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永勛(中鋼集團錫林浩特螢石有限公司,內(nèi)蒙古 錫林浩特 026000)
內(nèi)蒙古某螢石礦已生產(chǎn)多年,新勘探北部礦區(qū),礦石的主要特點是含有大量的粘土,粘土包裹螢石,經(jīng)測定粘土的自由膨脹率為63%,原礦經(jīng)水浸泡后呈酸性,這是影響選礦指標的主要原因。
1.1 原礦粒度篩析
表1 原礦粒度篩析
從原礦粒度篩析表看出,雖然-0.71mm粒級只占0.78%,品位高達15.35%,但大部分粘土在干式篩析過程中仍然存在于粗粒級中,因此必須通過擦洗---脫泥工藝除去大量低品位細粒級礦泥。
1.2 礦石的礦物組成及特性
礦石的礦物組成簡單,主要礦物為螢石和石英,此外尚有很少量的方解石等,該螢石呈團粒狀及細微脈狀與石英共生。
由于原礦中已存在大量的粘土礦泥,考慮到螢石易碎,采用破碎又會產(chǎn)生一定數(shù)量的細粒級螢石,從而降低回收率,因此擦洗—脫泥試驗只選擇對原礦進行擦洗—脫泥試驗。擦洗—脫泥結(jié)果見表3
表2 原礦擦洗—脫泥試驗結(jié)果
從試驗結(jié)果可以看出,脫除-0.071mm粒級的礦泥是可行的。
3.1 磨礦細度試驗
磨礦細度試驗表明,當磨礦細度達到-200目50%時,精礦品位最高,故選取最佳磨礦細度為-200目50%。
3.2 粗選藥劑條件試驗
在磨礦細度為-200目50%情況下,進行粗選藥劑條件正交試驗,考察粗選過程中捕收劑油酸、調(diào)整劑碳酸鈉、抑制劑水玻璃的用量對浮選結(jié)果的影響,并對三個因素的試驗結(jié)果做級差分析,得到各因素的最優(yōu)條件是:油酸1.3kg/t,碳酸鈉2.4 kg/t,水玻璃1.4 kg/t。
3.3 開路試驗
在粗選條件試驗的基礎上,開路試驗流程如圖1所示,磨礦細度為-200目50%,采用一次粗選四次精選的浮選工藝流程,試驗結(jié)果見表3。
圖1 開路試驗流程
表3 開路流程試驗結(jié)果
試驗達到預期效果
4.1 內(nèi)蒙古某螢石礦北部礦區(qū)礦石含泥土量大,經(jīng)水浸泡后呈酸性,導致該礦石可浮性較差,嚴重影響浮選工藝指標。
4.2 實驗證明只有通過擦洗---脫泥---浮選聯(lián)合工藝流程才能獲得較為理想的選礦工藝指標。
4.3 從擦洗---脫泥試驗結(jié)果可以看出,脫除-0.071mm粒級的礦泥是可行的。
4.4 通過擦洗---脫泥---浮選工藝流程試驗獲得的選礦工藝指標達到預期效果。
[1]胡為柏.浮選[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1988.
[2]劉克俊,蘭培林.難選螢石礦選礦工藝研究.非金屬1997(119)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