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元華,吳 強
(1.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新疆庫爾勒841000;2.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石西油田作業(yè)區(qū),新疆克拉瑪依834000)
井中鉆柱旋轉方式與鉆具偏磨及實例分析
卿元華*1,吳強2
(1.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新疆庫爾勒841000;2.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石西油田作業(yè)區(qū),新疆克拉瑪依834000)
鉆具偏磨可引起鉆具失效,導致鉆具疲勞斷裂,造成井下事故。鉆柱在井中存在4種可能的運動形式,井中鉆柱公轉是偏磨主要方式,同時鉆柱公轉受多種因素制約。通過實例分析,證實了中和點以下鉆柱彎曲引起鉆柱公轉是鉆具偏磨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應的預防措施。
鉆具偏磨;鉆柱彎曲;鉆壓;鉆井液阻力
在石油鉆井過程中,鉆具偏磨是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鉆柱的自轉引起鉆桿的均勻磨損,公轉引起鉆具的偏磨。偏磨會增加鉆桿與井壁之間的間隙,增加鉆桿的彎曲應力,使鉆柱的橫振振幅增大,降低鉆桿的疲勞壽命[1],可能造成鉆具斷裂落井事故。通過對鉆具偏磨機理分析,結合鉆井實例,提出鉆井過程中預防鉆具偏磨的措施具有應用意義。
(1)自轉:鉆柱繞自身軸線的旋轉。多數(shù)認為鉆柱在井中運動的主要形式是自轉。產(chǎn)生均勻磨損,但受交變彎曲應力作用。
(2)公轉:繞井眼軸線的旋轉并沿井壁滑動。不受交變彎曲應力作用,但產(chǎn)生不均勻磨損(偏磨)。
(3)公轉與自轉的結合:繞井眼軸線的旋轉。均勻磨損,受交變彎曲應力作用。公轉與自轉同一截面內(nèi)存在,是一種不穩(wěn)定形式。包括2種形式:①公轉為主少量自轉;②自轉為主少量公轉。
(4)無規(guī)則旋轉擺動:鉆柱處于旋轉形式轉變的過渡,最不穩(wěn)定,常造成鉆柱的強烈振動。
從理論上講,如果鉆柱的剛度在各方向均勻,井眼是鉛直的,那么鉆柱采取何種形式的運動取決于外界阻力(泥漿阻力、井壁摩擦力等)的大小,一般都采取消耗能量最小的運動形式[2]。從而,多數(shù)人認識:公轉要較高的泥漿和井壁阻力,自轉所需能量最小,而運動總是沿耗能最小的方向,因此鉆柱在井內(nèi)運動方式為自轉。這一結論與實際鉆具偏磨矛盾,因為鉆柱自轉不會產(chǎn)生偏磨,所以,公轉才是偏磨的原因。鉆柱出現(xiàn)公轉的首要條件是軸線必須彎曲。
2.1井中鉆柱彎曲的特點
中和點將鉆柱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鉆柱受壓,上部鉆柱受拉。
當鉆進中所加鉆壓達到鉆柱彎曲臨界鉆壓(常用鉆鋌、鉆桿的彎曲臨界鉆壓值,見表1)時,下部受壓鉆柱發(fā)生彎曲。實際鉆井中一般很少出現(xiàn)3次及3次以上的多次彎曲,因為實際鉆井中的所用鉆壓的限制。
直井中,鉆柱上部彎矩是由離心力引起的,上部鉆柱由于受拉力作用,彎曲半波長度大;鉆柱下部則是由鉆柱受壓彎曲和離心力共同作用引起的,一般下部彎曲應力大,因此一般下部鉆柱彎曲力矩較大,下部鉆柱彎曲半波長度小[3]。故鉆柱主要彎曲部分在中和點以下。
2.2引起鉆柱公轉的因素
(1)鋼材的滯后阻力:指粘滯介質內(nèi)摩擦力。鉆柱彎曲導致鉆柱彎曲點接受拉壓交變應力,材料的滯后作用導致能量的消耗,所以要使鉆柱維持自轉而不彎曲,需附加一個外力,即附加外力Q(相當于彎曲應力)。附加外力Q是使鉆柱不進行公轉必須附加的力。
結論:彎曲下的鉆柱在旋轉時,如果沒有外力Q阻止它,必將繞井眼軸線公轉,而不進行自轉。
式中:y——鉆柱靜載撓曲度,反比于剛度EI(E為鋼的彈性模量,取2.06×105MPa,I為截面慣性矩),即保持鉆柱不做公轉的附加外力與鉆柱靜載撓度成正比。
表1 常用鉆鋌、鉆桿的彎曲臨界鉆壓
(2)鉆井液阻力Fm。假設鉆井液阻力為Q,其對應的鉆柱公轉轉速為n0。當轉盤轉速n≤n0,鉆柱將以轉速n公轉;n>n0時,以n0公轉同時近似的以(n-n0)自轉。
(3)井壁摩擦力Fb。只有當Fb>Q,自轉;Fb<Q,同時存在公轉與自轉。
(4)鉆柱偏磨后對旋轉方式的影響。鉆柱偏磨后,再次入井后只會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偏磨。這與大量現(xiàn)場觀察實際一致。在待修復的鉆具中,尚未發(fā)現(xiàn)在同一個偏磨接頭存在2個偏磨帶[1]。
即使再次入井的偏磨鉆鋌,旋轉時并不與井壁接觸,但由于鉆柱將在最小撓曲剛度的平面內(nèi)彎曲(已經(jīng)偏磨的一側)。如果要在彎曲情況下,繞自身軸線自轉,則包含了一個撓曲面的旋轉,需要更大的能量,因而只能公轉。
塔里木油田庫車坳陷大北X井二開鉆進過程中某次起鉆完,發(fā)現(xiàn)兩16″扶正器及兩扶正器間9″鉆鋌偏磨嚴重(上扶正器嚴重偏磨,一螺旋翼磨損至與本體齊平,磨損高度10cm,下扶正器一螺旋翼磨損高度6cm,9″鉆鋌磨損高度2cm。見圖1),當日井深3783.23m。
此趟鉆具使用情況:入井鉆頭新度100%,起出鉆頭新度70%,入井井深3496.46m,進尺286.77m,鉆壓14~20t,轉速105~120r/min,鉆時:一般30~50min/m(最小15min/m,最大103min/m),Power-V工作正常,井斜:0.2°~0.55°。層位:康村組(N1-2k),巖性:中厚—巨厚層狀泥巖與薄—中厚層狀粉砂巖、泥質粉砂巖不等厚互層,泥漿相對密度:1.30。
鉆具結構:16″M1665SSCR PDC+9-5/8″Power-V(段長:4.28m)+731×NC610+16″扶正器+9″浮閥+9″MWD+631×NC610+9″LDC×1根+16″扶正器+9″LDC× 2根(鉆具累長:47.39m)+NC611×NC560+8″LDC×13根+8″LZ+8″LDC×2根+NC561×520+5-1/2″HWDP× 15根+5-1/2″DP。
圖1 16″扶正器及9″鉆鋌偏磨情況
原因分析:
(1)計算:假設下部鉆柱為9″鉆鋌,單位重量290.6kg/m,鉆鋌鋼材密度7.85g/cm3,泥漿密度1.30g/cm3,鉆壓18t。浮力系數(shù)Kb=1-1.3/7.85=0.834,則中和點位置Lm=180000/(2906×0.834)=74m??梢娭泻忘c位置較低,又因為鉆柱主要彎曲部分在中和點以下。這就是為什么嚴重偏磨僅存在于兩16″扶正器及9″鉆鋌上。
(2)使用Power-V鉆進,所加鉆壓大。隨井深增加,鉆時由15min/m逐漸增加至83min/m,鉆壓由14t逐漸提至20t(3638~3783.23m井段鉆壓16t~20t),9″鉆鋌彎曲導致扶正器與井壁相切,鉆鋌彎曲而發(fā)生公轉,扶正器偏磨,偏磨一側外徑減小,繼續(xù)鉆進,9″鉆鋌偏磨(9″鉆鋌臨界鉆壓數(shù)據(jù)不詳,據(jù)表1中8″鉆鋌數(shù)據(jù)推斷,9″鉆鋌二次彎曲臨界鉆壓為17t,一次彎曲臨界鉆壓8.5t)。
(3)井段3716~3720m巖屑中鐵屑含量較多,起初以為是鉆具磨一開套管所致。經(jīng)起出鉆具證實,應為扶正器和鉆鋌偏磨所致。繼續(xù)鉆進,且鉆壓逐漸增大至20t,致使扶正器和鉆鋌進一步偏磨。
(1)鉆具偏磨主要由鉆柱彎曲導致的公轉引起,在鉆具剛度、鉆井液密度、井眼軌跡等一定的情況下,鉆柱的彎曲取決于鉆壓,因此,控制合理的鉆壓預防鉆具偏磨的直接途徑。
(2)在施加鉆壓較大可能產(chǎn)生偏磨的深井中,技術人員應注意對巖屑返出情況的觀察,如出現(xiàn)鐵屑較多的情況,應及時停鉆檢查。
(3)選取合格的鉆具是預防鉆具偏磨造成鉆具斷落的首要條件,提高鉆井液的潤滑性可減小鉆柱公轉的機率。
[1]楊進能.鉆桿偏磨的原因及其對疲勞壽命的影響[J].金屬材料與冶金工程,2008,36(3):16-18.
[2]趙國珍,龔偉安.鉆井力學基礎[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 1988.
[3]劉希圣.鉆井工藝原理(上冊)[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 1981.
[4]苗同勇,劉永旺,趙偉.螺桿鉆具外殼的偏磨及防護措施[J].礦山機械,2010,38(23):111-112.
TE921
B
1004-5716(2015)07-0071-03
2014-07-23
卿元華(1983-),男(漢族),四川安岳人,工程師,現(xiàn)從事鉆井地質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