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回長沙參加省里培訓,擠出空閑,簡單準備了點吃的,送到學校。兒子看見我,雖然很意外但是很開心,把我燉的牛肉湯和煮的餃子吃了個精光,還告訴我不能浪費,不能辜負爸爸媽媽的心意。瞬間,我感覺這個才上小學二年級的小朋友真的長大了,懂事了。
也許,這3年的扶貧,對我來說最虧欠的就是兒子了。
可是,這個工作是我自己選擇的,也是一份有大愛的事業(yè)。我經(jīng)常教導兒子,媽媽去扶貧,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和你一樣過得幸福!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更作為一名普通的母親,我到了村里后,關注最多的便是農(nóng)村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村里有個叫卿洪云的孩子,父母離異,都不在家,只能跟著奶奶。當去跟他交流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他就像一只小刺猬,對人充滿著防備心,也不愿意與別人多說半句,旁人很難走進他那顆幼小的心,盡管表面上還是會看到他的笑臉。還有一個叫卿磊的白化病患兒,一出生,就被母親遺棄,跟我兒子年紀相仿,卻是截然不同的性格。我的兒子活潑開朗,但是這個男孩卻是永遠不敢與人對視,不敢高聲與人交流,他的世界充滿著自卑,他害怕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就是這個男孩,據(jù)我了解,在更小的時候也曾經(jīng)活潑開朗過,卻在缺失愛的環(huán)境中,漸漸把自己包裹起來了。
我多想盡我的努力,讓這些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得到更多的關愛,讓他們變得更開朗,更樂觀。在他們的成長路上,需要我們付出更多,這也是值得我們高校幫扶工作隊認真研究的一個課題。
回學校跟領導匯報時,黨委書記羅婷充分肯定了我們工作隊的付出,并對我們提出的在第二個國家“扶貧日”之際開展愛心捐贈活動表示支持。通過捐贈,把全校師生的愛心播撒到村里每一個貧困戶,帶到每個貧困孩子身邊。在扶貧道路上,我們不僅要找到資金、找準項目,更重要的是帶去我們的愛,對我來說,更是愿意把與子之愛化為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