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鳳
(重慶市鋼城實驗學校,重慶 404100)
淺談如何優(yōu)化初中地理教學質量
李曉鳳
(重慶市鋼城實驗學校,重慶 404100)
地理是初中學生接受初中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其知識構成對初中學生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幫助,面對教育體制的改革,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果,是初中地理教育的重要目標。本文就針對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果進行探討。
教學效果;新課程
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中,地理教學是提高學生人文修養(yǎng)的重要學科。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如何優(yōu)化地理教學成為地理教師首要考慮的問題。
初中的地理課程主要就是讓學生了解、熟悉并且可以掌握運用鄉(xiāng)土地理、世界地理、中國地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一門地理基礎知識課程。初中學生只不過都是青少年,他們對地理學科的知識了解和掌握的是少之又少,因此,初中地理學科地位的問題不容忽視,要采取措施把初中的地理學科提上日程,放在主科的位置上。身為一名初中地理教師,首先,教師自身就要高度重視起自己的教學工作,認識到地理學科對學生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在講課中灌輸地理學科的重要性。比如,告訴學生在人們外出游玩時是需要有相對應的地名、方位、景點知識,需要了解當地的氣候,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等等,這樣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地理學科的重要性;還可以讓學生明白現代社會任何一個職業(yè)都能夠用到地理學科的知識。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到地理學科的重要性,從而間接地使學生家長也能夠認識到地理學科的重要性,引起學生家長對地理學科的重視,用新眼光去看待初中的地理課程。
電化教學是利用幻燈機、錄像、電影等各種電教手段來幫助學生認識復雜的地理事物。
(一)化靜為動。地理現象中很多都是動態(tài)的,如地殼運動等,其漫長的演變和運動過程使人感到抽象又無法察覺它的變化,是教學中的難點所在。但如果通過幻燈或錄像可化靜為動,讓學生直接感覺到地理現象的發(fā)生演變過程。
(二)化虛為實。比如,在講西南邊陲的特色旅游區(qū)——西雙版納時,我就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嘗試。在A班采用老方法逐一地講解每一個知識點,而在B班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播放西雙版納的一些熱帶動物王國、熱帶雨淋景觀、傳統節(jié)日等圖片,讓學生自己觀看總結知識點。A班同學感覺枯燥乏味,有不聽課,打瞌睡厭學的現象。B班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同學們能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思考回答,還對地理學科產生很大的興趣。
(一)游戲課的設置。游戲課就是把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寓地理知識的教學于游戲之中,通過生動活潑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并獲得知識。
(二)以圖輔學 投石問路。現在中學地理教材中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是有豐富多彩的插圖:地圖、統計圖表、圖畫、漫畫等。其中漫畫以其新穎別致的特點在教材中備受學生的青睞,老師必須利用學生這種對漫畫的好奇,正確地引導學生分析畫面,剖析出漫畫所表現的實質問題。
(三)注重問題的獨創(chuàng)。問題往往是引發(fā)學生探求知識的最好手段,針對初中學生上課注意力不能堅持很長時間的特點,采用提問題的方式能使學生整節(jié)課圍繞老師思考,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互動性是新課程理念下的高效、優(yōu)化性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更加符合新課程改革對課堂教學的要求。
(一)我們必須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要增加學生的活動時間,重視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充分利用初中地理教材的特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師生互動。
(二)互動注重創(chuàng)新和自主性。地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互動性的初中地理課堂就是要求教師側重生活中的地理,進而在學習中使學生自然地感悟到不同區(qū)域內自然與文化的融合。因此我們要設計一些具有開放性的教學互動,善于利用激勵和微笑,讓每個學生都能與教師平等交流,讓學生在互動中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真正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初中地理內容涉及廣,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這就要求教師將每節(jié)課要講的知識提前進行梳理,找出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和基本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基本知識和需要學生熟練掌握的知識進行精細講解,確保學生掌握每堂課的基本知識,這樣教學質量才能得到保障。
初中地理內容涉及廣,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這就要求教師將每節(jié)課要講的知識提前進行梳理,找出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和基本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基本知識和需要學生熟練掌握的知識進行精細講解,確保學生掌握每堂課的基本知識,這樣教學質量才能得到保障。
對于初中地理的教學來說,僅僅局限于課本的內容來進行教學的話,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沒有太大的作用,地理教學應該采取更加靈活的方法,不單單地拘泥于教材的內容,根據教材中的內容來進行相應的擴展,以教材結合實際,以實際照應教材,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學質量。
“地圖”作為地理教學的“第二語言”,不僅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并要求學生能將它運用到學習中。初中地理教學大綱要求學生能對地理數據和地理事實材料、圖表等熟練掌握運用,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地圖思維,讓學生認知、感知地理事物和地理規(guī)律。學生通過對地理圖表的運用,既能夠掌握地理知識,又能培養(yǎng)自學地理的能力
地理學科作為文史類學科中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在我們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地理教學工作者應轉變教育觀念,挑起肩上的重任,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培養(yǎng)大批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貢獻自己的才智與力量。
[1]陳宏麗.新課程中初中地理教學現狀影響及對策[J].教育革新,2008(01).
[2]盧國飛.新課程改革下初中地理課堂有效性教學方法探究[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2(12).
G633.55
:A
:1671-864X(2015)10-01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