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發(fā)學習、內生增長與勞動力市場穩(wěn)定化貨幣政策
——一個帶內生增長的NKMP-DSGE模型
陳利鋒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 經濟學教研部,廣州510053)
摘要:通過偶發(fā)學習機制將內生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波動統一于NKMP-DSGE框架,并基于這一框架考察了偶發(fā)學習機制的效應以及實現勞動力市場穩(wěn)定的貨幣政策機制。研究發(fā)現:偶發(fā)學習的引入具有擴大貨幣政策效果的作用,同時也是產生“通脹之謎”以及“工資通脹之謎”的原因之一。而政策分析的結論表明:就促進經濟增長與穩(wěn)定勞動力市場而言,對失業(yè)做出反應的政策機制具有相對較好的政策效果。在當前我國失業(yè)問題日益嚴峻的背景下,采用這一政策機制可能具有實現“保增長”和緩解失業(yè)的雙重效果。
關鍵詞:偶發(fā)學習;內生增長;貨幣政策;勞動力市場
doi:10.3969/j.issn.1674-8425(s).2015.02.005
中圖分類號:F015
文章編號:1674-8425(2015)02-0029-08
收稿日期:2014-09-29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
作者簡介:陳利鋒(1982—),男,湖北黃岡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貨幣與金融經濟學、勞動經濟學。
引用格式:陳利鋒.偶發(fā)學習、內生增長與勞動力市場穩(wěn)定化貨幣政策——一個帶內生增長的NKMP-DSGE模型[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5(2):29-36.
Citation format:CHEN Li-feng.Serendipitous Learning, Endogenous Growth and Labor Market Stabilization Monetary Policy—— NKMP-DSGE Model with Endogenous Growth[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5(2):29-36.
Serendipitous Learning, Endogenous Growth and
Labor Market Stabilization Monetary Policy
—— NKMP-DSGE Model with Endogenous Growth
CHEN Li-fe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Party School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Committee, Guangzhou 510053,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nified the growth and business cycle analysis in a NKMP- DSGE framework by introducing the serendipitous learning, and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hocks on economics. We find that serendipitous learning might be the reason of the myth of inflation and wage inflation. And, in the model with serendipitous learning, monetary policy shock has significant larger effect on output and unemployment. The result of policy analysis argues that the policy reacts to unemployment maybe useful for promoting the growth and for decreasing unemployment.
Key words: serendipitous learning; endogenous growth; monetary policy; labor market
一、引言與文獻
近十年來,新凱恩斯主義貨幣政策動態(tài)隨機一般均衡(即NKMP-DSGE)框架在考察經濟周期波動以及貨幣政策效應的研究中日益成為標準范式,與其他理論相比較,這一分析框架以其對于現實的良好擬合而著稱。然而,標準的NKMP-DSGE框架將經濟增長排除在模型分析的范圍之外。對于現實經濟而言,經濟周期波動影響了經濟中的投資行為,進而影響了經濟增長的趨勢。這意味著,在NKMP-DSGE模型中引入經濟增長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基于此,Amano[1]基于產品種類擴大的創(chuàng)新將內生經濟增長引入NKMP-DSGE框架,研究發(fā)現名義剛性對于經濟增長存在顯著性影響;Annicchiarico和Rossi則基于干中學機制將內生經濟增長引入NKMP-DSGE框架,并基于這一框架考察了最優(yōu)貨幣選擇問題。然而,由于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非常重視對于勞動力市場的考察,那么仍然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內生增長機制的引入如何影響勞動力市場呢?
基于以上思路,類似于Annicchiaric等[2]的方法,本文通過Romer[3]的偶發(fā)學習機制將內生經濟增長機制引入NKMP-DSGE模型框架中。與之不同的是,結合Galí[4]的方法,我們通過名義工資剛性將勞動力市場失業(yè)變量引入。在模型中引入失業(yè)變量的原因在于:第一,我國當前正面臨著較為嚴重的社會失業(yè)問題,在模型中引入失業(yè)可以使得模型更好地反映我國勞動力市場的現實;第二,已有研究如Chari等[5]以及Galí[6]均發(fā)現未對失業(yè)進行良好的界定是導致Smets等[7]研究結論產生偏誤的重要原因。另外,鑒于2002年以來我國出現了“用工成本”上升(模型中使用工資膨脹表示)的現象,我們在包含內生經濟增長的NKMP-DSGE模型中也引入這一變量。
在模型設定的基礎上,我們采用中國的現實季度數據對模型進行了貝葉斯極大似然估計,并計算了外生沖擊的貝葉斯脈沖響應函數,進而可以反映外生沖擊模型主要變量隨時間動態(tài)變化的路徑。研究發(fā)現,偶發(fā)學習機制的引入使得外生沖擊下通脹與工資膨脹(Wage Inflation)表現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動態(tài)路徑,這一發(fā)現與主流經濟學理論所預言的情形不一致,即“通脹之謎”與“工資膨脹之謎”。本文認為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與偶發(fā)學習機制的引入有關。為了對這一論斷進行驗證,本文比較了包含偶發(fā)學習機制與不包含偶發(fā)學習機制的模型中,外生沖擊對于產出、失業(yè)、通脹以及工資膨脹的影響。研究發(fā)現,相對于不包含偶發(fā)學習機制的模型而言,包含偶發(fā)學習機制的模型中外生沖擊對于產出以及失業(yè)具有更大的沖擊效應;更重要的,在不包含偶發(fā)學習機制的模型中,通脹與工資膨脹并未表現出先降后升的趨勢。
貝葉斯脈沖響應函數表明,外生沖擊對于勞動力市場就業(yè)與失業(yè)等均具有顯著性影響。那么,政策制定者應該采用怎樣的政策機制實現穩(wěn)定勞動力市場的目的呢?本文分別引入兩類政策機制:對失業(yè)做出反應的政策機制與對就業(yè)做出反應的政策機制。研究發(fā)現,相對而言,對失業(yè)做出反應的政策機制下,貨幣政策對于產出、通脹、就業(yè)以及失業(yè)均具有較大的效應。這一結論意味著,就促進經濟增長與穩(wěn)定勞動力市場而言,對失業(yè)做出反應的政策機制仍然是可取的。當前,我國失業(yè)問題日益嚴峻,并且政策實踐表明我國長期依靠經濟增長緩解失業(yè)的做法收效甚微。本文的研究表明,采用對失業(yè)做出反應的政策機制,使得貨幣政策直接作用于勞動力市場,將可能具有“促進經濟增長”與穩(wěn)定勞動力市場的雙重效果。
本文其余部分的結構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建立了一個包含偶發(fā)學習機制、失業(yè)以及用工成本上升的NKMP-DSGE框架;第三部分采用校準與貝葉斯估計方法對模型進行參數化,并基于此進行動態(tài)分析;第四部分對穩(wěn)定勞動力市場的政策機制進行了分析;最后是本文的結論與展望。
二、模型設定
本部分建立一個包含內生經濟增長的NKMP-DSGE模型。與已有的新凱恩斯主義模型的設定方式類似,模型環(huán)境中包含了家庭、最終產品生產企業(yè)、中間產品生產企業(yè)與貨幣政策當局等主體。與已有研究不同,本部分的NKMP-DSGE模型中通過形如Romer的偶發(fā)學習方式將內生經濟增長引入。
(一)家庭的效用最大化問題
模型經濟中的代表性家庭的目標為最大化其一生效用的貼現值之和。假定家庭的效用函數關于消費Ct與就業(yè)Nt可分;并且家庭成員之間存在完全利他主義,進而家庭成員的消費與就業(yè)狀況無關。具體的,家庭的目標函數為:
(1)
家庭面臨的約束條件為:
(2)
(3)
家庭的優(yōu)化問題為在約束(2)、(3)下最大化式(1)。對應的一階條件為:
(4)
(5)
(6)
其中εw為不同勞動力之間的替代彈性。不同的家庭成員可能由于教育與培訓經歷存在差異,因而不同勞動之間的替代彈性并不為1。工資影響了家庭的預算約束,進而影響了家庭的消費。因而,工資調整的目的在于提高家庭的效用水平。具體的,如果工資的調整能夠改進家庭的效用,那么工資將會進行調整;反之,則工資不會進行調整。那么,決定工資調整的一階條件為:
(7)
(8)
(二)最終產品企業(yè)的行為
最終產品生產企業(yè)采用如下加總技術將中間產品加總為最終消費品:
(9)
其中εp為不同中間產品之間的替代彈性。作為理性人,最終產品生產企業(yè)的目標為利潤最大化。定義Pt(i)為第i種中間產品的價格,那么,最終產品生產企業(yè)的利潤最大化問題為在約束條件(9)下最大化如下函數:
(10)
不過,NKMP-DSGE模型建立在壟斷競爭的基礎上,最終產品企業(yè)處于競爭性市場環(huán)境中,因而其最大化的利潤為零?;谶@一設定,可得:
(11)
(三)中間產品企業(yè)的行為與知識的生產
模型經濟中存在大量具有同質性技術的中間產品生產企業(yè),其從勞動力市場雇傭家庭成員并租借家庭的物質資本進行生產。其生產函數為:
Yt(i)=Kt-1(i)1-α(ZtNt(i))α
(12)
其中1-α為資本的產出彈性;Zt為存在于經濟中的知識,企業(yè)均可以通過“偶發(fā)學習”的方式獲得。與已有的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研究類似,知識的生產與物質資本投入有關,并且為了保證平衡增長路徑存在,我們設定知識生產規(guī)模報酬不變,即:
(13)
(14)
(15)
其中μp=ln[εp/(εp-1)]為穩(wěn)態(tài)價格加成;MCt為實際邊際成本。由中間產品生產企業(yè)成本最小化問題可知,其成本最小化一階條件與邊際成本分別為:
(16)
(17)
式(17)表明,邊際成本關于知識遞減,這表明知識生產的存在有利于降低中間產品生產企業(yè)的生產成本。這與已有的NKMP-DSGE模型存在一定的差異,后者建模過程中未包含知識生產,進而無法反映這一機制對于企業(yè)生產的影響。
(四)貨幣政策與市場均衡
貨幣政策當局執(zhí)行如下簡單貨幣政策規(guī)則:
(18)
當商品市場達到均衡時,產品的總供給與總需求相等,即:
Yt=Ct+It
(19)
當勞動力市場達到均衡時,勞動力供給為就業(yè)量與失業(yè)量Ut之和,即:
Lt=Nt+Ut
(20)
三、模型動態(tài)分析
(21)
定義測度變量CKt=Ct/Kt,那么消費的歐拉方程(4)轉化為:
(22)
由式(11)、(12)、(13)可知:
(23)
由式(13)、(21)、(22)、(23)可知,當經濟達到平衡增長路徑時,由于物質資本保持增長,因而知識、產出、消費等變量也保持增長。更重要的,基于偶發(fā)學習,本文在NKMP-DSGE模型中引入了內生經濟增長,從而將經濟增長與經濟波動融合于一個統一的框架。
(一)基本參數的校準
貼現因子β采用我國2002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4季度的相關數據進行估算,在此期間,我國季度平均物價上升速度約為2%,因而β的取值可以設定為0.98。物質資本折舊率δ以及勞動的產出彈性α,依據He[10]采用中國數據GMM估計的結果,其取值分別為0.04和0.4。穩(wěn)態(tài)時消費與產出的比值C/Y依據現實數據對其進行估算,產出采用剔除政府購買以及凈出口之后的GDP表示,消費采用社會消費總額表示,在采用CPI進行調整之后,可以得到歷年C/Y的取值,我們取其平均值,因而C/Y的取值為0.54;而依據Zhang[11],我們將資本調整成本函數(S″)-1取值為1。
(二)樣本的選擇與說明
本文采用貝葉斯極大似然方法對其余參數進行估計,在DSGE模型的參數化技術中,貝葉斯估計已日益成為最為重要的方法之一。貝葉斯極大似然估計要求估計過程中使用的數據組數不超過外生沖擊的個數,本文NKMP-DSGE模型中包含了4個外生沖擊,因而可以最多選擇4組數據。我們分別選取如下數據:(1)產出。采用支出法核算的GDP數據,并且剔除政府購買和凈出口;(2)就業(yè)。與王君斌等[12]類似,采用單位從業(yè)人員總計作為總就業(yè),進而將這一數據與總人口的比值作為本文的就業(yè)數據;(3)通脹。采用CPI數據并進行環(huán)比計算得到通脹。需要說明的是,在采用CPI計算通脹時可以采用同比方法與環(huán)比方法,而NKMP-DSGE模型中采用價格的對數差分表示通脹,這一方法與環(huán)比方法一致,因而我們采用環(huán)比方法;(4)工資膨脹。采用季度社會工資總額數據,在經CPI剔除物價因素之后,采用這一數據的對數差分得到工資膨脹。
產出數據采用CPI調整為實際值。所有數據全部采用X12方法剔除季節(jié)性因素的影響,在此基礎上,使用CF濾波法得到各組數據的波動性成分。以上數據全部來源于中經網,時間跨度為2002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4季度。
(三)貝葉斯極大似然估計
(24)
為了實現對模型更為精確的估計,我們在貝葉斯極大似然估計過程中要求估計程序使用5個平行鏈(ParallelChains);在基于貝葉斯定理采用Metropolis-Hastings算法進行結構參數后驗分布的過程中,要求程序進行重復20 000次馬爾科夫鏈-蒙特卡洛模擬(即MCMC),不過為了防止前端數據與末端數據異常引起的估計偏誤,我們要求程序去掉前1 000個數據和后1 000個數據。模型結構性參數的先驗分布的設定,本文參考了已有研究的結論。在此基礎上,模型結構性參數貝葉斯極大似然估計的結果見表1。
表1 參數貝葉斯極大似然估計的結果
(四)外生沖擊的貝葉斯脈沖響應函數
在貝葉斯極大似然估計的基礎上,我們計算了外生沖擊的貝葉斯脈沖響應函數?;谄紤],這里我們僅給出了貨幣政策沖擊的貝葉斯脈沖響應函數。圖1給出了通脹、工資膨脹、租金率、Tobin的Q、產出、就業(yè)、失業(yè)、資本增長率以及知識等變量的貝葉斯脈沖響應函數,其反映了外生沖擊下這些變量隨時間變化的動態(tài)反映路徑。
貨幣政策沖擊引起了通脹率整體趨勢的上升,進而推動了名義租金率的上升;而名義租金率的上升在短期內抑制了企業(yè)的投資意愿,進而降低了Tobin的Q;而隨著貨幣政策信貸渠道作用的發(fā)揮,降低了企業(yè)的借貸成本,因而又推動了Tobin的Q的上升,進而推動了物質資本投資;Tobin的Q的先降后升,使得物質資本增長率也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動態(tài)路徑;物質資本的上升推動了知識的生產,而企業(yè)投資的增加促進了就業(yè)的增加與失業(yè)的下降;物質資本投資與就業(yè)的增加推動了產出的上升。同樣,貨幣政策沖擊的貝葉斯脈沖響應函數所反映的變量隨時間的動態(tài)變化與經濟學理論是一致的。
圖1 貨幣政策沖擊的貝葉斯脈沖響應函數
更重要的是,貨幣政策沖擊的貝葉斯脈沖響應函數反映出貨幣政策沖擊下通脹與工資膨脹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動態(tài)路徑。這一現象顯然與經濟學理論不完全一致,后者認為貨幣政策沖擊會引起通脹的上升;同樣,經濟學理論認為貨幣政策沖擊會引起工資率的上升,據此可知工資膨脹也應上升,但是本文模型的貨幣政策沖擊的貝葉斯脈沖響應函數所得到的結論卻與之存在一定的差異。已有的研究如Ravn等[13-14]將NKMP-DSGE模型中貨幣政策沖擊引起通脹在沖擊發(fā)生初期呈現與經濟學理論相反方向變化的情況成為“通脹之謎”,并且認為可以從深度習慣(DeepHabits)的角度對此進行解釋。本文貨幣政策沖擊的貝葉斯脈沖響應函數表明,不僅通脹表現出這一特征,工資膨脹也表現出同樣的特征,我們將這一發(fā)現稱為“工資膨脹之謎”。不過,我們并未在NKMP-DSGE模型中引入任何關于消費偏好的設定,而僅僅通過偶發(fā)學習將知識形成以及內生經濟增長引入NKMP-DSGE模型,這表明引起“通脹之謎”與“工資膨脹之謎”的因素可能是多樣化的,除了家庭偏好因素外,偶發(fā)學習也可能是成因之一。
(五)偶發(fā)學習機制的作用
圖2給出了包含偶發(fā)學習機制與未包含偶發(fā)學習機制模型中貨幣政策沖擊對于產出、就業(yè)、通脹以及工資膨脹的脈沖響應函數。就產出而言,包含偶發(fā)學習機制的模型中產出對于貨幣政策沖擊表現出更大的反應??赡艿脑蛟谟谠诎及l(fā)學習機制的模型中,貨幣政策沖擊還引起了知識的積累,而知識的積累有利于產出的增加;同樣,對就業(yè)而言,包含偶發(fā)學習機制的模型中,貨幣政策沖擊對于就業(yè)的增加也具有更大的沖擊效應。因此,偶發(fā)學習機制擴大了貨幣政策沖擊的效應。原因在于偶發(fā)學習的存在使得外生沖擊可以通過影響知識的生產而對整個宏觀經濟產生影響。圖2還表明,在不包含偶發(fā)學習機制的模型中,貨幣政策沖擊直接引起了通脹與工資膨脹的上升,這與包含偶發(fā)學習機制的模型是不同的,換言之,“通脹之謎”與“工資膨脹之謎”在不包含偶發(fā)學習機制的模型中不復存在。因此,可以認為偶發(fā)學習機制可能也是“通脹之謎”與“工資膨脹之謎”產生的原因之一。
圖2 偶發(fā)學習機制的作用
四、勞動力市場穩(wěn)定化貨幣政策分析
圖3給出了兩類政策機制下貨幣政策沖擊的效應。顯然,第一種政策機制即對失業(yè)做出反應的政策機制引起了產出、通脹、就業(yè)以及失業(yè)更大的變動。更重要的是,從貨幣政策對于產出的效應可以看出,在第一種政策機制下,產出經歷了短暫的下降之后然后保持上升,而在第二種政策機制下,貨幣政策沖擊引起產出的下降。因此,就促進經濟增長的角度而言,對就業(yè)做出反應的政策機制的效果不如對失業(yè)做出反應的政策機制。不過,第一種政策機制卻引起通脹更大幅度的上升。這意味著,如果貨幣政策對勞動力市場做出反應,政策制定者將要在穩(wěn)定產出與穩(wěn)定通脹之間權衡取舍。就政策對勞動力市場的效應而言,顯然在第一種政策機制下,貨幣政策沖擊推動了失業(yè)更大幅度的下降以及就業(yè)更大幅度的上升。這意味著,就增加就業(yè)與降低失業(yè)而言,對失業(yè)做出反應的政策機制具有更好的政策效果。
圖3 政策1與政策2下貨幣政策的效應
與圖3相比,盡管對失業(yè)做出反應的政策機制對于產出具有相對較小的效應,且引起了通脹更大的變化,但這一政策機制卻引起了失業(yè)更大幅度的下降。因而就緩解失業(yè)而言,對失業(yè)做出反應的政策機制仍然是可取的。這一發(fā)現與未包含內生增長的NKMP-DSGE模型,如劉宗明[15]、陳利鋒[16-17]等一致,后者均認為對勞動力市場做出反應的政策機制具有相對較好的政策效果。
五、結論與展望
通過偶發(fā)學習機制,本文將內生經濟增長引入NKMP-DSGE框架,并基于我國失業(yè)問題日益嚴峻與用工成本上升的背景,考察了偶發(fā)學習機制對于我國經濟的影響。研究發(fā)現,偶發(fā)學習機制的引入,使得貨幣政策對于產出、通脹、失業(yè)與工資膨脹等均具有更大的效應,并且這一機制是“通脹之謎”與“工資膨脹之謎”的可能成因。在此基礎上,本文對穩(wěn)定勞動力市場的貨幣政策進行了分析。研究發(fā)現,對失業(yè)做出反應的政策機制下,貨幣政策沖擊對于產出、失業(yè)、通脹以及就業(yè)等均具有更大的效應。因而,盡管引起了更高的通脹,但就促進經濟增長以及穩(wěn)定勞動力市場而言,對失業(yè)做出反應的政策機制仍然是可取的。
由于我國經濟是一個高度開放的經濟,而本文基于封閉經濟建模。因而,一個可能的思路是基于開放經濟模型將內生增長與經濟周期波動同時引入NKMP-DSGE模型,并基于開放經濟的背景考察不同的政策機制對于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另外,失業(yè)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勞動力市場制度、技能衰退等,而本文僅考察了名義工資剛性引起的失業(yè)。因而,另一個可能的研究思路是基于不同的原因對失業(yè)進行考察。已有的研究表明,不同原因引致的失業(yè)具有不同的特征,進而也應采用不同的政策以緩解失業(yè)。因此,基于不同的失業(yè)成因考察相應的緩解失業(yè)的貨幣政策可能得到一些新的結論。
參考文獻:
[1]AmanoR,CarterT,MoranK.InflationandGrowth:aNewKeynesianPerspective[R].BankofCanadaworkingpapers,2012:12-28.
[2]AnnicchiaricoB,RossiL.OptimalmonetarypolicyinKeynesianmodelwithendogenousgrowth[J].JournalofMacroeconomics,2013(38):274-285.
[3]RomerP.IncreasingReturnsandLong-RunGrowth[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86,94(5):1002-1037.
[4]Galí′J,SmetsF,WoutersR.SlowRecoveries:AStructuralInterpretation[J].JournalofMoney,CreditandBanking,2012,44 (2):9-30.
[5]ChariVV,PatrickJK,McGrattanER.NewKeynesianModels:NotYetUsefulforPolicyAnalysis[J].AmericanEconomicJournal:Macroeconomics,2009,1(1):242-266.
[6]GalíJ.NotesforaNewGuide(I):Wages,AggregateDemand,andEmployment[J].JournaloftheEuropeanEconomicAssociation,2013,11(5):973-1003.
[7]SmetsF,WoutersR.ShocksandfrictionsinUSbusinesscy:AbayesianDSGEapproach[J].AmericanEconomicReview,2007,97(3):586-606.
[8]GalíJ,López-SalidoJD,VallesJ.UnderstandingtheEffectsofGovernmentSpendingonConsumption[J].JournaloftheEuropeanEconomicsAssociation,2007,5(1):227-270.
[9]CalvoGA.Staggeredpricesinautility-maximizingframe-work[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1983,12(3):983-998.
[10]HeD,ZhangW,ShekJ.HowEfficientHasBeenChina’sInvestment?EmpiricalEvidenceFromNationalandProvincialData[J].PacificEconomicReview,2007,12(5):596-617.
[11]ZhangW.China’sMonetaryPolicy[J].JournalofMacroeconomics,2009,31(3):473-484.
[12]王君斌,王文甫.非完全競爭市場、技術沖擊與中國勞動力就業(yè)[J].管理世界,2010(1):23-36.
[13]RavnM,UribeM.Deephabits[J].ReviewofEconomicStudies,2006,73(1):195-218.
[14]RavnM,Schmitt-GroheS,UribeM.IncompleteCostPass-throughunderDeepHabits[J].ReviewofEconomicsDynamics,2010,13 (2):317-332.
[15]劉宗明.工資加成、就業(yè)抑制與最優(yōu)貨幣政策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2013(1):68-90.
[16]陳利鋒.貨幣政策應該對勞動力市場做出反應嗎?[J].浙江社會科學,2014(2):15-24.
[17]陳利鋒.用工成本上升、失業(yè)波動與中國貨幣政策盯住目標[J].貴州財經大學學報,2014(2):8-18.
(責任編輯代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