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保健”大搜羅
立秋后,炎熱的天氣往往要延續(xù)到9月中下旬,天氣才會真正涼快起來。立秋后,白天仍然炎熱,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往往白天很熱,而夜晚比較涼爽,早晚溫差變大。自然萬物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陰陽代謝自然也進入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
立秋后要養(yǎng)肺
立秋后,陽氣轉衰,陰氣日上,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根據順應四時的養(yǎng)生原則,秋冬養(yǎng)陰。中醫(y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干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此需要潤燥、養(yǎng)陰、潤肺。從五行生旺推算,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處于衰弱階段,而立秋后肺功能開始處于旺盛時期,根據陰陽調和,機體平衡的原理,要加強對這些器官的調養(yǎng),使肺氣不要過偏,以免影響機體健康。
立秋后該吃什么
立秋后,飲食上要多食酸味食物,少食辛辣食物,以助肝氣。多食用平肝潤肺的食物,如百合、藕、土豆、蘿卜、木耳、山藥、扁豆、枸杞、銀耳、豬肉、鴨、雞肉、兔肉、花生、黃鱔、鯽魚、黃魚、柚子、梨、蘋果等。秋季是人體適宜進補的季節(jié),但要選用“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如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少吃蔥、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忌貪食瓜果,以免傷脾胃。
立秋后,天氣逐漸涼爽,各類“秋季病”開始“騷擾”市民。經過長期高溫的襲擊,人體的免疫力已經下降,再加上季節(jié)交替之時病菌滋生,老人、小孩等體質較差者難以適應而容易感冒發(fā)燒。此時應注意,夜里不要受涼,盡量少用空調和電扇,注意冷暖變化,以防疾病“秋后算賬”。
孩子——感冒發(fā)燒、瘧疾
秋季是感染性疾病的高發(fā)期,孩子往往會出現發(fā)燒癥狀,有時還會出現臉色蒼白、情緒不穩(wěn)定、惡心嘔吐、腹瀉、瘧疾等其他異常表現。
由于孩子個體存在些許差異,發(fā)熱的表現也會有很大的不同,用手觸膜四肢及額頭往往會誤認為孩子不發(fā)燒,應以觸摸胸腹部感覺為準。有時孩子可能因感冒而發(fā)高燒,可手足摸上去卻感覺冰冷,直到體溫逐漸下降以后,手足皮膚才又慢慢熱起來。這是一種假冷真熱現象,3歲以下嬰幼兒尤為多見。
假冷真熱的原因主要是小兒特別是嬰幼兒的四肢血量少于內臟,由于供血不足,四肢本身就較成年人容易發(fā)涼。不少家長不了解這種情況,一發(fā)現小兒四肢發(fā)涼,就誤認為孩子受寒怕冷,馬上用厚衣棉被將孩子緊緊包裹起來,結果小兒的體熱得不到及時散發(fā),體溫越升越高,甚至發(fā)生高熱驚厥或“中暑”現象。如果孩子有感冒發(fā)熱癥狀,應及時服用柴胡滴丸等藥品。柴胡滴丸能迅速退燒,由于是滴丸劑型,藥物可經口腔黏膜直接吸收,無首過消除,能快速起效,且服用及攜帶均較方便。
瘧疾是兒童在夏秋之際的常見傳染病,又叫冷熱病,是由瘧原蟲經由蚊蟲叮咬傳播的傳染病,癥狀是寒戰(zhàn)、高熱。預防瘧疾,最好的辦法是滅蚊、防蚊咬。科學家發(fā)現,一種叫精氨酸的氨基酸能幫助兒童免遭瘧疾的侵害,精氨酸的缺乏與人體中氧化氮的缺失有很大關聯,而氧化氮能幫助人體抵御瘧原蟲的進攻。研究人員也發(fā)現,堅果中的精氨酸含量豐富。立秋后,兒童多吃堅果,能提高機體抗瘧疾的能力。
另外,對于初秋夜晚多習慣不蓋被子,太過貪涼導致的腹瀉、頭重等,有關專家提醒,初秋之際,千萬要注意不要貪涼,不要猛吹空調,在樹蔭下、水亭中、陽臺上乘涼時間不宜過長,睡眠時不要開電扇對著吹。專家還建議應多喝些生姜紅糖水,千萬不要快速飲進大量冷開水或冰鎮(zhèn)飲料,以免雪上加霜。
年輕人——多發(fā)咽喉炎
立秋了,年輕人成了咽喉炎發(fā)作的主力軍,大多是受涼引起的咽部紅腫。咽炎、喉炎多發(fā)與天氣變化有關。秋天空氣變得干燥,溫度也逐漸降低。如果出現明顯的咽部不適,應該注意多喝溫熱水,多吃些滋陰潤喉之品,如百合、銀耳、黑木耳、梨等,平時用嗓較多的人更要保護好嗓子,盡量減少說話。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議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響健康。
如果出現咽喉腫痛的現象,可以及時服用一些清熱解毒類的中藥,比如穿心蓮等。一般穿心蓮制劑的主要成分是穿心蓮浸膏,其包含了穿心蓮甲素、乙素、丙素和丁素,其中穿心蓮乙素的含量不足1.5%。天津天士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穿心蓮內酯滴丸采用現代高科技手段,提取了中藥穿心蓮中對感染類疾病最有效的成分穿心蓮內酯(穿心蓮乙素),其純度高達98%以上,在感冒初期服用,能夠迅速緩解咽喉腫痛的癥狀。
中年人——骨頭痛
不少中年人最近常覺得關節(jié)疼。為什么夏天對著空調吹一點事兒都沒有,而夏天一過,這電風扇就能把骨頭吹疼?這是因為夏季人體出汗多,肌肉毛孔疏松,吹空調時間過長,寒氣都集中在腿上,秋天一到,不通則痛,就會出現關節(jié)腫脹、疼痛的癥狀,嚴重者連走路都會覺得不舒服。
立秋養(yǎng)生小貼士
1.不要暴飲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使人發(fā)胖。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欲,大吃大喝。
2.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等。另外,還要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都有散發(fā)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
3.飲食不要過于生冷
由于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fā)生變化。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于生冷,寒冷食物容易導致腸胃消化不良,發(fā)生各種消化道疾患。
4.應忌過燥的食物
中醫(yī)認為,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臟,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許多慢性呼吸道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fā)或逐漸加重。所以,秋令飲食養(yǎng)生應忌過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類的食物。
5.警惕秋季心理疾病
在秋季,天干物燥,人們容易感到煩躁,情緒不太穩(wěn)定,容易導致抑郁癥等心理方面的疾病。一定要保持開朗的性情,讓自己快樂起來,多和別人交流,平心靜氣地對待每一件事,只有這樣才能防止自己產生抑郁的心理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