚可提前到2月份,效益更佳。
溝要開得深,種要種得淺,溝深25 cm。姜芽向南入土,然后覆蓋3 cm。用欄肥或稻草覆蓋,防止高溫燒苗,防雜草及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疏松。
栽種后要立即覆蓋地膜,保溫保濕,促早出苗,保全苗,蓋后用泥土壓實,防大風掀膜,影響保溫效果。
一般生姜栽種后20~25 d,就有部分生姜出苗露出地面,如果外界溫度超過25℃時,膜內(nèi)溫度可達60℃以上就燒苗,應立即揭膜。
適施苗肥促壯苗早分蘗。用人糞尿7500~11250 kg/hm2或尿素150 kg/hm2澆施。
可用0.2%磷酸二氫鉀加尿素0.5%液葉面噴霧,促使葉片光合作用的增強,葉增厚,莖稈粗。每隔7~10 d噴1次,增強姜株的抗病力。葉面噴施根外追肥可貫穿生姜的整個生育期,對生姜的抗病、豐產(chǎn)有較重要的作用。
當姜苗長有6~8個分蘗時,可收獲早姜,過遲會影響間苗后留作成品姜的產(chǎn)量。
當外界氣溫達到33℃以上時,要及時搭竹棚或插樹枝防高溫燒苗,遮陰留有35%散光防徒長。
及時培土畦面,覆蓋保溫、防雜草生長、防土壤板結(jié),同時結(jié)合培土施1次肥,先施肥后培土覆蓋??捎?5%復合肥375 kg/hm2撒施,覆蓋可以用欄肥、稻草、茅草及樹葉等。
適施1次膨大肥。9月下旬正值天氣轉(zhuǎn)涼,晝夜溫差大,該期正是姜塊膨大期,可用尿素150 kg/hm2澆施防止植株早衰,促姜塊膨大。
選擇無病種姜能夠有效地防治病害發(fā)生,要選擇無病種姜,首先要從無病田留種,所選姜種單收單貯藏。
可用硫酸鏈霉素,新植霉素500 g/kg,浸種48 h,也可用福爾馬林 100 倍液悶種 6 h,或 1∶1∶200 波爾多液浸種姜10~20 min,播種前將種姜傷口蘸草木灰后栽種。
發(fā)病初期可用70%葉枯寧1 000倍或1∶1∶100波爾多液噴淋姜株,每10~15 d噴1次,共噴2~3次。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拔除,并用5%硫酸銅液或5%漂白粉液或72%農(nóng)用鏈霉素可溫性粉劑3 000~3 500倍液澆灌病穴,每穴灌溉0.5~1.0 L。
實行輪作制度能夠降低田間病菌基數(shù),降低病害發(fā)生幾率,且有利于田塊營養(yǎng)元素累積,促進姜苗生長發(fā)育。五指巖生姜生產(chǎn)應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
合理施肥是滿足姜苗生長營養(yǎng)需求,促進姜苗健壯生長的基礎。在施肥過程中,應根據(jù)土壤墑情,注意氮磷鉀三要素的配合使用,提升姜的抗病力。
[1]江勝國,徐東曙,吳云霞,等.大別山區(qū)生姜栽培中氣象問題與高產(chǎn)對策[J].氣象科技,2011(1):106-109,113.
[2]方柏龍,葉敬秋,俞志國.生姜栽培管理技術[J].安徽農(nóng)學通報(下半月刊),2011(2):148-149.
[3]陳學英.淺談生姜栽培管理技術[J].科技致富向?qū)В?012(14):286,266.
[4]陳文啟,姚紅燕,門慶永.棚室生姜栽培良種的篩選試驗[J].北京農(nóng)業(yè),2014(30):69.
[5]李惠明,李正英.露地生姜栽培技術[J].閩東農(nóng)業(yè)科技,2014(2):16-18.
[6]王雅鳳,呂興玉.遼寧鞍山地膜拱棚生姜栽培技術[J].中國農(nóng)技推廣,2009(2):33-34.
[7] 周慶椿,薛有鋒.生姜栽培管理技術[J].植物醫(yī)生,2010(3):45-46.
[8]趙常勝.青海高原日光節(jié)能溫室生姜栽培技術[J].中國蔬菜,2008(12):50-51.
[9]葉進華.生姜栽培肥水管理方法[N].農(nóng)民日報,2013-06-26(006).
[10]宋學文,李新成.早期果園間作生姜栽培技術[J].北方園藝,1998(1):42-43.
[11]張輝,于詠梅,劉鵬.高寒地區(qū)大棚生姜栽培技術[J].現(xiàn)代化農(nóng)業(yè),2003(6):16-17.
[12]生姜栽培中使用生物多抗菌肥的情況(二)[J].中國農(nóng)業(yè)信息,2006(1):42.
[13]羅貴明,陳萬才,魯振江.大棚生姜栽培模式[N].新疆科技報,2008-09-05(002).
[14]高山林.脫毒生姜栽培技術 [N].江蘇農(nóng)業(yè)科技報,2005-04-16(003).
[15] 周旦.生姜栽培技術[J].江西農(nóng)業(yè)科技,1986(1):20-21.
[16]朱紅林,齊蘭,陳健曉,等.海南省無公害生姜栽培技術規(guī)程[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5(8):24-25.
[17]湖北省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蔬菜組.來鳳縣生姜栽培技術[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1959(4):119-124.
[18] 王鳳英,陳志明.無公害生姜栽培技術[J].山東蔬菜,2007(2):23-24.
[19] 王林鳳.生姜栽培技術[J].福建農(nóng)業(yè),2010(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