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大湄公河次區(qū)域合作民族基礎論——兼論去中國中心主義

        2015-12-12 06:21:38徐杰舜丁蘇安
        廣西民族研究 2015年6期
        關鍵詞:華僑東南亞緬甸

        徐杰舜 丁蘇安

        “東南亞是中國得以施展其全面外交戰(zhàn)略的唯一區(qū)域”[1]187,由于地理地緣的相聯(lián)性,大湄公河次區(qū)域(GMS)國家(指柬埔寨、緬甸、老撾、泰國和越南5 國)更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自古以來,GMS 國家就與中國有著密切的關系和頻繁的交往,在現(xiàn)實中又是“當前我國周邊外交中政治互信基礎最好、戰(zhàn)爭風險機率最低的周邊地帶”[2]。GMS 還是中國體現(xiàn)大國責任和善意,真正通過互利共贏來落實睦鄰周邊,變“中國威脅論”為“中國機遇論”,“通過全面經(jīng)濟合作提升相互依存度,構筑周邊戰(zhàn)略依托,有效突破島鏈封鎖的關鍵區(qū)域”[3]361,是中國外交的戰(zhàn)略重點地區(qū)。因此,中國廣西于2005年加入大湄公河次區(qū)域(GMS)經(jīng)濟合作,對廣西戰(zhàn)略地位的提升具有深遠的時代意義。本文從人類學角度,根據(jù)已有的相關研究成果,通過對廣西與GMS 國家間的民族成份、民族關系或族群關系及認同等的分析研究,論證中國廣西參與GMS 合作的基礎與合作發(fā)展?jié)摿Α?/p>

        一、同源異流:中國與GMS 民族本是同根生

        中國與GMS 民族關系源遠流長,合作的民族基礎非常深厚。根據(jù)分子人類學的基因分析,按照國際主流的現(xiàn)代人“非洲起源說”,中國人與東南亞GMS 國家的民族大約是在5 萬年前從非洲走來。對此,主攻東亞人群起源和進化方向的國際分子人類學學者、復旦大學的金力教授和李輝教授有深入的論證,據(jù)他們的研究:

        5 萬年前,黃種人到達東南亞時就已形成?;蛲蛔兇蠹s發(fā)生在3 萬年前,這時在東南亞的緬甸一帶,黃種人的部落已經(jīng)取得一定勢力,帶有M122 基因突變的一支南亞語人群開始進入中國。距今1 萬多年前,其中分離出一支朝東南方向遷徙,繞過老撾的崇山峻嶺,在南方的北部灣形成了澳泰語系祖先。他們又帶著M119 基因突變從越南和廣西方向進入中國,沿著東南海岸線往東北走,形成了中國南方先秦著名的百越族群集團。此后,在千百年的互動、磨合、分化和融合中,先后演化成了水族、黎族、侗族、仫佬族、仡佬族、高山族、傣族和壯族。

        在東南亞多族群匯聚之地,粗略統(tǒng)計約有近2000 個族群,世界上四分之一的族群都在東南亞。在這里幾乎一個島就是一個族群,翻過一座山又是一個族群。[4]

        中國人與GMS 國家民族這種同源異流的民族淵源,從根本上證明了中國人與GMS 國家的民族同源同根,而廣西又處在北部灣澳泰語系祖先分化成壯族、傣族、侗族、水族、仫佬族、仡佬族、黎族等民族的交匯地區(qū),這些民族與東南亞GMS 國家的民族有著千絲萬縷、血濃于水的血緣聯(lián)系和基因記憶。這種親緣關系和基因記憶是與GMS 國家進行經(jīng)濟合作最深厚的基礎。

        二、跨境而居:中國與GMS 民族分布態(tài)勢

        同源異流的淵源關系,使散布在GMS 的民族或族群在國家產生并發(fā)展成主導世界的政治力量之后,必然會形成跨境而居的分布態(tài)勢。

        跨境而居的民族,人們稱之為“跨界民族”。所謂跨界民族,是指歷史上形成的、現(xiàn)分布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并在相關國家交界地區(qū)毗鄰而居的同一民族?!皹嫵煽缃缑褡宓娜齻€基本要素是:(1)是歷史上形成的某一原生形態(tài)民族,其成員具有一定的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2)同一民族的人們居住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鄰國家,具有不同的國籍。(3)民族傳統(tǒng)聚居地被國界分隔但相互毗鄰,相互之間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5]11

        中國西南與東南亞中南半島各國交界地區(qū),由于地理環(huán)境的復雜多樣,遂成為世界上跨界民族分布最為集中和廣泛的一個地區(qū)。這些民族的分布具有4 個特點:(1)分布較集中。在數(shù)千公里的國界線上,就有十幾個民族跨國界而居,這種情形在世界各地區(qū)是很少見的。(2)其中一些民族分布地域較廣,不僅跨界,而且跨區(qū)域、跨多國,如苗、瑤、傣、哈尼、拉祜都是分布在4 個以上國家的跨界民族。(3)同一民族的居住地域基本連成一片,他們雖然分屬不同的國家,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著民族共同地域的分布格局。(4)這些民族的分布相互交錯,任何地區(qū)都有兩個以上的民族混居,跨界民族在各國都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的態(tài)勢,其中苗、瑤、佤、傈僳、怒等民族多住在高山區(qū),拉祜、哈尼、景頗等民族多居住在半山區(qū),傣族、壯族和布依族則主要居住在河谷平壩和丘陵地帶,在一個跨國的大范圍內呈現(xiàn)出多個民族垂直分布的格局[5]83。

        中國的壯族和越南的岱依族、儂族是沿中越兩國邊境而居的跨界民族。壯、岱、儂同源于古代中國南方至越南北部的“西甌”、“駱越”族群,雖然現(xiàn)在已逐漸分化并有了不同的族稱,但基本上還保持著共同的民族特征,語言均屬于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可以互相交談;在文化和風俗習慣方面也有相同或相似之處,如信仰多神、崇拜祖先、居住干欄房、依歌擇偶、穿藍布衣等。長期以來,他們均從事以水稻種植為主的傳統(tǒng)農業(yè),手工業(yè)較發(fā)達,邊境地區(qū)的壯、岱依、儂人保持著較密切的經(jīng)濟文化聯(lián)系。

        中國的壯族有1700 余萬人,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云南、貴州等省區(qū),其中有300 多萬人聚居于與越南毗鄰的廣西邊境地區(qū)和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越南岱依族有119 萬人,儂族有70.5 萬人,主要分布在高平、諒山、北太、河江、黃連山、廣寧等邊境省份,最近在老撾的中、北部地區(qū)亦有發(fā)現(xiàn),其自稱和他稱均同于越南的岱依族。越南岱依族居住在河谷丘陵地帶,自稱為“布岱”、“布偏”、“布安”、“布土”等。因為搬遷的時間不長,許多依人還記得他們在中國的祖籍并以祖居地的地名作為自稱,如窩那依、窩杭依,意即從中國來的依人;萬承依,是從崇善(今廣西崇左縣)遷來的依人;英依,是從龍英縣(今屬廣西大新縣)遷來的依人。越南儂族與壯族的分化則晚于岱依族。儂族來源于壯族中的儂人支系。他們在三四百年前,主要是明末和清代,從廣西遷到越南,這種遷徙活動一直延續(xù)到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才停止。儂人原以水稻種植為生,但因遷入越南的時間較晚,平原地區(qū)大都被其他民族占據(jù),所以他們多定居在山區(qū),耕種山地,同時也種一些水田。此外,越南的高欄—山齋族則是從岱依、儂族中分化出來的一個新的族體。1974年,越南政府正式將其確定為一個單獨的民族,即高欄-山齋族[5]57-58。

        在這種格局下,跨界民族分為三種不同類型:

        1.主體在內型。即該跨界民族人口大多數(shù)居住在中國一側的民族,這樣的跨界民族有壯、布依、彝、哈尼、拉祜、傈僳、苗、瑤等8 個民族。

        2.主體在外型。即該跨界民族在鄰國的人口超過在中國一側的民族,這樣的跨界民族有景頗(克欽)、德昂(崩龍)、佤、傣、京等5 個民族。

        3.內外均衡型。即該跨界民族在中國和鄰國的人口數(shù)量大體相當?shù)拿褡?,這樣的民族有阿昌族、怒族、獨龍族、布朗族等4 個民族[5]83-84。

        在此,特別值得重視的是,中國南方與大陸東南亞毗鄰的整個跨國民族地區(qū),這些跨界民族,從歷史上就友好互動,彼此相安,形成了“和平跨居”[6][7]的基本態(tài)勢,是中國與GMS 國家合作重要的民族基礎。

        三、土生華人:中國與GMS 國家的深度交融

        歷史老人早就把中國與東南亞緊緊地綁在了一起,除人類始祖從東非走出時走了一條從東南亞到中國的“歷史通道”,形成了中國與東南亞現(xiàn)代人同源異流的亞洲現(xiàn)象以外,從緬甸進入中國最后抵達黃河河套地區(qū)的現(xiàn)代人在幾萬年歷史的演進中,最后經(jīng)過夏、商、周三代及春秋戰(zhàn)國到秦漢,在中華大地上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發(fā)展演化,形成為漢民族,而且從三國魏晉南北朝宋元明清,有一部分漢民族從黃河走向長江,又從長江走向珠江,再從珠江走向東南亞。在這個“返程”的遷徙中,中國的漢民族又與東南亞的族群交往交流交融,在磨合中整合,在整合中融合,如水銀瀉地,落地生根,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土生華人族群。在GMS 國家中就有越南的明鄉(xiāng)人、緬甸的桂家人、泰國的洛真人。對此三個土生華人,筆者曾分別撰文論述[8][9][10],在此亦簡述之:

        1.越南的明鄉(xiāng)人

        1644年,清兵入關,明朝滅亡,一部分明朝遺民逃入越南。張九齡的不朽名篇《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啟發(fā)了明朝海外遺民的愛國情懷,而“海上生明月”正好是海上建一個明王朝的一種隱喻。朱舜水1646年逃入越南會安,并于1650年前后建立明香社[11]483,以維持“明朝香火”。與此同時,許多抗清的仁人志士也被迫移民越南[8]。與此同時,華人因貿易而居留越南者也大有人在,所以,會安為廣南對清朝貿易的主要港口,暫住或長住的“清商”以及其他各色華人絡繹不絕[12]313。

        面對大批中國漢民族移民的遷入,越南南方阮氏政權采取“廣招流民”政策[13]643-649,為了管理的方便,1650年前后,首先在會安設立了華人村社——明香社?!懊飨闵纭币辉~最早出現(xiàn)在《大南實錄》[12]313,但隨著歷史時光的流逝,這些華人移民與當?shù)嘏硬粩嗤ɑ?,“明香”已失去原來特色,乃改“明香”為“明鄉(xiāng)”?!懊鬣l(xiāng)”指華裔而言,成為中越混血兒的總稱。

        2.緬甸的桂家人

        中國移民遷入緬甸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 世紀末至公元前3 世紀初期,及至清代,有大批東南沿海華人出海討生活,俗稱“下南洋”[14][15][16]。

        據(jù)徐杰舜《緬甸的桂家人》的研究,桂家(Gwe Chia)人出現(xiàn)于17 世紀,形成發(fā)展于18 世紀。最初的桂家是入緬的南明永歷帝文武官吏及其后裔組成的。此外,明末李定國、白文選、祁三升等所部將士不下三四萬人,從1659年到1662年先后轉戰(zhàn)于滇西、緬北和遏羅北部一帶。到1662年仍有25000 人散居緬北和滇緬邊境一帶,久之也成為桂家[9]。可見,桂家人開始是一個政治逃亡的移民集團,具有鮮明的“復明”政治特點。但隨著時間推移,桂家人亦已定居通婚[9],逐漸演化成為土生華人。

        3.泰國的洛真人

        漢族移民在暹羅(泰國)與暹羅女通婚所生的混血兒稱為“洛真(Luk Chin;Lukjin)”[17]196。

        遷入泰國的華人移民與泰國人的融合程度很深,基本上實現(xiàn)了泰化。據(jù)徐杰舜《泰國的洛真人》的研究,最早的華人移民大多是泰國各港口作短期停留或中長期僑居的中國商人。正如泰國歷史之父——縣降親王所說:“中國亦自藍甘杏王時代起,開始移民來暹。證之碑文勒記,藍甘杏王之理國治民,雖至今日,猶堪稱羨,如鼓勵居民,使城與城貿易,國與國通商,取消阻礙交易之厘金局,使在中途不得征收貨稅。”[18]23

        13 世紀,素可泰王國、清邁王國、帕耀王國是在泰國北部先后建立過的三個國家。素可泰王國國力最強、疆域最廣,其在中國文獻中被稱為“暹國”。在素可泰王朝時期(1238~1438年),華人移民的情況還比較單純,一是宋元之際不愿向元帝國投降而逃到暹國的宋帝國遺民;二是聘請到暹國從事陶瓷業(yè)的中國工匠。而在阿瑜陀耶王朝時代(1350~1767年),來自中國東南沿海的漢族移民已成多元態(tài)勢,據(jù)學者研究,大致有五種:(1)謀生移民;(2)技術移民;(3)墾殖移民;(4)商貿移民;(5)反清移民。于是,在暹羅國都大城,“有奶街,為華人流寓者之居?!保?9]而18世紀中葉的吞武里王朝(1767~1782年)即為華裔鄭信所建。

        族際通婚是華人移民融入泰國社會普遍而有效的形式。據(jù)曹云華統(tǒng)計:“在泰國,20 世紀初期以前的華人男子,一般都是與當?shù)厝送ɑ?。?jù)有關方面統(tǒng)計,在1905年,華人人口占了全國人口(830 萬人)的10%左右,華人人口之所以占如此高的比重,實際上與族際通婚有關系。許多移民定居下來,與當?shù)靥┳逋ɑ?。號稱‘洛真’(lukjin)的混血子孫,幾乎都自認為華人?!保?0]222暹化后的中國華人移民即為洛真人。

        GMS 國家土生華人旳形成,不僅是中國與GMS 國家民族具有一定血緣關系的體現(xiàn),也改變了越南、泰國和緬甸的民族結構,進一步夯實了中國與GMS 國家合作的民族基礎。

        四、華僑華人:中國與GMS 國家交往交流的橋梁

        改變GMS 國家民族結構的不僅有土生華人,還有近現(xiàn)代“下南洋”的華僑華人。

        19 世紀末以前,中國政府和民間對海外移民并沒有統(tǒng)一的稱謂,一般民間著述和官書中,多用“唐山人”、“漢人”、“華人”、“華工”、“華商”等名稱[21]。此后,對東南亞的中國移民及其后裔的稱謂逐漸集中于“華僑”這個詞。二戰(zhàn)以后,東南亞各國先后獨立,中國移民及其后裔的政治認同逐漸轉變,從戰(zhàn)前認同于中國轉變?yōu)檎J同于當?shù)卣!叭A僑”這一隱含“中國僑民”概念的詞語,逐漸為僅表示族群特性的詞語“華人”所取代。其實,“華僑”、“華人”、“華裔”、“華族”諸稱謂的使用和流行,反映了海外中國移民及其后裔這一群體的客觀社會身份和主觀認同的發(fā)展變化。

        泰國華僑華人數(shù)量較大。19 世紀以來,泰國華人人口數(shù)量一直沒有可靠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在泰國官方的人口資料中,向來只有中國人出入境的數(shù)據(jù)和人口普查時的中國籍僑民人數(shù)統(tǒng)計。據(jù)暹羅政府的出入境統(tǒng)計,1900年的暹羅華僑約60.8 萬人,占全國人口732 萬中的8.3%。美國學者史金納教授根據(jù)對泰國內地所做的詳細調查,估算1954~1955年泰國華人總數(shù)為231.5 萬,約占泰國總人口的10%[22]。南洋史學家莊國土贊同這個估計,2007年泰國總人口為65 068 149 人,加上近20年涌入泰國的40 至50 萬中國新移民,估計2007年的泰國華僑華人應在700 萬左右[22]。緬甸華僑華人數(shù)量的估計有多種說法。根據(jù)緬甸人口和僑民統(tǒng)計局統(tǒng)計,1988年緬甸華僑華人約有80 多萬,其中華僑只有73272 人[23]15。根據(jù)民國政府駐仰光總領事館的查報,1947年,緬甸華僑總數(shù)為36 萬[24]128,占當?shù)乜側丝诘?.3%。到1953年,緬甸內政部秘書在答復國會議員時也稱:全緬華僑大概有35 萬人[25]125-133。以此為基礎,據(jù)莊國土研究,考慮1973年以后緬華非正常減少的因素,以及1950年國民黨軍潰退緬甸和文革期間云南知青大批前往緬甸的非正常增長因素,緬甸的華僑華人2006年應為110 萬左右。改革開放以后,前往緬甸的云南商販開始絡繹于途,大批中國移民前往緬甸。據(jù)估計,在近10年間,有多達100 萬中國新移民前往緬甸[22]。加上20 世紀80年代以來新移民的自然增長率,則新移民及其后裔當在130 萬人以上。

        越南華僑華人的總數(shù)一直沒有權威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公布,但各學者對越南華人的估計基本一致,即約占越南總人口的1.4%~1.53%。l989年,越南人口普查時統(tǒng)計,全國人口總數(shù)為6441.2 萬人,其中華人總數(shù)為961712 人,約占越南總人口1.5%[26]45。1996年,越南國家社科中心Tran IChanh博士認為,越南華族約105 萬,占越南7500 萬總人口的1.4%[27]268。因此,按越南華人占總人口的1.5%左右的估計,到2006年,華人數(shù)量約為130 萬人。加上中國在越商務人員、常駐邊貿商販和臺商及其眷屬約20 萬人,越南華僑華人總數(shù)約在150 萬。

        柬埔寨華僑華人1968年時約42.5 萬人,占柬埔寨總人口6.5%[28]7。在紅色高棉和越南入侵柬埔寨時期,柬埔寨華人大批殉難和外逃。1987年,柬埔寨政府調整對華僑華人政策,金邊當局通過各種渠道爭取逃離柬埔寨的華人回柬定居,華僑華人數(shù)量回升。1999年,柬埔寨華僑華人約40 萬[29]57。最著名的柬埔寨華人研究專家、新西蘭根德堡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云達忠(W.E.WiihaoL)估計,20 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柬埔寨華人大概有35 萬人,包括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的新移民[20],約占柬埔寨總人口的4.3%。近10年來,由于中國和柬埔寨經(jīng)貿關系飛速發(fā)展,“近年來涌入柬埔寨的中國移民在5 萬至30 萬人之間,散布在柬埔寨各地”[30]。因此,如估計20 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還有10 萬新移民涌入柬埔寨,加上約占柬埔寨人口4.3%的原有華僑華人,則柬埔寨華僑華人總數(shù)應在70 萬左右[31]。

        老撾華僑華人總數(shù)的估計差異較大,從l 萬余人(l997年)到21.2 萬(2000年)都有。據(jù)莊國土推估:2007年老撾華僑華人總數(shù)約為28 萬,約占老撾600 萬總人口的4.8%。

        表1 GMS 國家華僑華人分布及在當?shù)厝丝谥兴急壤?單位:萬人)

        總之,到2007年為止,GMS 國家華人華僑總數(shù)約1188 萬,其中20 世紀80年代以后進入東南亞的中國移民及其眷屬至少在178 萬以上,約占GMS 國家人口的3.71%。

        華僑華人在族群認同上特點鮮明:一是以同鄉(xiāng)、家庭和親屬紐帶為認同的基礎;二是對祖國和家鄉(xiāng)保持著深厚的情結;三是靠勤勞開拓掌握豐富的經(jīng)濟資源。

        現(xiàn)在華僑華人已廣布包括GMS 在內的世界各地。他們“歷經(jīng)艱辛、艱苦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令世人驚嘆的業(yè)績,優(yōu)秀人才幾乎遍及各行各業(yè)”[32]“華僑華人在融入居住國主流社會的過程中,不僅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上逐漸為其所接受,社會地位也不斷得到提高”[32]。中國與GMS 各國未來的關系也將有賴于華僑華人發(fā)揮好二者之間交往交流的橋梁作用。

        五、結語:去中國中心主義是協(xié)調東盟關系的關鍵

        中國與GMS 國家之間在廣袤的時間和空間中所形成的同源異流、跨境而居、土生華人和華人華僑的民族關系和民族認同,在世界民族關系中,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從學術意義上來說:一是反映了中國民族與東南亞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共生性;二是呈現(xiàn)了中國民族與東南亞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樣性;三是表達了中國民族與東南亞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性。這些都極大地充實了中國與GMS 國家合作的內涵和底蘊。

        從現(xiàn)實意義上來說,一是有利于中國用他者的眼光來審視自己和外部世界,二是有利于中國克服大國中心主義,以真正平等的心態(tài)與GMS 國家以及外部世界交往[33]。事實上中國中心主義的心態(tài)一直困擾著我們,如1978年,鄧小平訪問新加坡時意欲聯(lián)手東南亞國家孤立“北極熊”,卻發(fā)現(xiàn)這些鄰國想共同孤立“中國龍”,他對此表現(xiàn)出極大的“錯愕”[34]694-695。這實際反映了當時在中國中心主義心態(tài)影響下,我們對鄰近國家政府與民眾的不了解,以至于產生了在中美準結盟情況下東盟會對中國要求一呼百應的錯覺。這件事情雖然過去近30年了,但仔細檢討起來,大國中心主義的幽靈仍在游蕩。甚至在當下,盡管目前“中國威脅論”在鄰近國家已不再有往日的市場,但是鄰近國家對中國的疑懼心理還遠沒有消失[33]。所以,我們在與GMS 國家合作中,包括與其他東盟國家協(xié)調關系時,一定要去中國中心主義,要特別重視增強中國客觀了解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動力和自覺意識。

        總之,具有共生性質的民族關系是中國與GMS 國家合作的民族基礎。充分認識這個基礎,在互為他者的合作中坦誠相見、坦誠相待,努力推動民族關系的和諧發(fā)展,對于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說,才是名符其實的人類學他者視野和人文關懷。

        [1]楚樹龍,金威.中國外交戰(zhàn)略和政策[M].北京:時事出版社,2008.

        [2]盧光盛.國際公共產品與中國—大湄公河次區(qū)域國家關系[J].創(chuàng)新,2011(3).

        [3]盧光盛,張勵.國際公共產品與中國—大湄公河次區(qū)域國家關系[C]//李一平,劉稚.東南亞地區(qū)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

        [4]閭宏.基因研究揭示人類遷移 中國人祖先源于東非[N].新京報,2005-5-11.

        [5]劉稚.中國—東南亞跨界民族發(fā)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6]周建新.跨國民族“和平跨居”模式再討論——以中國南方與大陸東南亞跨國民族地區(qū)為例[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6).

        [7]周建新.跨國民族族緣政治分析[J].煙臺大學學報,2005(4).

        [8]徐杰舜.越南的明鄉(xiāng)人——東南亞土生華人系列之二[J].百色學院學報,2014(2).

        [9]徐杰舜.緬甸的桂家人——東南亞土生華人系列之三[J].百色學院學報,2014(3).

        [10]徐杰舜.泰國的洛真人——東南亞土生華人系列之四[J].百色學院學報,2014(4).

        [11]陳荊和.清初鄭成功殘部之移殖南圻(下)[J].新亞學報,1968(2).

        [12]李慶新.瀕海之地:南海貿易與中外關系史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10.

        [13]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古代中越關系史資料選編[G].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

        [14]文崇一.早期中緬關系之研究[J].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965(20).

        [15]陳孺性.漢、唐至宋、元時期在緬甸的華人[J].海外華人研究(臺灣),1992(2).

        [16]翟振孝.祖裔、地域文化展演:近半世紀東南亞緬甸華人的社群建構[D].臺灣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

        [17]吳鳳斌.東南亞華僑通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18]共丕耶達嗎鑾拉查奴帕.暹羅古代史[M].王又申,譯.上海:商務印書館,1931.

        [19]段立生.黃衷及其《海語》[J].東南亞,1984(3).

        [20]崔貴強.海外華人百科全書[M].香港:三聯(lián)書店有限公司,1998.

        [21]莊國土.“華僑”名稱考[G]//鄭民等.華僑華人研究論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89.

        [22]莊國土.東南亞華僑華人數(shù)量的新估算[J].廈門大學學報,2009(3).

        [23]緬甸中央統(tǒng)計局.緬甸聯(lián)邦計劃財政部統(tǒng)計年鑒:1979—1989[Z].昆明:云南國際問題研究所,l991.

        [24]華僑志編纂委員會.華僑志·總志[Z].臺北,1956.

        [25]趙維揚.緬甸華僑之今昔[G]//德宏州經(jīng)濟研究所.緬甸現(xiàn)狀與歷史研究集刊.潞西:德宏州經(jīng)濟研究所,1987.

        [26]朱海.越南的華人共同體[M].越南胡志明市: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27]Tran Khanh.Ethnic Chinese in Vietnam and Their Identities[G]//Leo Suryadinata.Ethnic Chinese as Southeast Asians.Singapore: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1997.

        [28]W.E.Willnott.The Political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Community in Cambodia[M].London:The Athlone Press,1970.

        [29]環(huán)球經(jīng)濟社.華僑經(jīng)濟年鑒[Z].臺北:臺灣“僑委會”,1999.

        [30]莊國土.論中國人移民東南亞的四次大潮[J].南洋問題研究,2008(1).

        [31]夏林,劉鷺.柬埔寨華僑華人深情回憶中東建交50年風雨滄桑[EB/OL].http://www.gx.xinhuanet.com/dm/2008-07/19/content-13867668.htm

        [32]陳正良,薛秀霞,何先光.析海外華僑華人在推動中國軟實力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J].浙江學刊,2009(6).

        [33]唐世平,綦大鵬.中國外交討論中的“中國中心主義”與“美國中心主義”[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8(12).

        [34]李光耀.李光耀回憶錄(1655—2000)[M].臺北:世界書局,2000.

        猜你喜歡
        華僑東南亞緬甸
        我的華僑老師
        華人時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26
        華僑華人賀祖國70華誕: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
        華人時刊(2019年19期)2020-01-06 03:22:58
        海外華僑華人詠盛典
        華人時刊(2019年19期)2019-11-18 10:59:27
        緬甸記憶
        北極光(2018年5期)2018-11-19 02:24:02
        華僑華人慶“國慶”度“中秋”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6
        閩菜“太平肉燕”飄香東南亞
        海峽姐妹(2017年10期)2017-12-19 12:26:28
        HARD CELL
        奇幻迷香 尋味東南亞
        美食(2016年8期)2016-08-21 13:57:50
        美俄聚焦東南亞
        緬甸非常之旅
        華人時刊(2016年13期)2016-04-05 05:50:10
        国产丝袜在线福利观看| 97免费人妻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天堂av网站在线观看 | 毛片无码高潮喷白浆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亚洲一区免费视频看看| 人禽杂交18禁网站免费| 国产午夜福利久久精品| 全球中文成人在线|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αv| 97伦伦午夜电影理伦片| 美女一级毛片免费观看97| 长腿丝袜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本草|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 99久久免费看少妇高潮a片特黄|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日本强伦姧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欧洲亚洲综合| 无码高潮少妇毛多水多水免费|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广区| 中文字幕av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91香蕉视频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厕所偷拍|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av蓝导航精品导航| 亚洲红杏AV无码专区首页| 青青草在线这里只有精品| 人妻 偷拍 无码 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精品伊人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 激情亚洲的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一二三无码AV| 一道本加勒比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