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2日,在美國“密蘇里”號巡洋艦上,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日本無條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國政府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確認。第二天,也就是9月3日,中國舉國歡慶,國民政府確定這一天為紀念日。
70年后,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fā)展,中國已經成為經濟大國,在國際地位上大大提高。然而,長期以來,中國國民卻沒有相應的大國心態(tài),積貧積弱的基因一直影響我們的心理。我們會因為泰國飛機因雨晚點在機場唱國歌、拒絕登機……在許多中國人的心底深處,受害者心態(tài)、弱者心態(tài)始終揮之不去,這也和教育、宣傳上太過于注重曾經的恥辱有關。大張旗鼓地紀念勝利日,持續(xù)地進行紀念,可以逐漸改變國民的弱者心態(tài),塑造自信的大國心態(tài)。
一個不可更改的事實是,70年前我們贏得了那次戰(zhàn)爭?;仡櫄v史,美國的援助和參戰(zhàn)固然重要,但根本原因還是在于中華民族的頑強抗戰(zhàn);沒有這些援助,戰(zhàn)爭的時間會拉長,但勝利終屬于我們。我們過分地重視恥辱,于是乎,鬼子、漢奸充斥熒屏。而我們須知,日本崇尚強者、美國也崇尚強者,凄慘的故事固然動人,但勝利和貢獻更能讓全世界認識到中華民族的力量。為了這勝利不被遺忘,我們必須銘記這勝利的喜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