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偉民
五代宋初時期文學訓詁學家徐鍇曰:“夫門夜閉,閉而見月光,是有閑也?!惫艜r,閑寫作“閒”,故有此解。閑字之意有多層,常用意與“忙”相對,意為清閑。休寧縣素有“修身養(yǎng)性,寧靜致遠”一說,全縣21個鄉(xiāng)鎮(zhèn),27萬人口中不乏百歲之身。當我們把目光鎖定一個叫許桂仙的百歲老人時,是因為她太“閑”了,“閑”出了境界,也“閑”出了風采。
許桂仙,1914年10月20日生人,休寧縣商山鎮(zhèn)雙橋村孝敬組村民。
“您多大了?”
“101歲了?!?/p>
老人的百歲壽誕早在2012年即老人虛歲99歲時,就擺了酒席,請來親戚朋友故舊慶賀了?;罩葑鰤鄣囊?guī)矩:賀九不賀十。
老人的耳朵有點背,說話卻十分清晰。她指我們說:“年紀大了,記性不好,這些人我都不認識了。”又對站在她邊上的兒子、兒媳、孫子、孫媳們說:“快扛個凳子,讓客人坐坐、歇歇?!崩先说脑挘汛蠹叶级簶妨?。二媳婦吳榮華說:“喲,太陽打西邊出來了,老太太今天算是管了一回‘閑事了?!?/p>
戲演到門口也不看。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農村里最大的娛樂就是四鄰八鄉(xiāng)地趕著去看戲?!皯虬嘧哟蟛糠质峭獾貋淼?,一個接一個地滿世界跑的那種,要演到家門口,演到我們這小泥溝子里來是很少的。人家一家老老少少的,像趕集一樣去外面大村子里看戲去了,我媽雷打不動。只對我說,她要睡覺,她不去?!币徽f起老母親好閑靜不好熱鬧的往事,大兒子吳灶根介紹道。
吳灶根,今年80歲,長得清瘦,卻很干練。這樣的年紀,早已是個耄耋老人,可百歲老母尚在,按照農村里的說法,他就是個“兒子還沒做出頭”的人。吳灶根說,有時候戲演到了家門口,母親也并不上心。就算去了,看兩眼就又回家了。閑靜慣了,就不喜歡熱鬧了。
吳灶根說,他也問過母親為什么不喜歡看戲。母親說,戲里面哭哭啼啼,打打鬧鬧的,演過來,演過去,無非勸人為善,不做壞事,孝敬長輩,知道這個理就夠了,看多了再也無益了。
未對子孫紅過臉。許桂仙育有四子一女,這么多年來,從沒對哪一個子女紅過臉,大聲說過話,更別說伸手打孩子了。
“有時候,我們在外面闖了禍,母親也從不打我們,只輕輕說一聲,‘孩子,下次別再那樣干了?!眳窃罡f,母親很慈善,他和弟弟妹妹們都很尊敬她,都聽她的話?!叭羰遣宦?,母親也不會重復,再犯事,父親可就不客氣了。你要知道,我母親不喜歡管閑事,父親打罵的時候,她不會出來替我們說一句好話的。”孩子們都怕嚴父責罰,演變到最后,就成了不如聽慈母的話好了。
許桂仙“親見七代”。16歲嫁進吳家時,吳老太爺(丈夫的爺爺)還在,現(xiàn)在老人家的孫子都做了“爺爺”,如此一算,上上下下“七代人”她都見過,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這要是在古時候,一定得做了匾,請書法圣手書寫上“親見七代”字樣,懸掛家中,以示榮耀和高壽。徽州區(qū)唐模村的一座廊橋上就有這樣的木匾。對兒女都未曾紅過臉的許桂仙,對孫子輩,重孫輩,玄孫輩,就更不會有什么“脾氣”了。更有村里上了年紀的老人介紹,這老太太,簡直就是“不問世事,從不與人爭吵”。
解放后成了真“閑”人?!拔移牌乓唤夥牛闪⒘松a隊,一家人靠做工分生活的時候,就沒再下地干活了?!倍眿D吳榮華介紹。吳家是中農,家里土地多,解放前,雇人種田,許桂仙嫁到吳家后,也只是偶爾下地幫襯。到了一解放,成立了生產隊,土地歸集體所有,吳家勞力多,許桂仙主要在家干家務、帶孩子。
“我母親成了閑人,整個村子的人都羨慕她。”吳灶根說,人家也只能是羨慕一下算了,真要學還就學不來。“那時候干工分,工分多,分成也多。沒有工分,到生產隊里批5塊錢條子去買糧食,隊長也不準,隊長會說批條子的人‘好吃懶做,不好好干活,這欠條怎么還一類的話?!眳窃罡f,“一來我們家有勞力,有人干活,也就有工分,母親就算不出工,也不會影響一家人生活。其他的人家是沒辦法比的?!钡搅嗽S桂仙的5個子女長大后,她也就更沒有理由上山下田了。
孤身閑坐,淡看風月。上個世紀60年代,許桂仙的丈夫就過早去世了?!伴e”下來的許桂仙,喜歡一個人坐在家門口的小椅子上,瞇著眼睛,靜靜地感受著春風的和煦,夏日的炎熱,秋陽的溫暖,冬雪的寒冷,像老僧入定,又像一尊雕塑,從不多說一句話。甚至沒有人,包括她的兒女親人,都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在看什么。或許她什么都沒有想,也沒有看。該來的總歸會來,像每日都要升起和落下的太陽。
閑靜無爭是許桂仙所特有的,或者可以說成是她超越眾人的一種品性。孤身閑坐,淡看歲月。多年來,孝敬村的人早已把她當做了一道風景,一道“閑”出來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