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鴻
9月7日,中國大飯店,剛從湖南芷江縣參加完國際和平文化節(jié)的美國僑領方李邦琴接受了本刊記者的獨家專訪。
初見方李邦琴,很難將"耄耋"一詞與她聯(lián)系到一起。精致的淡妝、一身得體的裝束,彰顯東方女性的典雅端莊;舉手投足之間,儀態(tài)萬方。
談及參加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的感受,方李邦琴難掩激動的心情:“9月3日這一天,最大的感受就是看到祖國的強盛,祖國的再次復興,心里非常的激動,這種感動和激蕩無法用語言形容。尤其是大閱兵,不僅看到中國很多新型尖端武器,更看到中國軍人的士氣和人民的自信、自豪;中國有能力在維護世界秩序和世界和平方面盡顯大國擔當。”
方李邦琴還向記者透露,自己身為飛虎隊歷史委員會名譽主席,在澳大利亞耗資17.5萬美元購買了一架抗日戰(zhàn)爭時期美國飛虎隊的援華運輸機,并進行了現(xiàn)代化改裝,計劃于10月份搭乘這架1942年的C-47運輸機,從印度起飛,翻越喜馬拉雅山,途經中國昆明后到達桂林,重現(xiàn)駝峰壯舉,最終將這架飛機捐給桂林美國飛虎隊遺址公園。她希望能用此舉,既在海外重現(xiàn)抗日戰(zhàn)爭的真實歷史,又作為中美友好的象征。
2015年8月15日,美國舊金山中國城,海外首家抗戰(zhàn)紀念館開幕。紀念館鳴鑼剪彩時,二層樓頂垂下條幅,一條中文、一條英文,宣示它所設的主旨:“尊重歷史、珍惜和平?!?/p>
這座紀念館建筑面積大約有1000平方米,借助實物展品、文字展板以及電子、影視等手段,全面呈現(xiàn)美國華人助戰(zhàn)、中國與美國在二戰(zhàn)期間作為盟友并肩奮戰(zhàn)的歷史。
方李邦琴介紹,紀念館的藏品都有相當?shù)募o念意義。其中一把當年飛虎隊員在湖南跳傘時用的小降落傘,傘上有援助跳傘飛虎隊員縣的縣長和相關人員的簽名。這可能是唯一留世的飛虎隊用過的小傘原件,現(xiàn)成為紀念館的鎮(zhèn)館之寶之一。還有一把飛虎隊員送給中國游擊隊的左輪手槍,“這種槍當時是發(fā)給中國老百姓護命的,只有一顆子彈,也只能近距離射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沒有什么作用,全部被銷毀了,民間沒有流傳。目前館內珍藏的這把手槍,里面還有一發(fā)子彈,有非常珍貴的紀念價值?!贝送?,紀念館還藏有侵華日本士兵的日記,內容詳細記載了當年日軍的作戰(zhàn)路線與殘酷暴行。
說起籌建紀念館的緣起,方李邦琴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納粹德國迫害猶太人600萬,目前全世界現(xiàn)有29個國家建立了167座猶太人紀念館或紀念碑。而日本軍國主義殺害了3500萬中國同胞,在海外卻無一座紀念館,世界難以了解這段慘痛歷史。
方李邦琴還特別強調: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世界有兩個主要戰(zhàn)場:一個在西方,一個在東方:而世界知道西方戰(zhàn)場多過于知道東方戰(zhàn)場。在西方,提起東方戰(zhàn)場,大多數(shù)人只知道珍珠港事件、廣島原子彈事件等,而我們中國人民經過14年的抗日戰(zhàn)爭,犧牲那么多人員,損失那么多財產,卻對此知之甚少。所以,東方戰(zhàn)場應該讓全世界都有一個了解。
2014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周年紀念時,方李邦琴產生了籌建紀念館的想法。她認為,2015年是抗戰(zhàn)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在海外建首家抗戰(zhàn)紀念館很有必要。
但建在哪里呢?
方李邦琴經過反復思考,決定選址在舊金山。因為在這里建館,更有歷史淵源:150年前,這里是華人涉足美國第一站。舊金山灣區(qū)華人在抗戰(zhàn)期間發(fā)起“一碗米”募捐,為祖國捐獻作戰(zhàn)飛機,創(chuàng)辦飛行學校,向“飛虎隊”輸送華人成員等。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為了維持世界正義和人類和平,聯(lián)合國也是在舊金山成立。此外,舊金山的中國城,又是世界旅游勝地。紀念館選擇建在沙加緬度(薩克拉門托),也因為這里是中國城的中心,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隨后的400多天,紀念館作為民間機構,向個人募集捐款和展品,向中國同類紀念館尋求支持。
困難,不僅在于改建場館、籌集資金,還在于工期緊張、人手不足。揭幕前一天,她晚上9點多離開紀念館,而一些志愿者忙到凌晨1時,其中一人徹夜值守。
艱辛,伴隨外來阻撓?;I款網站最初遭到“黑客”入侵,留下仇視和恐嚇文字,與70年前侵略者對中國人所用表述相同;改建施工期間,紀念館窗玻璃遭人砸碎;兩個月前,一名日裔人士以英文姓名發(fā)起網絡“請愿”,征集到3000多人簽名,要求封殺紀念館,所顯示地址絕大多數(shù)卻是美國以外,網站留言多數(shù)是日文。
紀念館揭幕當天上午,一人在門外罵街。下午揭幕,一名日裔人士進入,與一名日本記者“配合”,在展區(qū)內用日語接受錄像“采訪”,與正在回答記者提問的方李邦琴相對,議論紀念館及其發(fā)起人……
克服了許多壓力和困難,紀念館終于正式成立了。揭幕致辭時,方李邦琴用英語說:“紀念館像一個初生的嬰兒,需要大家更多的關心和支持,讓它茁壯成長?,F(xiàn)在它也是一個國際性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講述中國人的故事,講述我們八年抗戰(zhàn)英勇抗敵的故事,講訴我們八年抗戰(zhàn)對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做出貢獻的故事?!?/p>
“紀念館面積雖不大,但我形容它是‘北京王府井的精品店’,如果每個游客在博物館佇立3分鐘,那么傳播的效果將非常明顯。自開館以后,很多外國游客都來參觀,最多的是日本人。9月1日,我在中國還收到來自舊金山的電傳,說幾個日本人在紀念館參觀后痛哭流涕,鞠躬向中國人民道歉?!狈嚼畎钋僬f:“紀念館就是要讓全世界認識和了解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役中作出的犧牲與貢獻?!?/p>
方李邦琴祖籍湖北漢川,1935年出生于河南鄭州,是家中四男四女中最小的一個。11歲時隨家人從大陸到臺灣,畢業(yè)于臺灣政治大學新聞系。1960年隨丈夫移居美國,從事過收銀員、送報員等工作。以200美元起家,先后經營過印刷、餐飲等行業(yè)。
談起那段經歷,方李邦琴感慨道:“到了臺灣,我成了外省人;到了美國,我成了外國人……我的心中一直沒有歸屬感?!眮淼疆悋l(xiāng),方李邦琴的艱難生活也從此開始。用她自己的話說:“一下子從天上掉到了地下”,“從一只孔雀變成了一只母雞?!彼哪昀锼巳齻€兒子,為了維持生計,她與丈夫一起辛苦打拼。她曾經在《進步報》打工,有一次把英文單詞“send”拼成了“sent”,女老板便嘲笑她小學水平。因此她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學好英文。沒有條件專門去學習,她就從印刷廠的賬單學起。讓方李邦琴刻骨銘心的是,在事業(yè)和家庭負擔最重的時刻,丈夫病倒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全都壓在她的肩上,為了生計,她最多甚至要打三份工。又要照顧孩子們的吃喝,又要去醫(yī)院給丈夫送飯,她用一句話形容那時的情景:“忙得連坐下來哭一場的時間都沒有?!?/p>
“在一個英語社會中,中文報紙永遠無法成為主流聲音。擁有一家主流英文媒體,讓華人在美國輿論界真正發(fā)揮影響力,一直是方氏家庭的美國夢。”方李邦琴說,先夫方大川一生都沒有離開新聞工作崗位,他生前唯一的愿望是擁有一家主流的英文報紙。
1979年,方李邦琴開始進軍報業(yè),經過11年的時間,發(fā)展并打造了一個在舊金山灣區(qū)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報系。
不論在美國的新聞史上還是移民史上,2000年3月17日無疑都是一個值得大書一筆的日子。這一天,已有135年歷史的美國《舊金山觀察家報》在頭版頭條位置刊出一個特大字號的通欄:“SOLD(被出售)!”方李邦琴戰(zhàn)勝了曾經擁有95張報紙、110家公司的美國報業(yè)巨頭赫斯特家族,成為這家英文大報100多年來第一位女性華人董事長,也創(chuàng)造了華人旅美150多年來進入美國主流媒體的破天荒紀錄。
《舊金山觀察家報》原本屬于大名鼎鼎的傳媒世家赫斯特家族,是舊金山地區(qū)兩大英文報紙之一,也是一張在全美有影響的主流報紙。收購《舊金山觀察家報》使方李邦琴成了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掌有英文主流媒體的華人。美國媒體紛紛以“改寫美國歷史的大手筆”、“她將偷走這個世界”等作為標題大加渲染。
“我認為中國人、亞洲人如果在美國主流媒體上沒有一個陣地的話,就會永遠受別人的擺布。我們的口號是:‘我們要坐在汽車的司機位置上,而不僅僅是搭乘汽車’”方李邦琴說:“有了英文報紙,就可以鼓勵美籍華人直接參與美國的社會政治活動。中文報紙不能將我們的許多要求傳遞到美國的決策者那里,而英文報紙則直接地告訴他們我們的見解,告訴他們我們不滿意的地方,所以我決定創(chuàng)辦英文報紙?!?/p>
2000年9月18日,為了表彰方李邦琴在促進美國經濟發(fā)展和文化交流與傳播等方面的貢獻,時任舊金山市市長威利·布朗向她頒發(fā)了“杰出華人獎”,并且宣布這一天為“方李邦琴日”。
方家成功收購《舊金山觀察家報》被視為移民實現(xiàn)美國夢的典范,“方李邦琴”也成為在美華人成功的典范。她的創(chuàng)業(yè)經歷是一個傳奇,從一個小小的印刷作坊,發(fā)展成為全美最大的非日報型報業(yè)集團;從一個底層創(chuàng)業(yè)者拓展為擁有中文周刊、英文報紙、印刷廠、房地產等多家實業(yè)的“傳媒界巨人”。美國媒體稱她為“鋼鐵的花木蘭”,中國媒體稱她為“華裔傳媒大亨”。
方李邦琴不僅是一位成功的企業(yè)家,還是杰出的社會活動家、享譽中美的“民間外交家”,曾陪同奧巴馬夫人訪華。她認為,“坐在汽車的司機位置上”,不僅要通過主流媒體發(fā)出聲音,而且要積極參加社會活動。
在方李邦琴辦公室的一面照片墻上,有她和美國四任總統(tǒng)的合影,還有與國務卿、州長、市長、國會議員等美國政要在一起的照片。在美國,很多政治人物要參加競選都希望獲得方家的支持。方李邦琴的哲學非常簡單:誰對華友好,支持中國,就支持誰,反之亦然。她說:“中國是我的生母,美國是我的養(yǎng)母。”她特別關心中國的發(fā)展及國際地位的提高。
1991年,方李邦琴作為舊金山的代表之一,前往白宮參加全國政治領袖會議。當時,美國朝野正在就是否給中國最惠國待遇的問題進行辯論。在這個重要的會議上,方李邦琴主張把政治和經濟分開,反對制裁中國的“政治短視”行為,并帶去了幾千名企業(yè)家的支持簽名。老布什說,這來自民間的聲音有助于政府作出正確的決定。之后不久,老布什就正式批準給予中國永久性最惠國待遇。方李邦琴說:“我真的很高興能在這關鍵時刻盡點微薄之力?!?/p>
2010年,中美正式啟動“10萬人留學中國”計劃,力爭用4年時間選送10萬美國學生到中國留學,從而加深中美民眾特別是青年之間的交流。
2013年1月,應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的邀請,赴首都華盛頓加“10萬人留學美國”基金會成立儀式。在儀式上,方李邦琴作出承諾:向“10萬人留學中國”基金會捐贈100萬美元作為“種子基金”,以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到這項支持中美交流的公益項目之中。
她在中國駐美大使為基金會成立舉行的晚宴上表示:“我移民來美國50多年,中國是我的‘娘家’,美國是我的‘婆家’,我對這兩個‘家’都有很深的情感。中美兩國在許多國際事務上共同擔當責任,選送10萬美國學生到中國學習非常必要,有利于增加中美之間相互學習和了解的機會?!?/p>
在采訪中,方李邦琴還高興地向記者透露,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下旬將要訪問美國與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會晤時,“十萬強”計劃將變?yōu)椤鞍偃f強”計劃,“讓更多地美國學生到中國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p>
近幾年,方李邦琴還多次捐巨資資助北京大學建設對外漢語教育學院大樓,由此獲得“北京大學110周年杰出教育貢獻獎”。
通過50多年的努力,方李邦琴從辦報社起家,現(xiàn)已成為美國著名的華人企業(yè)家和社會活動家。她通過自辦媒體,讓中國乃至亞洲的聲音在美國占有了一席之地;讓美國這個世界第一大國、也是媒體強國,多了一個了解中國的窗口。她是推動中美友好的使者,也是在美傳播中華文化、讓中國聲音進入美國主流社會的重要推手。
2014年,通過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推薦,方李邦琴榮獲第三屆“中華之光”大獎。12月19日,第三屆《中華之光》頒獎典禮在CCTV總部隆重舉行。第九、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及各主辦單位的領導出席了頒獎典禮,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裘援平為方李邦琴頒獎。頒獎辭說:
故鄉(xiāng)遠,音隔絕,五十年風云從頭越。艱辛起步,揚帆商海,決勝傳媒,弱女子終成大業(yè)。為華人主張,為歷史留步,無論是在華界社區(qū),還是總統(tǒng)的講壇,她一直用世界的語言,講述中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