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傳統(tǒng)“禮法”與新農村法治建設

        2015-12-10 02:47:37梁前菊,方國武
        關鍵詞:禮法法治建設新農村

        網絡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50602.2022.002.html

        傳統(tǒng)“禮法”與新農村法治建設

        梁前菊,方國武

        (安徽農業(yè)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安徽 合肥230036)

        摘要:傳統(tǒng)“禮法”文化內容廣泛,在我國農村鄉(xiāng)風鄉(xiāng)俗中,作為農村的傳統(tǒng)治理方式延續(xù)至今。就目前新農村法治建設現狀來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農民的法律意識不強,農村法制體系不健全,政府普法不到位等方面。立足傳統(tǒng),把“禮法”與現代法治有機結合,從我國農村的實際出發(fā),提高農民法律自覺意識、完善農村立法、促進普法互動,從而完善新農村民主法治,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fā)展。

        關鍵詞:禮法;新農村;法治建設;民主法治

        收稿日期:2014-10-30修回日期:2014-11-18網絡出版時間:2015-06-0220:22

        基金項目:安徽農業(yè)大學繁榮發(fā)展哲社基金重點項目(3013zs01zd);安徽農業(yè)大學文藝學培育學科建設項目(2013zdxk-6)。

        作者簡介:梁前菊(1988—),女,安徽六安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390X(s).2015.03.005

        中圖分類號:D 922.1文獻標志碼: A

        收稿日期:2014-10-30修回日期:2014-12-26網絡出版時間:2015-06-0220:22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基于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流域生態(tài)服務供給機制研究”(12BKS043)。

        作者簡介:周阿蓉(1990—),女,福建晉江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區(qū)域生態(tài)公共治理研究。

        The Traditional “Ritual Law” and Nomocracy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Rural Areas

        LIANG Qianju,FANG Guowu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China)

        Abstract:The extensive traditional “ritual law” culture governs the countryside for a long time, and it continues to this day in our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new rural nomocracy construction, some issues still exist, that is the weak legal consciousness of farmers,the imperfect rural legal system,and the incomplete law popularization of the government. Therefore, based on tradition, it integrates “ritual law” and modern nomocracy organically,and improves the farmers′ law consciousness, perfects rural legislation, promotes the law popularization interaction,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ountryside, so as to complete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in new rural area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Keywords:ritual law;new rural areas; legal construction;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1999年,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弊鳛閭鹘y(tǒng)的農業(yè)大國,農村的發(fā)展關系到我國社會各方面,要使依法治國成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就必須加強新農村法治建設,而在大力推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過程中,中國傳統(tǒng)的“禮法”觀念在農村延續(xù)至今。雖然傳統(tǒng)“禮法”思想存在著各種弊端,然而能夠經歷歷史風雨而不衰,必有其可貴之處?!叭∑渚A、棄其糟粕”才是正確對待傳統(tǒng)禮法文化的態(tài)度,因此,如何利用“禮法”合理性服務于新農村的法治建設才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一、“隆禮重法”的傳統(tǒng)

        王國維在對甲骨文考證中認為禮是“豊”字,禮原本是“盛玉以奉神人之器”,后來“又推之而奉神人之事通謂之禮”[1]。最初的“禮”是中國古代先民祭祀活動的程序和儀式,一種社會習俗?!爸芤蛴谝蠖Y”[2],周公借助“禮”的形式和“禮”所具有的強大的社會約束力,將氏族社會中的基本道德和西周新的政治目標具體化為禮制規(guī)范,從而完成殷商以來的社會政治結構變革,“后來推而廣之,把生活和生產中所有的傳統(tǒng)習慣和需要遵守的規(guī)范一概稱為禮”[3],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經歷春秋戰(zhàn)亂“禮樂崩壞”后被統(tǒng)治者重新樹立起來的“禮治”,成為治理國家、維持尊卑貴賤的一種方式??鬃又鲝堄枚Y來規(guī)范世人、治理國家,明確提出“為國以禮”[2]的觀點?!岸Y,經國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4],我國傳統(tǒng)意義上的“禮治”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逐漸形成,它自上涵蓋朝堂禮儀、宗廟祭祀、國家組織與法律,下至社會禮俗、鄉(xiāng)規(guī)民俗,綜合了政治法律制度、道德行為準則、社會禮儀規(guī)范,甚至社會價值信仰的作用。

        “法”古寫作“灋”,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廌部》中對其解釋為“灋,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法,今文省。”[5]廌即 “獬豸”,俗稱獨角獸,它能明辨是非曲直,用角去觸碰理曲的人。直至今日,我們仍然能夠在一些古代祠堂、衙門等見到這些神獸雕像,雖然后來僅作為統(tǒng)治者一種權力地位的象征。在中國古代,刑與法含義相同,《書·呂刑》中更是有“唯作五虐之刑曰法”[6]。戰(zhàn)國經商鞅變法,改法為律,法僅在廣義上使用,律成了常用的法律形式,刑則常指肉刑或刑罰。古代的法或刑、或律,本質上都是以刑為核心的懲罰體系,從夏代確立的五刑制度開始,歷朝歷代在此基礎上或增或減,連珠、車裂、肉刑、宮刑、鞭刑、杖刑等,一直讓人聽而生畏,這也是我國現代農民對法仍存在誤解的原因之一。

        統(tǒng)治者為維護上層階級的特權統(tǒng)治,把教化與處罰相結合,形成了以懲罰為核心的刑罰體系和以“禮”為教化的思想理論體系。因而,完整的古代法應從“禮法”的結合上去把握。荀子在總結夏商周時期治國經驗時提出“治之經,禮與刑”[7]的觀點,他吸收了包括法家在內的各家思想,基于“性惡論”的觀點,提出 “明禮儀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7]的“隆禮重法”思想。雖然荀子繼承孔子的復禮正名思想,卻主張“禮法并重”,認為“禮義者,治之始也”[7],“ 法者,治之端也”[7]。漢朝,董仲舒是把儒家的經義應用于法律的第一人,主張德刑不偏廢,以儒為體,以法為用,融儒法兩家的德治與法治思想于一體。然后,賈誼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主張在統(tǒng)治人民時兼用教化和暴力兩種手段,“禮法”合治,“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盵2]禮法結合的思想,從東漢到清朝,始終加以沿用與繼承,并成為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重要特點與標志。

        二、農村鄉(xiāng)風鄉(xiāng)俗中“禮法”意識的傳承

        雖然封建統(tǒng)治者倡導“隆禮重法”思想,在沒有完整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下,禮的地位卻日益凸顯,量刑也是以禮為主。這也是為何我國在現有的法律法規(guī)下,人情關系濃厚的原因之一。在沒有完善法律制度的前提下,禮法合治的方式維持了中國幾千年的社會秩序,必然有其可行之處。對于目前法治建設狀況層出不窮的農村,傳統(tǒng)文化中的“禮法”精華對新農村法治建設有許多可借鑒之處。

        在傳統(tǒng)的鄉(xiāng)風民俗意識里,“禮法”確實存在許多不合理因素,而且在當前農村的影響依然強大。宗族主義的存在表現在農村的大部分地區(qū),首先表現在農村人口集群上,即同一姓氏人口組成一個生產組、生產隊;其次是以當地宗族勢力為代表的祠堂文化,表現在以本族利益為準則的凝聚力和排外性。在農村民主法治建設過程中,宗族勢力影響著民主選舉、男女平等等方面。傳統(tǒng)的官本位思維更是導致一些地方干部謀取特權,無視法治理念和農民權益,肆意踐踏法治、侵犯農民的權利,但是傳統(tǒng)“禮法”中也存在許多合理的因素。首先,禮文化延續(xù)幾千年,在中國的農村一直傳承,有著良好的基礎;其次,禮文化的內含豐富,作用廣泛,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調節(jié)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禮儀等等;再次,禮包含許多人性化的道德倫理,如孝、慈、恭、順、敬、和、仁、義等;另外,禮還有“禮者,所以正身也”[7]的修身養(yǎng)性的作用;同時,法家提出的“令順民心”的立法原則,“不別親疏,不殊貴賤”[8]的平等適用的主張,“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7]的民本思想等,都與法治建設所要求的依法治國、公平正義和人民當家做主等原則相適用。我國在當前新農村法治建設過程中,要正確地對待傳統(tǒng)“禮法”意識,大力弘揚積極因素,通過現代法治觀念改造利用部分消極因素,從而將傳統(tǒng)與現代相結合。

        “禮法”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精髓,是一種傳統(tǒng),一種民族精神與象征。隨著現代法治的深入,農村中有關“禮法”不合理的因素基本被拋棄,而保留下來的鄉(xiāng)風民俗、人情關系、宗廟祭祀等,對進一步規(guī)范農民行為也起著重要作用,更為重要的是一種精神寄托、和諧理念。雖然傳統(tǒng)“禮法”范式對新農村法治建設存在一定的障礙,但我國農村依然能保持著井然有序的狀態(tài),除現代法治因素外,還歸因于長期歷史因素積留在鄉(xiāng)風鄉(xiāng)俗及農民觀念中的“禮法”意識。

        三、傳統(tǒng)“禮法”對新農村法治建設的作用

        (一)新農村法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農村建設在經歷過社會主義改造后,有一定的發(fā)展,但由于人民公社這種模式與當時的社會生產力及整體社會成員素質并不能完全相適應,以至于農村無論在法治,還是其他方面的發(fā)展都出現嚴重的滯后性。改革開放以后,家庭聯產承包制的推行,農村經濟得到大力發(fā)展。同時,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推進,對農村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農村”理念應運而生,其中法治建設是其重要方面,也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與保障。雖然就目前來看,我國在新農村法治建設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初步形成了相關的法律保障體系,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法治應包括兩重含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盵9]而從已成立的法律來看,我國絕大多數農民并不清晰法律制度和司法訴訟體系,即使是最主要的憲法、刑法、婚姻法、經濟法等也知之甚少,更別說與農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具體法律法規(guī)。從如何立法以及如何保障立法的合理性、有效性來看,許多立法不具有相當的法律效力,而是單純性的具體到地方性行政法規(guī)及各部門規(guī)章制度層面;在法律法規(guī)的內容上,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多數以政策文件彌補法律法規(guī)上的不足,過于形式化而缺少實際操作性,預見性差,往往是事后立法或者糾正以往立法項目;在法治的保障性上,配套的法律法規(guī)及落實體系跟不上,往往一部法律規(guī)范出臺很久卻難以發(fā)揮其應有的價值和功能;在保障農民權益上,許多法律法規(guī)在經濟民事關系上過于強調農民應盡的義務,側重原則性的、宣言性、象征性的農民的政治地位維護,沒有強調農民具體權利保障措施等微觀方面。良好的法律是得到農民普遍服從的基礎,保證良好法律的制定與推廣更是基礎的基礎。從法律服從的情況來看,在我國現在農村農民的法律意識非常模糊,缺乏理性的法律思維,權利意識淡薄,人們不屑以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更多仰仗道德手段來調解糾紛,對法律缺乏信仰,是農村法治建設的一大難題。我國農民的法律意識不強,與我國農村普法宣傳不到位有著很大的關系。我國地廣人多,又加上農村實施民主自治,原本自序狀態(tài)下的農民更加自由,對于一些社會集體活動直接棄權或拒絕參加。我國的普法教育往往是形式上轟轟烈烈,實質上無法針對農村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同時農村普法教育配套體系稀缺,人員、資金不足,普法教育方式與手段,使得普法過于教條化,不能被民眾接受。再加上我國農民的整體文化素質仍偏低,從事的工作大多也與那些規(guī)范、抽象的法律條文沒有關系,缺少主動性、積極性,從而影響到了普法效果。因而,新農村法治建設應當以農民為主體,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以民為本,切實結合農村實際完善農村立法,加強普法教育,全面推動新農村法治建設。

        (二)傳統(tǒng)“禮法”的作用

        隨著農村社會的發(fā)展,盡管農民不斷受到現代文明的影響,傳統(tǒng)文化因素在我國農村仍然被虔誠的保留,農民對傳統(tǒng)的依賴與信仰構成我國農村的一大文化特色。因而,新農村法治建設完全摒棄傳統(tǒng)法律文化來構建法治化的模式是不現實的,也不符合我國農村社會現狀。

        1.提高農民法律自覺意識。傳統(tǒng)“禮法”融入現代法治,從觀念上提高農民法律自覺意識,達到個體的內心自覺與外在法治的統(tǒng)一?!爸袊鴤鹘y(tǒng)的法律觀念視‘法、律、令’為‘治民之器’,法律只是傳統(tǒng)階級用來維護特權利益和管理百姓的工具,具有濃厚的法治實用主義色彩,這使得傳統(tǒng)法治觀缺乏一種必要的理性精神和崇高的價值追求?!盵10]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法即為刑的觀念,使農民對法律有種自然而然的抵觸心理。令人矛盾的是,在漫長的封建社會,廣大農民卻是將自身權益的維護寄托于刑罰的權力者,至今難舍心中“青天大老爺”、“盛世明君”觀念。如果一旦發(fā)生道德手段無法解決的問題,比起快速而有效的法律手段,農民更傾向于不斷上訪反映問題。正如費孝通先生所指出:“中國正處在從鄉(xiāng)土社會蛻變的過程中,原有對訴訟的觀念還是很堅固地存留在廣大的民間,也因之使現代的司法不能徹底推行。”[11]農民的現代法律意識是新農村法治建設的內在動力,是實現法治的觀念基礎,是現代法律有效運行的心理基礎,因而農民的法律意識與觀念直接影響到農村法治建設的進程。

        在我國幾千年的傳統(tǒng)“禮法”觀念里,法即權力者、刑罰,農民從內心抵觸“法治”,而其中的“禮治”又給鄉(xiāng)村秩序的穩(wěn)定提供了保障。將傳統(tǒng)“禮法”融入現代法治,并不是所謂的“以禮入法”來改變法治精神,而是取傳統(tǒng)“法治”的威懾力和傳統(tǒng)“禮治”的教化作用。如果說古代農民擁有法律意識,那便是對“法治”的畏懼、對當權者的害怕,因某某事要“要見官”、“吃牢飯”、“要殺頭”。對比起傳統(tǒng)“禮法”,現代法治需要提高農民的法律自覺意識,達到傳統(tǒng)“法治”意識中的克己奉公,同時更加注重農民以法律保護自我權利的意識引導。禮中存在的許多弊端其實也可以加以利用,如利用禮中的人情關系對法律言傳身教,把法治精神融入當地宗族家規(guī)而代代相傳,利用“官本位”的思想加強對村鎮(zhèn)干部的法律意識培養(yǎng)從而灌輸于民,等等。雖然傳統(tǒng)“禮法”意識對我國農村的法治建設帶來了一定的負面效應,但是加以正確引導,既能發(fā)揮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又能避免其糟粕之處,使法律意識成為農民的個體自覺意識,達到與外在法治范式的統(tǒng)一,從而保證新農村法治建設的內在動力。

        2.完善新農村立法。傳統(tǒng)與現代相結合,改造舊“禮法”,從內容上完善新農村立法,實現有法可依,依法治村的法治目標。農村的法治建設也必然是建立在法制保障的基礎之上,要實現有法可依,依法治村的目標,就必須從內容上完善立法。我國國土面積廣闊,城市發(fā)展水平相對發(fā)達國家來說還較低,農村人口比重及農村區(qū)域面積相當大。中國革命的成功、新中國的成立都與我國農村休戚相關,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路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也是由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掀起浪潮。因而,國家在法治建設方面也相當注重農村的改革,把農村立法放在重要的位置,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guī)制度,并且出臺具有針對性的《農業(yè)法》?!稗r業(yè)”、“農村”、“農民”問題自2003年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以來,一直被作為國家重點關注和著力解決的對象。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國家在“三農”方面有充分的法律法規(guī)作保障,那么中央也不必以文件政策來明令從之。所以,新農村立法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全,這是農村法治建設中不容回避的客觀現實。

        傳統(tǒng)意義上看,我國農村一直處于社會管理的邊緣地帶,農村法制不健全與歷史習慣有一定的關系。“禮法”治國束民的傳統(tǒng)本身沒有一整套詳細規(guī)范的體系,在農村更是沒有明文條例,大多是口口相傳、約定俗成的民間規(guī)則,或者可以說成是大多學者給予的“民間法”稱謂。廣大農民依據耳濡目染的民俗鄉(xiāng)約、宗族家規(guī)一直保持著井然有序的自治狀態(tài),不談政事,只求安居樂業(yè)。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對農民的思想觀念產生了一定的沖擊,現代法治剔除了“民間法”中不人道的部分,同時也忽略了其有利的存在面。我國在農村立法方面,多以城市立法、國外法律條文為借鑒,按照模式生搬硬套,而實際深入到農村各個方面,從農村發(fā)展、農民利益角度出發(fā)的更為細化的法制并未得到完善。另一方面,我國農村法制多以生硬的條文政策為主,對于長期適應“禮法”的農民來說顯得難以接受,而且這些法律法規(guī)并未在鄉(xiāng)村街道公示,對于不從事法律工作的人來說,難以理解和記憶,獲知途徑也十分困難。完善立法是依法治國重要方面,建設新農村法治就要求從農民的具體實際情況出發(fā),制定符合農村社會的法律,使得農民有法可依。通俗的“禮法”本身在我國農村存在著傳統(tǒng),同時“民間法”也易于理解,這是新農村法律制度建設中值得借鑒的地方。其中的鄉(xiāng)俗鄉(xiāng)規(guī)、家規(guī)族規(guī)其合理成分可以加以保留,而不合理的成分則可以在現代法治基礎加以民間化的改造。如果將傳統(tǒng)禮法與現代法治相結合,通過現代化的改造,發(fā)掘出讓農民喜聞樂見、符合農民思維理念的立法方式,就能從細節(jié)上完善農村立法,落實各項法律制度,從而構建法治和諧的新農村。

        3.推動普法教育。以禮普法,以法樹禮,從方式方法上推動普法教育,轉法治建設被動現象為互動局面。“法”是什么?在中國傳統(tǒng)農民的意識里,權利階級就是法,當官的就是法,民不與官斗,只要低著頭老實做人,守家規(guī)、族規(guī)、鄉(xiāng)規(guī),不違背三綱五常就不會犯法。農民憑借祖祖輩輩口傳道理做人和依自己直觀的認知對違法犯罪行為做出判斷,即使在文化知識空白的情況下也能做到所謂的遵紀守法。新中國成立以后,農村得到大力發(fā)展,尤其在文化教育方面,廣大農民的知識水平得到了較大提高。但是農民的法律認知水平依然很低,從根本上可以說對法律基本處于無知狀態(tài),或者說“無法”的狀態(tài)。隨著普法活動在農村的開展,廣大農民的法律認知水平和法律意識得到一定提高,傳統(tǒng)的無法律觀念也得到改善,這是我國農村普法工作的一大進步。“長期實踐證明,普法教育是一條最節(jié)約能量的道路,它不僅可以節(jié)省部分人力、物力資源,更能將法律普及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培養(yǎng)和提高更多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盵10]普法是農村法治建設的重要手段之一。

        傳統(tǒng)“禮法”中強調“不學禮,無以立”,用“禮”來約束與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從講禮儀、講禮貌、講文明、愛國愛民、遵紀守法,以達到“人則生,事則成,國則守”的成效。 禮所具有的“為仁由己”、“修身”、“慎獨”等思想觀念,從個體上強調道德學問和人生志向自主自強的重要意義;其“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12]說明道德規(guī)范人際家庭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惻隱、羞辱、恭敬、是非之四心生仁、義、禮、智之四德,從而達到“仁者愛人”的境界。這種獨特的道德教化功能比法治更有益于培養(yǎng)人們的自覺意識,去惡從善,遵規(guī)守矩,更有利于社會的長治久安。

        既然在農村保留了“禮法”這種傳統(tǒng)意識,如果以法的形式來確定“禮法”中的合理因素,使“禮”成為農民遵從的社會規(guī)范,外在提高農民的行為舉止規(guī)范和禮儀形態(tài),內里提升村民的道德素質及個人修養(yǎng)。這就為以后的立法、普法、守法提供了一種個人品質上的保障。法可以樹禮,使禮成為社會的一種規(guī)范;禮也可以普法,保障法治建設要求落實到位。把各項把法治要求融入禮中,“禮”通過日常生活轉化成日常行為,口口相傳,從而使法治精神內化成為農民的內在自覺,樹立法律信仰。由此,法治建設成為日常生活習慣,容易理解、接受,利于農民積極參與到新農村法治建設中。在農村鄉(xiāng)土社會,“禮是社會公認合適的行為規(guī)范”[11],“禮治從表面上看去好像是人們不受規(guī)律約束而自動形成的秩序。其實自動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只是主動地服于成規(guī)罷了”[11],而這種主動地墨守成規(guī)又是由社會教化形成的,所以孔子一直強調“克己復禮”。同樣的道理,把普法融入禮治之中,作為一種社會教化形式,逐漸形成一種社會習慣,就能將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被動現象轉為主動局面,讓人們自覺的學習法律知識,在普法中形成一種互動的局面,從產生一種無“法”而處處是法的社會現象。

        四、結束語

        “禮法”中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禮儀禮節(jié)是中華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具有約束行為、提高個人素質的作用。法是事后的處罰,使人產生畏懼而約束行為,禮是事前育人,通過道德禮儀,使人潛移默化的遵從。我國新農村法治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雖然與傳統(tǒng)“禮法”有關,但持續(xù)幾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也不能因此而抹殺,并且“禮法”中存在著許多積極有利的因素。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歷史的積淀,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源泉,一代代中國人秉承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狀態(tài)與道德面貌,致力于中華民族的發(fā)展。立足傳統(tǒng),把“禮法”與現代法治有機結合,從我國農村的實際出發(fā),完善新農村民主法治,建設鄉(xiāng)風文明的和諧新農村,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國維.觀堂集林·釋禮[M].北京:中華書局,1959:290.

        [2]勾承益,李亞東譯注.《論語》白話今譯[M].北京:中國書店,1992:12-115.

        [3]楊寬.古史新探[M].北京:中華書局,1965:308.

        [4]楊伯峻.春秋左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1:76.

        [5][東漢]許慎.說文解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483.

        [6]李民,王?。涀g注·尚書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399.

        [7]高長山.荀子譯注[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28-488.

        [8]來新夏,王連升.史記選注[M].濟南:齊魯書社,1998:452.

        [9][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姚仁權編譯.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199.

        [10]吳學琴,王兆良,方章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92.

        [11]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47.

        [12]楊伯峻譯注.孟子譯注[M].臺北:五南圖書出版,1992:125.

        *通信作者:黎元生(1974—),男,福建上杭人,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區(qū)域生態(tài)公共治理研究。

        網絡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50602.2022.003.html

        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5,9(3):28-33

        http://xb.ynau.edu.cn

        ISSN 1004-390X; CN 53-1044/S

        E-mail:ynndxbsk@qq.com

        猜你喜歡
        禮法法治建設新農村
        禮法之治與泰始律令
        法律史評論(2019年2期)2019-05-21 01:01:24
        禮法文化中的“情實”問題及其巫術淵源
        法律史評論(2019年2期)2019-05-21 01:01:20
        晏子論禮
        山東畫報(2018年7期)2018-05-14 15:16:25
        蘇軾的禮法融合及其意義
        法律史評論(2017年0期)2017-07-09 03:44:00
        構建和諧社會的思考
        法制博覽(2016年12期)2016-12-28 18:30:44
        論高校法學院系與新農村在法治建設中的耦合互動
        金融機構應在建設新農村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研究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8:36:30
        以“五個常態(tài)化”為核心的供電所法治建設
        創(chuàng)新民間美術傳承模式 生態(tài)式發(fā)展新農村文化建設
        戲劇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14:30
        習近平法治思想對黨法治建設的新貢獻
        考試周刊(2016年82期)2016-11-01 12:37:41
        蜜桃视频免费进入观看| 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18禁| 日本老熟欧美老熟妇|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码无人客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人妻少妇一二三区| 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99re| 午夜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黄|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a| 国产美女高潮流白浆免费视频| 久久www色情成人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亚洲永久精品|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奶水99啪| 少妇性l交大片| 五月婷婷影视| 中文字幕亚洲乱亚洲乱妇| 国产的自拍av免费的在线观看 | 艳妇臀荡乳欲伦交换在线播放| 91爱爱视频| 扒开非洲女人大荫蒂视频|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四虎| 日日碰狠狠躁久久躁96avv | 久久综合加勒比东京热| 国产精品人妻熟女男人的天堂|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三区|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香| 精品少妇爆乳无码aⅴ区| 亚洲女同性恋激情网站| 亚洲色图片区|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一 | 日本护士一区二区三区高清热线|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51麻豆cm传媒| 高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国产精品久久天堂| 无码中文亚洲av影音先锋| 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