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我小學時代的一件往事。學校里有一位老師,對學生特別嚴厲,經(jīng)常批評學生,而且好管“閑事”。學生們都很怕被分到他帶的班,大多數(shù)家長卻希望讓這位老師管教自己的孩子。學生們背后都偷偷地罵這位老師,給他取難聽的綽號,以泄心頭之憤。長大后,大家明白了,這位“多事”的老師,其實是很有責任心的人,連那些被他罵過的學生都對他心懷感激。
最近聽朋友聊起一件事:去年,他們單位的某人見同事的孩子高考落榜,慷慨陳詞,力勸同事要想開點,別批評孩子,且引經(jīng)據(jù)典地論證“條條大道通羅馬”“是金子總是要發(fā)光的”等大道理。而今年,他自己的孩子高考也沒考好,大家以為他會很豁達,豈料錯了——自從分數(shù)公布后,他見人就發(fā)牢騷,誰安慰也沒用,把孩子罵個半死。你看,這位先生不是不批評人,而是關系沒到這一層。
當面提意見的人,我們稱其為“諍友”。“諍友”難做,所以十分難得。這種人說話雖然不中聽,但往往管用,而且不用擔心他在背后搞“小動作”害你。倒是經(jīng)常對你說好話的人,未必真正為你好。
【使用提示】
?生活中,誰會批評你,為你的失誤和缺點著急?是那些真正關心你的人。當然,惡意的攻擊不在此列。生活中有“諍友”,其實是一種福分。愛挑剔你的人中,不僅僅有老師,參加工作后你還會碰到這樣的上級、同事,他們愛對你的工作進行批評與指點,你心中不快,卻發(fā)現(xiàn)在這種“指點”下自己正慢慢地進步與成長。
【適用話題】
責任心、真正的關心、善待批評、進步、諍友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