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崔清梅 李慧 羅鴻 梁金波 戴居會 王永建
摘要:使用國家茶葉產(chǎn)業(yè)體系新研發(fā)的水溶性農藥替代品種茶蟬凈,將其與凱恩、聯(lián)苯菊酯、帕力特在恩施州的3個不同地區(qū)對假眼小綠葉蟬(Empoasca cicada Gothe)的防治效果進行了比較分析。結果表明,凱恩和茶蟬凈具有更好的速效性,而帕力特在長效性上具有更大的優(yōu)勢,因此可以考慮通過聯(lián)合用藥來兼顧防治過程的速效和長效。針對茶園假眼小綠葉蟬的防治,以藥劑的速效性、長效性及對天敵影響的大小綜合評價,4種參試藥劑的先后次序為帕力特、茶蟬凈、凱恩、聯(lián)苯菊酯。
關鍵詞:水溶性農藥替代品種; 假眼小綠葉蟬(Empoasca cicada Gothe); 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S482.3;S433.3;S5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22-5615-03
Abstract: Using a national tea industry newly developed of the water-soluble pesticides alternative varieties of tea cicadas net,with Kane, bifenthrin, bug mite acrylic, the control effects of which to Empoasca cicada Gothe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in three different areas in Enshi.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Kane and tea cicadas net hda better readily availability, but bug mite acrylic had a greater advantage in the long-term nature, which could be considered by the combination process available to both readily available and long-term. For tea E. cicada's control,in order to fast-acting, long-lasting impact and on natural enemies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 priority order of four kinds of priorities were: bug mite acrylic, tea cicada net,Kane, bifenthrin.
Key words: water-soluble pesticide alternatives; Empoasca cicada Gothe; control effect
假眼小綠葉蟬(Empoasca vitis Gothe)隸屬于同翅目葉蟬科,是中國茶區(qū)分布最廣、危害最重的一種茶樹害蟲。以成蟲或若蟲吸取芽葉汁液,導致茶樹芽葉生長遲緩,焦邊、焦葉,造成茶葉減產(chǎn)[1]。多年來,生產(chǎn)中使用的水溶性農藥容易造成茶葉農藥殘留、環(huán)境污染以及生態(tài)失衡等一系列問題。隨著研究的深入,水溶性農藥的替代品種逐漸成為研究的熱點和方向。
本研究使用國家茶葉產(chǎn)業(yè)體系新研發(fā)的水溶性農藥替代品種茶蟬凈和凱恩、聯(lián)苯菊酯、帕力特,分別在恩施州3個不同地區(qū)進行假眼小綠葉蟬的防治效果試驗,旨在篩選出適合該地區(qū)防治假眼小綠葉蟬的新農藥,在保證防治效果的前提下,逐步替換當前普遍使用的水溶性農藥,降低消費者因茶葉農藥殘留帶來的健康風險。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防治對象為假眼小綠葉蟬。試驗茶葉品種有本地群體種、福云六號、福鼎大白。試驗藥劑有150 g/L凱恩EC(美國杜邦)、240 g/L帕力特SC(德國巴斯夫)、聯(lián)苯菊酯(瑞士先正達)、茶蟬凈。其中茶蟬凈為國家茶葉產(chǎn)業(yè)體系新研發(fā)的水溶性農藥替代品種。聯(lián)苯菊酯為對照藥劑。
1.2 方法
試驗分別于2012年5月31日在恩施州農業(yè)科學院、7月19日在宣恩縣和鶴峰縣3個試驗點進行。每個試驗點設4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面積667 m2,以聯(lián)苯菊酯為對照藥劑。藥劑用量(667 m2)凱恩18 mL、帕力特30 mL、茶蟬凈90 mL、聯(lián)苯菊酯90 mL。采用手搖背負式噴霧器每667 m2對3桶水由茶葉兩側向茶行蓬面噴藥,噴藥后嚴格按照國標《GB/T17980.56-2004殺蟲劑防治茶樹葉蟬》規(guī)定進行調查,每小區(qū)隨機抽查100片嫩葉上的若蟲數(shù)。計算公式如下:
蟲口減退率=[(處理前蟲口基數(shù)-處理后蟲口數(shù)量)/處理前蟲口基數(shù)]×100%
防治效果=[(處理區(qū)蟲口減退率-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1-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100%
2 結果與分析
恩施州農業(yè)科學院、宣恩縣和鶴峰縣茶園水溶性農藥替代品種防治假眼小綠葉蟬的效果見表1和圖1~圖3。
從圖1可以看出,凱恩、茶蟬凈和聯(lián)苯菊酯在噴藥后1 d的防治效果均達到85%以上,其中聯(lián)苯菊酯對茶假眼小綠葉蟬的速殺效果最明顯,之后茶蟬凈和聯(lián)苯菊酯的防效有所降低,在噴藥后7 d又有所回升,而凱恩則在第3天達到防效最高峰,之后降低,7 d后回升。因此,凱恩和茶蟬凈在防治茶園假眼小綠葉蟬上并沒有表現(xiàn)出比對照藥劑更明顯的效果;帕力特的防效則呈現(xiàn)上升趨勢,前期防效明顯低于其他3種參試藥劑,第7天后開始超越凱恩和茶蟬凈,之后4種參試藥劑在防效上無顯著差異。從圖2可知,凱恩、帕力特和茶蟬凈在趨勢上極其相近,在防治中前期均顯著高于對照藥劑聯(lián)苯菊酯;在處理7 d后,3種藥劑的防效均達到95%以上,之后一直保持高位,表明3種藥劑對茶園假眼小綠葉蟬有明顯的防治效果。
從圖3可以看出,凱恩在試驗全過程中對小綠葉蟬的防治效果均保持在88%以上。帕力特在防治效果上表現(xiàn)平穩(wěn),呈現(xiàn)平緩近似直線趨勢變化。茶蟬凈防治效果在14 d出現(xiàn)一個低谷,之后回升。
綜合圖1、圖2和圖3可以發(fā)現(xiàn),在防治后期凱恩、帕力特和茶蟬凈相對聯(lián)苯菊酯均呈現(xiàn)高位,表現(xiàn)出較對照藥劑有更好的長效性。
3 小結與討論
1)通過3個試驗點的試驗結果可知,凱恩、帕力特和茶蟬凈對茶園假眼小綠葉蟬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但其在速效性和長效性存在一定的差異。恩施州農業(yè)科學院點和鶴峰縣點的試驗結果,除帕力特外,其他幾種參試藥劑在趨勢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即表現(xiàn)出較好的速效性,但防治中期略有反彈;而宣恩縣點的試驗結果則主要呈現(xiàn)出防效遞增的特點,到防治中期基本實現(xiàn)完全控制,沒有反彈。
2)與對照藥劑聯(lián)苯菊酯比較,表現(xiàn)各異。在宣恩縣點和鶴峰縣點的試驗中,3種供試藥劑的防治效果總體要優(yōu)于對照,而恩施州農業(yè)科學院點的試驗中,3種供試藥劑在防治假眼小綠葉蟬上均未表現(xiàn)出優(yōu)于對照。觀察處理區(qū)生物多樣性情況,以帕力特處理的最好,之后分別是茶蟬凈處理、凱恩處理和聯(lián)苯菊酯處理,考慮到參試藥劑在保護天敵方面的優(yōu)勢,其推廣應用價值得到體現(xiàn)。
3)與帕力特相比,凱恩和茶蟬凈具有更好的速效性,而帕力特在長效性上具有更大的優(yōu)勢,因此可以考慮通過聯(lián)合用藥來兼顧防治過程的速效和長效。針對茶園假眼小綠葉蟬的防治,以藥劑的速效性、長效性及對天敵影響的大小綜合評價,4種參試藥劑的先后次序為帕力特、茶蟬凈、凱恩、聯(lián)苯菊酯。
4)使用成本較高。供試農藥的應用成本高于傳統(tǒng)農藥,且供試藥劑的防效并沒有明顯高于對照藥劑,加上茶農茶葉質量安全意識比較淡薄,因此茶農更傾向于選擇價格更低的傳統(tǒng)藥劑進行防治??傮w評估不同試驗點的防治效果,差異較大,客觀上影響了農技推廣人員和茶農對供試藥劑的信任度,最終影響推廣。
5)加強茶葉質量安全宣傳,提高茶葉準入,通過市場、行政獎補等手段降低農藥的使用成本。研究氣候條件、培管模式對藥劑防治效果的影響,針對典型氣候、培管模式,建立差異化的藥劑施用方法/規(guī)程,包括防治適期、噴施劑量、噴施方法、聯(lián)合防治及輔助措施等。
參考文獻:
[1] 彭 萍,孫曉玲,陳宗懋,等.茶樹主要病蟲害防治手冊[M].杭州:國家茶葉產(chǎn)業(yè)技術體系病蟲害功能研究室,2009.
(責任編輯 丁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