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孔子弟子思想探究
杜文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儒學作為傳承中國兩千多年的正統(tǒng)學說,后人對其研究已經是非常深入了。與孔子、孟子、朱熹這些大儒相比,對孔子弟子的研究顯得相對欠缺,因此當下對顏回、曾參等孔子弟子的探討也顯得格外重要。
孔子弟子;顏回;曾參
對于孔子弟子的學習,對解決很多學術問題有著或直接或間接的作用,有助于我們更進一步研究孔子以及《論語》。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儒家集團的最早領袖,但是如果只有孔子一人是不可能組成這樣大規(guī)模的思想團體更不可能使其大規(guī)模地傳播、繼承與發(fā)展??鬃铀篮?,儒家由孔子弟子組成,儒學是傳播與發(fā)展也是有這些弟子主導,想要研究孔子之后孟子以前這段時期的儒學,就必須對孔子弟子進行研究。因此,想要研究早期儒家思想的產生與發(fā)展,在研究孔子的同時,對其弟子的研究也顯得極其關鍵。
說到孔子弟子,就不得不提起顏回。他是孔子最喜愛的學生,也是孔子最著名的弟子之一。顏回本身天資聰穎,而且學習還特別勤奮特別好學。起先孔子對顏回印象不好,《論語·為政》中曾經寫過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笨鬃幼铋_始給顏回上課的時候覺得他特別愚笨,但是后來才一點一點發(fā)現(xiàn),顏回非但不笨而且可以舉一反三,把平時所學融入生活之中。而且子貢也曾坦誠地承認自己比不過顏回,他說自己可以“聞一以知二”,而顏回卻能“聞一以知十”。
而顏回最令孔子喜愛最為世人所推崇的并不是他的聰穎,而是他的德行。禮是儒家最為推崇的,尊師是所有儒家弟子都具備的品行,而唯有顏回將此發(fā)揮到了極致。顏回能夠完全聽從老師的指導。談到“正名”時,子路說過孔子過于迂腐,談到“三年之喪”時候,宰我更是和孔子爭吵起來,都把老師氣的不行,說他們粗野,缺少仁德。而唯有顏回從來不和老師爭吵,以致孔子曾對顏回做出這樣的評價“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顏回同樣能夠完全按照孔子學說做事。冉求和子路曾經想幫季氏伐顓臾,曾經違背孔子的意思。顏回卻一直依照孔子的主張做事,顏回問仁,隨后就表示“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回同樣能做到時刻跟隨在老師左右。顏回不像孔子其他弟子經常出使別國或做高官的門客,他很少離開老師,《論衡》中曾記載“孔子之門,三盈三虛,唯顏淵不去”。《呂氏春秋》中曾這樣說過“顏回之于孔子也,猶曾參之事父也”。曾子是孝子,顏回曾經想曾子對待父親一樣對待孔子,由此可見顏回對孔子之敬。
顏回在道德修養(yǎng)方面做得特別好,受到孔子的贊譽。顏回能夠恭謙,同時自己討厭夸夸其談,能夠真正做到不爭名奪利,并且“敏于事而慎于言”。顏回能夠做到安貧樂道??最仒诽幰恢北蝗藗兯Q道,“一簞食一瓢飲”“回也不改其樂”并不是人人都能夠做到的。顏回還能做到“不遷怒不貳過”。他不因為和一個人生氣而把怨憤發(fā)泄到另一個人身上,而且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在《易·系辭》中也說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
曾參是孔子另一個著名的弟子,孔子對其評價是“參也魯”。說他遲鈍。他本身性格沉靜不太活潑,但并非腦子不好使,他后來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同樣證明他的能力。他本身性格沉靜,再加上儒家的一些忠信等要求,造就他忠誠老實的人格。他為人謹慎小心,同樣也是這樣教導學生的,孔子曾經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曾參更說過“君子思不出其位”。由此可見他是一個謹慎不好多事的人。
曾參為人謙遜,,他曾說“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边@不僅是他說別人,他自己也同樣是嚴格奉行的,《大戴禮記·曾子制言上》也曾說“良賈深藏如虛,君子有盛教如無”可見其謙遜的態(tài)度。
曾參主張全面修養(yǎng)。重視仁德的修養(yǎng),仁德與利益相比,他是要選擇仁德的,甚至是可以為了仁德而犧牲的,在義利之辨上,他曾說“君子茍能無以利害義,則恥辱亦無由至矣”。曾參重視信的品德教育,他妻子曾許諾給孩子殺豬吃,后來卻又舍不得了,為此曾參批評妻子而后殺豬兌現(xiàn)妻子的承諾,由每日反省“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便可看出他對忠信的重視。
曾參重視“孝”。他曾指出,要想使人民忠厚,便要嚴肅認真地對待父母祖先的喪葬問題,發(fā)展孝道可以使近者更親近,是遠者來依附,使社會更加和諧穩(wěn)定。曾參還有一系列關于孝的行為準則,不僅要奉養(yǎng)父母,更要發(fā)自內心地尊敬父母,父母在活著的時候要遵從其意愿,孔子說在父母死后“三年無改于父之道”,曾參更進一步提出“不改父之臣與父之策”。
曾參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yǎng)方法。他要求謹言慎行,他要求自己的學生要嚴謹?shù)貙Υ撕褪挛铩K粌H要求學生小心謹慎,還提倡每個人每天都要自我檢討,及時指導自己哪里做得不足,這是曾參修養(yǎng)方法中最為突出的一點。他還主張“慎獨”,在別人在與不在的時候都不能做傷天害理的事情,為此要做到“正心誠意”。
[1]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9.
[2]李啟謙.孔門弟子研究[M].濟南:齊魯出版社,1988.
[3]傅佩榮.向孔門弟子借智慧[M].北京:中華書局,2011.
G420
A
1671-864X(2015)12-0035-01
杜文,男,(1990.09-),漢族,遼寧沈陽人,沈陽師范大學13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研究方向:中國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