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閻 軍
加強地鐵安全管理
文 閻軍
地鐵安全無小事,每一個安全隱患都可能釀成巨大的安全事件,地鐵安全也不僅僅是地鐵管理方的事情,每一名乘客都要積極參與。必須從提高地鐵乘客安全意識和提高地鐵運營方自身安全防范能力兩方面著手,建立健全相關措施,消除各類安全隱患。
目前北京地鐵存在以下安全隱患:首先,地鐵入口空間狹窄,換乘通道長,存在監(jiān)控死角。一些建設比較早的地鐵線路,如2號線,出入口通道數量不足且空間狹小,安檢設備設置在出入口的檢票閘機前,這樣就把所有出入的乘客卡在出入通道中,客流增大時,進的進不去,出的出不來。如果出現一些異常突發(fā)事件,其后果難以設想。有些站點換乘通道特別長。如崇文門5號線換2號線,西直門2號線換13號線,步行近5分鐘,監(jiān)控設備數量不足,有監(jiān)控死角。另外,這么長的步行通道中沒有安保人員,如果在通道中發(fā)生意外事件時,從地鐵服務中心獲知到安保人員到達事件發(fā)生地,不能及時有效阻止意外事件。
其次,沒有明顯的避險疏散標識,地鐵安全教育宣傳乏力。發(fā)生火災應該往哪兒跑?發(fā)生毒氣襲擊應該怎么辦?地鐵疏散通道在哪里?如果這些都比較含糊的話,假如意外事件真的發(fā)生時,因為乘客恐慌心理而導致的擁擠踩踏有可能比事件本身帶來的傷害更大。地鐵電視本來是非常好的地鐵安全知識宣傳渠道,但地鐵安全相關宣傳所占時間比重很少,且宣傳的安全知識覆蓋面很少。
第三,對運營故障等意外事件的信息披露不及時。列車因運營故障停運時,不能及時披露信息,引發(fā)乘客的恐慌心理,同時故障信息不能及時有效地傳遞給其他待乘人員而繼續(xù)涌入地鐵站,更加劇地鐵站內的混亂。
第四,安檢設備存在射線泄露隱患。安檢設備兩端加裝了防護簾,當被檢查物品進入安檢設備時,兩端防護簾關閉,設備發(fā)射射線進行安檢,防護簾起到防止射線外泄功能。但在客流高峰時,被查物品連續(xù)不斷,兩側防護簾不能密實關閉,部分射線容易外泄。乘客特別是現場工作人員長期接觸泄露射線,可能造成傷害。
因此,建議利用移動互聯網加強地鐵安全教育,及時發(fā)布地鐵運營信息。移動互聯網具有非常好的傳播特性,開發(fā)移動客戶端或者微信公眾號,實時發(fā)布地鐵安全相關的通知、知識、技能,以及地鐵運營信息發(fā)布,比如某個地鐵站停運或運營故障等信息通過移動客戶端及時發(fā)布,乘客用戶及時獲知信息并借用戶之手分享傳播給更多的乘客用戶。
加強地鐵入口處安全隱患的排查和治理。乘客和運營方以往大多關注地鐵進站后的地鐵安全,而對從地面到達安檢這部分空間的地鐵安全關注不足,這是一個明顯的安全隱患區(qū),需要加強對這一區(qū)域的安全防護措施。
將部分安檢設備或者無包手撿的安檢人員外移到地面入口處進行安檢,所有乘客都強制安檢,逐步培養(yǎng)乘客自覺接受入口安檢的習慣,并不斷優(yōu)化和改進,提高安檢的效率。
按照地鐵安檢設備運行特點,對安檢設備進行改造,制定嚴格規(guī)范的操作流程,加強對安檢人員的防護培訓,將射線泄露可能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程度。
作者系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朝陽區(qū)政府副區(qū)長
責任編輯崔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