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陸
關(guān)注《時代報告》雜志已經(jīng)很久,甚至和這本雜志還有一些淵源,聽聞《時代報告》要做一期年終特刊,身為讀者的我忍不住躍躍欲試,拿起生疏已久的筆,想講一講這一年來,伴隨著《時代報告》的發(fā)展,我自己的成長。
回望2015,我發(fā)現(xiàn)自己有著三重身份,這些不同的身份把我的2015割裂開來,導致我必須得把每一種身份單獨剝離出來,才能對我的2015做一個完整梳理。
新媒體編輯
我是一名新媒體編輯,從2008年一腳踏入新媒體,算是見證并參與了河南新媒體圈子由繁榮到沉寂,陷入低谷又慢慢開花的過程。而我,作為新媒體的一塊磚頭,也編輯過從電影電視劇到戲曲動畫片幾乎所有類型的節(jié)目。今年,我除了是一個視頻編輯,還開始負責單位公眾號的運營。
曾經(jīng)有很多傳統(tǒng)媒體的同行跟我說,新媒體好啊,新媒體有前景,電視報紙最終都會被替代的。在新媒體行業(yè)7年,經(jīng)歷了種種紛擾轉(zhuǎn)變,研究過電臺、電視、電腦、手機各種終端的特點,運營過微博微信公眾號客戶端,我越來越意識到內(nèi)容為王的重要性。觀眾改變的或許是收視習慣,是收視終端,但是對好的內(nèi)容的追求永遠不會改變。電視電腦手機這些終端終會被更先進的終端所取代,但是內(nèi)容,只會被更好的內(nèi)容取代!
因為工作原因,今年我特別關(guān)注了好多個公眾號,其中就包括“時代報告雜志社”“時代報告奔流”以及“85后編輯工作室”,微信公眾號的推廣讓我看《時代報告》的方式更加便捷,但是雜志本身所承載的精華,并沒有因為載體的改變而有任何折損。
但是我們也需要看到的是,微信公眾號經(jīng)過數(shù)量級增長,目前真可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把內(nèi)容做好,可能是我們媒體從業(yè)者共同的、永遠的追求!
寶媽
接下來說說我的第二個身份,我是一個母親,用現(xiàn)在比較通行的說法,我是一個“寶媽”。
當媽這件事簡直把我的人生都分成了“生孩子前”和“生孩子后”兩個紀年。回顧2015年養(yǎng)孩子的歷程,基本可以用一句很俗的話概括:累并快樂著。當媽之后經(jīng)歷的痛和累,是我之前人生中從來不曾經(jīng)歷甚至都沒有想象過的。
今年3月份我休完產(chǎn)假正式上班,每天中午回家喂奶,早中晚三趟穿越整個鄭州市,平均每天開4個小時車,行程80公里。從容和優(yōu)雅似乎已經(jīng)從我的字典里消失了,每天從早起給寶寶穿衣洗臉喂飯,到中午回家喂奶陪伴,再到晚上的遛彎散步,在家的每一刻都變得那么珍貴。
我學會了在包里放上化妝品,在堵車以及紅燈的間隙匆匆涂抹;我學會了在上班時間爭分奪秒地忙碌,只為了下班時間一到就能按時回家;我開始習慣完全沒有個人時間,一年多來沒有電影K歌應(yīng)酬娛樂,甚至沒有看過電視劇,幾乎所有的空余時間都留給了寶寶。這樣做累嗎?真累!無數(shù)次我被堵在看不到盡頭的車流中寸步難行,感覺自己似乎成了一座孤島,心里惶然,想找人說說話,卻不知道該說什么,想要大哭一場,又不知道所為何事……
但是這所有的艱難,在看到我的孩子之后,都被神奇般地撫慰了。每天回家看到咿咿呀呀的他,抱著他柔軟的身軀,那份滿足感就像擁有了全世界。
有人說,你這樣太慣著孩子了,女人必須要有自己的空間!而我的想法是,我們能陪著孩子的時間其實并不多,1歲多會走路就不讓抱了,3歲上幼兒園之后他就有自己的小伙伴了,7歲上小學可能就不讓你隨便親親了,中學之后就再也不愿意讓家長陪著玩了,孩子全心依賴你的時間,也就這么一兩年而已。有了孩子之后我的生活有了太多的變化,但是我感謝并感恩這些變化。
前段時間放開二胎政策被熱議,我基本沒有參與其中,因為我始終覺得生不生二胎甚至生不生孩子,都是一個小家庭自己的事情,起碼我個人來說,我希望再要一個孩子,但是時間?未定!先讓我全心全力地愛我的小胖墩吧,一如歌里唱的:“他是未來的希望,但愿我能給他一個最像天堂的地方……”
微商
最后說說貼在我身上的可能稍微不一樣的標簽吧,除了編輯、母親,我還是一名微商。微商這個詞你一定不陌生,誰的朋友圈里沒有幾個賣東西的呢?我是2014年微商發(fā)展最好的時候開始吆喝著賣自家的深山小米,還因為小米賣得有特色,有幸成為《時代報告》雜志一篇名為《微商的情懷》里文章的主角。但是那時,可能我們誰都沒有想到,這股微商之火會熄滅得那么快,一如它爆發(fā)時的輝煌,它的消失也是迅速的讓人猝不及防。
一年后的今天,我小小的朋友圈里,基本只剩下我一個人還在繼續(xù)吆喝著來自太行深山的小米,并且銷售額一直在穩(wěn)定增長中。一年的時間,我做微商賣出去了3噸小米,而我的微信通訊錄里,至今也只有158人而已。
有什么訣竅嗎?真的沒有?!稌r代報告》雜志社董編曾經(jīng)問過我,你的小米為什么能吸引人呢?我當時想了半天,只憋出來一句:應(yīng)該是因為我的小米確實好吃吧。
“內(nèi)容為王”這句話套在微商圈里,其實也完全適用。不管我們是通過實體店,還是淘寶,還是朋友圈,只是購買的渠道不一樣,在消費的過程中,商品本身的品質(zhì)依然是最重要的。我一直都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改變世界的人,雖然我注定成不了喬布斯、馬云這樣改變整個世界的人,但是我相信在某種程度上,我改變了自己朋友圈的小世界,改變了很多朋友的餐桌,甚至還改變了幾位從來不吃小米的南方人的食譜。
而做微商的時間,是我在工作和看孩子之余擠出來的,每天等寶寶睡著了之后接單子裝小米,到周末了集中發(fā)貨。一年前我開始弱弱發(fā)出第一條賣小米的微信時,并不知道自己能堅持多久。感謝《時代報告》這份刊物給我的鼓勵,《微商的情懷》一文讓我肯定了:做對的事情而不是容易的事情,賣好的東西而不是賺錢的東西,一定不會錯的!
回顧2015,我過得充實而滿足,似乎因為新媒體編輯、寶媽、微商這三個身份,我的時間也被拉長了。我很喜歡《三體》里的一句話——“給歲月以文明”。我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充實而豐富的,做一個好編輯,做一個稱職的母親,也做一個合格的深山小米推廣者。我會繼續(xù)走下去,2016我會在哪兒,我不確定,但我知道我一定是——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