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誼
(寧波維科聯(lián)合貿易集團有限公司)
近年來,銀行實物黃金租賃業(yè)務逐漸受到了黃金生產加工型企業(yè)、需要融資的貿易型公司等企業(yè)的關注。通常情況下,生產型企業(yè)租賃黃金主要用于生產加工,因此租賃黃金主要作為存貨管理,而貿易型公司則主要用來作為一種融資手段,以滿足其對資金的需求,因此有別于生產型企業(yè)的現(xiàn)貨管理。同時,貿易型公司租賃黃金是在貿易公司期貨戶增加黃金持有頭寸,屬于虛擬形式,再通過交易系統(tǒng)交易黃金獲取資金,因此既有別于其他企業(yè)的一般性貨品的融資租賃業(yè)務,也有別于向銀行的流動資金借款,這導致其會計處理和相應的稅務處理也有所不同。結合筆者工作經驗,現(xiàn)就貿易公司從事黃金租賃業(yè)務所涉及的會計及稅務處理作以下探討。
實物黃金租賃業(yè)務是指符合規(guī)定條件的法人客戶在銀行授信額度內或交存一定比例保證金,向銀行租賃黃金,租賃期限一般為半年或一年,并按照合同約定以人民幣形式到期或固定期限支付租賃費,到期歸還等量等質黃金的業(yè)務。一般情況下,貿易型公司不擁有上海黃金交易所(以下簡稱:上金所)會員資格,需通過銀行會員代理來實現(xiàn)交易,貿易公司通過買賣賬戶黃金持有頭寸為公司融通資金,到期企業(yè)通過上金所會員服務系統(tǒng)實現(xiàn)交付、歸還所租賃的黃金。
為規(guī)避黃金的市場波動價格,企業(yè)一般會通過兩種方式規(guī)避金價的波動風險,一種是向銀行做一筆同期限的黃金買入價的遠期合約,到期以合約約定價購入,鎖定了該筆業(yè)務的融資成本;另一種是租入黃金后,公司通過開倉買入期限相當的期貨合約進行保值,到期買金還金、平倉期貨合約,實現(xiàn)市場盈虧相抵。同一業(yè)務后續(xù)操作不同引起的會計處理有所差別。
企業(yè)黃金租賃業(yè)務取得黃金不是為了取得實物而是為了融資,租賃后立即銷售獲取資金,且訂立的租入黃金協(xié)議也不同于正常的采購合同,故黃金銷售不作為營業(yè)收入,黃金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屬于一項交易性金融資產,歸還黃金履行隨市場價格波動的償還義務,應劃分為一項交易性金融負債。在黃金從金融機構租入和售出期間,因價格波動引起的損益,應計入“投資收益”,計征金融產品營業(yè)稅。
1.增值稅。黃金交易所會員單位通過黃金交易所銷售標準黃金,未發(fā)生實物交割的,免征增值稅,貿易企業(yè)售出黃金向上金所開具增值稅普通發(fā)票,上金所按交割結算價向賣方提供《上海黃金交易所結算聯(lián)》,貿易企業(yè)提供相關資料向當地國稅做增值稅免稅備案。到期購入黃金償還銀行,上金所向企業(yè)開具《上海黃金交易所發(fā)票聯(lián)》。
2.印花稅。由于黃金租賃業(yè)務是通過運用金融工具及其衍生產品獲取的資金,有別于財產租賃和銀行借款,因此到期支付給銀行的租賃費不是租賃性質的費用而實質是一項財務利息,但又并不是因為銀行借款方式而支付的利息,因此印花稅上難以找到與此業(yè)務完全相一致的稅目。按照《印花稅暫行條例》規(guī)定,現(xiàn)行印花稅只對條例列舉的憑證征收,沒有列舉的憑證不征稅。
目前,大多數貿易型企業(yè)運用黃金租賃業(yè)務融通資金的后期黃金價格風險控制,主要通過向銀行購入遠期合約鎖定還金價格和自行套期保值買入期貨合約兩種方式。
遠期合約是交易雙方簽訂在未來某一特定時間,以某一特定價格買賣某一特定數量、質量的金融資產或實物資產的協(xié)議,是交易雙方簽訂而非通過眾多的市場參與者競價得出。一般來說,遠期合約均以最終的實物交割或差價清算進行了結,極少有中途轉手的,區(qū)別于期貨合約,從合約交割方式上看,不具有兩個市場互沖的行為,企業(yè)不持有現(xiàn)貨不需在現(xiàn)貨市場買賣,而僅是在約定日以約定價了結合約、履行對金融機構的還款義務。所以不應指定為套期工具,其鎖定的遠期黃金買入合約,不需記賬而僅備查登記,所負有的遠期償付義務,應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金額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調整交易性金融負債的賬面價值。
表1 黃金價格示意表 單位:元/克
例:某貿易公司為增強公司資金的流動性、降低資金成本,在某銀行增加授信項,于2014年4月1日向中行申請租入黃金100千克,當天上金所交易價為247元/克,租期為1年,到期歸還等量等質黃金,租賃費率為3.5%,并購入在2015年3月31日以253元/克采購100千克的遠期合約。該公司在次日以247.5元/克出售,獲取資金2 475萬元(如表1)。
相關會計處理可使用兩種方法:一是按業(yè)務發(fā)生順序逐筆作會計分錄,在年末一并結轉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到財務費用;二是在租賃后即做遠期鎖定還金購入價格,將兩端價差作為財務費用處理,并在融資期間分攤。筆者認為,第一種方法傾向于考慮金融工具屬性;第二種方法固化了融資成本,每月以財務費用方式分攤或計提黃金遠期升水價來處理,更能匹配收益與費用,更能客觀反映企業(yè)當期經營效益。
1.年末一并結轉公允價格變動損益的會計處理
(1)租入100千克黃金。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 24 700 000貸:交易性金融負債 24 700 000
(2)出售100千克黃金,收益額5萬元當期繳納營業(yè)稅及其附加稅費。
借:其他貨幣資金 24 750 000貸:交易性金融資產 24 700 000
投資收益 50 000
(省略繳納營業(yè)稅金及附加會計分錄)
(3)租入黃金過戶、交易手續(xù)費等,支付銀行0.5萬元。
借:財務費用 5 000貸:銀行存款 5 000
(4)購入100千克黃金一年期的遠期合約,備案登記2015年3月31日以合約價253元/克購入100千克。
(5)每月的分攤租金86.45/12月=7.2(萬元)。
借:財務費用 72 000貸:其他應付款-某銀行 72 000
(6)每月按市場公允價值調整金融工具,假設到12月31日公允價值為252元/克。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500 000貸:交易性金融負債 500 000
(7)通過鎖定遠期購入價后,金融工具對財報的影響:
2014年末,該項業(yè)務對財務報表的影響。資產類項目:其他貨幣資金+2 475萬元;負債類項目:交易性金融負債2 470+50=2 520(萬元),所有者權益項目:凈利潤-45萬元。
(8)次年到期購入100千克黃金,市場價為254元/克,以鎖定遠期價253元/克成交。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00 000貸:交易性金融負債 200 000借:交易性金融負債 25 400 000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0 000其他貨幣資金 25 300 000
本年一并結轉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到財務費用:上年-50+本年(-20+10)=-60萬元轉出,應作為融資成本部分。
借:財務費用 600 000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600 000
(9)還金過戶、租賃費[7.2×11=79.2(萬元)]、交易手續(xù)費等,支付銀行86.95萬元,了結此筆業(yè)務。
借:其他應付款——某銀行 792 000
財務費用 775 00貸:銀行存款 869 500
(10)企業(yè)融資綜合計算如下:
融入資金=100×1000×247.5=2 475(萬元)
綜合融資成本=黃金租賃費用+黃金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也可以說是遠期升水)+黃金買賣過戶手續(xù)費=2 4700000×0.035+100×1 000×(253-247)+10000=147.45(萬元)
綜合融資年化利率=147.45/2 475=5.96%
2.價差直接作財務費用并分攤的會計處理
(1)~(3)會計處理與上文一致。
(4)購入100千克黃金一年期的遠期合約,備案登記2015年3月31日以合約價253元/克購入100千克。
(5)2014年4~12月每月分攤租金[7.2×9=64.8(萬元)]及遠期合約升水價[(253-247)×10/12×9=45(萬元)],合計109.8萬元,基于該金融工具的遠期鎖定價的特殊性質,年末不需對金融工具進行公允價值調整。
借:財務費用——利息 1 098 000貸:其他應付款——某銀行 1 098 000
(6)2015年1~3月每月分攤租金[7.2×3=21.6(萬元)]及遠期合約升水價[(253-247)×10/12×3=15(萬元)],合計36.6萬元。(7)次年到期履約購入還金,通過上金所會員服務系統(tǒng)進行黃金租借過戶給某銀行。
借:財務費用——利息 366 000貸:其他應付款——某銀行 366 000
借:交易性金融負債 24 700 000貸:其他貨幣資金 24 700 000借:其他應付款——某銀行 1 464 000財務費用——利息 5 000貸:銀行存款 1 469 000
套期保值是為回避價格上漲或下跌的風險,先在期貨市場買或賣與其將來在現(xiàn)貨市場上賣或買的現(xiàn)貨商品數量相等、交割日期相同或相近的以該商品為標的期貨合約,當該套期保值者在現(xiàn)貨市場上買或賣現(xiàn)貨商品的同時,將原來買進的期貨合約對沖平倉,從而為其在現(xiàn)貨市場買或賣商品的交易進行保值。
有少數企業(yè)對租賃黃金采用套期保值方式,即購入與租賃期相當的空頭期貨合約,以抵消未來到期向銀行購入黃金的市場價格波動風險。假如該商品期貨合約未指定為套期工具,其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損失或收益,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如套期預期高度有效,且符合企業(yè)最初為該套期關系所確定的風險管理策略。預期交易很可能發(fā)生,且企業(yè)最終面臨影響損益的現(xiàn)金流量變動風險,應屬于現(xiàn)金流量套期。套期工具利得或損失應當直接確認為所有者權益,在金融負債影響企業(yè)損益的相同期間轉出,計入當期損益。
表2 黃金價格示意表 單位:元/克
再如上例的貿易公司,在租賃黃金后,未與某銀行簽訂遠期合約,而是在期貨市場開倉,買入空頭期貨AU1503合約(見表2)。
同步會計處理如下:
1.租入100千克黃金。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 24 700 000貸:交易性金融負債 24 700 000
2.出售100千克黃金,租入與售出日價格波動差額計入金融工具的投資損益并繳納相應營業(yè)稅及其附加稅費。
借:其他貨幣資金 24 750 000貸:交易性金融資產 24 700 000投資收益 50 000(省略繳納營業(yè)稅金及附加會計分錄)
3.選擇恰當月份建立空頭期貨合約,一般期貨市場各品種都有交易量活躍的主力合約,選擇距離現(xiàn)貨交易時間相當的期貨合約,以便兩市場價格波動相近,達到期現(xiàn)套保的效果?,F(xiàn)金流量套期工具當日公允價值為0,所以套期工具為0,不入賬。
4.租入黃金過戶、交易手續(xù)費等,支付銀行5千元。
借:財務費用 5 000貸:銀行存款 5 000
5.每月分攤租金86.45/12月=7.2萬元。6.期末進行租入黃金公允價值調整
借:財務費用 72 000貸:其他應付款——某銀行 72 000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500 000貸:交易性金融負債 500 000借:套期工具 550 000貸:資本公積——其他——套期工具550 000
2014年末,該項業(yè)務套期保值對財報的影響,資產類項目:其他貨幣資金+2 475萬元,其他流動性資產(套期工具)+55萬元,負債類項目:其他流動性負債2 470+50=2 520(萬元),所有者權益項目:資本公積+55萬元,本年利潤-50+5=-45(萬元)。
7.租賃到期日從銀行購入黃金100千克,市價253元/千克,一次性支付租金[7.2×11=79.2(萬元)]及還金過戶費、手續(xù)費等0.5萬元,共計86.9萬元。
借:交易性金融負債 25 200 000貸:其他貨幣資金 25 300 000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0 000借:財務費用——利息 600 000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600 000借:財務費用——利息 77 500其他應付款——某銀行 792 000貸:銀行存款 869 500
8.平倉期貨合約。
借:套期工具 100 000貸:資本公積—其他—套期工具 100 000借:其他貨幣資金 650 000貸:套期工具 650 000
9.轉出套期工具確認的所有者權益到當期損益(55+10)萬元,抵消金融工具向銀行購入的黃金升水額。
借:資本公積——其他——套期工具 650 000貸:財務費用——利息 650 000
10.企業(yè)融資綜合計算如下:
融入資金=100×1 000×247.5=2 475(萬元)
套期保值盈虧額=現(xiàn)貨市場的盈虧+期貨市場的盈虧=(-50-10)+(55+10)=5(萬元)
綜合融資成本=黃金租賃費用+黃金買賣過戶手續(xù)費+套期保值盈虧相抵額=2 470×0.035+1-5=82.45(萬元)
綜合融資年化利率=77.45/2475=3.33%
從本例看,使用期貨合約的反向操作對沖現(xiàn)貨市場的價格波動,在市場理想平衡狀態(tài)下較第一種買入遠期合約更為劃算,但實際在期現(xiàn)市場特別是所在的期貨市場受國際大環(huán)境影響,合約價格波動風險很大,需要熟悉期貨市場的操盤手操作,才能更好地把住兩個市場的價差,企業(yè)當謹慎操作,充分評估企業(yè)的抗風險能力。
通過遠期合約和期貨合約形式做的避險,是在黃金租賃業(yè)務基礎上再做的一筆融資保值,可以視為兩筆業(yè)務,期貨合約與遠期合約比較,期貨合約是隨市變動價格,避險效果不確定,只有在合約到期了結后才能確定綁定的融資成本,故每個會計期間應調整金融工具和期貨合約的公允價值,到期再兩項相抵了結該項業(yè)務。
[1]劉鴻儒.金融期貨[M].中國金融出版社.
[2]賈煒瑩.中國上市公司衍生工具運用研究[M].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3]約翰季格森,韋德漢森.黃金投資從入門到精通M].人民郵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