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作者:張翠萍,女,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腫瘤護理,E-mail:zxcsh@sina.cn。
·護理園地·
標準化皮膚護理操作防治放射性皮膚損傷的效果觀察
張新春1, 趙春櫻2, 賀春鈺1, 張翠萍3
(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1乳腺放療科,2頭頸放療科,3護理部, 烏魯木齊830011)
摘要:目的觀察標準化皮膚護理操作流程防治放射性皮膚損傷的應用效果。方法將145 例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70例)和對照組(75例 ),觀察組由護士按標準化皮膚護理操作流程為患者實施放療區(qū)域皮膚護理及涂抹比亞芬,對照組則由患者按照藥品說明書涂抹比亞芬。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放射性皮膚損傷的發(fā)生程度及時間。結果觀察組皮膚放射性損傷發(fā)生的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 觀察組損傷發(fā)生的時間明顯晚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1)。結論應用標準化皮膚護理操作流程能更有效減輕腫瘤患者放射性皮膚損傷發(fā)生的程度,值得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標準護理操作; 放射療法; 輻射損傷
基金項目: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科研啟動項目(2013-19)
作者簡介:張新春(1977-),女,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腫瘤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doi:10.3969/j.issn.1009-5551.2015.03.032
[收稿日期:2014-05-05]
Clinical outcome of the Standardized skin care proces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adioactive skin damage
ZHANG Xinchun1, ZHAO Chunying2, HE Chunyu1, ZHANG Cuiping3
(1DepartmentofBreastRadiationOncology,2DepartmentofHeadandNeckRadiationOncology,
3DepartmentofNurseing,AffiliatedTumorHospital,XinjiangMedicalUniversity,
Urumqi83001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the Standardized skin care proces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adioactive skin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radiotherapy and to find the effective measures. Methods145 patients with radiotherap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7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75).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70 patients were applied Biafine cream by nurses in accordance to standardized skin care proces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of 75 patients themselves used Biafine cream according to the drug description. The time and degree of radioactivity skin damage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ligh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degree of radioactive skin injury. Skin injur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ppeared significantly la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ConclusionApplication of standardized skin care operation process can be mo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degree of radioactive skin injury and it deserves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standard nursing operation; radiation; radiation injury
放射性皮膚損傷是腫瘤放射治療中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1],嚴重的使患者不能堅持放療,甚至放棄治療,影響了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2]。因此防止或減少放射性皮膚損傷在腫瘤放療中起著重要作用。比亞芬是一種成熟的皮膚放射防護藥物,自1976年來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和預防急性皮膚放射損傷,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3-5]。但在臨床應用中都遵照藥品說明書的方法涂抹,對如何按護理操作流程實施放療區(qū)皮膚護理及更好地涂抹比亞芬,目前國內尚無確切標準化皮膚護理操作流程的報道。本研究在遵照比亞芬藥品說明書的基礎上結合護理程序,制定出標準化皮膚護理操作流程并應用于涂抹過程中,觀察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擇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腫瘤放療患者145例,隨機分為觀察組(70例)和對照組(75例),兩組患者性別、文化程度、年齡、放療方案、病理類型、腫瘤分期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入選標準:(1)放射劑量≥60 Gy,1.8~2 Gy/次, 5次/w。照射部位以頭、頸、胸部為主。(2)KPS(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 KPS)評分≥75 分。(3)外周血象: 白細胞≥3.5×10+9/L, 血紅蛋白≥10 g/L, 血小板≥100×10+9/L。(4)無合并嚴重內科疾病。(5)患者知情并同意入組參加。排除標準:(1)存在皮膚過敏反應及皮膚病變者。(2)照射區(qū)域曾接受過放療。(3)有皮疹、皮膚潰瘍、皮膚出血及未治愈的外科瘢痕。(4)放療期間同時行化學治療者。
1.2方法
1.2.1干預方法
1.2.1.1觀察組護士經過規(guī)范化培訓后,嚴格遵照標準化皮膚護理操作流程實施放療區(qū)皮膚護理及涂抹比亞芬。(1)評估:充分暴露患者放射野內皮膚,根據美國腫瘤放射治療協(xié)作組織(RTOG)急性放射性皮膚反應的分級標準評估放療區(qū)皮膚反應程度及皮膚清潔度。(2)護理診斷:患者放療區(qū)皮膚存在受損的風險,主要與放療劑量遞增有關。(3)計劃:根據評估程度,計劃比亞芬涂抹的量與次數。放療區(qū)皮膚反應增加時,要逐步增加涂抹的次數與量。(4)實施:第一次放療結束后即根據皮膚反應程度涂抹足量比亞芬,并輕輕按摩5~6 min至藥物完全吸收,涂抹范圍超出放療區(qū)域1 cm。若患者局部皮膚不清潔,必須先清潔放射野內皮膚,再涂抹比亞芬。評估放療區(qū)皮膚無變化:比亞芬涂抹厚度1~2 mm,每日1~2次;評估放療區(qū)皮膚反應呈Ⅰ級:比亞芬涂抹厚度1~2 mm,每日2~3次;評估放療區(qū)皮膚反應呈Ⅱ級:比亞芬涂抹厚度增加至2~5 mm,每日2~3次;評估放療區(qū)皮膚反應呈Ⅲ級:比亞芬涂抹厚度增加至5~10 mm,每日3次。評價:定時評價標準化皮膚護理操作流程的效果,并給予患者個體化健康宣教。
1.2.1.2對照組第一次放療結束后即按藥品說明書涂抹比亞芬,將比亞芬均勻涂抹在放射野皮膚上,厚度1~2 mm并按摩,每天2次,直到放射治療結束。并行常規(guī)健康宣教。
1.2.2觀察指標
1.2.2.1急性放射性皮膚反應按照RTOG急性放射性皮膚反應的分級標準[6]分為5級: 0級為放射野皮膚無變化;Ⅰ級為皮膚濾泡樣暗紅色斑/脫發(fā)/干性脫皮/出汗減少;Ⅱ級為皮膚觸痛或鮮紅色斑,片狀濕性脫皮/中度水腫;Ⅲ級為皮膚皺褶以外部位的融合的濕性脫皮,凹陷性水腫;Ⅳ級皮膚出現潰瘍、出血、壞死。
1.2.2.2放射性皮膚反應評估從放療開始到治療結束, 由責任護士對皮膚反應進行評估,記錄皮膚反應發(fā)生的時間、癥狀以及發(fā)生時照射劑量。
1.3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6.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急性皮膚反應發(fā)生程度比較兩組患者放療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膚急性放射反應,以Ⅰ、Ⅱ級反應為主,無嚴重的Ⅳ級反應。其中皮膚反應0級:觀察組為21.43%(15/70),對照組為0(0);輕度放射反應(Ⅰ+Ⅱ級):觀察組為78.57% (55/70),對照組為88% (66/75);Ⅲ級放射反應:治療組0(0),對照組12% (9/75)。觀察組急性皮膚反應發(fā)生程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急性皮膚反應發(fā)生程度比較
2.2兩組患者急性皮膚反應發(fā)生時間比較觀察組皮膚反應發(fā)生時間明顯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急性皮膚反應發(fā)生時間比較
3討論
比亞芬是水包油型乳膏,可通過和滲透毛細血管而起到清潔和引流的雙重作用;其具有深部水合作用,可增加皮膚血流速度,幫助排除滲出物;可改變白細胞介素-1和白細胞介素-6 之間的比例,刺激成纖維細胞增生,增加膠原的合成[7]。按照說明書涂抹比亞芬的量和次數對于每個患者都一樣,但放射性皮膚損傷的發(fā)生不僅與放射線的性質、劑量、放射面積有關,而且還與病人的一般健康狀況有密切關系[8]。故接受同樣放療方案的患者,皮膚反應發(fā)生的程度與時間卻可能不同。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由于護士實施動態(tài)的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并針對不同的皮膚反應程度逐步改變比亞芬涂抹的量,以此來保證比亞芬涂抹的個體化及足量化,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比亞芬的療效。觀察組患者皮膚放射性損傷發(fā)生程度和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梁建博等[9]研究指出,個體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減輕患者放療皮膚反應, 減輕患者痛苦, 順利完成放療。本研究顯示,對于觀察組護士根據患者的生活方式、健康習慣、文化程度、民族和社會背景, 為患者實施個體化的健康教育,同時根據放療區(qū)皮膚反應的發(fā)展變化,進行動態(tài)調整放療區(qū)皮膚護理的健康宣教。這些個體化的健康教育舉措提高了患者保護放射野內皮膚的依從性,有助于減輕放療皮膚反應程度。而對于對照組,護士為患者僅實施了統(tǒng)一的常規(guī)健康宣教。
規(guī)范及實施標準化護理技術操作,不僅是提高護士業(yè)務素質的基本途徑,也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10]。標準化皮膚護理操作的益處在于,對其操作內容均進行流程化的標準管理,有具體、明確的量化標準,使操作更具有針對性及計劃性,保障了比亞芬涂抹的數量和質量。并且涂抹過程中,為患者實施了個體化、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從而達到了最大程度發(fā)揮比亞芬的特性、提高療效及更有效減輕放療區(qū)皮膚損傷的目的。
總之,本研究結果證實應用標準化皮膚護理操作流程能更有效減輕腫瘤患者放療皮膚損傷發(fā)生的程度,其操作簡便實用,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陶重燕.腫瘤臨床護理[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80.
[2]王瑞芝,樊銳太. 腫瘤放射治療學[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09.
[3]Potera ME, Lookingbill DP, Stryker JA. Prophylaxis of radiation dermatitis with a topical cortisone cream[J].Radiology,1982,143(3):775-777.
[4]孫永敏,陳剛,江瑞霞,等.比亞芬預防放射性皮膚損傷的療效觀察[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4,13(4):316-318.
[5]徐 敏,王仁本,張建東,等.比亞芬預防乳腺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的臨床觀察[J].中華放射醫(yī)學與防護雜志,2006,26(1):9.
[6]殷蔚伯,余子豪,徐國鎮(zhèn),等. 腫瘤放射治療學[M].4 版.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8:1350.
[7]黃惠明.應用三乙醇胺預防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08,15(6):54.
[8]殷蔚伯,余子豪,徐國鎮(zhèn),等. 腫瘤放射治療學[M].4 版.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8:10.
[9]梁建博,黃建英.個體化健康教育對乳腺癌術后放療患者皮膚反應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雜志,2009,7(21):129-130.
[10]莊梅寶,馬如婭,吳麗榮.實施標準化護理操作流程必要性的調查與分析[J].現代護理,2006,,12(13):1265-1266.
(本文編輯張巧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