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國
(重慶飛亞實業(yè)有限公司,重慶 404020)
粉體味精產品作為傳統(tǒng)的調味品,一直以來其吸潮性問題困擾著各生產企業(yè)及銷售商,特別是隨著國家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粉體味精產品在市場上水分超標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1]。粉體味精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后引起的形態(tài)改變就是人們常說的吸潮,粉體味精吸潮后性狀不會改變,但是會直接影響到外觀形態(tài)和保存周期。為了提高粉體味精產品的保質期,特別是水分含量的穩(wěn)定性,本研究從產品的初始水分含量、原料味精顆粒大小、原料味精顆粒的成形方式、產品的包裝袋厚度等方面進行了探索。
初始水分含量是指粉體味精產品包裝前的水分含量。本實驗采取同樣細度、同一生產廠家的不同水分含量的粉末原料味精和同樣細度、同樣水分含量的粉鹽,按照同樣的比例混合,配制成初始水分含量為0.4%、0.5%、0.6%、0.7%、0.8%的一組粉體味精產品,然后用同樣的包裝袋包裝好后放置到同一實驗環(huán)境下,分別在第 10、20、30、60、90、120 d測定水分含量,實驗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水分含量—時間關系曲線
從圖1看出,在相同環(huán)境條件下,產品的初始水分含量越低,產品的吸水速度越快,但當水分達到一定含量或放置到一定的時間周期后,其吸水速度基本相當,且水分含量基本維持不變[2]。
本實驗分別選取了4組不同顆粒大小自然結晶的粉末味精原料產品,其初始水分均控制在0.55%,放置在同樣環(huán)境下60 d后測定其水分含量,結果見表1。
表1 顆粒大小與吸水量的關系
物質吸潮性與物質比表面積有關,單位質量的物質顆粒越大,比表面積越小,吸潮性越弱;反之,比表面積越大,與水分子接觸的機會增加,吸潮性也隨之增加[3]。從表1可以看出,顆粒越細的味精產品,由于其比表面積大,吸潮性能越強,顆粒的大小與吸潮性在一定范圍內成反比。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不同味精原料因為其顆粒成形的方式不一樣,其產品的吸潮性差異也較大[4]。選取40目晶體味精通過機械粉碎分別制成含水量為0.55%的不同目數(shù)樣品,與原始結晶同樣目數(shù)的產品進行對比實驗,60 d后分別比較其含水量,結果見表2。
從試驗結果看,經過機械粉碎后的味精,60 d后的水分含量高于原始結晶的相同目數(shù)的味精。原因是機械粉粹破過程中一方面壞晶型,導致晶型不規(guī)則,比表面積相對較大;另一方面,在粉碎過程中產生靜電,導致產品的吸水性更強。
表2 味精原料顆粒成形方式與水分含量的關系
不同材質的包裝袋對水分的阻隔性能也不一樣,我們分別對鋁箔、鍍鋁膜、尼龍、聚乙烯等材質的包裝袋進行了試驗。在同樣厚度情況下,鋁箔袋抗阻隔性能最好,但成本最高,且易起褶皺,市場表現(xiàn)效果不佳。綜合考慮價格、市場表現(xiàn)、抗阻隔性等因素,選取聚乙烯袋為宜。本試驗選取了厚度為 0.03、0.04、0.05、0.06、0.07、0.08、0.09、0.10 mm的8組聚乙烯包裝袋,控制產品的初始水分為0.55%,放置在同樣的環(huán)境下,60 d后分別檢測產品的含水量,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包裝袋厚度與水分含量的關系
從圖2看出,同樣材質情況下,不同厚度的包裝袋,對水分的阻隔性能有差異,總體來說包裝物越厚,對水分的阻隔性能就越強,但包裝袋達到一定厚度后,對水分的阻隔性差異就不再明顯。
通過以上四組試驗得出,影響粉體味精吸潮的主要因素有產品初始水分、產品原料顆粒的大小、原料成形方式、包裝袋厚度。產品的初始水分含量與吸潮速度成反比,粉碎成形的原料比原始結晶成形的原料更容易吸潮,細顆粒的原料比粗顆粒的原料更易吸潮,薄袋子包裝的產品比厚袋子包裝的產品更易吸潮。當然,影響產品吸潮的因素還有很多,如存放環(huán)境(濕度、光照等)等,本文未做研究。
各生產企業(yè)可結合具體情況,在確保產品一定保質期的前提下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建議盡量選擇自然結晶的粉體原料,且原料細度控制在80目左右;生產過程中產品初始水分控制在0.6%~0.65%范圍內較為合適;考慮到成本、產品的市場表現(xiàn)效果等因素,建議采用厚度為0.8 mm的聚乙烯包裝袋??刂坪眠@些因素,粉體味精產品的保質期會有較大提升。除此之外,產品流通到市場后建議存放在陰涼、干燥、蔽光的環(huán)境下。
[1]鄭友軍.調味品生產工藝與配方[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1998.
[2]上海市釀造科學研究所.發(fā)酵調味品生產技術[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1998.
[3]夏青,陳常貴.化工原理(上)[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4]白坤.玉米淀粉工程技術[M].北京:輕工業(yè)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