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尚偉
索尼微單黑卡行攝之旅,2015年8月19-30日,從德國法蘭克福、科隆經布魯塞爾至法國巴黎。期間筆者主要使用索尼A7RII新款微單拍攝4K視頻,間或也使用A7RII和黑卡新機RX100IV拍攝了若干照片。
筆者在之前報道索尼A7RII發(fā)布的文章中就提及,A7RII是世界上首款內置4K視頻錄制功能的全畫幅無反數碼相機。與之前上市的主攻視頻拍攝的A7S不同,該機首先是一臺可拍攝高達約4240萬像素照片的可換鏡頭相機。A7RII更適合以平面攝影為主、同時也有高品質視頻拍攝需求的用家。本次微單黑卡行攝之旅,筆者盡量按照平面攝影師的拍攝習慣操作使用A7RII,除了腳架外并未使用在日常視頻拍攝中習以為常的桌面軌道、穩(wěn)定器等周邊配件。
筆者之前使用索尼F55、FS70C(配合RAw記錄單元)拍攝過4K節(jié)目,拍攝過程可謂干小心、萬小心,戰(zhàn)戰(zhàn)兢兢,最終審看素材還是有可能遭遇焦點偏軟、畫面噪點多等陷阱。
這次微單黑卡行攝之旅結束回到北京,在65英寸4K電視機上檢查A7RII拍攝的4K視頻時,筆者第一次感覺到拍4K還可以如此簡單,一臺微單,不需任何配件上手就能拍,甚至使用自動對焦和五軸防抖,即可獲得高質量的4K素材,而記錄介質竟然是廉價的SD卡。
在游人眾多的博物館類景點,如凡爾賽宮、盧浮宮等,并不禁止照片和視頻拍攝,但是禁止攜帶三腳架,其原因是標準尺寸的三腳架撐開后占地面積大,有可能對其他游客的安全造成潛在威脅。這次筆者進入凡爾賽宮拍攝4K視頻時,帶了一個小型腳架和一個豆袋,并盡量選擇人流少的地方架設機位,拍攝了多組凡爾賽宮室內4K視頻。
當然,在這些景點室內拍攝視頻,畫面中很難避開人流,筆者使用了A7RII視頻拍攝時的慢速快門功能,設置為最慢的1/4秒,走動的游人經運動模糊處理,后減弱了對畫面的遮擋感。后期剪輯時,建議對這些慢速快門拍攝的素材進行加速處理(600%以上),可提升畫面的流暢度,并進一步減少畫面遮擋感。
索尼微單均支持用戶自行下載安裝APP,比如延時拍攝功能,連續(xù)拍攝多張照片,后期通過精致的處理并渲染為一條視頻素材。但是延時拍攝照片,涉及到拍攝對象運動速度快慢、間隔拍攝時間等問題,啟動拍攝前必須小心設置才能保證基本不出問題。A7RII內置了4K視頻拍攝功能后,這次拍攝中筆者已放棄了使用延時拍攝方式,而改為長時間拍攝4K視頻(每次啟動錄制按鍵,最長記錄時間為半小時)。至于之前頭痛的間隔時間問題,可以在后期軟件中修改素材的播放速度,以獲得自己滿意的畫面運動效果。在夜景畫面拍攝中,同樣可以使用前文提及的慢速快門,以降低拍攝時使用的感光度,減少畫面暗部噪點。
A7RII拍照片,可以記錄RAW格式,后期解RAW時通過設置,使畫面高光、暗部都可以獲得豐富的細節(jié)。拍攝視頻,則可通過PP值調整,在PP OFF和PPI-7這8個預設中選擇出最合適的預設值,同樣可獲得豐富的畫面寬容度(暗部、亮部細節(jié))。一般而言,強烈陽光下推薦PP5/6,可降低畫面的對比度:夕陽和夜景拍攝則推薦PP OFF/I/2,提升畫面飽和度和對比度:帶玻璃窗戶的教堂,推薦PP7,S-log2伽瑪曲線,后期可加載LUT獲得正常視覺效果。
風光視頻拍攝,一般分為風光和人文兩類。是否可以把電影拍攝中的場面調度技巧應用于旅行中的人文場景拍攝呢?8月23日,到達布魯塞爾大廣場,游人如織。筆者抓緊時間逃出人群包圍,往人少的街道走。天上云層越來越厚,開始飄雨點。抬頭看,來到了一個小廣場,廣場上立著圣珍妮的雕像。簡單觀察后,筆者發(fā)現這是一個能夠模擬電影感畫面的場景。
筆者坐在廣場一角,相機就架設在豆袋上,鏡頭朝向一條有坡度的窄窄街道。這個場景拍下來,至少有四個層次,
前景一一圍繞廣場行駛的汽車。由于使用FE 70-200mm F4 G0SS鏡頭的135mm拍攝,前景視角窄且在景深外,是虛的。
焦點——定在人行橫道上,這樣行人是清晰的;
從遠處低矮處開過來的汽車,慢慢進入景深區(qū),從模糊變清晰:
背景——街道盡頭的建筑和行人,都在景深外,虛化掉了。
場景、構圖“擺”好了,人物只能等,而不可以調度演員。這個鏡頭的拍攝,筆者等了一個小時,才等到左側這個瞬間,中年女士快步趕在汽車到達前穿過人行橫道。她著急做什么?而后在畫面右側入畫的兩位打傘的姑娘,和她又是什么關系?……不再假設了,這是旅行風光視頻,不是電影劇情片。
責編/周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