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隴南市博物館,甘肅隴南746000)
試論博物館在創(chuàng)建學習型社會中的作用
李梅
(隴南市博物館,甘肅隴南746000)
博物館保存著豐富的人類文化遺產,并且具有傳播知識和教育民眾的功能,是創(chuàng)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力量。充分發(fā)揮博物館的優(yōu)勢和作用,更好地服務于大眾,服務于社會,對其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博物館;學習型社會;社會教育
學習型社會又稱學習化社會、教育化社會,是關于未來社會、教育及其相關關系的構想。美國芝加哥大學校長赫飲斯在1968年首先提出這一思想。1972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正式把“學習化社會”作為未來社會形態(tài)的構想提了出來。學習化社會作為一種全新的理念,在國際社會受到了廣泛重視,許多國家為此確立了相應戰(zhàn)略,并積極致力于學習化社會的建設。黨的十六大報告也提出了“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并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之一。
進入21世紀,在信息科技、網絡化、全球化、國際化的影響下,學習空間不再局限于書本、學?;蛱囟ǖ膶W習場所,整個社會成為一所學校,全社會都承擔著教育的責任和終身教育的任務。而博物館不僅保存著豐富的人類文化遺產,還承擔著把這些歷史的、地域的、各學科門類的知識廣泛地傳播出去,并保存整理、研究和及時提供給社會的重要職責。博物館歷來都是人們尋求知識的渠道和學習、教育的基地。在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時代潮流中,博物館應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和作用,建立為創(chuàng)建學習型社會服務的平臺,為全面提高社會大眾的政治、文化和道德素質做出積極的努力。
博物館是文物標本的收藏機構,也是重要的科學研究、社會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陣地。博物館是人民接受歷史唯物主義、愛國主義與共產主義教育,獲得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課堂。近幾年,博物館與旅游相結合,與學校教學相結合,與科學普及相結合,與經濟建設相結合,大大擴大了其影響,豐富了其內涵,逐漸呈現出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象,這就為博物館在建設學習型社會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礎。
中國博物館走過了百年的歷史,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博物館事業(yè)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而且發(fā)揮著保護和展示文化與自然遺產、開展社會教育、提供休閑娛樂的功能,成為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博物館通過建設學習型社會,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和作用,在全社會為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而努力。
(一)高品質的陳列,給觀眾賞心悅目的文化視覺
陳列是博物館特有的一種語言,它是通過實物向觀眾傳播文化知識,與社會建立聯(lián)系的。在現代化社會空前發(fā)展的今天,人們的文化生活和物質生活一樣,發(fā)生著劇烈的變化,陳列展覽必須考慮觀眾的參觀興趣、思維過程和觀賞心理,更加強調人的需要,重視物與人的互動關系,接近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陳列設計人員應該系統(tǒng)地學習歷史、考古、藝術、心理等領域的文化知識,并將這些抽象、高深的知識轉化為形象的陳列,作為一種內涵極為豐富的文化載體,以人們最感親切和最容易理解并樂于接受的方式呈現出來,通過講解員細致耐心的講解,讓人們真正感到參觀博物館是一種充滿樂趣的文化生活??傊?,只要我們始終堅持做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服務員、宣傳員,處處注重“以人為本”的精神,不以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自居,而是做與觀眾平等的朋友,運用新的材料、新的觀點、新的編排方式,使陳列內容做到科學、新穎,博物館的展覽就會吸引源源不斷的觀眾。
(二)利用資源,加強學習,提高個人素質
長期的工作實踐充分證明,博物館擁有一批高素質的專業(yè)人才,一方面,他們能為創(chuàng)建學習型社會提供學習和研究方法,并指導和服務人們更快捷地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另一方面,他們本身是學習型社會的主體,具有在創(chuàng)建學習型社會中起帶頭和表率作用的良好條件。因此,每一位博物館工作人員,應從自身做起,通過多種方式全面系統(tǒng)地學習,提高整體素質和服務能力,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尋求在不同專業(yè)領域的自我超越。
(三)更新教育觀念,創(chuàng)新教育活動
教育與服務是博物館的主要社會職能之一,當代博物館事業(yè)的發(fā)展,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博物館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教育活動的創(chuàng)新?,F在博物館教育中傳播給觀眾的知識信息量越來越大,新科學技術含量越來越多,知識的傳播不再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的單向傳遞,而是雙向交流、互動影響。一些博物館專家認為,博物館教育的目的并不在“教”,而在幫助觀眾“學”。我國博物館學者也認為,博物館是通過為觀眾自我學習提供服務而實現教育目的的。博物館在引導觀眾學習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及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的同時,更好地和觀眾進行交流,從而在較短時間、較小空間內完成向公眾傳播知識和學習的目的。
(四)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
當今社會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標志的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促使全球經濟、社會發(fā)展乃至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著重大變革,許多國家都把提高國民素質看成是21世紀競爭的關鍵。為適應世界潮流和挑戰(zhàn),應把我國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博物館的實物資料是人類信息的一種儲存形式,包含著社會經濟、政治、軍事、科學技術、工藝美術等各種知識,博物館應當擔負起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的重任。
(一)為在校學生的校外教育服務
作為社會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組成部分,博物館在配合學校教育和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tǒng)教育,幫助他們不斷提高社會主義覺悟和道德品質素養(yǎng)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學生是我國博物館最主要的觀眾群體之一,開展學生校外教育活動是博物館群眾工作最重要的任務,可通過組織學生參觀,制作模型、標本,舉辦各種輔導班,巡回展覽等活動,啟發(fā)青少年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充分發(fā)揮博物館的“校外潛力”,全面培養(yǎng)和提高廣大青少年的綜合素質。
(二)為成人終身教育、回歸教育服務
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促使現代社會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出現了新的趨勢,現代知識總量急劇增長,知識老化的周期越來越短。因此,成人教育、繼續(xù)教育、回歸教育、更新教育等社會教育新形式相繼出現。博物館是社會教育的重要力量和理想課堂。博物館有著豐富的實物和教學資源,適合成人的學習特點,它涉及許多專業(yè),包容的知識面較寬,容易滿足成人綜合學習的要求。對一定的專業(yè)來說,博物館人才集中,有較好的設備,能為成人教育提供適宜的進修條件。許多國家在這方面已經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由于我國文化教育事業(yè)基礎比較薄弱,成人教育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和各方面的需求,這就要求博物館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開發(fā)潛力,解放思想,為科教興國貢獻力量。
(三)為科學研究服務
除自己的研究任務外,博物館應該以各種方式為館外研究者服務,為他們提供藏品資料和研究成果,提供咨詢服務、鑒定服務以及必要的科學技術設備,并與有關的機構和高校進行長期合作。
(四)為旅游業(yè)服務
博物館屬于人文旅游資源,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大量的旅游者來到博物館,給博物館帶來了新的課題。博物館應加強改進參觀輔助服務和服務設施,滿足各種旅游者的不同需要。
博物館是一個公益性社會文化機構,面臨著資金短缺、高層人才引進困難的現實問題,博物館為社會公眾而辦,同時又必須依靠社會公眾的支持、贊助才能辦好。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博物館都有許多熱心公益事業(yè)的公眾性團體在支持、幫助和贊助,而我國的博物館在加強自身建設的同時,也應積極同有實力的經濟體建立良好的聯(lián)系,學習國外經驗,廣泛開展博物館之友、博物館會員和博物館志愿人員活動,從而吸引社會力量,共同辦好博物館事業(yè),發(fā)揮學習型社會的優(yōu)勢和作用,推動博物館事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
[1]楊麗梅,趙淑霞.淺談博物館教育的本質與特點[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
[2]陶蘭蘭.淺談博物館文化傳播教育職能的開展[J].魅力中國,2008,(26).
[3]單霽翔.關于博物館的社會職能[J].中國文化遺產,2011,(1).
[4]張海存.淺析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J].東方藝術,2011,(1).
G269.27
A
1005-3115(2015)24-00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