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彬,全孝勤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西北地質勘查院,陜西西安710061)
新疆哈密市阿拉塔格鐵礦控礦及成因淺析
張 彬*,全孝勤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西北地質勘查院,陜西西安710061)
阿拉塔格鐵礦出露的巖石主要為元古界星星峽組(Ptx)變質巖及華力西中期花崗巖類巖石。礦區(qū)褶皺構造復雜。由一些小型線狀褶皺組成,兩翼基本對稱。斷裂構造亦較發(fā)育,對礦體有破壞作用。礦體位于礦區(qū)中部一個小背斜軸部。礦帶走向近東西向。礦體呈透鏡狀、扁豆狀分布在矽卡巖帶中,地表大部分傾向北,深部逐漸轉為南,且向東傾覆。
阿拉塔格鐵礦;地質特征;找礦前景
阿拉塔格鐵礦位于新疆鄯善-哈密地區(qū)東天山中部吐哈盆地內,距雅曼蘇鐵礦區(qū)西南約135km。礦區(qū)屬戈壁灘低山丘陵區(qū)。近年冶金西北地勘院對在該區(qū)開展了鐵礦找礦工作,經初步工作,其成礦條件有利,鐵礦石品位較高,找礦前景良好。
阿拉塔格鐵礦區(qū)域上位于塔里木陸殼板塊北緣阿齊山—雅滿蘇弧溝系內,北部以康古爾塔格超殼斷裂為界與準噶爾洋殼板塊相隔,南以阿奇克庫都克深大斷裂為界與中天山早古生代島弧相鄰。礦區(qū)處于卡瓦布拉克—星星峽地塊,又稱中天山前寒武基底隆起帶。區(qū)內主要的成礦帶有:
(1)沿阿奇克庫都克斷裂附近,在百靈山—駱駝峰花崗巖體南側有阿齊山—雅滿蘇島弧Fe、Cu、Ag、Au、Pb、Zn多金屬成礦帶,產有與火山活動有關的阿齊山、百靈山、黑尖山、紅云灘等鐵礦,鐵嶺、多頭山、赤龍峰、東北嶺等鐵銅礦,維權銀礦、環(huán)形山銀銅礦,紅石金銅礦等。
(2)卡瓦布拉克—星星峽地塊,又稱中天山前寒武基底隆起帶、加里東島弧帶。在經歷了多次構造、巖漿、變質和成礦作用的改造、疊加和富集,有形成鐵、金、銀、銅等礦床的良好條件。沿卡瓦布拉克大斷裂北側,從東到西,有一條鐵、銅、鉻鐵礦成礦帶,分布著阿拉塔格鐵礦、阿拉塔格銅礦、庫姆塔格鐵礦、菱鐵灘鐵礦等鐵銅礦,另沿卡瓦布拉克大斷裂的北側還有許多小的鐵、銅、鉻鐵礦點。
阿拉塔格地區(qū)的航空磁力異常強度不高,但有一定分布范圍,地表出露的巖石均為磁性較弱的片麻巖和無磁性的大理巖,區(qū)域布格重力異常等值線形態(tài)總體呈近東西向的橢園形,,重力異常的位置大體與磁異?;疽恢拢女惓Ec剩余布格重力異常套合好。從重力異常與磁力異常的位置大致一致的特征來看,該區(qū)具備形成鐵礦的良好條件,其找礦前景較大。
2.1 地層
礦區(qū)出露的巖石主要為元古界星星峽組(Ptx)變質巖及華力西中期花崗巖類巖石。星星峽組由黑云母斜長片麻巖、粒變巖、石英片巖、大理巖、二云斜長片麻巖、二云石英片巖及二云斜長片巖等組成。由于巖漿侵入活動影響產生熱變質和接觸交代作用,形成各類角巖及矽卡巖?;鸪蓭r主要為黑云母花崗巖及角閃花崗:以大巖基和小巖株、巖枝產出。脈巖有花崗斑巖、細晶花崗斑巖、長英巖、玢巖、鈉長斑巖、花崗偉晶巖及石英脈等。
2.2 構造
礦區(qū)褶皺構造復雜。由一些小型線狀褶皺組成,軸向100°~140°,兩翼基本對稱。礦區(qū)中部小背斜與成礦有關。背斜向北西傾覆,向南倒轉,軸向110°。核部由大理巖組成,北翼被走向90°~110°逆斷層破壞(見圖1)。圍斜部位被花崗巖破壞。軸部有花崗巖侵入,部分大理巖變?yōu)槲◣r、磁鐵礦和矽卡巖化大理巖。斷裂構造亦較發(fā)育,見4條逆斷層,斷層面產狀0°~20°∠69°~80°及268°~300°∠35°~56°2組。第一組系成礦前斷裂并控制矽卡巖帶的形成,后期有活動;笫二組系 成礦后斷裂,對礦體有破壞作用。
圖1 阿拉塔銘鐵礦床地質略圖
2.3 磁異常特征
該區(qū)磁異常中部為輝石石榴石矽卡巖,走向45°,其西北部主要分布有黑云母石英片巖、鉀長花崗巖等,東南部依次分布有大理巖、黑云母石英片巖、鉀長花崗巖等。
矽卡巖中斷續(xù)出露磁鐵礦體,總體走向45°,向東北方向延伸至與原出露的磁鐵礦體相連。磁鐵礦體斷續(xù)出露長近1km。
3.1 鐵礦體特征
礦體位于礦區(qū)中部一個小背斜軸部。礦帶走向110°左右,東西長 620m,南北寬 180m,面積約0.11km2。礦體呈透鏡狀、扁豆狀分布在矽卡巖帶中,斷續(xù)長達530m以上,延深263m以上。地表大部分傾向北,傾角70°~80°,深部逐漸轉為南,傾角68°~80°,且向東傾覆(見圖1)。
地表出露礦體總計47條,主要集中在礦帶西部,東部僅見零星露頭。西部礦體斷續(xù)延長230m,計42條,主要礦體有7條,其規(guī)模及產狀見表1。礦帶中部被近南北向的斷裂破壞,因而東部礦體呈盲礦體。從物探資料及深部工程資料說明,礦體向東傾覆,傾覆角15°~20°,深部礦體呈透鏡狀、扁豆狀分布于矽卡巖中,斷續(xù)延長300m以上,礦體沿走向、傾向連續(xù)性很差,變化大。深部礦體在Ⅴ號勘探剖面見礦體6條,最大礦體的延深為263m,厚度為45m(真厚度34m),最小礦體延深為50m,厚度2m(真厚度1.5m)。礦體傾向180°,傾角68°~80°。Ⅴ號勘探線東200m之Ⅸ號勘探剖面見礦3層,分別為0.26、0.70、25.08m,共計26.04m。
表1 阿拉塔格鐵礦礦體特征一覽表
礦體頂?shù)装逯饕獮槲◣r,局部為角巖。圍巖蝕變有矽卡巖化、綠泥石化、綠簾石化、黃鐵礦化、硅化及碳酸鹽化等。
3.2 礦石特征
礦石礦物成分:金屬礦物主要為磁鐵礦,次為磁鐵—赤鐵礦、針鐵礦、磁黃鐵礦、黃銅礦、閃鋅礦、斑銅曠、白鐵礦等。脈石礦物為鈣鐵輝石、鈣鐵榴石、綠簾石、綠泥石、黑云母、方解石、石英、角閃石、鈉長石、電氣石等。
礦石化學成份據(jù)化驗成果,全礦區(qū)礦石平均含量全鐵43%,其中貧礦全鐵為31.90%,富礦全鐵50.27%;硫0.94%,磷0.037%,砷、鋅僅在個別樣品中可見,但其含量較高,砷高達0.602%,鋅高達0.74%。全礦區(qū)富礦約占60%,貧礦約占40%。從光譜分析可知,稀贏元素鎵在90%以上的樣品都有,含量在0.001%~0.003%,其他有益、有害組分含量均很低微。
礦石類型:以金鐵與亞鐵之比大于2.7為氧化礦,小于2.7為原生礦,分為2大類。根據(jù)化學組份分4亞類,其特征見表2。
表2 阿拉塔格鐵礦礦體礦石特征表
控制本區(qū)鐵礦體的主要因素主要為矽卡巖化。
矽卡巖化為礦區(qū)主要蝕變巖石。矽卡巖可分為內外2帶:內帶一般不發(fā)育,僅在花崗巖邊緣見有矽卡巖化現(xiàn)象,深部角閃花崗巖中有零星小礦體;外帶較發(fā)育,與成礦有關的矽卡巖由礦體向外大致分為3帶:
(1)鈣鐵榴石—鈣鐵輝石矽卡巖帶:多交代為磁鐵礦,一般呈殘余體分布于礦體中。
(2)綠簾石鈣鐵輝石—鈣鋁榴石矽卡巖帶:為礦體的直接圍巖,由鈣鋁榴石、鈣鐵輝石、綠簾石、磁鐵礦、綠泥石等組成,也可稱鐵化矽卡巖或復雜矽卡巖。
(3)鈣鋁榴石—透輝石矽卡巖帶:以透輝石、鈣鋁榴石為主。次由綠簾石、方解石等組成。
5.1 成礦階段
整個成礦作用可分為矽卡巖、氧化物及石英硫化物3個階段。
矽卡巖期:生成見單矽卡巖,其礦物成分為鈣鐵—鈣鋁榴石、鈣鐵輝石、透輝石、硅灰石、角閃石及透閃石等。
氧化物期:礦液交代矽卡巖生成磁鐵礦,同時生成綠簾石等。
石英硫化物期:生成金屬硫化物有磁黃鐵礦、黃鐵礦、黃銅礦、閃鋅礦、斑銅礦、白鈦礦和非金屬礦物石英、方解石綠泥石等。
5.2 礦床成因
(1)構造與成礦的關系:礦區(qū)北部成礦前走向斷裂控制著矽卡巖的形成,矽卡巖形成后該斷裂繼續(xù)活動,產生近于平行次斷裂的小裂隙,控制著礦體的形成。
(2)侵入巖與成礦的關系:礦體位于角閃花崗巖與大理巖的接觸帶上,成礦與角閃花崗巖有關。同時,角閃花崗巖具矽卡巖化合磁鐵礦化(部分形成工業(yè)礦體)已得到證實。
(3)圍巖巖性與成礦關系:酸性巖漿的侵入使圍巖普遍受到熱力變質,形成角巖、角巖化巖石等,部分碳酸巖石與硅酸鹽溶液作用生成矽卡巖。由于矽卡巖性脆且孔隙度大,礦液沿斷裂和裂隙、孔隙上升交代成礦。
綜上所述,本礦床為接觸交代型磁鐵礦床,即矽卡巖型磁鐵礦床。
[1] 地質部航空物探隊.新疆東天山1∶5萬~1∶10萬航磁測量報告[R].1976.
[2]地質部第二綜合物探隊.新疆東天山1∶20萬重力測量報告[M].地震出版社,1980.
[3]國家三0五項目辦.東天山1∶10萬遙感地質報告[M].1987.
P591
A
1004-5716(2015)04-0161-03
2014-04-14
2014-04-15
張彬(1981-),男(漢族),陜西西安人,工程師,現(xiàn)從事地質找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