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文
“穿青人”目前并不是我國的第57個民族,但是為何有人在居民身份證民族選項上可以填寫“穿青人”?
身份證作為最常用的證件,大家真的了解它嗎?相信大多數人都以為居民身份證“民族”后邊無非是漢、滿、蒙、回、藏等56個民族的名稱。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去年5月,貴州女子郭丹在四川省丹棱縣落戶,換取當地身份證時遇到困難,因為她持有的《戶口遷移證》和《居民身份證》顯示民族為“穿青人”。四川當地民警在《常住人口管理信息系統(tǒng)》中找遍了所有民族選項,卻沒有“穿青人”。后來通過向貴州省公安廳索要單獨的代碼后,才制作成民族項目為“穿青人”的身份證。
郭丹說,“有同鄉(xiāng)姐妹出去打工,拿身份證去登記住宿,掃描出來民族是‘其他,但是身份證上又寫著‘穿青人,有旅館老板就會懷疑是假證,不讓登記住宿?!?/p>
四川省丹棱縣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沒有第57個民族,穿青人也不是一個民族,只是一個成員共同體。郭丹的身份證是他們申報到資陽市局,后報到省廳,由省廳統(tǒng)一制證,流程沒有問題。丹棱縣公安局趙大隊長說,早在2003年8月28日,公安部下發(fā)了一份《關于對貴州省革家人和穿青人居民身份證民族項目內容填寫問題的批復》,批復意見為“為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的大局,對穿青人在辦理居民身份證時,采取一種過渡辦法,可填寫為‘革家人、‘穿青人”?!吧贁得襟w直接稱穿青人是一個民族,還說是第57個民族,這是錯誤的說法,其實穿青人不是一個民族,他們只是一個成員共同體。”
據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新聞網介紹,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匯總登記上報的民族有400多個。這其中,有的是自稱,有的是他稱;有的是一個族體的不同漢語音譯;有的以居住地名稱而得名……后經過民族識別,到1979年確定基諾族,最終共確定了 55個少數民族。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截止2010年11月1日零時,其他未識別民族人口為640101人,外國人加入中國籍人口為1448人。
根據1990年5月1日《國家民委、國務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公安部關于中國公民確定民族成份的規(guī)定》,“確定公民的民族成份必須以國家正式認定的民族族稱為準,任何人不得以國家未確認的族稱為自己的民族成份。”
根據這個規(guī)定,加入中國籍的外國人,其民族成份如與我國現有某一民族成份相同或特征相近的,可以申請?zhí)顖鬄榕c我國相同或特征相近的的某一民族,但須在入籍后的兩年內申請辦理。自愿申請?zhí)顖鬄槲覈骋幻褡宄煞莸?,持所在單位出具的證明,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民族工作部門批準。
新華網曾于2001年5月16日登載了一份文件,這個文件是1986年2月1日發(fā)布的,文件名為《公安部、國家民委關于居民身份證使用民族文字和民族成份填寫問題的通知》。這個《通知》規(guī)定,“國家認定的民族名稱,本人有不同意見,經做工作仍堅持填寫自稱的,可在民族名稱后加注。如‘納西族(摩梭)、‘苗族(亻革家);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已認定為少數民族,但尚未明確是單一少數民族或為某一少民族成員的,可填寫‘××人”?!皩τ谕鈬思尤胫袊?,如本人的民族名稱與我國某一民族名稱相同,就填寫某一民族,如“朝鮮族”;如沒有相同民族的,本人什么民族就填寫什么民族,但應在民族名稱后加注‘入籍二字,如‘烏克蘭(入籍)。”這個文件現是否已失效,尚不得而知。
日前,國家民委政法司一工作人員表示:貴州女子郭丹換取身份證一事,去年國家民委已向各網站要求,不要報道和炒作。看來,公民民族成分選項還真不能任性。
編輯/余弘陽
相關鏈接
穿青族(也叫青族、川青族),是一個主要分布在貴州黔西北地區(qū),人員相對集中的少數民族。由于多次考察所遺留的疑問,穿青族暫不在我國56個民族中,其身份證上所注民族為“穿青人”。穿青人現分布于貴州省西部的畢節(jié)地區(qū)、安順市、六盤水市、黔西南、黔南五個地區(qū)、州、市所屬二十多個縣,人數67萬人(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
“穿青人”在有些地區(qū)亦稱為“里民子”,他們并沒有自稱的專名,有時也稱“大腳板的”?!按┣唷边@個名稱主要是用來區(qū)別于稱為“穿蘭”的漢人,這個名稱始見于清代的文獻記載中。當地各少數民族并不稱他們作“穿青”,而是在漢人的名稱前加個形容詞,如“白漢人”、“窮漢人”、“大腳漢人”、“篙子桿漢人”、“吃蕎麥的漢人”、“當里民的漢人”等,由此可見,當地各少數民族是將他們視為有一些特點的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