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先德
(安徽省濉溪縣鐵佛中心學校,安徽 濉溪 235157)
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趙先德
(安徽省濉溪縣鐵佛中心學校,安徽 濉溪 235157)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信息技術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到初中物理的教學中,為學生們帶來更豐富的資源和全新的體驗,利用信息技術使原本枯燥的物理問題清晰化,具體化,推動物理實驗課堂向更科學化,專業(yè)化方向發(fā)展,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輔助老師更好的傳授知識。
信息技術;實驗探究模式;初中物理;教學指導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學習中起到了非常大的成果,學生對課本上的一些枯燥的實驗不能夠很好的理解,而課堂上短暫的時間又不能滿足每個實驗案例都可以去實驗室做,所以很多實驗學生根本接觸不到,忽視了對學生物理思維的培養(yǎng),學生也缺少創(chuàng)新意識。自從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聯(lián)系在一起之后,老師可以通過課件演示的方式把實驗步驟和細節(jié)完整的展現(xiàn)給學生們,也節(jié)約了很多時間,并且對抽象的概念都能有具體的演示。
例如在《聲音的特性》這一章節(jié)中,老師通過信息技術全方位的展示不同聲音的類型來幫助同學們理解,用信息技術的方式展現(xiàn)不同物體擊碰所發(fā)出的不同聲音,并且表示出振幅,音調(diào),以及響度之間的區(qū)別和差異,還可以用音色的不同進行對比,并且在課件上進行完整的記錄,充分展現(xiàn)出聲音的特點和不同,給學生們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也幫助學生近一步理解抽象的概念。
2.培養(yǎng)學生物理思維。
初中的物理學習是打基礎的好時機,在課堂中,老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單純的物理知識和概念,還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物理思維,而不能像傳統(tǒng)教育一樣只是不停的講而不注重效果和反饋,讓學生被動學習,這樣會讓學生漸漸失去對物理的興趣,通過信息技術的介入也會改變以往初中物理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學會創(chuàng)新的思維模式,敢于嘗試,并且慢慢養(yǎng)成用物理思維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讓學生對物理有嶄新的認識并且初步具備物理模型的思維框架。
比如在講電路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的時候,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方式進行演示,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老師僅僅用畫圖的方式來連接不同的開關并不能用具體的方式解開學生心中的疑惑,而用信息技術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對三者之間有更清楚的認識,例如可以分析每個房屋家庭里面電路的布置,怎么樣才能通電,并且詳細演示串聯(lián),并聯(lián)之間的關系,什么情況燈可以亮,什么情況燈不可以亮,都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方式展現(xiàn)給學生們,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問題,并且通過對物理實驗和日常生活的具體聯(lián)系,使得學生明確物理確實在存在在生活中的,可以是無處不在走出書本的,由此更好的幫助學生形成物理的思維模式,碰到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卻不知道原理的情況,可以用物理的方式和角度分析問題,也能推動學生更好的學習物理知識。
1.發(fā)現(xiàn)學生物理興趣點。
對于初中學生在物理的過程中,有一些傳統(tǒng)教育無法呈現(xiàn)的知識點,也讓學生沒有辦法真正的理解具體問題產(chǎn)生的方式和變化的原因,而信息技術介入到課堂中,會幫助學生更清晰的領會概念的真正含義和如何運用,也會有更多的收獲,在視覺,聽覺,嗅覺的多重刺激下,學生會被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方式吸引,也變成自主學習的方式愿意接受并且理解概念的引申含義,信息技術用更加直觀的方式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也把物理更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出來,原本死板的問題都變的更加靈活生動,也激發(fā)了學生對物理興趣點的關注。
有一些學生之所以對物理會有抵觸排斥的心理,就是因為物理過于抽象不能直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而信息技術會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改善這個問題,從而達到幫助學生更好的分析理解問題,每一次演示的實驗都能讓同學發(fā)現(xiàn)物理并不僅僅是存在于書本之中的,從而找到適合學習物理的學習方法,也更好的增強了學生對于實踐的向往,在課堂上,老師通過信息技術的方式播放了整個實驗需要準備的器材和實驗的具體過程和步驟,課下老師可以留一個自主作業(yè),讓學生回家根據(jù)課上的記憶對課件中播放的實驗演示一遍,可以更好的加深同學們的印象也能刺激學生們的興趣點,由此達到一個更高層次的物理學習的展開。
2.超越學生傳統(tǒng)思維方法。
因為學生對物理學習產(chǎn)生了興趣,便會不斷進行探究,實踐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會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也會讓學生有更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持續(xù)程度。學生對于物理的抵觸情緒逐漸消退,反而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最關鍵的因素就是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讓學生們超越了對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認知,對物理的學習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看法,讓學生愿意接觸物理也愿意不斷的動手實驗從而達到教科書中傳達的內(nèi)容。
例如在《升華和凝華》的學習中,不再是傳統(tǒng)思維方式之下,老師反復念概念,指導學生被知識點,而是可以用信息技術的全新方式讓學生親眼看到“吉林霧凇”以及“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奇妙景象,甚至可以演示出窗花的形態(tài)以及分布方式,可以用小視頻的方式展現(xiàn)出升華,凝華,融化的具體過程和不同時期的不同形態(tài),可以在更深的層面對概念進行剖析和理解,并且可以舉一些生活中類似的具體例子,讓學生自主的展開討論,并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方式印證他們的疑問,讓學生們可以帶著問題聽課,并且形成互相監(jiān)督的方式學習物理知識。
隨著信息技術在物理課堂中的大幅度應用,極大的豐富了課堂的資源,并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物理思維方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們對物理學科的積極性有著明顯的提升,也有很多學生自發(fā)的開始熱愛物理實驗,并且用實驗不斷驗證學習知識的正確性,做到真正的融會貫通掌握,信息技術促進了初中物理在教學方法上的巨大飛躍。
[1]李國輝. 解析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 生物技術世界,2013,12:78.
[2]劉復霞. 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18:144.
[3]孫宏志,解月光. 信息技術應用有效性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以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為例[J]. 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02:31-36.
G633.7
A
1671-864X(2015)11-0053-01
趙先德,男(1976-10),安徽濉溪人,現(xiàn)工作單位為安徽省濉溪縣鐵佛中心學校,中學一級教師職稱,主要研究方向為初中物理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