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30年寒來暑往,30年風雨兼程,30年執(zhí)著追求,30年以心交心,30年春華秋實?!蹲x寫算》一代代編輯牢記責任,不辱使命,以敏銳的眼光,譜寫火熱的生活,把握時代脈搏,用心用情,為廣大小讀者奉獻出一份份精美的精神大餐。
享受到這份大餐的還有我。2002年搬到新家,看到鄰居家孩子在看一本書,拿起來一看,是《讀寫算》,質(zhì)樸簡單的名字,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借來一閱,就被吸引住了。
我是一名老師,也是一名文學愛好者。我那時寫小說,寫散文,常常是長篇大論,舉凡癡迷文學創(chuàng)作的人,尤其是入門不久的初學者,誰不企盼能夠一夜成名、一鳴驚人?然而,付出并不代表就會有收獲,投出去的稿件常常是石沉大海,無聲無息。
《讀寫算》上面的文章大多短小精悍,我尤其喜歡“刊首寄語”和“校園短笛”等欄目。尤其是“刊首寄語”,看似寥寥數(shù)語,卻飽含詩情畫意和哲思,令我反復吟誦,愛不釋手。
長的文章寫不好,我也寫寫短小點的吧。腦海里不由得冒出了這個想法。那一年,我先后在“刊首寄語”欄目發(fā)表了《把希望留下》和《學會等待》,在“校園短笛”欄目發(fā)表了《老師,我們?nèi)ゴ河伟伞返榷涛摹?/p>
文章的發(fā)表給了我極大的信心,也讓我明白了與其挖空心思編寫成人小說,不如就寫自己熟悉的校園生活。
找到兒童文學這一創(chuàng)作之路,我如魚得水。那以后,我寫校園故事,也寫童話和兒童詩,每次我都告訴自己,寫得短小些,再短小些,不僅自己有能力駕馭,還因為我的讀者對象都是小學生。
我發(fā)表的文章越來越多,后來結(jié)集出版了個人童話集《我的蛋寶寶我的蠶寶寶》等,很多篇章還入選了一些兒童文學選本。去年,我成為了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
可以說,在我從事業(yè)余文學創(chuàng)作陷入迷惘之際,是《讀寫算》指點迷津,引導我走出癡迷“高大上”的創(chuàng)作誤區(qū),避免了在錯謬的道路上越滑越遠。
我不但自己訂閱了《讀寫算》,還把她推薦給我的學生,我希望這份小小的雜志,能夠獲得更多人的青睞。
在漫長的人生成長之路上,一篇文章、一份雜志,在特定的時候可能極大地激發(fā)我們的共鳴,或者蕩滌了我們的情感,或者重塑了我們看問題的眼光。我不知道是不是上蒼對我的憐愛,讓我遇到她——《讀寫算》,這不僅僅是一種幸運,更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