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斌
1.糖尿病與心血管的關聯(lián)很密切
據(jù)最新的資料,Ⅱ型糖尿病患者約80%都死于心血管疾病,特別是缺血性心臟病,有10%~15%死于腦血管疾病,還有一部分患者死于惡性腫瘤和糖尿病腎病。我國最近剛結束的一項大型研究也顯示,冠心病患者中有約80%合并有糖代謝的紊亂,其中有一多半就是Ⅱ型糖尿病,還有Ⅱ型糖尿病的前期“亞健康”狀態(tài),即葡萄糖耐量減低(IGT)或空腹血糖受損(IFG)。
這些數(shù)據(jù)都充分證明了早在1999年美國心臟學會就做出的論斷:糖尿病就是一種心血管疾病。也可以說糖尿病就是心臟病的等危癥。
Ⅱ型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易患心血管并發(fā)癥,是因為Ⅱ型糖尿病與冠心病、高血壓、肥胖癥、高脂血癥等疾患有許多相互關聯(lián)的遺傳易感基因。此外,Ⅱ型糖尿病患者還常常合并有脂肪肝、高尿酸血癥或痛風等。實際上這些異常與上述疾患也有共同的易感基因,都可以稱為“姊妹病”。Ⅱ型糖尿病所導致的代謝紊亂,涵蓋了幾乎所有與心血管病有關的危險因素,如高血糖、血脂紊亂、高血壓、高內(nèi)臟脂肪、高血黏度、高體重、高血凝狀態(tài)、高胰島素血癥、血管內(nèi)皮功能失調(diào)、低度系統(tǒng)性炎癥等。任何一種都可以是心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而Ⅱ型糖尿病患者至少合并有“三高”以上,有少數(shù)患者甚至可以多達10項都不正常。這些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如果不盡快解除,很容易誘發(fā)糖尿病性心臟病。而對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危害最大的就是糖尿病性心臟病。與非糖尿病人比起來,糖尿病患者心臟病的發(fā)病率是其2~4倍,不但發(fā)病率高而且發(fā)病早、發(fā)展快,有相當多的患者糖尿病和冠心病幾乎同時發(fā)現(xiàn),有的甚至在治療了很久的心臟病之后才又發(fā)現(xiàn)還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除冠狀動脈的粥樣硬化外,往往還合并有心肌與心臟自主神經(jīng)的損害。所以說,糖尿病性心臟病的嚴重性遠遠大于非糖尿病人。
因此,糖尿病患者要想健康長壽,一定要保持相對“年輕的心臟”,積極防治糖尿病性心臟病。
2.警惕糖尿病合并心臟病出現(xiàn)的“蛛絲馬跡”
生活中,很多糖友患有“心”病而不自知,這都是因為有時糖心病會“悄悄”地出現(xiàn)。當糖尿病和冠心病在一個人身上同時存在,會導致一部分人心肌缺血發(fā)生時,不像單純冠心病患者那樣癥狀明顯,有的人可以不表現(xiàn)疼痛。這是因為糖尿病會導致一些患者發(fā)生神經(jīng)病變,致使神經(jīng)敏感性變差。當發(fā)生心肌缺血時,這類患者常常沒有一點警示。
然而,糖尿病合并心臟病雖然沒有疼痛癥狀,但早期也還會露出些“蛛絲馬跡”。如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癥狀,如頭暈、多汗、心悸,容易疲勞,過度活動后出現(xiàn)氣促、胸悶、胸骨后不適等。當糖友出現(xiàn)以上癥狀時,要警惕心臟疾病,最好到醫(yī)院做心電圖、心臟彩超、心肌酶譜及心梗指標等相關檢查。
3.防高血糖“心”病,從衣食住行入手
對于糖友而言,要預防高血糖所導致的“心”病,就要從衣食住行全面入手。
首先,戒煙限酒。煙草中的煙堿可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而乙醇對心臟具有毒害作用,攝入過量的乙醇能降低心肌的收縮能力。
其次,“三低”飲食、減重。糖友原則上應做到“三低”,即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并且通過合理的飲食積極控制體重。研究表明,體重增加10%,膽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險增加38%。
第三,一周3次運動。適量的體育運動有利于增強心臟功能,促進身體正常的代謝。每周應運動3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鐘。應選不太劇烈的運動,如慢跑、打太極拳、練八段錦等。
第四,定期測血糖。選擇對心臟無損害的降糖藥,空腹血糖控制在7毫摩爾/升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毫摩爾/升以下,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老年人可適當放寬標準,預防低血糖。
第五,嚴控血壓血脂。血壓應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每天堅持量血壓;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嚴格控制在2.6毫摩爾/升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