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先進
(福建省浦城縣良種場,福建浦城 353400)
浦城縣位于福建省北部,是全省的一個商品糧基地縣,水稻作為該縣的主產(chǎn)作物,常年種植面積在3.41萬hm2左右[1]。為篩選出適合該區(qū)域種植的高產(chǎn)、優(yōu)質且抗逆性強的優(yōu)良雜交水稻新品種,促進品種更替以滿足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的需要,同時為農(nóng)民選擇適宜品種和進一步大面積示范種植提供依據(jù)。筆者于2014年在浦城縣東郊良種場內對引進的9個雜交水稻新品種,以Ⅱ優(yōu)明86作對照進行對比試驗。
參加試驗的雜交水稻品種共10個(含對照品種),分別是:深兩優(yōu)865、和兩優(yōu)1號、深兩優(yōu)829、湘兩優(yōu)2號、廣兩優(yōu)143、揚秈優(yōu)68、廣優(yōu)673、福龍兩優(yōu)29、Y兩優(yōu)689和Ⅱ優(yōu)明86(CK)。
試驗地設在浦城縣東郊良種場內,海拔228.8 m,北緯 27°55′,東經(jīng) 118°32′,年平均氣溫 17.4℃,年平均降雨量1 700 mm左右,年日照時數(shù)1 900 h,全年無霜期254 d左右。試驗田地勢平坦,地力均勻,排灌方便。
1.3.1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設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13.32 m2,小區(qū)長∶寬=2∶1,試驗田四周設置保護行,保護行不小于4行,種植對應小區(qū)品種。
1.3.2 栽培管理 參試品種于5月3日播種,6月9日插秧。種子在催芽前作消毒處理,所有品種同一田塊同時播種,同時移栽大田。栽培管理中施肥水平中等偏上,播種量、秧齡、株行距、每穴苗數(shù)等按當?shù)卮筇锷a(chǎn)習慣。秧田6月1日每667m2施復合肥、尿素各5 kg作送嫁肥。本田5月初開始溶田,6月8日拖拉機打田并每667m2用碳酸氫胺35 kg,過磷酸鈣15 kg作基肥后蓋平。本田插秧后7~10 d第1次追肥,每667m2用碳酸氫胺35 kg,過磷酸鈣15 kg拌克草凈撒施除草;7月1日第2次追肥,每667m2用尿素5 kg,氯酸鉀7.5 kg,7月20日噴施撲虱靈、敵敵畏防治稻飛虱;8月2日每667m2用復合肥5 kg,氯化鉀5 kg作穗肥施用。同時噴施農(nóng)藥防治螟蟲;根據(jù)成熟期于9月23日收割。
1.3.3 試驗記載和統(tǒng)計分析 試驗記載按照《水稻品種試驗技術規(guī)程》的記載標準進行觀察記載。田間記載項目主要有:播種期、移栽期、始穗期、齊穗期、成熟期、植株整齊度,抗性等。成熟期取樣進行室內考種,考察株高、穗長、有效穗、結實率、千粒重,并對各小區(qū)進行實割測產(chǎn),利用DPS V7.05對各品種產(chǎn)量進行顯著性檢驗。
參試品種在浦城作中稻種植,生育期在130~134 d,9個新品種的生育期與對照Ⅱ優(yōu)明86相比前后相差不超過3 d,其中湘兩優(yōu)2號生育期最短為130 d,比對照早熟1 d,深兩優(yōu)829和福龍兩優(yōu)29的生育期與對照相當,深兩優(yōu)865生育期最長為134 d,比對照遲熟3 d,其他5個品種的生育期比對照遲熟1~2 d(表1)。
表1 參試雜交水稻品種生育期比較
表2 參試雜交水稻品種主要經(jīng)濟性狀
2.2.1 株高 參試品種株高在110.5~133.2 cm,其中對照Ⅱ優(yōu)明86為119.8 cm,最高的品種福龍兩優(yōu)29株高為133.2 cm,比對照高13.4 cm,最低的品種湘兩優(yōu)2號株高為110.5 cm,比對照矮9.3 cm,其余品種株高與對照相差在8 cm以內。
2.2.2 穗粒結構 參試品種有效穗數(shù)介于13.86萬~18.80萬/667m2,有效穗數(shù)最多的品種為深兩優(yōu)865,最少的品種為福龍兩優(yōu)29;穗長介于24.1~27.6 cm,穗長最長的品種為Y兩優(yōu)689,最短的品種為湘兩優(yōu)2號;每穗總粒數(shù)介于152.3~193.3粒,每穗實粒數(shù)介于139.6~170.2粒,兩者最多的品種均為深兩優(yōu)865,最少的品種均為廣優(yōu)673;結實率介于84.37%~93.37%,結實率最高的品種為和兩優(yōu)1號,最低的為廣兩優(yōu)143;千粒重介于24.0~31.8 g,千粒重最大的品種為廣優(yōu)673,最小的品種為深兩優(yōu)865。
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表明,參試品種間產(chǎn)量存在極顯著的差異。深兩優(yōu)865、和兩優(yōu)1號、湘兩優(yōu)2號、廣優(yōu)673、深兩優(yōu)829和廣兩優(yōu)143比對照Ⅱ優(yōu)明86增產(chǎn)7.74%~14.82%,達極顯著水平,產(chǎn)量均達575.0kg/667m2以上;揚秈優(yōu)68比對照Ⅱ優(yōu)明86增產(chǎn)1.21%,但不顯著;而福龍兩優(yōu)29和Y兩優(yōu)689分別比對照Ⅱ優(yōu)明86減產(chǎn)1.58%和3.08%,但均未達顯著水平。
表3 參試雜交水稻品種產(chǎn)量表現(xiàn)
平均產(chǎn)量616.0 kg/667m2,居全組產(chǎn)量第1位,比對照Ⅱ優(yōu)明86增產(chǎn)79.5 kg/667m2,增產(chǎn)14.82%,達極顯著水平。該品種株型較好,分蘗力強,成穗率高,有效穗多達18.80萬/667m2,結實率達88.05%,抗性較強,后期轉色好。已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國審稻2014026),適宜福建北部作一季中稻種植。因此,可在浦城縣擴大示范推廣種植。
平均產(chǎn)量584.5kg/667m2,居全組產(chǎn)量第4位,比對照Ⅱ優(yōu)明86增產(chǎn)56.5 kg/667m2,增產(chǎn)8.95%,達極顯著水平。中抗稻瘟病,后期轉色好,千粒重較重,已通過福建省品種審定(閩審稻2014010),適宜福建省作中稻種植。因此,可在浦城縣擴大示范推廣種植。
產(chǎn)量與對照Ⅱ優(yōu)明86水平相當,差異不顯著。已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國審稻2010019),適宜福建北部稻瘟病輕發(fā)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米質較優(yōu),可在浦城縣擴大示范推廣種植。
和兩優(yōu)1號(桂審稻2014029號)、湘兩優(yōu)2號(桂審稻2014041號)產(chǎn)量高,雖已通過廣西品種審定,但適宜種植區(qū)域未涵蓋福建北部;深兩優(yōu)829、廣兩優(yōu)143產(chǎn)量高,但均未獲品種審定;福龍兩優(yōu)29(閩審稻2014017)、Y兩優(yōu)689(國審稻2013018)雖已通過福建和國家品種審定,但本試驗中比對照Ⅱ優(yōu)明86減產(chǎn),因此,這6個品種是否適合浦城縣作中稻種植,有待進一步的試驗示范。
[1]周 琦.浦城縣超級稻高產(chǎn)栽培技術[J].福建稻麥科技,2013,31(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