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作者:劉波,男,在讀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E-mail:369985488@qq.com。
不同專業(yè)及年級醫(yī)學生對評教工作的認識評價
李榕1, 姜婷1, 關素珍1, 劉波2
(新疆醫(yī)科大學1公共衛(wèi)生學院,2教務處, 烏魯木齊830011)
摘要: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選取新疆醫(yī)科大學各專業(yè)、各年級的在校本科生500人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自編問卷對不同性別、不同民族、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以及不同年齡的醫(yī)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不同性別、不同民族、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以及不同年齡的醫(yī)學生在評教多個維度之間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不同專業(yè)學生在是否參加、知曉方式、評教頻率、評教時機、評教態(tài)度、最佳方式、影響因素、公布情況、評教用途這9個維度的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不同年級的學生在是否參加、是否了解、評教時機、評教態(tài)度、最佳方式、影響因素、公布情況和評教用途8個維度之間的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學生評教受學生個體因素(如態(tài)度影響),并且評教結果沒有及時向學生及教師公布,針對這些問題需及時做出應對措施,進而保證評教更加有效。
關鍵詞:學生評教; 問題; 建議
基金項目:新疆醫(yī)科大學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課題(YG2013049)
作者簡介:李榕(1982-),女,在讀博士,講師,研究方向:婦幼保健。
中圖分類號:R-4
doi:10.3969/j.issn.1009-5551.2015.03.036
DOI[4]姜姍宏.對學生評教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1,(z1):370.:10.3969/j.issn.1004-8502-B.2011.z1.0385.
[收稿日期:2014-04-24]
學生評教,是一項反饋任課教師的活動,旨在提高教學質量。我國高校的學生評教活動已經實施了十幾年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新疆地處中國最西邊,高校的師資力量對于提高教學質量來說尤為重要。醫(yī)學高校辦學理念在于培養(yǎng)具有社會高責任感的學生,這對醫(yī)學院校教師的素質又有了更高的要求?!皩W生評教”是能夠反映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與教學是否存在問題的一個很好的指針,應對“學生評教”學生應有積極的態(tài)度。因此,本課題試圖通過對新疆醫(yī)科大學不同專業(yè)和年級學生對于評教體系認識的研究,對我校學生評教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提出相應可行的對策,為改進我校學生評教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新疆醫(yī)科大學大一~大四年級的在校本科生526名,收回有效問卷500份,其中男生202名,女生298名;漢族學生321名,民族學生179名。中藥學學生100名,中醫(yī)學學生86名,口腔學學生84名,預防醫(yī)學學生106名,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學學生61名和針灸推拿學學生63名。125名大一學生,92名大二學生,87名大三學生,196名大四學生。
1.2方法
1.2.1一般情況調查收集被調查者性別、民族、專業(yè)、年級及出生年月等一般信息。
1.2.2研究方法定量調查:自行編制調查問卷,經預調查后修訂而成,內容包括:對學生評教的認識途徑、程度及態(tài)度分析;評教影響因素的分析;評教結果反饋的分析等。問卷由專門人員進行發(fā)放,對參加問卷調查的學生采取現場發(fā)放、不記名填寫、現場收回調查表的形式,以確保調查內容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定性調查:從500名學生中隨機抽取20位同學進行訪談。
1.3統計學處理使用Epidata3.1軟件建立數據庫,利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
2結果
2.1對學生評教的認識途徑、程度及態(tài)度分析91.6%的學生參加過學校的“學生評教”;在知曉途徑上,64.2%的同學是通過學校的網站得知;對學生評教的了解程度上,71.2%的同學都是不太了解甚至是一點都不了解;69.6%的同學認為“學生評教”的時機應是在期末;學生在評教時的態(tài)度上,51.4%的同學都是端正認真的(表1)。
2.2不同專業(yè)之間評教的比較不同專業(yè)學生在是否參加、知曉方式、評教頻率、評教時機、評教態(tài)度、最佳方式、影響因素、公布情況、評教用途9個維度的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表2)。
2.3不同年級之間評教的比較不同年級的學生在是否參加、是否了解、評教時機、評教態(tài)度、最佳方式、影響因素、公布情況和評教用途8個維度之間的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表3)。
3討論
大量實踐和研究表明, 學生評教對提高教學質量和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有著很積極的作用[1-2]。本次調查新疆醫(yī)科大學本科生評教情況發(fā)現,91.6%的學生參加過學校的“學生評教”;在知曉途徑、評教的了解程度和評教時的態(tài)度上,大部分同學知曉和了解評教,態(tài)度較為認真。
表1 學生評教的認識途徑、程度及態(tài)度情況
表2 不同專業(yè)學生之間評教內容比較/例
表3 不同年級學生評教內容的比較/例
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在知曉情況、評教時機、評教態(tài)度、影響因素、結果公布情況及評教的用途等方面的認識具有統計學差異,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課程設置的不同。對臨床專業(yè)來說,從大學一年級開始的基礎課程到大學三年級的專業(yè)課程,學生評教時會考慮到課程難易程度而對評教結果產生影響。而對操作性要求很高的口腔醫(yī)學和法醫(yī)學專業(yè),學生從入學開始就會接觸到很多模具,不單單對課程有幫助,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在學生評教時考慮到學科的趣味性會給出較高的分數。
不同年級的學生在了解程度、評教態(tài)度、影響因素和評教用途的認識上有統計學差異,高年級學生比低年級學生參加評教的次數多,對評教的了解程度更高。而在評教態(tài)度上,大學一年級與大學四年級學生要比大學二年級和三年級學生認真,通過訪談可知,大學一年級學生由于剛入校,學校的日常事務對于新生而言都是新鮮的,所以對待評教的態(tài)度較為認真,而二年級與三年級學生已參加過評教,評教態(tài)度上沒有一年級學生端正認真。大學四年級學生在經歷過一年級的新鮮和二三年級的學習沉淀之后會越發(fā)的沉穩(wěn),對教課教師的評教態(tài)度很嚴謹認真。在影響因素和評教用途的差異上,高年級學生較低年級學生更為理智。
3.1加大對學生評教的宣傳力度“學生評教”的結果如何,關鍵取決于參與評教的學生的理論與實踐基礎[3]。價值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其主觀性與不可預測性較大,這就需要對學生做好宣傳工作。宣傳的目的是為了能激發(fā)出學生參與評教的動機,端正學生的評教態(tài)度。首先,應該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評教的目的和意義。本次調查研究發(fā)現,如果評教前沒有做好對學生的宣傳工作,將會導致學生評教盲目而隨意。學校有責任讓自己的學生了解評教并不只是一個形式,這對于學生評教結果的反饋也有重要的作用。其次,應該強化學生的評教主權意識,有助于提高評教過程的積極性。
3.2完善學生評教指標體系評教量表對于學生評教的預期結果至關重要[4]。評教量表的設計應該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在量表中加入教師與學生的真實想法,改變學生評教的被動地位。本次調查所涉及問題的設計也有部分不合適。例如“影響給教師評教的因素”中一個選項是教師的嚴格程度,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風格,嚴格程度也視人而定;“關于評教結果主要用途有改進教學、決定獎金、末位淘汰、教師晉級職稱”這個問題,學生們只能憑感覺來選擇,不僅是學生,大部分的教師對學生評教的結果用途不知曉。
3.3改進學生評教的方式學生評教的方式對于學生評教的運行有重要的作用,合適的評教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評教權利,還可以保證評教結果相對可靠。本次調查發(fā)現,評教是在學期末網上選課前舉行,形式是網上評教,因此存在由于學生急于選課而不認真對待、敷衍選擇,甚至一些學生沒有看清老師的姓名與評教的內容就盲目地選擇,這樣的評教結果即使可以方便的回收也達不到評教的最終目的。因此,評教的時機不僅僅限于學期末,還可以在學期中開展,在調查中有10.4%的同學認為評教應該在學期中舉行,還有11.6%的同學認為評教應該經常舉行,這也說明學生們自己也發(fā)現了學期末評教不能很好地達到評教的目的。而評教方式的選擇也不應一味的采用網上評教的方式。有23%的同學認為應該采用集體座談的方式進行評教,也有20%的同學認為應改用問卷的方式評教。單一的評教方式應該向多元化的評教方式轉變[5],這也有助于學生評教時的新穎感。
3.4合理利用評教結果,增強反饋環(huán)節(jié)關于評教結果的用途在調查時有70.6%的同學表示不知道,而65%的同學表示應該公開評教的結果,這就說明了評教結果沒有及時地告知學生,這樣會讓學生產生“評教對自己無用途,對老師無影響“的錯誤看法。評教結果若能得到合理地利用,對學生與教師而言都具有很大益處[6]。首先,學校應該出臺相關文件來保證學生評教的順利開展,還要在合適的范圍內進行結果公開,可以增強學生評教的積極性,進而可以提高日后學生評教的質量,使得評教的結果更加準確客觀??傊?,學生評教功能的發(fā)揮需要評教結果的正確利用,要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評教體系的功能,就需要對評教結果進行一定范圍的反饋和公開[7]。
參考文獻:
[1]關紅輝. 我國高校學生評教研究綜述[J]. 黑龍江教育: 高教研究與評估, 2012,(10):66-69.
[2]黃建軍, 黃繼東, 尹加幫, 等. 美國, 加拿大和日本高校學生評教的特點與啟示[J]. 醫(yī)學教育探索, 2010,(5):621-625.
[3]宋波, 葛金國, 王俊恒. 大學生評教的理性思考與實踐策略[J].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0,(5):510-514.
[5]崔國生. 大學生評教結果可信度的統計分析[J]. 遼寧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8,35(4):377-380.
[6]倪超美, 付東升. 對學生評教實踐的反思[J]. 江蘇高教, 2009,(1):74-77.
[7]鐘有添, 王立, 盛瑤環(huán), 等. 高校學生評教探析[J]. 教育探索, 2008,3:75-76.
(本文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