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聲芝 莊月紅441607湖北省馬良中心衛(wèi)生院
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
徐聲芝 莊月紅
441607湖北省馬良中心衛(wèi)生院
目的:高血壓是目前臨床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多數(shù)患者需要長期服藥治療,而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也對疾病的治療效果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本文簡要介紹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為臨床提供探討。
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探討
高血壓是一種以體循環(huán)動脈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升高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它是目前臨床最常見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2012年中國心血管報告指出,我國15歲及以上的人口高血壓患病率達24%。
高血壓發(fā)病有關因素:①遺傳因素,②年齡因素,③地域因素,④季節(jié)因素,⑤飲食因素,⑥飲酒因素,⑦環(huán)境因素,⑧體質因素,⑨疾病因素。
高血壓的診斷:在平靜狀況下,先后三次非同日按正確方法測量血壓均≥140/90mmHg,則考慮為高血壓。
高血壓的高危因素:高血壓呈現(xiàn)出三“高”,三“低”,三“不”的狀況。三“高”即患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三“低”即知曉率低、治療率低、控制率低;三“不”即不規(guī)律服藥、不難受不吃藥、不愛用藥。
建立健康檔案,掌握患者年齡、性別、血壓、身高、飲食習慣、家族史和教育背景等,可以隨時隨地提取有關信息,快速、全面地了解情況。
集中教育與個性教育相結合。
在社區(qū)和醫(yī)院成立健康教育大課堂,定期對教育對象進行集體指導、大眾傳播。
評估入院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制定具體的教育計劃并落實。
飲食指導:引起高血壓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飲食因素在高血壓的發(fā)病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健康的飲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防止高血壓的發(fā)病,而長期、大量進食富含動物脂肪的食物,鈉鹽食用過多等飲食習慣都會大大增加高血壓的發(fā)病風險,所以,對于高血壓患者,一定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如少食多餐、少葷多素等。①低脂飲食:高血壓患者飲食要定時定量,以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少食肥肉、動物內臟、蛋黃、魚子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增加蛋白質含量高的魚類及禽類,也可以進食一些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如海帶、海參等。食用油宜選用植物油。研究還發(fā)現(xiàn),素食者的血壓低于葷食者,因而高血壓病患者多進素食可降低血壓。②低鹽飲食:高血壓患者要限制鈉鹽的攝入量,每天食鹽的攝入量應控制在2~6 g,減少烹調用鹽及含鹽高的調料,少食各種腌制食品。③高鉀高鈣:鉀可以對抗鈉所引起的升壓和血管損傷作用,鈣可以使外周血管擴張,有利于減少外周血管阻力。因此,提倡增加鉀多鈣高的食物,如綠葉蔬菜、鮮奶、豆制品等。也可以多食用含鉀高的食物和水果,如冬菇、香蕉、橘子等。④補充維生素:維生素在體內有許多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能夠調節(jié)脂肪代謝,研究發(fā)現(xiàn),維生素C可以有效降低膽固醇,所以,對于高血壓患者,應該多進食含有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⑤補鐵:高血壓患者多食豌豆、木耳等富含鐵的食物,不但可以降血壓,還可以預防老年人貧血。⑥飲水:每天睡前和晨起飲一杯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腦卒中的發(fā)生。
用藥指導:目前,對于高血壓病,最主要的治療方式就是口服降壓藥物,從而使得血壓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高血壓對人體所產(chǎn)生的危害?,F(xiàn)在最常使用的降壓藥物主要有六類,包括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α受體阻滯劑,每種藥物均具有獨特的降壓特點,降壓效果也各有差異,所以,當高血壓患者需要服藥治療時,應根據(jù)每個患者的身體特點來選擇合適的降壓藥物,從而達到最大化的治療效果。合理選用降壓藥物的主要原則一般有以下幾點:①逐漸降壓:對于發(fā)生高血壓急癥的患者,治療時應該快速降壓,以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除此之外,降壓的過程應逐漸進行,一般整個降壓過程控制在數(shù)日、數(shù)周內為佳,尤其是對于一些年齡較大的人群,他們的機體一般已經(jīng)適應了高血壓的水平,如果在短時間內突然將血壓降低,很容易導致意外事件的發(fā)生。②隨著服藥時間的延長,逐漸增加劑量。一般在對患者選擇降壓藥物時,首先應該單一用藥,并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藥物劑量,直到血壓被有效控制。而對于一些血壓很高或單一用藥已加到較大劑量尚不能有效控制的患者,應適當?shù)芈?lián)合用藥。與單一用藥相比,聯(lián)合用藥。會起到更加顯著的降壓效果。在用藥治療的過程中,如果病情發(fā)生變化,需要停用某種藥物,應該逐漸停藥,不可突然停用藥物。一般情況下,一旦確診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甚至是終生服藥,在開始治療之前,應將該情況詳細告知患者及家屬,告知其堅持服藥、保持血壓穩(wěn)定的重要性。③選擇合適的服藥時間:人的血壓在一天中呈現(xiàn)兩個高峰,即上午6:00-10:00、下午4:00-8:00。因此,高血壓患者應在兩個高峰前服藥,以達到最佳降壓效果。
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導:①減輕體重、適量運動:體重超標是患高血壓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體重超標10%以上的高血壓病患者,體重減少5 kg,就能有效降低血壓。同時,體重降低對糖尿病、高脂血癥、左室肥厚均有益。指導患者根據(jù)自己的病情、年齡、體質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如散步、慢跑、太極拳,最好讓患者掌握心率計算方法,一般以心率小于“170-年齡”為適中運動量。在訓練中如有胸悶、心慌、氣急等癥狀時,應立即停止鍛煉,并就地靜坐片刻或臥床休息。②戒煙限酒:煙、酒有增加腦卒中發(fā)生的風險。男性每日攝入的酒精量應少于20~30 g,女性則少于10~15 g。吸煙不僅可使血壓出現(xiàn)一過性升高,還會降低服藥的順應性,使患者不得不增加降壓藥物的劑量。因此,高血壓患者應堅決戒煙限酒。③減輕精神壓力、注意休息:保持平靜的心態(tài)和樂觀的情緒,與人和睦相處、不急不躁,避免血壓過度波動。
血壓監(jiān)測指導:①自我血壓監(jiān)測:教會患者自我監(jiān)測血壓,以觀察血壓的變化。講解關于測量血壓等方面的知識,如測血壓時應在安靜房間、短時間內,沒有進食、活動等情況下測量。②定期復查:囑患者定期到醫(yī)療機構監(jiān)測血壓,以調整服藥方案。
就診指導:如發(fā)現(xiàn)血壓升高,出現(xiàn)惡心、嘔吐、頭暈、頭痛、胸悶、心前區(qū)疼痛、視物模糊、四肢發(fā)麻癥狀時,應及時就診。
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知道堅持服藥和非藥物治療高血壓的重要性,使人們建立健康的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預防高血壓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比較(d)
[1]舒蕓,李永敏.膽囊切除術致膽道損傷的護理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5):479-481.
[2]Lee CM,Stewart L,Way LW.Postcholecystectomy abdominalbole collection[J].Arch Surg, 2010,135(5):538.
[3]李燕莉.探討護理干預對降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負性心理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8):1709-1711.
[4]Yagmurlu A,Vernon A,Barnhart DC,et al.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for perforated appendicitis:a comparison with open apendectomy[J].Surg Endosc,2006,20(7):1051-1054.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平均心率、平均動脈壓變化
心力衰竭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呈緩慢進行性發(fā)展,預后不良[2]。但只要通過適當?shù)淖o理,規(guī)范、合理的用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可延緩病情發(fā)展,減少復發(fā),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組資料結果顯示:加強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和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李霞,宋瑩,沈勇.硝普鈉、多巴胺微量泵聯(lián)合治療肺心病頑固性心衰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3):24.
[2]Task for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of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J].Eur Heart J,2011,22(4):1527-1560.
Health education for patientsw ith hypertension
Xu Shengzhi,Zhuang Yuehong
Ma Liang CenterHospitalofHubeiProvince 441607
Hypertension isone of themostcommon diseases in clinic,mostpatientsneed long-termmedication,and the degree of cognition of the patients to the disease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disease,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health education forpatientswith hypertension,to provide discuss for clinic.
Patientswith hypertension;Health education;Study
10.3969/j.issn.1007-614x.2015.3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