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影
打死日本人是一個抗日指揮者的天職,死是我的最后歸宿。
——在監(jiān)獄里,面對日本人的威逼利誘,苗可秀如是回答不要忘了我們要做新中國的主人,要做重整河山的圣手。
——苗可秀寫給好友的遺書爾農(nóng)松下折頸枝葉茂,可秀日久還田重復生!
——苗可秀在刑場上高聲喊出遺言
1931年9月18日,日軍悍然發(fā)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用炮火轟開了中國東北大門,東北人民從此身陷水深火熱之中。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暴行,令關東大地民不聊生、生靈涂炭,不甘受辱的東北人民紛紛拿起武器,奮起反抗,掀開了中國局部抗戰(zhàn)的嶄新一頁。至今,在遼寧省檔案館館藏檔案中,還留存著被稱為“鐵血儒將”的抗日英雄苗可秀馳騁遼東各地率領義勇軍抗擊日寇的深刻印跡。
東大寒門學子販馬助學
苗可秀,原名苗克秀,字爾農(nóng),1905年出生在本溪縣下馬塘鎮(zhèn)苗家村的一個農(nóng)民家庭。苗可秀的父親苗維新曾任東三省保安委員會委員,重視教育,主張“維新”。苗可秀天資聰穎,父親便送他到村私塾上學。苗可秀頭腦靈活,學習又肯用心,每次考試都排名第一,教書先生對他十分喜愛,還破例免除學費。
1926年,21歲的苗可秀以優(yōu)異成績考取了東北大學文學院。然而,昂貴的學費,卻讓這個普通農(nóng)家難以負擔。苗可秀家族的眾多親屬將共有的山溝變賣,一起湊錢為他籌集學費。苗可秀進入東北大學讀書之余,在進步思想影響下,積極參加了“救國會”等青年進步團體,成為反封建反侵略的青年學生領袖。
為了減輕家族的經(jīng)濟負擔,同時也為“救國會”募集活動經(jīng)費,苗可秀利用每年寒暑假回鄉(xiāng)機會販馬。1928年暑假期間,苗可秀借錢買下20匹駿馬,將馬群趕至本溪南芬與下馬塘交界地段時,遇到了日軍。苗可秀急中生智,用日語警告對方:“這群馬是專給駐扎在下馬塘的日本憲兵大隊長販賣的,誰敢搶劫,誰就得人頭落地?!比哲娺B忙敬禮,乖乖地請苗可秀驅馬通行。在東北大學讀書的幾年問,苗可秀通過販馬不僅為自己掙得了部分學費,還為“救國會”等進步社團賺取了許多活動經(jīng)費。大學畢業(yè)時,苗可秀不但成績優(yōu)異,還掌握了4門外語。他撰寫的畢業(yè)論文《論荀子》和《孫子兵法新解》,被校長張學良稱為“畢業(yè)論文的典范”。
流亡北平組織東北學生軍
就在苗可秀即將畢業(yè)之時,九一八事變爆發(fā),東北大學被迫撤到北平,苗可秀也隨同千余名學生輾轉流亡北平。在曾經(jīng)任教東大的北京大學教授林公鐸的幫助下,苗可秀開始在北京大學借讀。
在北平期間,苗可秀參加了“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并經(jīng)常同流亡學生參加活動,共謀抗日救國之策。為了集中人才,以備東北民眾抗日之需,車向忱、苗可秀等人組織了東北學生軍,總部設在北平江西會館,受救國會直接領導,苗可秀任學生軍大隊長。
1931年11月5日,在苗可秀的帶領下,東北學生軍同北平學生聯(lián)合組織了東北民眾請愿團,赴南京國民政府請求抗日救國。然而南京政府“攘外必先安內”的主張,讓滿腔熱忱的愛國學生逐漸看清了南京政府對日妥協(xié)的真實面目,認識到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抵御外侮。請愿團返回北平后,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決定選派一批流亡北平的學生,充實到各地義勇軍當中。
潛回遼東參加抗日義勇軍
1932年2月,苗可秀受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委派,來到遼東三角地區(qū)鄧鐵梅所部義勇軍中了解抗日形勢。他們經(jīng)常徹夜長談抗日大計,認識見地頗為一致,鄧鐵梅便邀請苗可秀參加抗日。大學畢業(yè)后,苗可秀謝絕了老師同學們在北京、天津等地謀職的邀請,毅然潛回遼東參加抗日。
苗可秀回到遼東三角地區(qū)后,立即被鄧鐵梅委任為東北民眾自衛(wèi)軍總參議,輔助鄧鐵梅參贊軍務。為了提高部隊戰(zhàn)斗力、培養(yǎng)戰(zhàn)斗骨干,在鄧鐵梅的支持下,苗可秀組織成立了東北民眾自衛(wèi)軍軍官學校。學校教學內容以軍事訓練為主,每周還安排兩次政治課,苗可秀經(jīng)常親自授課,宣傳共產(chǎn)黨的抗日主張,鼓勵學員發(fā)揚中華民族正氣,將抗日堅持到底。1932年8月,為挫敗日偽軍設計“招撫”鄧鐵梅的詭計,苗可秀果斷處決了日方代表,贏得了反對誘降斗爭的勝利。
鐵血儒將令敵聞風喪膽
在幾年的抗日斗爭中,苗可秀不斷總結經(jīng)驗教訓,清楚地認識到抗日義勇軍組織松散,目標過大,難以突破敵人強大的兵力“圍剿”。他認為,要想使抗日組織更加堅實有力,必須在義勇軍中再組織一個核心秘密團體,培養(yǎng)戰(zhàn)斗骨干,堅持長期斗爭。
1934年2月,在苗可秀的倡導組織下,“少年鐵血軍”正式成立,苗可秀任總司令。少年鐵血軍下設六個大隊、十二個分隊,主要成員為東北民眾自衛(wèi)軍軍官學校學員及鳳城、岫巖、莊河、安東等地的中小學生和青年農(nóng)民。少年鐵血軍組建不久后的4月,苗可秀等便在鳳城境內沙里寨與敵軍相遇,雙方激戰(zhàn)兩個小時,敵人傷亡十余名,落荒而逃。5月,苗可秀率領一、二大隊150多人在大岔溝與敵軍300多人遭遇,憑據(jù)有利地勢猛擊敵人,激戰(zhàn)半日令敵傷亡20余人,其中包括一名日軍中尉軍官。
1935年3月,日軍對遼東三角地區(qū)進行“大討伐”,每到一處都大肆殺戮,燒房毀村。苗可秀率領鐵血軍避開敵人主力,沿岫巖、蓋平、海城等縣交界山區(qū)迂回活動。4月21日下午,當鐵血軍在岫巖西北部湯溝休整時,敵軍突然來襲,苗可秀率200余名戰(zhàn)士爬過北山,同時派人偵察。當?shù)弥沼纱笫瘶?、海城、蓋平而來的200余日偽軍正分三處駐扎湯溝后,趁著夜深人靜,苗可秀等從后山悄悄摸下來,巧妙配合,擊斃日軍7人,繳獲三八式馬槍百余支、手槍四支、機槍兩挺。鐵血軍在苗可秀的帶領下屢克日軍,名聲大震,令敵聞風喪膽,由此也成為日軍的主要“討伐”對象。
浩然正氣30歲慷慨赴義
1935年5月,日偽軍3000余人對遼東三角地區(qū)義勇軍進行了更大規(guī)模的“圍剿討伐”。在殘酷的形勢下,苗可秀迅速將鐵血軍化整為零,分頭游擊。6月13日晚,苗可秀在岫巖羊角溝指揮作戰(zhàn)時不幸中彈,被敵逮捕。在鳳城監(jiān)獄里,敵人幾次以授予中將軍銜、委以警備司令為誘餌,勸降誘降,均遭到苗可秀嚴詞拒絕。日軍威脅說:“你若投降,還有一線生機;如若不投降,必死無疑?!泵缈尚闾故幍鼗卮穑骸按蛩廊毡救耸且粋€抗日指揮者的天職,死是我的最后歸宿?!泵缈尚愕暮迫徽龤猓钜晃幻星吧降娜毡痉g官折服感佩,請求他題字留念。苗可秀當即書寫“正義千秋”四個字,并寫下“誓掃匈奴不顧身”的詩句以明其志。苗可秀在給好友的遺書中寫道:“不要忘了我們要做新中國的主人,要做重整河山的圣手……”他為兒子起名“苗抗生”,勉勵兒子繼承父親遺志,為抗日戰(zhàn)斗終生。
7月25日,苗可秀被押往鳳城南山行刑。一路上,他號召群眾不當亡國奴,團結起來救國,路旁群眾無不欽佩,紛紛不顧危險向他敬酒,揮淚送別這位民族英雄。臨刑前,敵人把苗可秀綁在一棵松樹上,試圖最后勸其投降。苗可秀高聲喊道:“抗日不怕死,怕死不抗日!”“爾農(nóng)(苗可秀字)松下折頸枝葉茂,可秀日久還田重復生!”日軍見最后一線希望破滅了,立即對苗可秀執(zhí)行槍決,隨后還殘忍地點火焚燒了他的遺體。
苗可秀犧牲時年僅30歲,他以青春的熱血,譜寫出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詩篇。如今,矗立在苗可秀犧牲地的紀念碑、建立在他家鄉(xiāng)的烈士陵園,依舊訴說著他為抗戰(zhàn)勝利、民族獨立所做出的不朽貢獻。
本欄編輯/牛澤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