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羅簫 何 穎
流行唱法與美聲唱法的比較
張羅簫 何 穎
流行唱法和美聲唱法是聲樂表演藝術中兩種常見的形式。兩種唱法在呼吸、共鳴、聲帶、表演風格和教學方面都有顯著不同。不過,音樂是共通的,不管是流行唱法還是美聲唱法,都是人們真情實感的體現。演唱者需要深刻理解作品的內涵,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唱法。
(一)流行唱法
流行唱法來自英文“Popular”,有時也稱為通俗唱法,是唱流行或通俗歌曲所采用的唱法。流行唱法追求自然,沒有固定模式,強調演唱者自己的真實聲音,具有很強的個性。流行唱法具有通俗性和普及性的特點,符合大眾的審美需要,對廣大年輕人影響很大。流行唱法起源于歐美,19世紀歐美工業(yè)文明興起,城市化人口迅速增長,對聲樂藝術的追求不斷增強,逐漸產生了布魯斯、爵士、搖滾、民謠、說唱等多種風格的流行音樂,并在世界廣為傳播。隨著流行音樂的發(fā)展,流行唱法也因此產生。中國流行唱法最早出現在20世紀20年代,流行唱法在中國大陸迅速發(fā)展的時期是20世紀80年代,當時剛剛進行改革開放,流行歌曲給中國大地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氣息,尤其是港臺歌曲風靡一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鄧麗君的音樂,鄧麗君的歌曲在大陸幾乎家喻戶曉,她演唱流行音樂嗓音獨特,音質柔和,感情真摯,直至今日仍被很多人借鑒。
(二)美聲唱法
美聲唱法源于意大利語“Bel canto”,意思為“完美的歌唱”。美聲唱法聲音優(yōu)美,對聲音要求較高,它的一大特點就是科學性。美聲唱法倡導科學的發(fā)聲方法,注重音區(qū)的和諧,嚴格區(qū)分聲部,在世界有很大影響。美聲唱法產生于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教廷的唱詩已經衰落,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16世紀末佛羅倫薩出現了一種新型的音樂形式——抒情音樂劇。這是最早的歌劇,它將戲劇與音樂融合,突出人物形象,為美聲唱法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隨著歌劇的發(fā)展,美聲唱法逐漸完善,美聲學派因此也形成。美聲唱法最早傳人中國,可以追溯到五四時期,當時的知識分子大力抨擊中國傳統(tǒng),推崇西方文化,美聲唱法也在這次文化運動中從國外傳入中國,從此美聲唱法便在中國不斷發(fā)展。目前,國內很多院校的音樂教學都設置了美聲唱法訓練,中國也逐漸培養(yǎng)了一批批優(yōu)秀的美聲人才。
(一)呼吸和發(fā)聲方法
流行唱法一般運用胸式呼吸,其吸氣部位較高,呼吸容量小,只有需要發(fā)很強音的時候,流行唱法才呼吸較深。美聲唱法主要運用的是胸腹式聯合呼吸法,聲樂托在氣上,吸氣較深且飽滿。流行唱法一般是演唱者自然發(fā)聲,用真聲演唱,接近生活語言,不用特意抬高軟愕制造高位置共振,用柔和的輕聲就能表達感情。美聲唱法則按音高比例的需要來使用真假聲,聲音豐富且?guī)в薪饘偕?,理想的美聲既圓潤又明亮,唱好美聲要求較高,需要適度的氣息沖擊、好的聲帶閉合,正確的舌位和適當的喉嚨位置。
(二)共鳴
流行唱法一般運用口、鼻和喉咽腔,聲音主要追求甜美,不用很大的音量。由于借助了音響等設備,流行唱法不需要強大的共鳴。一般的流行歌手在演唱時,都要依賴良好的音響設備的配合,可以說,良好的電氣音響設備是流行音樂發(fā)展的基礎。美聲唱法靠聲音的穿透力將歌聲傳遞出去,歌唱者的口腔、鼻咽腔、胸腔、額腔、頭腔等都參與實現共鳴,要求聲音變化強弱明顯。美聲唱法注重混合共鳴,強調整理歌唱感,不論是高音區(qū)還是低音區(qū),歌唱者都必須掌握良好的共鳴技巧。
(四)聲帶
在聲帶要求方面,流行唱法不會對演唱者的聲帶有特別要求,也不會劃分聲部,流行唱法更注重聲音具有磁性,音質有一定的特色,即便是沙啞的聲音也能演唱。流行唱法的氣聲法,在演唱時不會讓聲帶完全振動,從低音到高音變化時,聲帶從主振動、部分振動,再到邊緣振動是個逐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觀眾幾乎聽不到變化的痕跡。美聲唱法對聲帶天賦有嚴格要求,演唱者的聲音按聲帶的長短與厚薄可以分成幾個不同聲部,男高音(分為抒情男高音與戲劇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女高音(分為抒情女高音、戲劇女高音和花腔女高音)、女中音和女低音,一些天賦好的歌手可以從中音一直唱到高音,卡例如卡拉斯、卡魯索等人。
(五)表演風格
流行唱法的表演風格,沒有一定的規(guī)范和格式,演唱者從自己的喜好出發(fā),能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特長,演唱過程中可以揮手、擺頭,還可以穿插各種舞蹈動作,例如爵士舞步、恰恰舞步、霹靂舞步等個性很強的舞步。流行唱法對服飾講究標新立異,希望借此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舞臺美術經常裝飾得五顏六色,燈光不停地變換,能讓聽眾產生眼花繚亂的感覺,伴奏一般用電聲樂隊,音響很強烈,具有很大的刺激性。流行歌手在表演風格上最大的特點是強調現場的即興發(fā)揮,像爵士、布魯斯和靈樂等都講究即興發(fā)揮,在旋律上自由奔放。很多優(yōu)秀的流行歌手總能在現場演唱時加入一些新奇的元素,讓聽眾產生新感覺,瑪麗亞·凱莉經常在錄音室對歌曲進行再創(chuàng)作,惠特妮·休斯頓曾經將《I Will Always Love You》唱出了R&B風格。
美聲唱法的表演風格比較典雅、莊重,主要通過臉部表情來刻畫人物的感情,一般不提倡繁復的動作。由于注重聲音的美感,美聲唱法常常采取戲劇的表演方式,燈光背景要與莊重的現場氣氛保持一致,一般用鋼琴和管弦樂隊伴奏。在服飾方面,美聲唱法主要用晚禮服表演,以適應典雅的環(huán)境。我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演唱的《黃河怨》和王秀芬演唱的《我愛你,中國》,都是美聲唱法的中國化表達。
(六)教學特點
流行唱法更多強調的是演唱者本人的音色特點,主要培養(yǎng)學唱者的音樂表現力和感染力。流行唱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比較前衛(wèi)的思想,能緊跟時代潮流,具有一定的預見性,并能夠在短時間內接受新事物,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突出其亮點。美聲唱法主要訓練的是聲音,對美聲教學的教師有比較嚴格的要求,美聲教師既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也要能較好地進行鋼琴伴奏。教學過程中,美聲教師可以按照每個學生聲部的特點,安排與之相適應的發(fā)音訓練。
不論對于哪種唱法,科學的發(fā)聲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流行唱法和美聲唱法都需要通過科學的發(fā)聲方法來表達演唱者的心聲,以達到抒發(fā)情感的目的,因此兩者是同源共生的。
美聲唱法是一種高雅的唱法,有很多方面值得流行唱法借鑒,如氣息與呼吸的運用,尋找聲音的共鳴,養(yǎng)成良好的咬字、發(fā)音習慣等。學習美聲唱法,對于演唱流行歌曲有很好的幫助,很多優(yōu)秀的流行歌手都受過美聲唱法的訓練。從近幾年非?;鸨那嗄旮枋执筚悂砜矗^眾喜歡的流行音樂,除了旋律優(yōu)美外,歌詞也要典雅、精致,演唱者不僅要有自身特點,高超演唱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受觀眾喜愛的歌手,在演唱流行音樂時都運用了比較科學的發(fā)聲方法,進一步提升了歌曲的欣賞價值。同時,由于教學理念和方法比較傳統(tǒng),一些美聲演唱者舞臺上動作單一,讓觀眾感覺乏味,在這種情況下,美聲唱法可以借鑒流行唱法如何吸引觀眾的優(yōu)勢。隨著音樂多元化趨勢的發(fā)展,美聲唱法也加入了新的元素,受到了觀眾的好評。美聲唱法在舞臺上展現的內容不斷豐富,有一種流行化的趨勢。不少美聲歌唱家開始在流行音樂領域做嘗試,如用美聲唱法來演唱流行音樂,讓古典韻味融入流行歌曲,增強美聲唱法的流行度。我國美聲歌唱家廖昌永,發(fā)行過一張專輯,里面收錄了《神話》、《菊花臺》等流行歌曲,讓觀眾耳目一新。
如今,美聲唱法作為一種“陽春白雪”的歌唱藝術已經過去了,越來越多人的有機會接觸美聲唱法,喜歡美聲唱法的人群也逐漸擴大?,F在已經有很多高校都增加了美聲唱法的課程,讓更多的愛好者有機會欣賞這種古老的藝術。而流行唱法通過借鑒美聲唱法優(yōu)點,變得更加精致,以其獨特的魅力繼續(xù)吸引著聽眾。流行唱法與美聲唱法并不是完全對立的,為了更好地表現演唱者的感情,更好地服務廣大聽眾,兩種唱法正在逐漸融合。根據歌曲的內涵和實際需要來選擇合適的表演方式,流行音樂可以流露美聲的氣質,美聲唱法也能不斷發(fā)揚光大??缃缫魳贰笔墙陙砼d起的一個名詞,“跨界音樂”其實就是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相互包容產生的。著名歌手莎拉布萊曼便是“跨界音樂”的杰出代表,通過重新編配古典音樂,莎拉布萊曼讓古典音樂煥發(fā)了現代風采。
聲樂藝術的表現方式是多樣的,演唱方法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不管是流行唱法還是美聲唱法,它們在目前音樂環(huán)境中相互并存又各領風騷的狀態(tài)表明,唱法只是歌唱藝術的一種載體,不同的唱法都有自身的審美價值,它們的特色在相互比較中凸顯,在爭相斗妍中并存。不論采用的是哪種音樂形式,傳遞的都是內心的真情實感,將嚴肅音樂時尚化,將流行音樂高雅化,是我們的音樂藝術家要繼續(xù)探討的道路。
*本文為吉林省教育廳項目《全球化語境下的“美聲跨界唱法”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4-LY-5-20-W70
1. 劉春美. 談流行唱法的基本功[J]. 黃河之聲.2008(16):52-53.
2. 孫建軍. 流行唱法教學重點及教學體系研究[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01):69-70.
3. 倪瑞霖. 美聲唱法,它的發(fā)展軌跡及嗓音科學對其發(fā)聲機理的若干重要闡釋[J]. 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7(01):71-93+5.
4. 肖黎聲. 以腔行字——美聲唱法歌唱訓練之我見[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7(02):77-81.
張羅簫:長春大學音樂學院流行音樂系主任
何 穎:長春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