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志震 米登海任維維張 笠 鄭 彤 朱 麗 梁香改 余新林(甘肅省第二人民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
惡性腫瘤繼發(fā)血栓患者凝血功能指標的變化
溫志震米登海1任維維1張笠鄭彤朱麗梁香改余新林
(甘肅省第二人民醫(yī)院,甘肅蘭州730000)
〔關鍵詞〕腫瘤;凝血功能;繼發(fā)血栓
1蘭州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
第一作者:溫志震(1962-),男,主任醫(yī)師,碩士,主要從事血液腫瘤研究。
惡性腫瘤合并血栓是癌癥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和第2位常見死因〔1〕。約10%~20%惡性腫瘤患者可發(fā)生深部靜脈血栓形成(VTE)事件〔2,3〕。惡性腫瘤患者凝血功能存在紊亂的狀況,惡性腫瘤患者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延長〔4〕,另外一些研究報道惡性腫瘤患者PT、APTT顯著縮短〔5,6〕,且老年組患者PT、APTT較青年組縮短〔7〕。除了年齡是影響結(jié)果的因素外,血栓形成的時相和程度可能是影響研究結(jié)果不同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探討惡性腫瘤繼發(fā)血栓患者凝血功能指標的變化。
1. 1研究對象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腫瘤科惡性腫瘤患者316例,確診繼發(fā)血栓疾病53例,非小細胞肺癌15例,食管癌13例,胃癌16例,宮頸癌9例。男30例,女23例,年齡44~70歲。TNM分期:Ⅱ期7例,Ⅲ期19例,Ⅳ期27例。隨機選無血栓患者50例,非小細胞肺癌14例,食管癌11例,胃癌15例,宮頸癌1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50~74歲。TNM分期:Ⅰ期19例,Ⅱ期15例,Ⅲ期10例,Ⅳ期6例。105例健康體檢者,男65例,女40例,年齡40~80歲。兩組腫瘤患者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 05)。檢測前均無采取任何抗腫瘤、抗凝治療及2個月內(nèi)輸血治療,以往無血栓及出血性疾病病史,無嚴重感染或炎癥,無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
1. 2研究儀器及試劑貝克曼ACL9000全自動血凝分析儀。
1. 3試驗方法釆集清晨患者空腹靜脈血2. 7 ml加入109 mmol/L枸櫞酸鈉0. 3 ml充分混勻,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血漿備用,2 h內(nèi)應用自動血凝分析儀檢測PT、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D-二聚體(D-D),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
1. 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9. 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 1繼發(fā)血栓組的血栓特點四肢靜脈血栓27例,通過四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確診;肺栓塞20例;腔靜脈血栓3例,經(jīng)CT確診;腦梗死3例,經(jīng)頭顱CT確診。
2. 2 3組血漿PT、TT、APTT、FIB及D-D水平的比較繼發(fā)血栓組與無血栓組比較,PT、TT、APTT均顯著延長(P<0. 05),且D-D、FIB顯著升高(P<0. 05);與健康對照組比較,無血栓組PT、TT、APTT均縮短(P<0. 05),且D-D、FIB顯著升高(P<0. 05),見表1。
表1 惡性腫瘤繼發(fā)血栓組、無血栓組與健康對照組的凝血功能比較(x±s)
2. 3繼發(fā)血栓組與無血栓組血常規(guī)的比較與無血栓組比較,繼發(fā)血栓組血小板(PLT)、白細胞(WBC)計數(shù)升高(P<0. 05),血紅蛋白(Hb)水平無明顯差別(P>0. 05),見表2。
表2 繼發(fā)血栓組與無血栓組血常規(guī)比較(x±s)
Trousseau〔8〕首次報道了胃癌患者易VTE,揭示了惡性腫瘤和血栓之間的關系,之后人們將癌癥患者并發(fā)游走性靜脈炎稱為Trousseau綜合征。VTE是腫瘤發(fā)展自然病程及抗腫瘤治療過程中的常見并發(fā)癥,主要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由于患者腫瘤類型及其他危險因素的差異,其發(fā)生率為1%~25%。
腫瘤細胞可以促使單核細胞或巨噬細胞釋放細胞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及白細胞介素-1,這些細胞因子可以使內(nèi)皮細胞壞死及脫落,使血管表面發(fā)生了有利于血栓形成的變化,增加了發(fā)生VTE的風險。腫瘤細胞與巨噬細胞相互作用,還促使PLT、Ⅻ因子及Ⅹ因子激活,從而啟動凝血級聯(lián)反應,最終導致血栓形成〔9,10〕。Khorana等〔11〕研究發(fā)現(xiàn)化療前外周血中PLT、WBC與血栓性疾病相關,可以作為惡性腫瘤并發(fā)血栓性疾病的預測因子。血漿FIB作為血液中含量最高的一種凝血蛋白,其水平變化與凝血障礙有關〔12〕; D-D作為交聯(lián)蛋白的特異性產(chǎn)物,是體內(nèi)高凝狀態(tài)和纖溶亢進的重要分子標志物〔13〕。本研究結(jié)果產(chǎn)生可能的原因是血栓組消耗了大量的凝血因子,所以PT、TT、APTT顯著延長;而無血栓組的凝血功能在激活狀態(tài),所以PT、TT、APTT均縮短。
4參考文獻
1 Rick les FR,Levine MN.Epidemiology of thrombosis in cancer〔J〕.Acta Haematol,2001; 106(1-2): 6-12.
2 Lee AY,Levine MN.Venous thromboembolism and cancer: risk sand outcomes〔J〕.Circulation,2003; 107(23 Suppl 1): 117
3 Khorana AA.Venous thromboembolism and prognosis in cancer〔J〕.Thromb Res,2010; 125(6): 490-3.
4郁舒靚,韓俊慶,韓明勇,等.惡性腫瘤患者凝血指標的臨床分析〔J〕.
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2012; 6(8): 2048-51.
5陳興國,徐海偉,張臨泉.部分惡性腫瘤患者凝血功能的改變與意義
〔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 8(16): 1933-4.
6周建國,陳韌剛,魏三周.胃腫瘤患者凝血功能的檢測及臨床意義〔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2; 25(12): 772-3.
7曾麗,劉永立,劉謝添,等.老年惡性腫瘤高凝狀態(tài)監(jiān)測〔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 32(3): 609-10.
8 Throusseau A.Phlegmasia alba dolens〔M〕.In: Clinique medicale de I'Hotel-dieu de paris volume 3.London: New Sydenham Sock,1865: 654-712.
9 Bick RL.Cancer-associated thrombosis〔J〕.N Eng J Med,2003; 349(2): 109-11.
10王喆,張云亭,郭志.惡性腫瘤與靜脈血栓形成關系的研究進展
〔J〕.中國腫瘤臨床,2008; 35(24): 1429-31.
11 Khorana AA,Kuderer NM,Culakova E,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predictive model for chemotherapy-associated thrombosis〔J〕.Blood,2008; 111(10): 4902-7.
12戴慶忠,覃瑜.惡性腫瘤患者凝血指標檢測的臨床意義〔J〕.檢驗
醫(yī)學與臨床,2009; 6(5): 347-8.
13張麗中,趙智,吳濱.惡性腫瘤患者血漿纖維蛋白原和D-二聚體含量的測定及其臨床意義〔J〕.腫瘤研究與臨床,2006; 18(11): 759-60.
〔2014-07-21修回〕
(編輯杜娟)
通訊作者:米登海(1962-),男,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惡性腫瘤研究。
基金項目:甘肅省科技支撐計劃-社會發(fā)展類(1011FKCA116)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20-5936-02;
doi:10. 3969/j. issn. 1005-9202. 2015. 20. 127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R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