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春儉
老來胸襟裝日月
韋春儉
單位同事老張退休后,三天兩頭同家人和鄰居慪氣,經(jīng)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郁悶。上周,老張終于被氣倒了,住進了醫(yī)院。
其實,氣倒老張的那些事情再平常不過了,說起來甚至有些擺不上“臺面”:鄰居老李騎車路過老張家門口時,車輪軋進了路邊的臟水溝里,臟水濺到了老張家的大門墻上,老張見狀氣哼哼地上門去找老李“理論”,非要問問老李“到底安的什么心”;孫子的學習成績非常好,卻沒有評上班里的“三好學生”,老張認為老師“有偏有向”,給孩子“穿小鞋”,便氣哼哼地找到班主任要她給個“說法”;投遞員小劉晚送了一個小時的報紙,老張以“工作態(tài)度欠佳”為由,和小劉大吵了一架;兒子給老張買了雙棉鞋,到家一試,大了一些,老張就罵兒子“不關心自己,忽視老人的晚年生活”……老張就在這些生活瑣事中吵來吵去、氣來氣去,捱過煩躁的每一天。
老張其人雖是個例,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像老張這樣心胸狹窄、遇事看不開、斤斤計較的老年人,還是大有人在的。作為老年人,已然閱盡了世間滄桑,應該對一些世事持有一種“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豁達,而不應該“沾火就著”“睚眥必較”。人到老年,尤其需要有大胸襟,要學會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開,遇事不慌不惱不煩,分析一下、品味一下、衡量一下,看值不值得去爭論,看有沒有妥貼的解決辦法。不能只能占便宜而吃不得虧,一副老虎屁股摸不得的樣子?,F(xiàn)實生活中的瑣事,未必每件事都能分出個里表來,事事都要明察秋毫,斷個一清二白,既不現(xiàn)實,也無法辦到,所以俗話才有“清官難斷家務事”一說。如果老年人肩上擔不了事、心中裝不下事、眼里容不下事,不但自己會“惹氣生非”,活得過于勞累,別人看著也累。而且生氣對于老年人的健康是極為有害的——氣是百病之源,從中醫(yī)角度來看,老年人生氣可導致傷腦、傷神、傷膚、傷內(nèi)分泌、傷肺、傷肝、傷腎、傷胃等。
“老來胸襟裝日月,但憑江山放肩頭”。作為長者,老年人在生活中應該學會寬以待人、豁達處事、大度行為,奉行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常念人之功、諒人之短、揚人之長,如此“海納百川”,自然心空晴朗、壽高百年,河清海晏、四海靖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