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渝來 孫芳芳 孫惠玉 陳虎根
常熟白芹 蘇芹雜5號
玉祁紅芹 江陰青芹
蘇州地方品種。早熟,株高45 cm左右,葉柄長30~35 cm,葉柄綠白色,二回羽狀復葉,小葉卵圓形、頂部尖、黃綠色,葉緣淺、缺刻。生長快,較耐熱,采收早,纖維少,香味濃郁,品質佳。適宜淺水栽培和早熟栽培,一般667 m2產量4 000 kg左右。
蘇州地方品種。中晚熟,株高50~60 cm。二回羽狀復葉,小葉卵圓形、綠色,葉緣鋸齒狀,葉脈明顯。葉柄長40 cm,莖和柄水上部呈青綠色,水中部分呈綠白色,株型緊湊,生長快,抗凍性強,經冰凍后葉色仍保持綠色,一般667 m2產量4 000~4 500 kg。
無錫地方品種。中熟,株高50~60 cm,葉柄長40 cm左右,二回羽狀復葉,小葉卵形、長2 cm、寬1.5 cm、綠色,節(jié)間、葉脈、葉緣和心葉呈紫紅色,葉緣粗鋸齒,低溫時全株葉片變紫紅色,抗凍性強,耐肥,嫩莖和軟化葉鞘質地柔嫩、纖維少、味佳,產量高,春節(jié)前后上市,每667 m2產量5 000 kg左右。
選擇溝渠相通,能灌能排田塊,多以蓮藕為前茬,尤以“茭白之藕”居多,即在秋種兩熟茭的翌年夏茭采收前套種晚藕,待藕采收后種植水芹。但亦有在熟茭采收后套種水芹。近年來,氣候偏暖,利用芡實收獲結束后再種水芹也獲得了成功。
水芹不適宜有性繁殖,多采用種莖進行無性繁殖。早熟品種一般在8月上旬育苗,中、晚熟品種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育苗。當留種莖長100 cm、粗1 cm時,齊地面割斷,并切去上部嫩梢,清除雜草、雜物,在清水中漂洗后,齊根整理好,捆成直徑15 cm左右的圓捆,每捆腰部用稻草扎2~3道,然后將捆好的種莖碼垛在溝渠上或樹蔭下,上層與下層間都要“十”字交叉,以利通風,垛底和垛頂用柴草鋪墊和覆蓋,垛高1 m左右。每天早晚向垛堆潑澆涼水,以保持濕潤。3天后開始翻垛,并清除爛葉,必要時還要用清水漂洗,經1~2次翻垛后即可排種。晚播品種催芽時間短,可不翻垛直接排種。
水芹是葉菜類蔬菜,須根系,需肥量較大,田塊必須平整,可先每667 m2施腐熟廄肥1 000~1 500 kg、三元復合肥10~15 kg作基肥。在種莖芽長3 cm左右時開始排種,宜選擇晴天下午或陰天進行。為便于以后操作管理,每隔2 m左右留走道一條,操作時將整條種莖按順序橫排,邊排邊后退,間距5 cm,順長排列時要求頭尾相接。若種莖過長則不易平穩(wěn)貼于土表,可切成2~3段再排。排種時切記種莖要緊貼地表,既不易被水沖掉,又不易曬干芽頭,排種后放淺水蓋住莖稈,防止漂起,以利提高地溫、早活棵。10天后種莖開始腐爛,種莖節(jié)間上的新芽亦長出新根,形成獨立小苗,這時可結合除草適當移密補稀,使全田植株生長一致,每667 m2用種量250~300 kg。
10月中下旬當植株長到30 cm時,為提高水芹品質,要進行深栽軟化。即將芹菜苗拔起,20~30株合并成一簇,在本田里按株行距均為15~20 cm深栽土中(將栽滿本田為度),深度15 cm左右。
排種后保持田面淺水10天左右。當苗高10~15 cm時,排干水控一控,促使植株生根下扎。水芹深栽軟化后,先灌3~5 cm淺水,使田表土下沉護根,1~2天后放干水,直至表土裂細縫為止,以促進扎根,防止葉柄和根系生銹,再保持水位3~5 cm。當冬季嚴寒時可灌深水15~20 cm,保苗越冬。
水芹排種緩苗后,葉色放青,進入旺盛生長期,即可追肥。一般施尿素或三元復合肥,667 m2第一次施10~15 kg,以后每次20~25 kg。軟化前1次肥料要重施,每667 m2施三元復合肥25 kg。追肥前應保持水位3~5 cm,進入軟化栽培后不再追肥。
水芹移栽軟化后20天左右即可陸續(xù)采收。采收期11月中下旬至翌年3月,采收時連根拔起,清洗泥土,摘除黃葉、爛葉,在莖基部用稻草繩捆扎成把,裝筐上市。此時市場蔬菜供應正處淡季,尤以1月至春節(jié)前是供應的黃金季節(jié)。春節(jié)后氣溫回升,生長加快,葉色轉綠,產量提高。
①花葉病毒病 由黃瓜花葉病毒(CMV)和芹菜花葉病毒(CeMV)通過蚜蟲傳播為害引起。主要癥狀有2種類型。一是病葉初現(xiàn)明脈和黃綠相間的皰狀花斑,葉柄黃綠相間、短縮扭曲,葉畸形,出現(xiàn)褐色枯死斑;另一種是葉片出現(xiàn)黃色斑點,后全株黃化、枯死。有的2種癥狀混合出現(xiàn)、混合為害。高溫干旱時,蚜蟲數(shù)量多則發(fā)病重;水芹缺肥、生長不良及植株有傷口易引起病毒病發(fā)生。
防治方法:a.高溫季節(jié)育苗采用遮陽網遮蔭,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抗病能力;b.在有翅蚜遷入盛期,采用黃板誘蚜,并及時噴灑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15 000~20 000倍液;c.發(fā)病初期用1.5%植病靈乳劑1 000倍液或40%嗎啉胍·羥烯酰類可溶性粉劑1 000倍液,隔5~7天噴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②褐斑病 以菌絲體附著在病殘體上越冬,初侵染時,葉片上有黃褐色病斑,后擴大呈不規(guī)則形、邊緣不明顯、大小不一的病斑,有的融合為較大斑塊,病斑變?yōu)楹稚蛏詈稚?,常有煤污狀霉層,最后葉片逐漸枯黃。該病在高溫多雨或高溫干旱季節(jié)、夜間結露重、水肥不勻、植株生長不良時發(fā)生重。
防治方法:a.選用無病株留種;b.排種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浸20 min再種植;c.合理密植,加強水層管理;d.發(fā)病初期噴灑40%福星(氟硅唑)乳油8 000倍液、50%硫磺·甲硫靈懸浮劑800倍液或53.8%可殺得 (氫氧化銅)2000干懸浮劑1 000倍液,隔7~10天噴1次,連續(xù)防治2~3次,并交替用藥,采收前5天停止用藥。
③水芹銹病 由水芹柄銹菌以菌絲體侵染為害葉片、葉柄和莖。葉片上初生許多針尖大小的褪色斑,呈點狀或條狀排列,后變褐,中央呈皰狀隆起,后皰斑破裂散出橙黃色至紅褐色粉狀物,即夏孢子。后期在皰斑及附近產生暗褐色皰斑即冬孢子堆。葉柄染病后,病斑初為綠色點狀或短條狀隆起,破裂后散出夏孢子。嚴重時被害部病斑密布,表皮破裂,最終致使葉片、莖稈干枯。該病在天氣溫暖少雨、霧大、露重、偏施氮肥及植株長勢過旺時發(fā)生重。
防治方法:a.施足基肥,適時適量追肥,增施磷鉀肥,以增強植株抗病力;b.發(fā)病初期噴灑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20%腈菌唑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也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隔10~20天噴 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主要為蚜蟲,為害水芹的蚜蟲有桃蚜、胡蘿卜微管蚜、柳二尾蚜3種。以成蚜、若蚜吸食水芹的汁液,水芹受害后失水、葉片卷縮變黃、植株矮小、營養(yǎng)不良,嚴重時整株死亡。蚜蟲還能傳播病毒病。
防治方法:在水芹受害卷葉率為5%左右時,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15 000~20 000倍液、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或20%滅掃利(甲氰菊酯)乳油2 000~4 000倍液噴霧防治。
水芹多采用單株選擇和系統(tǒng)選育的方法選種留種。3月上中旬在采收商品水芹的同時要做好選種工作,應選擇基部粗壯、節(jié)間短、直立、叢生、無分株、無病蟲害和具有該品種特征特性的植株作種株,并以株行距均為15~20 cm栽入留種田,深度以不浮起為度。留種田施肥量不必過大,一般667 m2用腐熟廄肥500 kg,也可根據(jù)植株生長情況追施尿素或三元復合肥1~2次,每次每667 m2用15~20 kg。施肥時要注意田間保留水層深3~5 cm,平時留種田要求干干濕濕,防止大水大肥造成植株生長過旺、過嫩而爛秧。留種田封行前注意清除雜草并及時防治蚜蟲。4月上旬至7月上旬種株抽薹、拔節(jié)、開花、結籽,以后隨氣溫升高,植株莖稈老化,匍匐滿田,葉片凋枯,在老莖莖節(jié)葉腋處形成越夏休眠芽。8~9月即可催芽排種,一般春季667 m2留種田需用種芹150~200 kg,秋季可栽植 6 667~10 000 m2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