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亮
劉歡在節(jié)目中感慨,說現在的人太功利了,有回他跟學生聊天,對方說想選修法語,又覺得性價比不高,很猶豫。他無語:想學就學唄,怎么還扯到性價比了?
我們所認定的產出,通常只局限在“名利”層面,能升官發(fā)財,能揚名立萬,能獲得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才算賺到,才覺得性價比高。
花兩年學法語,為的是以后好找工作,萬一找工作時沒用上,不虧了嗎?研究學問一輩子,成果一大堆,但到退休還沒撈到一官半職,連教授都不是,簡直白活了……
總之一切都以名利、外物來衡量。能換來錦衣玉食的用處,才是用處。能往臉上貼金的好處,才算好處。風風光光功成名就的人生,才是好人生。
這貌似已是現代社會的常識。但是這不科學啊。
話說孔子當年也很窮,出門講學還得靠子貢花錢供著,但他的人生性價比怎么樣?
李白就更窮,大部分時間賺的沒有花的多,最后貧病交加死在旅途。要是以現在的性價比觀點衡量,得分恐怕比農夫還低?;蛘?,他老媽若是早料到結局,可能根本就不會送他去讀書認字了,踏踏實實在家種田多好,寫那幾首酸詩有什么用?
“有什么用”是個太險惡的問句,它是把殺人不見血的刀,無數年輕人的理想,都被年長者用這個問句輕輕一戳,就給滅了。
可是如果都照這種實用主義邏輯,唐僧就甭取經了,凡·高也甭畫畫了,司馬遷甭寫《史記》了,曹雪芹更甭著《紅樓夢》了,有什么用?窩窩囊囊受苦受難一輩子,還誰都不待見,有那份時間精力,干點兒粗活把肚子填飽不是更好嗎?
所以如果非要算算一件事、一種職業(yè)、一個人生的性價比的話,我想就算名利必須作為不可忽略的一項指標,也總得把幸福感、個人價值的實現、為他人所做的貢獻等諸多因素都加上去才行。
好比判斷一盤菜的價值,不能只以里面有多少肉為標準,色相、味道、營養(yǎng)也都得算數才合理。
我們去飯店點菜,首先考慮的肯定是一道菜的口味和營養(yǎng),而不僅僅是里面有幾塊肉??蔀槭裁吹搅诉x擇人生大事的時候,我們最在乎的反而是有沒有肉呢?
【素材運用】總是把自己的選擇與所謂的“性價比”聯(lián)系在一起,看似無可厚非,但是一切都以名利、外物來衡量,就會局限了人生的視野與高度,也束縛了一個人的人生境界。其實,拋開這些外在的形式,不一味地按照實用主義邏輯去選擇、做事,而是以幸福感、個人價值的實現、為他人所做的貢獻等來衡量自己的人生,也許,這樣的你才會更快樂。
【速用名言】
1.完美的行為產生于完全的無功利之心?!獯罄骷?切薩雷·帕韋澤
2.決定你是什么的,不是你擁有的能力,而是你的選擇。
——著名主持人 楊瀾
【適用話題】功利主義;選擇;人生境界;事業(yè)與生活
(特約教師 董選輝)
【同類素材庫】
韋鳳玲被媒體稱為支教“專業(yè)戶”,從跨出國門的老撾到柳江縣內的土博、再到穿山六廟小學,她沒有感嘆其艱辛,反而感激支教帶她一次次走向生活更遠處。2015年秋季開學,韋鳳玲去到了山村深處的穿山鎮(zhèn)的六廟小學,這里的艱苦環(huán)境讓韋鳳玲流下了眼淚:人在講臺上上課,雨就落在頭發(fā)上,似乎沒有屋頂的遮擋……韋鳳玲心疼地說,這里的孩子同樣是祖國的花朵。她不在意自己的辛勞,只要能滿足孩子們質樸的愿望;她也不害怕未來的變化,只要能抓取到孩子們本該獲得的一縷幸福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