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循豪,陳 艷
(1.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體育系,湖南 長沙 410205;2.長沙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3)
心理契約(psychological contract)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組織心理學家Argyris(1960)首先在其《理解組織行為》一書中提出,用來說明雇員與雇主之間的關系[1]??ㄌ兀↘otter,1973)定義心理契約是個人與組織之間的一份內(nèi)隱協(xié)議,協(xié)議的內(nèi)容包括一方對另一方付出什么同時又得到什么[2]。我國學者陳加洲為代表的團隊則將心理契約定義為雇傭雙方對雇傭關系中彼此應對對方付出什么同時又應得到什么的一種主觀心理約定,約定的核心成份是雇傭雙方內(nèi)隱的感性認識的相互責任。程兆謙認為心理契約是存在于員工和所在企業(yè)之間的隱性契約,它包括個人目標、組織目標、承諾的契合程度以及在組織經(jīng)歷基礎之上的情感契合關系[3]。心理契約已成為組織管理的熱點問題,高校體育教師作為一特殊群體,其心理契約必定會影響其工作努力程度,工作效率和組織承諾等方面,因此,對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進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其工作效率,增強其組織向心力和凝聚力,服務于高校,也可為高校管理者提供參考。
以湖南省高校教師為研究對象,湖南省共有14個地區(qū),共有98所高校,采用分層抽樣辦法,分別在大學、學院和職業(yè)學院中抽取了部分高校。共發(fā)放問卷607份,回收563份,回收率達到92.7%,收集到有效問卷506份。
采用Spss17.0軟件包,分別采用平均數(shù)、單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處理相關數(shù)據(jù)。
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問卷采用自編的《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量表學校責任問卷》和《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量表體育教師責任問卷》[4]。該問卷經(jīng)過信度、效度檢驗,均符合要求。問卷采用李克特5點量表,從1至5分別表示幾乎沒有責任——完全有責任,數(shù)字大小反映責任大小的程度。
1.高校教師心理契約學校責任問卷調(diào)查分析
高校教師心理契約學校責任代表了高校體育教師對學校應該負擔起學校對教師的責任渴求,從研究結(jié)果看出,大部分的教師選擇了4、5兩項,認為所有這些責任當中學校都有較大的責任,得分較高,平均得分基本在4分以上,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學校責任總平均分為4.1822,意味著教師內(nèi)心對學校有較高的期望。
2.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教師責任問卷調(diào)查分析
從表1中可以看出,高校體育教師在面對自己的責任時,也表現(xiàn)出自己對責任的不推諉、有擔當、敢承受的氣概,得分較高,基本在4分左右,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教師責任總平均分為4.0648,反映出高校體育教師對自己的工作作風、道德品質(zhì)、事業(yè)成就、科研提升等方面有較強的意識。但高校體育教師課外責任得分較低,認為自己課外沒有義務去輔導學生體育鍛煉工作等。
3.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各維度得分統(tǒng)計量
表1顯示出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各維度及總得分,可以看出,在教師心目當中,學校責任總得分均值為4.1822,教師責任總得分均值為4.0648。在學校責任當中,教師最重視的是學校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責任;在教師責任當中,學校更重視崗位責任與歸屬責任??梢钥闯鼋處煂﹄p方責任的認識得分都比較高,超過4分表示有很大責任。
表1 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各維度得分
1.不同性別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學校責任差異比較
性別是否會成為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的影響因素,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看,其總體平均數(shù)為4.1822,女性體育教師平均值為4.3548,男性體育教師平均值為4.1096,在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學校責任方面,女性對學校的要求高于男性。
以性別為因素作單因素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顯著性概率為0.001,二者呈現(xiàn)高度顯著性差異。結(jié)合平均值看出,女性體育教師對學校心理契約責任要求高于男性體育教師。
表2 不同性別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學校責任基本描述統(tǒng)計量(n=506)
2.不同性別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教師責任差異比較
分析可以看出體育教師責任總體平均數(shù)為4.0648,女性平均數(shù)為4.0804,男性平均數(shù)為4.0582,在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教師責任方面,女性與男性對教師自身的責任要求基本相等。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教師責任量表,對結(jié)果進行F檢驗,發(fā)現(xiàn)顯著性概率為0.688,說明以性別為因素,作單因素方差分析,二者沒有呈現(xiàn)出差異。這個結(jié)論表明:男性與女性高校體育教師在對待自己的責任時并沒有體現(xiàn)出性別差異。
表3 不同性別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教師責任基本描述統(tǒng)計量(n=506)
1.不同婚姻狀況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學校責任差異比較
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婚姻狀況得分,從均數(shù)而言,未婚與已婚差距并不大。以婚姻狀況為因素作單因素方差分析,婚姻狀況不同的教師心理契約學校責任沒有顯著性差異,F(xiàn)值為.074,顯著性概率為.786,P>0.05。說明結(jié)婚并沒有對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學校責任產(chǎn)生影響。教師并不會因為已結(jié)婚就對學校提出更高的要求。
表4 不同婚姻狀況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學校責任基本描述統(tǒng)計量(n=506)
2.不同婚姻狀況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教師責任差異比較
分析可以看出,已婚者的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教師責任明顯高于未婚者。已婚均值4.0851,未婚均值3.9247,平均均值4.0648。
表5 不同婚姻狀況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教師責任基本描述統(tǒng)計量(n=506)
以婚姻狀況為因素作單因素方差分析,婚姻狀況不同的教師心理契約教師責任存在顯著性差異,F(xiàn)值為 4.513,顯著性概率為.034,P<0.05。說明結(jié)婚對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教師責任產(chǎn)生了影響。
1.不同職稱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學校責任差異比較
從統(tǒng)計可以看出,不同職稱的體育教師心理契約學校責任情況,助教4.0645,講師4.1277副教授4.2544,教授 4.5638,均值為4.1822。
表6 不同職稱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教師責任基本描述統(tǒng)計量(n=506)
以職稱為因素作單因素方差分析,得到F值為.009,說明高校體育教師在對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學校責任方面呈顯著性差異。
從圖1可知,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學校責任呈現(xiàn)出隨職稱增高的趨勢。其中1代表助教,2代表講師,3代表副教授,4代表教授。
圖1 不同職稱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的學校責任比較
2.不同職稱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教師責任差異比較
研究發(fā)現(xiàn),高校體育教師在對待教師自己的責任方面呈現(xiàn)出隨職稱遞升,責任意識越強的趨勢。助教得分3.9197,講師為4.0103,副教授為4.1632,教授則達到4.3798,均值為4.0648。
表7 不同職稱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教師責任基本描述統(tǒng)計量(n=506)
以職稱為因素作單因素方差分析,得到F值為.000,說明不同職稱高校體育教師在對高校體育心理契約教師責任方面呈高度顯著性差異。
圖2顯示出不同職稱結(jié)構的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的教師責任比較,可以看出隨著職稱的增高,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的教師責任相應增大。
圖2 不同職稱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的教師責任比較
心理契約是影響員工工作狀態(tài)的核心因素之一,他有助于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組織承諾與組織的身心凝聚力[5],通過自編的兩份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的學校責任量表和教師責任量表,分析了高校體育教師的心理契約各維度得分現(xiàn)狀,并針對不同性別、婚否、職稱的高校體育教師進行了檢驗。
研究結(jié)果表明,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學校責任較高,表明體育教師期望有好的生活條件、工作條件、科研條件、公平競爭環(huán)境等。其中保證與其他科目教師同等的地位、待遇和提供必備的體育教學場地、器材得分最高,一方面反映出高校體育教師在學校尋求與其它科目同等地位的強烈渴望,希望在爭取科研項目、課時酬金等方面有公正公平的對待。另一方面反映出高校體育教師對體育科學場地、器材設備的需求愿望,希望學校加大在這些方面的投入,以備上課之需要。同時,高校體育教師對好的生活條件,經(jīng)濟收入提高,在科研方面希望得到制度獎勵,與其他科目教師具有相同需要。
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教師責任得分較高,反映出高校體育教師對自己的天職認識得很清楚,其中最高分是上好每一堂課,說明教師對自己的本職工作還是很認真,知道自己為學校做貢獻之基礎是先開展好自己的教學工作。而在其他一些項目如為學?;蛟合挡扛倪M出謀劃策、義務擔任學生體育協(xié)會的顧問或領導者等方面則得分相對較低,反映出高校體育教師只關注與自身密切相關的事務,對學校的政策與改進覺得關系較小,并沒有積極參與進來,有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想法與行動,這與中國學校管理行政體制有一定關系。對高校體育教師的課外責任與社會責任,高校體育教師認識到自己有一定的義務,但得分并不高,這也契合了市場經(jīng)濟轉(zhuǎn)型過程中,教師渴望付出會得到經(jīng)濟方面的回報相關,按勞取酬的思想對高校體育教師產(chǎn)生沖擊。
性別成為影響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的因素之一,整體而言,得分都達到較高,但女性對學校的心理契約得分較高,并與男性教師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女性對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對自身的責任認識卻與男性無顯著性差異。這可能與下面的原因有關:第一,女性對工作的穩(wěn)定性更重視,中國的傳統(tǒng)女性一般是相夫教子,做好賢內(nèi)助。女性更重視這份工作,希望從工作中得到更多。而男性在工作之余,他還可能會有更多的機會去接受社會的挑戰(zhàn),有能力去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與更多的報酬。第二,與女性的情緒有關。女性相比男性更注重受人關愛,需要更多的愛護,渴望得到關懷,希望得到學校的更好的待遇、尊重與愛護。一般而言,女性更注重于工作的穩(wěn)定,生活的情趣,較小的壓力的生活。男性則更喜歡體現(xiàn)出更強的事業(yè)心,更強的抵抗壓力的能力,注重事業(yè)的發(fā)展。了解男女高校體育教師在心理契約方面是否存在不同,對以性別為因素的高校體育教師自身的責任意識和對學校責任的認識的深入研究,為高校體育教師管理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研究表明,結(jié)婚與并不會影響到一個體育教師的學校心理契約,但是結(jié)婚以后的高校體育教師在教師心理契約得分卻提高了,并與未婚者存顯著性差異。反映出高校體育教師結(jié)婚后責任心增強了,對自己的要求更高了。可能的原因是,結(jié)婚是每個人生當中的一件大事,通常也被認真是人通向成熟之路的起點。婚姻使一個人更成熟,更有責任心,婚姻使一個人成長,對家庭的責任感使之轉(zhuǎn)化為對學校、對事業(yè)的責任感,從而使已婚高校體育教師對教師自身責任認識更清楚,付出更多。
職稱是高校教師的一個職業(yè)技能評價的重要指標,它是事關每個教師月薪、威望、福利待遇等的最重要的參考,也是高校教師最看重的一個評價標準。很多高校教師是以成為教授為最高榮譽,可以夸張點說職稱是教師職業(yè)生涯的生命線和生活質(zhì)量譜系。職稱是否會影響高校體育教師的心理契約,研究表明高校體育教師在學校責任與教師責任心理契約兩方面都存在顯著性差異。職稱高低對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產(chǎn)生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職稱越高其對學校的要求也越高,對自身的責任認識也越深刻。但另一方面,在現(xiàn)實教學科研中,教師職稱越高越有話語權,青年教師有更少的話語權,薪酬更低,這可能不利于青年體育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造成抱怨、牢騷滿腹、工作不認真負責,訪談中就有青年教師說我拿多少薪水干多少事的消極心態(tài)。另一面要提防體育老教師的倚老賣老,不思進取的心態(tài),這一點值得高校管理者的重視。
心理契約履行的本質(zhì)就是教師激勵,是教師綜合激勵機制的核心。重視高校體育教師的管理工作,建立合理的、公正、公平的教學科研等評價體系,形成良性的激勵機制。通過經(jīng)濟保障、成長關懷、人文關懷等方面,進而滿足教師的多種需要,激發(fā)強化教師的積極行為,引導教師提升能力,達成學校管理目標。
心理契約的形成,是高校教師激勵的基礎。心理契約的內(nèi)容與激勵的方式和效果有著密切關系。心理契約會受個人特征、氣質(zhì)性格、組織信息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經(jīng)過個人內(nèi)部心理編碼而形成。因此,作為學校一方,應該正確提供組織信息、把握當前社會環(huán)境、準確判斷個人特征,在此基礎上,才可能形成良性心理契約,而且這一步應該在教師入職以前就開始[6]。當高校體育教師進入工作崗位后,通過對組織環(huán)境的觀察、體驗、感受和理解,其心理契約處于一個不斷修正的狀態(tài)。因此,建立良好的環(huán)境與機制可以避免心理契約違背的發(fā)生。
心理契約與經(jīng)濟契約不同,它并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穩(wěn)定產(chǎn)物,也沒有具體的規(guī)定和表現(xiàn)形式,動態(tài)性和內(nèi)隱性是其重要的特征[7]。由于體育教師個體、群體以及組織之間普遍存在的差異性和動態(tài)性,可以說,心理契約違背在任何組織中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心理契約違背又是可控的。因此,必須要有完整的契約違背干預補償機制,從契約的形成階段開始,避免故意違約,盡量形成共識,做好不能完全履約的溝通協(xié)調(diào),控制或緩解消極的行為反應,避免矛盾激化造成的毀約行為,最大限度地達到心理平衡。
[1]李原.員工心理契約的結(jié)構及相關因素研究[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34.
[2]李成江.知識型員工心理契約管理研究[D].南京:河海大學,2007.
[3]張立迎.普通高等學校教師心理契約形成、履行、破裂的實證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0:6.
[4]鄒循豪.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契約量表的編制[J].武漢體育學院黨報,2011:49.
[5]康勇軍,屈正良.心理契約、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關系[J].社會心理科學,2010(1):12.
[6]周玉紅,周學榮.南京市高校體育教師個體特征對其工作滿意度影響的實證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6(11).
[7]彭川宇.職業(yè)承諾對知識員工心理契約、工作滿意度及離職傾向關系的研究[J].人力資料管理,2008(1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