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山遠
假如崇禎也有朋友圈
文/關山遠
假如崇禎也有朋友圈,那么在1644年農歷三月十九日拂曉,他發(fā)出了33歲人生中的最后一條消息:“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發(fā)覆面,任賊分裂朕尸,勿傷百姓一人?!彼麜渖细鞣N表情:流淚、崩潰、詛咒、大哭……
大家都會在皇帝的絕筆下面發(fā)表什么樣的評論呢?不會有人點贊,應是一片流淚表情?;蛟S吳三桂會評論說:“皇上,我來晚了……”但更多的大明文臣武將會留言說:“皇上,等等我……”史載,獲悉崇禎自縊身亡后,在大明帝都被闖王大軍攻陷前,就有數十位大臣自殺身亡,有些甚至全家自殺,“赴井”“投御河”“飲藥”“扼吭”“自焚”……更多的人是仿效崇禎,“皆投環(huán)自縊而死”。也有人力戰(zhàn)而死,也有人“罵敵而死”。
當然,闖王李自成不在崇禎的朋友圈。在崇禎發(fā)出絕筆的同時,他或許正在志得意滿地發(fā)一條:“紫禁城,老子來啦!”然后下面無數點贊、刷屏,跟帖者之眾,猶如瀑布飛瀉而下,大多數是“吾皇萬歲”。雖然李自成還未稱帝,但他的小伙伴們都知道怎么說話來討老大歡心。
很快,他們不刷朋友圈了,開始掠奪各自的獵物,他們不會注意到,到處都是要求“加好友”的申請。而在景山的歪脖子樹上,崇禎的身體孤獨地懸在那里,左腳光著,右腳穿著一只紅鞋。他的朋友圈,不會再更新。
其實,崇禎沒有朋友。而他的臣子們,各有各的牢固的討論群,比如東林群、后宮群、皇親國戚群,當然,少不了太監(jiān)群。大家在各自的群中,聊得火熱。在朋友圈里,很多人還會特別對崇禎設置“不讓他看我的朋友圈”。
崇禎剛登基的時候,太監(jiān)群是最火的,群號“九千九百歲”,不用微信支付一堆白花花的銀子,群主魏忠賢不會拉你進去。崇禎剛進宮的時候,懷里揣著利劍,袖里藏著麥餅—害怕魏忠賢在食物中下毒,但他努力加魏忠賢為好友,不時在朋友圈里給魏忠賢點贊,說“魏公公好棒啊”,再送一朵花。魏忠賢會回復“皇上更棒”,送兩朵花。然后下面一群閹黨—太監(jiān)和不是太監(jiān)的無恥臣工—拼命跟著點贊,為皇上和九千九百歲的友誼感動得眼淚汪汪。
他倆當然不是朋友。魏忠賢拼命給崇禎送美女,崇禎也不斷賞賜魏忠賢和其他閹黨,但他在歡樂點贊的時候,其實心里在說:“你這個死太監(jiān),這些以后都給朕吐出來!”崇禎穩(wěn)住了閹黨,然后把其黨羽逐個剪除,最后打掉“大老虎”,把魏忠賢發(fā)配到鳳陽去守陵。
但魏忠賢任性慣了,離京時在朋友圈上發(fā)了這么一張圖片:衛(wèi)兵一千人,大車四十輛。當然截圖很快就被送到了崇禎面前。崇禎怒了,命錦衣衛(wèi)旗校將魏忠賢緝拿回京。后者這才真怕了,在驛站自縊身亡,自稱“九千九百歲”,卻只活到59歲。隨后,崇禎的四個字引爆了朋友圈:“魏閹已除。”下面自然一片諛辭“皇上圣明”,爭相拉黑閹黨?!熬徘Ь虐贇q”的群里,退群者如潮水,只剩下一個再也不會說話的群主。
現(xiàn)在,輪到東林黨的群紅火了。東林黨跟魏閹纏斗多年,代價慘重,但終于勝利了是不是?光明前景就在眼前了是不是?皇帝和東林黨諸大臣都很興奮,他們認為這是他們共同的勝利,也是國家的勝利。
但是,短暫的興奮過去后,崇禎與東林黨人又開始拉黑對方了。是的,在晚明,臣子敢拉黑皇上。
現(xiàn)在,崇禎也把手下的一幫東林黨人拉黑了,他開始絕望,又往自己的朋友圈里拉進一批太監(jiān)來。
明末黨爭一直很厲害,官僚隊伍中黨派林立,門戶之爭日盛一日,互相傾軋。東林黨、宣黨、昆黨、齊黨、浙黨,名目眾多。假如皇帝能夠搞統(tǒng)一戰(zhàn)線,倒也不錯,但崇禎偏偏又是個嚴苛、猜忌、多疑之人,再加上天災人禍,內憂外患,他與大臣的關系十分緊張。在位17年,他竟然換了17個刑部尚書和50個內閣大學士,不斷拉黑、問罪、下獄、砍頭……前一天他還和袁崇煥在朋友圈里互相點贊,沒多久就貼出了凌遲袁崇煥的圖片,并逼著大臣點開看。
這是歷史上皇帝與臣子最為尷尬詭異的時期:不斷地拉人進群,不斷地踢出去。群里面那吵得真是一鍋粥,不管皇帝說什么,臣下堅決反對?;实壑荒軞⒊枷聛盹@示自己的權威。但那些大臣說:“誰怕死???死了正好成就我的江湖美譽!”
這些飽讀詩書的儒生,像豎起了羽毛的公雞一樣好斗,為了反對而反對,渾然不顧國家一觸即潰的現(xiàn)狀。這些自認為占據了道德制高點的知識分子,“只站隊不站對”,唯一的目的就是打倒對方,甚至企圖置對方于死地。門戶之爭,超越了對國家安危的理智思考。
東林黨人號稱“清流”,影響著天下的輿論,也善于迎合輿論,用漂亮的語言、激昂的語氣,罵天罵地夸自己,給自己積攢“粉絲”,在朋友圈里曬各種自拍照,兜售各種“雞湯”,然后為一聲聲廉價的叫好,陷入虛幻的高潮。
他們都有自己的群,最大的愛好就是黨同伐異,討論著如何對付皇帝與政敵,自以為掌握了真理,叫嚷著要以死明理。在大難臨頭之際,他們還執(zhí)迷于爭權奪利、黨爭不休,國家大事不過是他們運作的籌碼。他們太心急了,太想去改變一個自己不愿意靜下心來理解的世界。
在當年,大明王朝風雨飄搖,崇禎比臣子的心更急,他不再信任這些讀書人了,把他們從自己的朋友圈里一個個踢出去,又把自己一度最瞧不起的太監(jiān),一個個拉進來,想靠這些人來重新穩(wěn)固明朝的根本。
結果呢?結果—他的朋友圈再也不會更新了。
(燕江南摘自《新華每日電訊》2015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