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蘋果公司迫切需要一個新的收入來源,所以它準備掀起新一輪的移動支付革命,這次蘋果公司會成功嗎?
蘋果公司在2014年9月的發(fā)布會上發(fā)布的最重要的產品并非iPhone 6或者是智能手表Apple Watch,而是Apple Pay:一項基于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場通訊技術)的移動支付服務。它對蘋果公司的重要性在于蘋果公司能夠借此進入移動支付領域,而且它還是蘋果公司新的現(xiàn)金流的來源。在蘋果公司過去的收入結構里,iPhone貢獻了大部分的利潤,其他產品更多的是打造一個讓消費者傾向使用iPhone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盡管iPhone的銷量還在增長,但在利潤上依賴i Phone一個產品線對于蘋果公司來說也充滿了風險。2014年春季,蘋果公司賣出了3530萬臺iPhone,而iPad的1330萬銷量則是經過20%的下降后的結果。桌面電腦Mac和筆記本電腦MacBook的銷量仍在增長,但由于總產量只有440萬臺,所以即使它們的單價較高,但它們也并不能成為蘋果公司的搖錢樹。
所以蘋果公司正在嘗試通過它的首款可穿戴設備和加入移動支付的革命來增加利潤。以其在產品方面的一貫優(yōu)勢,蘋果公司通過Apple Pay將移動支付變得十分簡單便捷。相比其他移動支付公司采取的路線,Apple Pay不需要用戶進行任何繁瑣的注冊程序或者購買帶有安全特性的新的SIM卡來保護敏感的信用卡信息,蘋果公司在iPhone和Apple Watch中已經安裝了所需的硬件。iPhone 6和iPhone 6 Plus的用戶可以直接將手機靠近NFC終端來進行付款,并通過Touch ID指紋識別來驗證身份。網上購物的支付也變得更加便捷。
Apple Pay似乎有著光明的前景,但真正的問題在于它的推廣。美國零售業(yè)安裝了22萬臺NFC終端,而德國則有約4萬臺。這些數字看起來不小,但它們甚至達不到美國和德國超市的數量,更不用說街邊小店、大商場和加油站了。從MasterCard(萬事達卡)的情況來看,NFC終端將在歐美普及的最早時間是2018年。另外,在一些對信用卡市場監(jiān)管更加嚴格的地區(qū),例如德國,蘋果公司則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政府合作,因此Apple Pay的國際化還需要一些時間。從2014年10月開始,Visa、MasterCard和American Express信用卡的用戶已經可以關聯(lián)Apple Pay并進行支付了。蘋果公司希望Apple Pay對支付程序的簡化能使零售商有更多的意愿安裝NFC終端以支持Apple Pay。這對蘋果公司而言將會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因為每項Apple Pay支付的0.15%將會流入蘋果公司的口袋。與其他支付服務的競爭者相比,Apple Pay超低的費率將會成為它的一項核心優(yōu)勢,而如Paypal就在每項交易中向零售商抽取1.5%的服務費。
蘋果公司能夠承受如此低的服務費的原因在于,美國各大銀行對Apple Pay技術的信任使得他們向Apple Pay收取的費率低于他們向其他支付服務和信用卡公司收取的費率。但蘋果公司是否能從歐洲和亞洲的大銀行獲得類似的優(yōu)惠就不得而知了,它們勢必會參考這些美國銀行從Apple Pay中獲益的情況再做出決定。
移動支付領域的競爭對手們也不會讓Apple Pay一帆風順地搶占市場。美國一些大零售商,例如沃爾瑪和百思買就不支持Apple Pay,因為它們正在開發(fā)自己的移動支付系統(tǒng)。Paypal也投放了拿Apple Pay開玩笑的廣告。Paypal的公關總監(jiān)Rob Skinner也對蘋果公司的數據安全性和搭建大型金融系統(tǒng)的能力表示懷疑,畢竟這比不出錯地直播一場發(fā)布會要困難得多。其他硬件生產廠商,例如三星和索尼對蘋果公司在移動支付上再次單打獨斗也不會感到高興。蘋果公司幾年前退出了制定近場通訊通用標準的NFC論壇,所以恐怕幾年后蘋果公司的NFC應用就不再和其他200多家NFC論壇中的制造商的設備兼容,并像Mac OS和ios一樣打造一個封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這也使得其他廠商不會參與到幫助蘋果公司推廣NFC的進程中。蘋果公司以前并不需要和其他廠商合作,但這次在它不熟悉的領域里,誰能肯定它不需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