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袁偉 通訊員 閆建文
坐標與曲線—記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鄂爾多斯分院院長賈愛林
□ 文/本刊記者 袁偉 通訊員 閆建文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特等勞動模范賈愛林的人生格言:做人“傻”一點,得失計較少一點。
時間、空間、事業(yè)、生活等構成一個人的多維空間,賈愛林的大坐標是中國石油。百萬石油員工共同生活在中國石油這個多維空間里,但每個人描繪的人生軌跡各不相同。作為中國石油集團公司2015年度特等勞動模范,賈愛林描出的,是一條絢麗的曲線。
勞動模范不是神,他們是有血有肉的人。勞動模范必須有一種特質,正是這種特質,讓他們成為我們的榜樣。
西部是賈愛林的第一個小坐標,那是他的起點。
1989年大學畢業(yè),此后10年,賈愛林有6年是在西部度過的。首先,他考的是北京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的研究生,卻在“火洲”吐魯番的石油大會戰(zhàn)中讀完了碩士。接著,研究生畢業(yè)了,本該回北京工作,然而手續(xù)尚未辦完就接到通知:別回北京了,去塔里木吧。結果又一頭扎進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一干就是3年。直到1996年6月,6年西部,6年寂寞,賈愛林回到他真正的工作單位—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
回到北京沒幾個月,又接到單位通知:別在北京了,野外研究露頭去吧。賈愛林二話沒有說,背上行囊,深山老林,深溝大豁,住老鄉(xiāng)家,吃百家飯。每年春節(jié)后出發(fā),11月底回京,每年8個月在野外。此后4年,年年如此。
10年,西部6年,野外4年,賈愛林似乎就這樣寂寞無聞地“拋灑”了他人生中最青春、最激情、最美好的10年光陰。然而,正是這10年,使賈愛林踏上了較高的人生起點。10年中,他組織完成了“建立地質概念模型的新方法和新技術”課題研究,系統(tǒng)提出了油藏評價階段的工作思路與關鍵技術,實現(xiàn)了該技術與世界先進技術的同步,研究成果獲得中國石油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全國油氣田開發(fā)類論文第一名。10年中,他組織完成了“儲層露頭精細描述和應用研究”,為我國老油田挖潛、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又獲中國石油科技進步一等獎,并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0年中,賈愛林先后獲得中國地質學會銀錘獎、中國科學技術發(fā)展基金孫越奇優(yōu)秀青年科技獎等一系列獎勵。
表面上,這些獎項是賈愛林最大的收獲。其實,賈愛林把這些都看得很淡,他看重的,是這10年間積累的無形財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使他在面對任何研究對象時都能從容以對;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使他在思考問題時總是強調有所突破;深厚的人格修養(yǎng),使他在面對選擇時常常淡化得失;高尚的職業(yè)精神,使他甘于寂寞、艱苦奮斗。這些無形的東西與他所獲得的那些有形的獎勵形成了直接的因果關系。
不僅如此,在以后的新坐標中,在一次次地面對各種技術難題時,賈愛林藉此仍能勇往直前,攻城略地,在蘇里格氣田是如此,在其他重大科研難題面前也是如此。
2000年,在經(jīng)歷了10年磨煉之后,賈愛林終于回到了北京。
此時,一個重大開發(fā)課題召喚著他。世紀之交,中國石油的大部分油田進入開發(fā)后期,開發(fā)矛盾凸顯:一方面,當時的平均石油采收率只有30%—40%,還有較大上升空間;另一方面,井口采出液的含水率卻高達90%。為此,中國石油股份公司極具前瞻性地成立了一個臨時性機構“儲層研究重點試驗室”。賈愛林成為這個實驗室的骨干。
雖然說是重點實驗室,但研究對象和目標不具體,研究方向和方法不明確,類似于務虛。這樣的研究在別人看來,就是虛的,但在賈愛林眼里,一點都不虛。他認為,之所以產(chǎn)生采收率低與含水率高的矛盾,主要原因是對儲層的認識不足,是對沉積單元在地下的展布規(guī)律認識不到位,反映到開發(fā)上,就是井位不準確,開采層位不合理。這種時候,賈愛林4年跑野外、看露頭積累的功底派上了用場。他認為,露頭是地下沉積在地面上的反映。要研究地下的儲層展布規(guī)律,就必須以研究露頭為切入點,結合地震地質資料進行綜合研究分析。
“說實在的,如果說前10年的工作是量的積累的話,那兩年在重點實驗室就是質的飛躍,個人也成長很快?!辟Z愛林對記者說。
正是在此期間,賈愛林組織完成的“剩余油分布數(shù)字化定量描述研究”為我國老油田開發(fā)中后期剩余油挖潛、提高地下原油采收率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推進了油藏描述技術向精細化、數(shù)字化、定量化的發(fā)展,該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賈愛林(中)與鄂爾多斯分院技術人員一起討論課題。
就在賈愛林進入重點實驗室的2000年,距北京大約1000千米的內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一個叫蘇里格的地方,中國石油長慶油田部署的一口天然氣探井蘇6井,在壓裂試氣中,獲得無阻流量120萬立方米/日的高產(chǎn)氣流。不久,中國石油對外宣布了蘇里格氣田的試生。
蘇里格氣田誕生后,鑒于長慶油田在天然氣勘探開發(fā)方面技術力量不足的現(xiàn)實,中國石油股份公司于2001年11月中旬發(fā)文,決定在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成立鄂爾多斯分院。2002年1月7日,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即宣布成立鄂爾多斯分院籌備組,仍然在重點實驗室緊張地進行儲層研究的賈愛林被確定為籌備組成員之一。也就在此時,他的坐標再一次發(fā)生變化,正式進入鄂爾多斯分院。
蘇里格氣田的開發(fā)評價中,各種怪異現(xiàn)象層出不窮:壓力下降快、關井后壓力恢復緩慢、井筒出水、儲層改造不見效或收效甚微、單井產(chǎn)量差距懸殊等等。長慶油田又部署了30口評價井,加深對該氣田的認識。結果,30口井評價下來,籠罩在蘇里格氣田上的迷霧不僅沒散去,反而更加濃重。面對蘇里格氣田的開發(fā),各種觀點莫衷一是,各種說法差異巨大。
賈愛林帶領研究生在野外觀察巖石露頭。
賈愛林并沒有急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在蘇里格氣田研究了一段時間后,他突然從人們的視野里消失了。
此時的賈愛林并沒有一刻休息,他的身影出現(xiàn)在山西省柳林縣陡峭險峻的崖壁上。他認為,開發(fā)評價中出現(xiàn)的各種矛盾,歸根到底是人們對數(shù)千米的地下缺乏認識造成的,是對儲層砂體展布認識的模糊造成的。要想直觀地認識砂體展布情況并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研究露頭是最好的辦法。蘇里格氣田的主力儲層石盒子組8段和山西組1段在山西省柳林縣的黃河岸邊等地帶均有大規(guī)模連綿的露頭,于是,賈愛林直奔柳林。在那里,他親自測量了兩個層段多個砂體,歸納出了砂體在規(guī)模、走向上的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他帶領團隊經(jīng)過深入研究,提出了“面對現(xiàn)實,依靠科技,走低成本開發(fā)路子”的蘇里格氣田開發(fā)指導思想,構建了蘇里格氣田沿用至今的開發(fā)評價體系和主體井網(wǎng)體系。
此后的研究中,賈愛林組織開展了“特殊天然氣藏開發(fā)配套技術”研究,組織開展了以蘇里格氣田為代表的低滲透、低豐度砂巖氣藏開發(fā)技術攻關,在低滲透氣藏地質建模、天然氣開發(fā)富集區(qū)優(yōu)選、開發(fā)井網(wǎng)優(yōu)選、提高采收率等方面形成了低滲透天然氣開發(fā)的關鍵配套技術,指導了我國第一大氣田蘇里格氣田的有效開發(fā)。該項成果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科技進步特等獎。
而今的蘇里格氣田已經(jīng)成為年產(chǎn)量超過250億立方米的特大型氣田。伴隨著蘇里格氣田的開發(fā),賈愛林也逐步成長為了鄂爾多斯分院總地質師,繼而成為院長。此時,賈愛林思考的,是如何提高蘇里格氣田的采收率這一重大課題。
“蘇里格氣田大規(guī)模開發(fā)已有10年,采收率卻很低,這是儲層低壓、低滲、低豐度和非均質的特性決定的。目前來看,蘇里格氣田年產(chǎn)300億立方米再穩(wěn)產(chǎn)10年沒有問題,但如果不超前研究采收率的問題,10年之后呢?所以,我們必須超前介入,提早謀劃。”賈愛林對記者說。
這就是賈愛林的又一個起點—蘇里格氣田提高采收率研究。整個蘇里格氣田目前探明和基本探明儲量達到4萬多億立方米,采收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是400多億立方米的產(chǎn)量,相當于中國石油目前天然氣年產(chǎn)量的25%,因此,這項工作意義重大。
還有比蘇里格氣田采收率意義更大的課題,跨出蘇里格這個坐標系,賈愛林的另一個坐標已經(jīng)建立:作為“天然氣開發(fā)關鍵技術研究”這一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專項的項目總負責人,賈愛林任重而道遠。他說,中國的主要天然氣田大致分為6個類型,即高壓氣藏,碳酸鹽巖氣藏、火山巖氣藏、高含硫氣藏、疏松砂巖氣藏和致密砂巖氣藏。由于我國是最近10多年才大規(guī)模進行天然氣勘探開發(fā),起步較晚,因此,每一個類型的天然氣藏都還有大量的基礎性研究需要做。
又一次出發(fā),又一段征程。不管怎樣,在賈愛林的人生坐標中,一條新的曲線將要出現(xiàn),相信這條曲線更加絢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