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安寫 (貴州醫(yī)科大學醫(yī)學人文學院應用心理學教研室,貴州 貴陽 550001)
?
黔南地區(qū)農村老人抑郁水平及其影響因素
庹安寫(貴州醫(yī)科大學醫(yī)學人文學院應用心理學教研室,貴州貴陽550001)
〔摘要〕目的探究農村老年人抑郁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方法采取入戶調查的方式,運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自行設計的影響因素問卷,對黔南農村950名老年人的相關指標進行調查。結果農村老年人抑郁情緒出現(xiàn)率為33. 6%(其中中重度抑郁占8. 8%),記憶力減退(89. 6%)為最常發(fā)抑郁癥狀,頭腦不清晰(56. 8%)其次,開始一件新的工作很困難(53. 3%)位居第三。多元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影響農村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因素為性別、婚姻、經濟狀況、軀體疾病、生活事件。結論針對農村老年人抑郁情緒的影響因素,有深入開展心理干預的必要,農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應引起各級衛(wèi)生部門的高度關注。
〔關鍵詞〕抑郁;文化程度
抑郁可能是其阿爾茨海默病的前驅癥狀〔1〕,是癡呆和致殘的重要危險因素。經濟欠發(fā)達給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2〕,再加上農村老年人文化水平低、認知功能障礙、生活方式缺乏科學性、生活條件相對較差等因素,絕大多數(shù)老年人存在抑郁等不同種類的心理問題,這種狀況嚴重影響著農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質量,導致軀體功能下降甚至死亡〔3〕,本研究探討農村老年人抑郁的現(xiàn)狀和影響因素。
1. 1對象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整群抽樣選取30個自然村,在每個自然村中隨機抽取30名左右的老年人。共選取950名,其中男409人,女541人,年齡60~89歲。
1. 2調查工具①利用老年抑郁量表(GDS)〔4〕測定抑郁水平。得分在0~30分,其中0~10分為正常水平,11~20分為輕度抑郁水平,21~30分為中重度抑郁;②自行設計人口學信息問卷: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等人口學特征。
1. 3調查方法由經過統(tǒng)一培訓的調查員在說明研究目的并征得被調查者口頭知情同意后,由調查員入戶進行面對面詢問并填寫調查表。為避免調查過程中的順序效應,調查問卷采用拉丁方對調查順序進行了處理。鑒于被調查農村留守老年人文化水平大多較低甚至部分為文盲的狀況,在征得留守老年人同意后,由調查員將問題念給老年人聽,對于一些過于書面化的術語轉化成當?shù)氐恼Z言或口頭語言。
1. 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 0軟件進行F檢驗和Logistic回歸分析。
2. 1農村老年人抑郁癥狀的發(fā)生率農村老年人最多發(fā)的抑郁癥狀是記憶力減退(89. 6%),頭腦不清晰(56. 8%)次之,開始一件新的工作很困難(53. 3%)位居第三,其次,依次為覺得自己的生活很無聊51. 6%、覺得自己的生活無活力47. 8%、對未來無希望46. 6%、做決定很困難41. 5%、愿意待在家里而不愿去做些新鮮的事38. 6%、在集中精力方面有困難36. 7%、感到大多數(shù)人比自己強34. 9%。
2. 2農村老年人抑郁狀況的單因素分析與差異性檢驗性別、文化程度、經濟水平、婚姻、軀體疾病情況等因素均構成影響農村老年人抑郁水平的重要變量。另外,不同組間比較發(fā)現(xiàn),在文化程度維度,文盲組與其他文化程度組的差異顯著(P=0. 000,P=0. 033),而小學初中文化程度組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組無顯著差異(P=0. 830)。月經濟收入<300元與>600元組的差異顯著(P= 0. 000),300~600元收入組與>600元差異顯著(P=0. 003),而<300元組與300~600元收入組無顯著差異(P=0. 334)。見表1。
2. 3農村老年人抑郁現(xiàn)狀的多因素分析多因素綜合作用于老年人后產生抑郁情緒,以年齡、性別、經濟狀況、婚姻狀況、家庭常住人口數(shù)等作為自變量,以抑郁情緒的有無作為因變量,性別、婚姻、經濟狀況、軀體疾病,生活事件構成影響農村老年人抑郁水平的重要因素。見表2。
表1 農村老年人抑郁狀況發(fā)生的單因素分析
表2 多元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本研究可見在農村對老年人進一步開展心理干預十分必要。本調查結果與伍小蘭等〔5〕關于中國老年人抑郁癥狀的相關研究結果一致。本調查結果與崔向軍等〔6〕關于農村老年人抑郁的相關報道比較接近。由于女性生理特征和承擔社會角色與男性不同,她們較男性更易受抑郁情緒的困擾,而離異、喪偶婚姻狀況的老年人由于其家庭功能不健全,得不到應有的社會支持,較易誘發(fā)抑郁癥狀。老年人常受親友去世、子女外出務工、身患疾病等負性生活事件的影響,容易對生活產生無望感。本調查結果這與曹月婷等〔7〕報道的農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為33. 07%比較接近。其自身的軀體疾病易引發(fā)較明顯的抑郁情緒,又容易使本來低下的經濟水平進一步惡化,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使其對生活充滿焦慮情緒,嚴重影響著他們的身心健康。抑郁是影響農村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8〕。因此,針對農村老年人抑郁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把農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視為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建議在政府層面對老年人的抑郁現(xiàn)狀給予高度重視,立足農村社區(qū)對其開展必要的心理干預,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老年人個體層面,老人要樹立正確的老年觀,直面自身日益老齡化的現(xiàn)實,加強與親朋鄰里間的交往,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增加更多的社會支持源。
4參考文獻
1崔維珍,王金東,張桂敏.我國農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研究的概述〔J〕.四川精神衛(wèi)生,2011; 24(4): 256-8.
2白濤,武麗,姜雪錦,等.農村地區(qū)老年人社會支持與抑郁關系〔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2; 28(8): 1044-6.
3鄭選梅.社會資本視覺下的農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分析〔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 23(5): 40-3.
4戴曉陽.常用心理評估量表手冊〔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0: 138-56.
5伍小蘭,李晶,王莉莉.中國老年人抑郁癥狀分析〔J〕.人口學刊,2010; 25(5): 43-6.
6崔向軍,魏志霞,李麗娜,等.農村老年人抑郁癥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 20(4): 536-9.
7曹月婷,江秀玲,錢巧霞,等.安徽省農村老年人抑郁的現(xiàn)狀調查〔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1; 25(7): 543-4.
8廖紅.老年抑郁的特征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雜志,2010; 8(5): 33-5.
〔2014-05-21修回〕
(編輯趙慧玲/杜娟)
基金項目:貴州省科學技術基金(黔科合丁字〔2013〕2048號)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20-5905-02;
doi:10. 3969/j. issn. 1005-9202. 2015. 20. 112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R749. 92
第一作者:庹安寫(1976-),女,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和醫(yī)學心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