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杭
記得N年前看《四世同堂》這部話劇的時候,劇中的反派人物演得很出彩。就說大赤包吧,有一個細(xì)節(jié)是大赤包一邊用右手指著菜市場的方向一邊大聲地嚷:“把你的狗頭掛到菜市場的牌樓上——示眾!”“示眾”這兩個字一頓一頓的,整句話還重復(fù)了三遍。過了一會兒大赤包還說:“把你打成篩子!”這時,臺下響起了觀眾的笑聲。被抓走的時候,大赤包把裘皮大衣披上身,很有派頭地一抖,來了一句:“胡同里的老少爺們,我大赤包還會回來的!”特有氣場,也很滑稽,讓我想起來了動畫片中灰太狼的經(jīng)典臺詞。
也許是正派人物的說教太多了,往往不夠精彩,而反面人物的話平實樸素,更貼近生活。的確,你沒必要說教,你直接行動就好了。就像感動中國2014年度的十大人物之一張紀(jì)清,1987年以后的27年間,他一直給希望小學(xué)、敬老院、地震災(zāi)區(qū)等以“炎黃”的名字捐款,直到在郵局突然暈倒,散落的匯款單才泄露了他的秘密。
我常常想一個問題,為什么善行的傳播力、影響力和感染力不如惡行。一則小朋友被車碾死只有一位路人問津的新聞舉國皆知,而無數(shù)個“托舉哥”的高尚之舉卻曇花一現(xiàn)。這也許是人們的選擇性記憶在作怪,越是違背人性的行為越容易刺激人們?nèi)リP(guān)注,而越是善行善舉越無法抓住人們的眼球。
在蝙蝠俠系列電影中,有一部是紅兜帽的故事,他以暴制暴地對付壞人。紅兜帽其實不完全是一個人,而是一種信念。因為每當(dāng)有一個人戴上紅兜帽之后,他死了,還會有人跟上來繼續(xù)他的行為。
紅兜帽雖然亦正亦邪,可是如果有人能像傳播“紅兜帽”精神一樣傳播和發(fā)揚“炎黃”的精神,那么善舉一定會播撒開來,變成一張張耀眼的名片,在炎黃子孫的厚土上熠熠生輝。
指導(dǎo)老師 傅芳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