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封 邦, 周本康, 劉 園, 李夢尋, 常 柯, 朱 斌, 鞏 江, 倪士峰*
(1.西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陜西西安 710069;2.西北大學化工學院,陜西西安 710069;3.西藏民族學院醫(yī)學院,陜西咸陽 712082)
?
鬼燈檠屬植物藥學研究概況
張 敏1, 封 邦2, 周本康2, 劉 園1, 李夢尋2, 常 柯2, 朱 斌2, 鞏 江3*, 倪士峰1*
(1.西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陜西西安 710069;2.西北大學化工學院,陜西西安 710069;3.西藏民族學院醫(yī)學院,陜西咸陽 712082)
在廣泛文獻檢索的基礎上,對鬼燈檠的成分、藥理、臨床應用等進行了概述,為深入研究和開發(fā)利用提供科學資料。
鬼燈檠屬;成分;藥理;臨床應用
鬼燈檠(RodgersiaaesculifoliaBatal)又名七葉鬼燈檠,系虎耳草科鬼燈檠屬植物,全世界共5種和3變種,我國產其中4種和3變種[1]。我國鬼燈檠屬植物還包括滇西鬼燈檠(R.aesculifoliaBatalin. var.aesculifolia)、西南鬼燈檠(R.sambucifoliaHemsl.var.sambucifolia)、光腹鬼燈檠(R.sambucifoliaHemsl.var.estrigosaJ.T.Pan)、羽葉鬼燈檠(R.pinnataFranch.var.pinnata)和伏毛鬼燈檠(R.pinnataFranch.var.strigosa)[2]。
本品廣泛分布于我國西部地區(qū),多為民間采用,為常見的同物異名較多的中草藥,其根莖商品名較為混亂,如幕荷、老蛇盤、豬屎七、毛荷葉、索骨丹、黃藥子、老漢球、山藕、厚樸七、牛角七、毛青紅、棗兒紅(云南)、作合山、紅藥子、撮合扇(甘肅)、紅騾子、山藕及寶劍葉(河南)等[3]。鬼燈檠是典型的喜陰植物,生長于海拔1 100~3 400 m的山坡林下、灌叢、石隙或陰濕處[4]。Huang等對24個鬼燈檠類群進行ISSR分子標記,發(fā)現(xiàn)鬼燈檠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與地理位置有著明顯的相關性[5]。鬼燈檠的一個生長周期為2~4年,在陰濕腐殖土及山谷石隙灌叢中均能良好生長;其種群的更新方式主要為種子繁殖和無性繁殖,可以使種群不斷的擴大,這些特征決定了其資源的豐富性和合理性[6]。筆者在廣泛文獻檢索的基礎上,對鬼燈檠的成分、藥理作用、臨床應用進行了概述。
鬼燈檠屬植物成分較為復雜。孫婷等通過微波輔助技術對七葉鬼燈檠的多酚進行萃取工藝研究,此法提取效率高、穩(wěn)定性好、操作較為簡便[7]。袁珂等從鬼燈檠根莖中分離得到3種酚性成分,經分析確定該3種成分分別是巖白菜素(RA-Ⅰ)、(+)-兒茶素(RA-Ⅱ)和原花色苷元-β-2單沒食子酸酯(RA-Ⅲ),RA-Ⅱ及RA-Ⅲ為首次從該植物中得到[8]。王燕等建立了羽葉鬼燈檠和西南鬼燈檠藥材的HPLC指紋圖譜共有模式,可用于2種鬼燈檠的種屬鑒別及內在質量的綜合評價[9]。閔紅分析了七葉鬼燈檠中多酚類成分提取工藝及含量測定,在其探索條件下總多酚提取率可達98.34%,測得總多酚含量為28.32%[10]。王燕等研究了西南鬼燈檠藥材HPLC指紋圖譜及模式識別方法,其能很好分離西南鬼燈檠的各類成分,HPLC指紋圖譜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重復性,可用于西南鬼燈檠藥材的質量控制[11]。陳雯等比較了云南鬼燈檠屬植物中巖白菜素含量,發(fā)現(xiàn)西南鬼燈檠的巖白菜素含量普遍較高[12]。孫詩清等采用高效液相法對陜西不同地區(qū)鬼燈檠中巖白菜素含量進行測定和含量對比[13]。段新瑜等測定了鬼燈檠屬植物和巖白菜中的巖白菜素含量,其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巖白菜、羽葉鬼燈檠、西南鬼燈檠和七葉鬼燈檠[14]。我國產4種鬼燈檠均含有巖白菜素,其中西南鬼燈檠、羽葉鬼燈檠、七葉鬼燈檠具有較高量的巖白菜素,是提取巖白菜素的主要原料[15]。巖白菜素又稱巖白菜內酯、矮茶素、虎耳草素、巖白菜寧、佛手配質、鬼燈檠素,其生理活性顯著,中國藥典收為真核祛痰藥,以巖白菜素為原料的多種復方制劑已用于臨床[16]。李濤等研究了鬼燈檠鮮品不同提取液中的揮發(fā)性成分,確定其主要為脂肪酸、香葉醇、香茅醛及一種香葉醇基糖苷[17]。鄭尚珍等研究發(fā)現(xiàn)鬼燈檠根中含精油0.02%~0.03%,含有樟腦烯、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左旋檸檬烯、香荊芥酚、甲基異丁香油酚、牻牛兒醇、丁香油酚、茴香腦、苯乙醇、2,3,6- 三甲基茴香醚、香茅醛、棕櫚酸等多種有機酸、淀粉、糖類和多種苷類[18]。施貴榮等首次從西南鬼燈檠中分離得到了兒茶素、兒茶素-3-O-沒食子酸酯、巖白菜素和齊墩果酸[19]。翟文俊等從草藥鬼燈檠中分離提取了水解鞣質,經紙層析及紫外分光光度檢測表明其主要由沒食子酸、間雙沒食子酸及并沒食子酸3種成分組成[20]。郭珍應用紫外光譜法測定鬼燈檠中的鬼燈檠素含量,該方法簡單快速、準確可靠,適合快速分析[21]。馮超從西南鬼燈檠根中分離得到2個新木質素二糖苷,即次葉下珠脂素-2a-B-呋喃芹菜糖基-(1→6)-O-B-吡喃葡萄糖苷和8-甲氧基次葉下珠脂素-2a-0-B-呋喃芹菜糖基-(1→6)-O-B-吡喃葡糖苷[22]。嵇長久等從羽葉鬼燈檠的根莖中分離得到6個單萜二糖苷[23]。劉延澤等從鬼燈檠根莖中分離得到了6種丹寧類成分,其中4種確定其結構為3-O-沒食子?;?(-)表兒茶素(RA-11)、3-O-沒食子?;?表兒茶素-(4β-8)-(3-O-沒食子酰基)-表兒茶素(RA-13)、1,2,4,6-四-O-沒食子?;?β-D-葡萄糖(RA-14)和沒食子酸甲酯(RA-16);其中1,2,4,6-四-O-沒食子?;?β-D-葡萄糖(RA-14)為首次獲得的結晶性沒食子丹寧[24]。沈序維等研究發(fā)現(xiàn)鬼燈檠中含有芳樟醇、麥角甾醇及槲皮素等[25]。 鄭尚珍等從七葉鬼燈檠根莖中分離得到巖白菜素、7- 甲氧基巖白菜素、2,6- 二羥基苯乙酸甲酯、丁香酸、熊果苷、沒食子酸、(+)-兒茶素及原花色苷元β-2 單沒食子酸酯[26]。鬼燈檠中巖白菜素的含量測定一直備受學者關注[27]。研究者先后采用分光光度法[28]、薄層掃描法[29]、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30]、高效液相法[31]及超聲提取法[32]等測定了鬼燈檠中巖白菜素的含量,且進行了提取工藝探索。
2.1 抗病毒作用徐以珍等研究表明在直接抑制病毒試驗中(與A549細胞共同孵育30 min),鬼燈檠乙醇浸膏濃度在0.017~0.034 mg/ml時,不僅能抑滅DNA病毒,還能抑制RNA病毒;在鬼燈檠乙醇浸膏的不同提取部分Ⅰ(乙醇部分,皂苷類)、F(醋酸乙酯部分,黃酮類)、G(丙酮部分,酚酸類)、D(乙醚部分,香豆素類)抑殺病毒試驗中,發(fā)現(xiàn)D、G提取物對柯薩奇B組I-VI型病毒(CoxB1-vV)的抑制效果不如I、F好,對于單純皰疹I型病毒(HSV1)效果基本相同;且藥物在細胞外抑滅病毒作用較強而對于細胞內的病毒作用較差[33]。
2.2 抗菌作用王健等研究發(fā)現(xiàn)七葉鬼燈檠對表皮葡萄球菌、巨大芽孢桿菌、凝結芽孢桿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白色葡萄球菌、釀酒酵母、粘紅酵母和解脂假絲酵母具有不同強度抑制作用[34]。張榮艷等研究表明鬼燈檠根狀莖的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等有中度抑制作用,10%浸出液有廣譜抗病素作用,其中所含的巖白菜素具有清熱化濕、止血生肌的功效[6]。張東佳等分析表明鬼燈檠具有顯著的抑菌作用,對肺炎鏈球菌的抑菌效果最佳;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支氣管炎博德特氏菌也有一定的抑菌活性[35]。胡振英等研究發(fā)現(xiàn)鬼燈檠的丙酮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最有效[36]。鄭尚珍等分析發(fā)現(xiàn)鬼燈檠中所含成分中的鬼燈檠甲素及鬼燈檠乙素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有顯著的療效;其酸性水解后的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弗氏痢疾桿菌等有抑制作用;且對標準株腺病毒10個型、單純皰疹等89株病毒有廣譜性抗毒作用[37]。
2.3 免疫增強作用胡鳳蓮等研究證實巖白菜素為鬼燈檠主要有效成分,其胃內濃度(i.g.)在125、250、375 mg/(kg·d)條件下,7~8 d可明顯地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增強SPBC誘發(fā)的小鼠遲發(fā)性超敏反應、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和全血白細胞的吞噬功能;體內給藥體外測定法表明,巖白菜素可以提高[H]-TdR人參PHA與LPS誘導的T、B淋巴細胞轉化、提高小鼠脾細胞產生白細胞介素-2,還可逆轉環(huán)磷酰胺對血清溶血形成的抑制[38]。
2.4 促進病變組織恢復用二氧化硫熏氣法使大鼠產生慢性氣管炎的病理變化,給巖白菜素80 mg/(kg·d)一次灌胃,10 d為一個療程,結果表明治療組大鼠氣管的杯狀細胞減少、炎細胞浸潤減輕,肺氣腫及肺萎陷程度也減輕[39]。
2.5 生物毒性鬼燈檠在無毒劑量下與A549細胞共同孵育后,將藥液去掉,細胞仍能分裂傳代,其最大無毒濃度為0.191 mg/ml,說明此藥沒有或很少有毒副反應[38]。將巖白菜素2.5 g/kg給幼大白鼠連續(xù)服用60 d,對其生長發(fā)育、肝功能、心電圖無明顯影響;其心、肝、腎、肺、脾、胃、腸和腦等臟器經病理切片檢查也未發(fā)現(xiàn)明顯中毒跡象[40]。
2.6 其他藥理作用陳聰穎研究發(fā)現(xiàn)日本鬼燈檠地上部分對H2O2損傷的原代培養(yǎng)大鼠肝細胞顯示肝保護作用,從該植物中分得7個具肝保護活性的黃酮醇苷,其中一個為新的?;S酮醇苷,其余6個為已知黃酮醇苷;通過檢測谷丙轉氨酶(GPT)的釋放,評價了7種成分對H2O2誘導的原代培養(yǎng)大鼠肝細胞毒性作用,結果顯示,成分1、3、5和6顯示出明顯肝保護作用;3位有α-L-吡喃鼠李糖基的成分5和6比在3位上有α-L-吡喃阿拉伯糖基的成分2和4的肝保護活性更強;在3位上均有α-L-吡喃阿拉伯糖基的成分1、2、3中,具酰化糖基的1、3的活性強于具未?;腔某煞?[41]。
3.1 臨床應用七葉鬼燈檠作為一種藥用植物,有著悠久的應用歷史和較好的臨床療效[4]。閔紅對864名患者的臨床實踐表明,鬼燈檠對子宮脫垂、陰道壁脫垂、痢疾、腹瀉、崩漏、月經不調、甲狀腺腫、咽喉腫痛、濕疹、脫肛、痔瘡、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等常見疾病和疑難病有明顯療效[10]。民間很早就采用鬼燈檠根莖水提液清洗婦女陰道,具有消炎、殺菌功效;用于治療難產所導致的陰道撕裂以及中老年婦女陰道過于松弛等生理疾患。張榮艷等研究發(fā)現(xiàn)鬼燈檠中槲皮素和巖白菜素合用可作為紫金??菇Y核有效部分單體的新原料[6]。
3.2 代表產品現(xiàn)在市場上以巖白菜素為主要成分的制劑全國有上百種,如雙羊喉痹痛顆粒劑、小兒止咳顆粒、止咳定喘片、紫茶顆粒、平喘膠囊、矽肺寧片、復方護肺顆粒、垂陰茶顆粒、抗癆膠囊、清肺鎮(zhèn)咳糖漿及止瀉膠囊等[42]。
3.3 其他應用鬼燈檠鮮品中含淀粉18.0%、糖類20.1%,干品含淀粉42.5%~51.5%、糖類47.5%;干、鮮品均含有鞣質,在提取藥用部分后,剩余物可供制酒、醋、醬油及提取栲膠等;其中含有的大量淀粉可以通過微生物發(fā)酵工程轉化為高蛋白飼料用于養(yǎng)殖業(yè),還可轉化為有機肥料;鬼燈檠屬植物還是優(yōu)良的經濟植物和觀賞植物[43]。
鬼燈檠作為草藥使用,目前其資源并未遭到大的破壞,在陜西、四川等地的蘊藏總量可達到百萬噸以上;但現(xiàn)有的鬼燈檠多為野生狀態(tài),盲目、無序采挖很容易破壞資源,應進一步開展其人工馴化及優(yōu)良品種的選育工作,為環(huán)境的保護及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做出努力??煞謩e從觀賞性和提高藥用價值兩方面進行優(yōu)良品種的選育,除此之外,還應對民間處方進行現(xiàn)代藥理及臨床應用的深入研究,以使之發(fā)揮出更大的藥用價值。
[1] 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所. 秦嶺植物志(第一卷)種子植物(第二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4.
[2] 潘錦堂. 鬼燈檠屬的系統(tǒng)發(fā)育、分類和地理分布[J].植物分類學報,1994,32(4):316-327.
[3] 史彥斌,胡振英,董鵬程,等.中草藥鬼燈檠的現(xiàn)代研究進展[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4,15(9):621-622.
[4] 黃慧,王喆之. 七葉鬼燈檠的資源現(xiàn)狀與開發(fā)利用對策[J].現(xiàn)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9,22(6):23-25.
[5] HUANG H,WANG Z Z,ZHONG Y C. ISSR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inRodgersiaaesculifoliagermplasm resources [J],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Naterials, 2010,33(8):1217-1221.
[6] 張榮艷,孫詩清.我國植物資源鬼燈檠的資源分布、開發(fā)現(xiàn)狀及展望[J].中國高??萍寂c產業(yè)化(學術版)2006(S3):272-273.
[7] 孫婷,姚佳,肖婭萍.七葉鬼燈檠總酚微波輔助提取工藝優(yōu)化及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J].中成藥,2014,36(2):409-412.
[8] 袁珂,劉延澤,王玲,等.鬼燈檠根莖中丹寧及多元酚類化合物的分離與鑒定(Ⅰ)[J].河南科學,1994,12(3):38-43.
[9] 王燕,鮑家科,金楊,等.羽葉鬼燈檠和西南鬼燈檠HPLC指紋圖譜共有模式的建立與比較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12,47(2):98-101.
[10] 閔紅.秦嶺巖白菜和七葉鬼燈檠中幾種多酚類化合物的HPLC分析[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7.
[11] 王燕,鮑家科,金楊,等.西南鬼燈檠的HPLC指紋圖譜及模式識別[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23):54-57.
[12] 陳雯,孟珍貴,楊生超,等.云南鬼燈檠屬植物中巖白菜素含量比較[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39(10):5767-5769.
[13] 孫詩清,李多偉,郭培瑩,等.RP-HPLC測定不同產地鬼燈檠中巖白菜素的含量[J].中成藥,2003,25(12):979-981.
[14] 段新瑜,何華斌,楊蘭,等.鬼燈檠及近緣植物中巖白菜素的HPLC定量分析[J].大理學院學報,2007,6(10):16-17.
[15] 李萍萍,楊生超,曾云恒.巖白菜素藥源植物資源研究進展[J].中草藥,2009,40(9):1500-1505.
[16] 夏從龍,劉光明,馬曉匡.巖白菜素的研究進展[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6,17(3):432-433.
[17] 李濤,郭耀武,羅定強,等.鬼燈檠鮮品不同溶劑提取液中揮發(fā)性成分的研究[J].中醫(yī)藥學報,2011,39(1):87-90.
[18] 鄭尚珍,沈序維,陳顥,等.中藥鬼燈檠根精油成分的研究[J].有機化學,1988,8(2):143-146.
[19] 施貴榮,李冬梅,劉光明.西南鬼燈檠的化學成分研究[J].大理學院學報,2008,7(4):1-2.
[20] 翟文俊,徐青梅.草藥鬼燈檠鞣質的分離提取與化合物組成[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23(2):62-64.
[21] 郭珍.紫外光譜法測定鬼燈檠中鬼燈檠素的含量[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4):71-73.
[22] 馮超.從西南鬼燈檠根中分得2個新的木脂素二糖苷[J].國外醫(yī)藥·植物藥分冊,2006,21(6):258.
[23] 嵇長久,譚寧華,付娟,等.羽葉鬼燈檠中的單萜二糖苷[J].云南植物研究,2004,26(4):465-470.
[24] 劉延澤,袁珂,王玲,等.鬼燈檠中丹寧類化合物的分離及結構的核磁共振分析(Ⅱ)[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fā),1995,7(3):2-7.
[25] 沈序維,鄭尚珍,付正生,等.鬼燈檠化學成分的分離和鑒定[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7,8(6):528-532.
[26] 鄭尚珍,沈序維.鬼燈檠化學成分的研究(Ⅰ)[J].化學通報,1985(6):20-21.
[27] 盧櫻.中藥鬼燈檠根莖不同提取物及GC-MS分析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7.
[28] 王俊平,李百華.鬼燈檠中巖白菜素的含量測定[J].中成藥,1991,13(2):31-32.
[29] 蕫留民.鬼燈檠中巖白菜素的薄層掃描測定[J].河南醫(yī)學,1998,16(3):306-308.
[30] 任靜,李多偉,陳俐宏,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鬼燈檠中巖白菜素的含量[J].理化檢驗·化學分冊,2005,41(5):329-330.
[31] 羅定強,張國躍,李濤.HPLC法測定七葉鬼燈檠不同部位巖白菜素的含量[J].安徽醫(yī)藥,2008,12(12):1153-1154.
[32] 蔡正軍,但飛君,王威,等.超聲提取鬼燈檠中巖白菜素的最佳工藝研究[J].中國現(xiàn)代應用藥學雜志,2009,26(7):559-561.
[33] 徐以珍,白翠賢,周琪,等.黃藥子乙醇浸膏管內抑制滅活病毒的研究[J].藥學通報,1988,23(9):535-537.
[34] 王健,黃慧,王喆之,等.七葉鬼燈檠揮發(fā)油及不同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3,34(1):74-76,84.
[35] 張東佳,楊永康,史彥斌,等.鬼燈檠的體外抑菌及急性毒性試驗[J].中成藥,2005,27(5):604-605.
[36] 胡振英,史彥斌,羅永江,等.黃藥子的體外抑菌及毒性試驗[J].動物醫(yī)學進展,2005,26(10):86-88.
[37] 鄭尚珍,沈維序,付正生,等.薄層層析-分光光度法聯(lián)用測定鬼燈檠甲素和乙素的含量[J].西北師范學院學報,1984(4):93-96.
[38] 胡鳳蓮,劉宏.中藥材鬼燈檠的研究現(xiàn)狀[J].陜西農業(yè)科學,2008(3):144-145.
[39] 呂修梅,王軍憲.巖白菜屬植物的研究進展[J].中藥材,2003,26(1):58-60.
[40] 李百華,王俊平.巖白菜素研究概況[J].西北藥學雜志,1990,5(3):45.
[41] 陳聰穎.日本鬼燈檠地上部分中具有肝保護作用的黃酮醇苷[J].國外醫(yī)藥·植物藥分冊,2005,20(4):163.
[42] 馬四補,孫慶文,高永躍,等.民族藥西南鬼燈檠民間使用及應用前景分析[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3(17):53.
[43] 張小燕,李多偉,王義潮,等.鬼燈檠的資源分布、藥用價值及開發(fā)利用[J].亞熱帶植物科學,2005,34(2):60-62.
GB/T 7714-2005
電子文獻著錄格式
主要責任者.題名:其他題名信息[文獻類型標志/文獻載體標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示例:
[1] PACS-L:the public-access computer systems forum[EB/OL].Houston,Tex:University of Houston Libraries,1989[1995-05-17].http://info.lib.uh.edu/pacsl.html.
[2]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Inc.History of OCLC[EB/OL].[2000-02-08].http://www.oclc.org/ahout/history/default.htm.
[3] HOPKINSON A.UNIMARC and metadata:Dublin Core[EB/OL].[1999-12-08].http://www.ifla.org/IV/ifla64/138-161e.htm.
Overview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onRodgersiaaesculifoliaBatal
ZHANG Min1, FENG Bang2, ZHOU Ben-kang2, GONG Jiang3*, NI Shi-feng1*et al
(1. The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9; 2.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9; 3. Department of Medicine, Tibet Nationality College, Xianyang, Shaanxi 712082 )
On the extensive literature search, the composition, pharmacology,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RodgersiaaesculifoliaBatal were reviewed, to provide scientific data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odgersiaaesculifoliaBat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y; Clinical applications
西部資源生物與現(xiàn)代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基金(KH09030);西藏自治區(qū)科技廳重大科技專項基金(20091012);陜西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計劃(2010JK862)。
張敏(1994-),女,陜西漢中人,本科生,專業(yè):生物制藥工程。*通訊作者,倪士峰,副研究員,博士,碩士生導師,從事中藥化學與資源學研究;鞏江,高級實驗師,碩士,從事民族藥化學與資源學研究。
2014-11-12
S 567
A
0517-6611(2015)01-0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