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傾城
我曾對他們投去輕蔑的一瞥。
是多年前,在小三峽。大寧河水青青如雨,船只駛過后的水面,浪花涌動,波光粼粼,似風(fēng)中不斷抖動的大幅絲綢。兩岸蒼翠欲滴的山,緩緩圍攏,仿佛近在咫尺,伸手便可以觸及。而在山的最高處,有我從沒見過的最干凈最高遠(yuǎn)的天空。
這樣的水色山色天色,讓大二女生簡單的心,在剎那間便蓄滿了山的青和水的藍(lán),心里的震動,一直一直地波光瀲滟。
然而回頭間我發(fā)現(xiàn),同船的大部分旅客都睡著了。水光陽光的陰影在他們的臉上交織,他們卻睡得莫知莫覺,好像他們高額的旅游費用就是用來睡覺的。
不懂得那些熟睡的臉孔,不明白如此的美色當(dāng)前,怎么竟會有人無動于衷,因而不解里便包含了鄙夷,想:有些人或許天生對美沒有感覺,他們的靈魂遲鈍。
今年夏天,很偶然的機會,我去了毛烏素沙漠,最后幾天,宣布要到一個叫紅堿淖的地方。
淖,是蒙古語中湖的意思;堿,表示水質(zhì)含堿;紅,晚霞中湖水的顏色吧。紅堿淖,便是沙漠中的一個大湖。
初聽時便是無法出聲的驚奇:沙漠與水的距離,應(yīng)該是比天堂離地獄的距離更遠(yuǎn)的吧;沙漠中的湖泊,也應(yīng)該比患難中的愛情更為珍貴的吧。我聽見自己心里無法抗拒的渴望。
便去了。穿過沙漠,到處都是深坑和巨大的裂縫,仿佛曾經(jīng)天崩地裂留下的遺跡,面包車躲著這些坑,找最像路的地方走,一路顛簸,卷起漫天的沙塵,窗外,是高原上格外毒辣熾熱的陽光,劈頭蓋臉地射過來。我整整坐了一天的車,滿身滿臉的灰沙,疲倦到了極點。然而想著那湖,想象著它如深閨女子的寂寞與華美,覺得任何代價都是值得的。
那湖,是真的美麗。
我們到達的時候是黃昏。夕陽西下,風(fēng)起云動,滿天彩霞倒映在湖水里,仿佛半個湖都在燃燒變幻,而另外半個湖,卻仍是海的安靜蔚藍(lán)——紅堿淖,竟是出乎意料的大,一眼望不到盡頭。當(dāng)我走向湖邊,金色的細(xì)砂磨著我的足心,咸而濕潤的風(fēng)掠過我凝結(jié)了沙塊的發(fā),在我的面前,靜靜呈現(xiàn)的,是海一樣廣大的紅堿淖,而我的背后,依然是落寞的黃沙。
我明明確知這是大自然的神跡,我明明清楚第二天就要離去,我明明被它的美麗深深撼動——但是坐在湖邊,我努力睜大眼睛,卻仍然不可抗拒地睡著了。
等我驚醒的時候天當(dāng)然已經(jīng)黑了。就在我后悔不迭而且深深自責(zé)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多年前,在小三峽的船上,我曾經(jīng)對那些睡著了的游客投去怎樣的眼光。
并不是紅堿淖的美遠(yuǎn)遜于小三峽,只是當(dāng)年的我,和今天的我,已經(jīng)隔了四年的時光。時光,將當(dāng)年心中充滿愛和美的幻想的大學(xué)女生,變成了一個最平凡的女人。
年輕時代的心,是水晶做的,只要一點點光的照耀,就可以立即折射出萬道瑰麗的七彩光環(huán)??墒悄菢拥男?,在生活里到處遇到的都是利器和棱角,即使不至于破碎,也漸漸地布滿擦傷的痕跡,被磨得起毛,永遠(yuǎn)失去了它的晶瑩。
童年時心愛的游戲,被第一朵玫瑰點綴過的青春,所有單純快樂的喜悅,不都是這樣,被我們遺忘在時光的背后,再也不能撿拾嗎?而即使一切可以重來,又要到時間的哪個角落,才能找回那個打了一個學(xué)期工攢路費,甘心吃一路方便面,卻仍然心中喜悅,被美深深蠱惑的女孩呢?
所以注定了錯過,就像盲人注定要錯過每一朵花。
入夜的紅堿淖有深紫柔軟的天空,面對著那大片模糊的湖水,我深深地知道,今生今世,再也不能有當(dāng)年初遇小三峽的心動,就好像人的一生,只能有一次最初的戀情。
夜越來越深了,我起身回房,路上,聽見遙遠(yuǎn)的地方有風(fēng)的聲音,那是從沙漠里傳來的吧。而我卻在剎那間看到,那廣漠荒涼的,時光的沙漠。
“時光沙漠”?是把“時光”比作“沙漠”嗎?標(biāo)題即設(shè)下懸疑。
以“風(fēng)中不斷抖動的大幅絲綢”狀貌擬形,讀來形象生動。
“波光瀲滟”是移用也是比喻——比“心里的震動”,是一個新奇有味的妙喻。
閱讀至此,我們明了了首段所說的“投去輕蔑的一瞥”。
先極力渲染內(nèi)心的“渴望”。
“疲倦到了極點”,為下文伏下一筆。
突出紅堿淖因有了“落寞的黃沙”作為背景,其魅力倍增。
與前文——第一至第五段所敘內(nèi)容相聯(lián)系。
“四年”,其實不算長;而改變,不可謂不大。
“水晶”“利器和棱角”“痕跡”“起毛”,均為比喻?;療o形為有形。
有遺憾,有感喟,有不堪回首的落寞……這一切都發(fā)自肺腑。
耳畔之沙與心靈之沙融為一體,自然點題。
片段點評修改二則
【學(xué)生原稿一】
NBA巨星喬丹,以精湛的球技、頑強拼搏的精神,贏得了世人的尊敬與崇拜。喬丹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當(dāng)年,喬丹所在球隊中有個年輕球員叫科爾,他很有潛力但狂妄自大,一天到晚吹噓自己會打敗喬丹,說一些讓喬丹無地自容的話。喬丹聽到后并不生氣,反而經(jīng)常鼓勵科爾。有一次他對科爾說:“我相信你一定能超過我,因為你技術(shù)上有很多優(yōu)點。你左右手都可輕松上籃,而我只能用右手;你三分球投得很準(zhǔn),而我有時會有失誤……你一定會做得比我好!”喬丹一番真誠的話語,深深打動了科爾,他為自己以前的行為后悔不已。從此他和喬丹成了好朋友。幾年后的NBA新秀賽上,科爾打破了喬丹保持的單場最高得分,兩人相擁在一起,熱淚盈眶。是啊,人類不同于狼群,狼選擇了競爭,就不會“有情”;人類選擇了競爭,但同時也可以擁有關(guān)愛。
——節(jié)選自章婷的《狼的選擇·人的選擇》
【教師點撥修改】
作為一篇議論性散文的局部,以上語段缺點有二:一是對喬丹的故事引述過多而未作剖析。修改措施:刪去“說一些讓喬丹無地自容的話”和“他為自己以前的行為后悔不已”,然后在“熱淚盈眶”之后補寫:“喬丹的行動讓我們懂得了在競爭中也可充滿濃濃的溫情,溫馨的人情味讓人們在競爭中學(xué)會寬容互助,共同進步?!倍谴掖沂帐茨茏龅角槔砑?zhèn)?。修改措施:在“但同時也可以擁有關(guān)愛”后另寫一段文字,比如:“人情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情上的關(guān)懷、體貼,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增強了你參與競爭的實力。當(dāng)我們踏上社會,競爭將始終圍繞在我們周圍,我們無法逃避,只能去面對。那么,家人的鼓勵、支持,朋友的幫助、支援,都是你投入競爭并贏取勝利的資本之一。即使在你失敗后,人情也為你營造了一個避風(fēng)港,可以讓你撫平傷口,養(yǎng)精蓄銳,繼續(xù)去拼搏、競爭?!边@樣一完善,闡明了人情還有利于增強你“參與競爭的實力”,讀來就有很強的啟發(fā)性。
【學(xué)生原稿二】
思維總是有其局限性,處于不同歷史階段的人們,或許在大部分場合下,彼此的思想難以溝通,難以理解。唯有美,是古今中外所共有的。美的神秘與魅力,是一股強大的力量。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至今已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無論是誰,看到蒙娜麗莎那張變幻莫測的臉,都會被她散發(fā)的美的氣息所折服。無數(shù)人,想弄清楚為什么她看起來仿佛在笑又仿佛面無表情,研究了很久,也只得到一個模糊的結(jié)論。我想說,在美的面前,何必呢?
所以,讓我們?nèi)ジ惺苊腊伞?/p>
——節(jié)選自王宇軒的《美的力量大于思想的力量》
【教師點撥修改】
首先,表達有點絕對化——在肯定“美的力量”的同時,過于貶低了“思想的力量”。其次,例證“思維總是有其局限性……美的神秘與魅力,是一股強大的力量”,但說理的力度不夠,分量略顯不足。
試作如下改動:
凡思想理論,都是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但總有其局限性,有時難以為不同的人所理解。【改“大部分場合”為“有時”,用詞貼切?!亢玫乃枷胱非竺魑?,而好的藝術(shù)也許略帶朦朧,朦朧之美,魅力無窮?!局苯颖容^“思想”與“美”的特點?!课乃噺?fù)興時期思潮涌動,而一代巨匠達·芬奇留給世人的最有價值的瑰寶,是畫作《蒙娜麗莎》??匆娺^《蒙娜麗莎》那張變幻莫測的臉的人,都會被她散發(fā)的美的氣息所折服。為什么她看起來仿佛在笑,又仿佛并沒有笑?人們對此研究了很久,只得出一些模糊的結(jié)論。由此看來,思想的力量的確偉大,但終究敵不過美的化身。只有美的力量,才能使我們參透世間萬物,領(lǐng)略人間萬般旖旎。
讓我們感受美吧!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的力量,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力量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美,讓美的力量承載我們的生活吧!【注意補入有關(guān)語句,以歌頌“美的力量”,收束不像原來那樣倉促?!?/p>
【總評】
這是一篇構(gòu)思新巧的散文。文章先描寫“我曾對他們投去輕蔑的一瞥”這段經(jīng)歷,通讀全文便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處理,與后文寫“我”風(fēng)塵仆仆、費盡心力到達紅堿淖,面對紅堿淖這沙漠美景竟然睡著了作對比,不僅表達了“我”對自己昔日無知的愧疚,更揭示出隨著時光流逝,人的感情變得遲鈍、心靈不再如年輕時敏感的主題。而從結(jié)構(gòu)上看,“我曾對他們投去輕蔑的一瞥”一語,則與第十三段的“我突然想起了多年前,在小三峽的船上,我曾經(jīng)對那些睡著了的游客投去怎樣的眼光”遙相呼應(yīng)。
?同時,這又是一篇耐人咀嚼、引人深思的佳作。比如篇末處說“而我卻在剎那間看到,那廣漠荒涼的,時光的沙漠”,句中“時光的沙漠”,實際指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年輕時代單純的心因生活的磨礪而變得粗糙起來。作者有關(guān)時光真的可以讓人心少一分感動,讓人生變得蒼白而缺少美麗的色彩的感慨,可謂“新異的滋味和獨得的秘密”。
?綜觀全篇,描摹細(xì)致動人(例如第十一段,從視覺、觸覺等角度展示了紅堿淖之美),又善于寓理于事,很容易引發(fā)讀者的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