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國
(貴州省黔西南州普安縣地瓜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貴州普安 561501)
散養(yǎng)雞飼養(yǎng)與管理技術
何永國
(貴州省黔西南州普安縣地瓜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貴州普安 561501)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吃的需求已經(jīng)從溫飽、小康逐步向健康、綠色、環(huán)保發(fā)展。城市的人們越來越愿意走出家門,到農村去,到原野去親近自然,享受健康。于是,各種各樣和健康、綠色有關的產(chǎn)業(yè)應運而生,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綠色健康的產(chǎn)品,什么才是綠色環(huán)保的生活方式呢?林下散養(yǎng)雞營運而生,作為一項綠色環(huán)保養(yǎng)殖項目,提升飼養(yǎng)管理水平有著更為現(xiàn)實的意義。本文就育雛期飼養(yǎng)管理、生長期飼養(yǎng)管理、育肥期飼養(yǎng)管理三個階段技術特點一一做一介紹,為今后科學防控疾病提供理論和技術借鑒。
1.1 適時飲水,刺激開食
研究證實,及時飲水,可幫助雛雞及時排出胎糞,加快新陳代謝,刺激食欲。由此,在首次購進雞苗之后,可先安排其在室內休息1~2h,之后安排飲水。水源溫度控制在32℃左右,同時加入適量的白糖或者是葡萄糖,可起到更好的刺激食欲效果。開飲之后,每次開食必須要保證足夠的、清潔的水源供給。飼喂飼料確保營養(yǎng)全價,且易消化。逐漸訓練雞只,培養(yǎng)其形成定時、定量吃食的習慣,早期可少次多量,每次控制在15~20min吃完為適宜。
1.2 嚴格控制溫濕度,做好疾病防控準備
溫濕度控制是育雛成功的關鍵所在,一般情況下,出殼后雛鳥適宜溫度為37.5℃。待到適宜日齡,轉入育雛室后溫度差距也不要太大。具體室內溫度安排,參照下表:
表1 各日齡階段溫度變化情況
溫度的變化,育雛期在冬季每周下降2℃,夏季每周下降3℃,逐漸溫度降低至21℃為適宜。隨著溫度的變化,相對濕度也要有所調整。第一周相對濕度控制在70%~75%,第二周相對濕度控制在60%,第三周之后相對濕度始終控制在55%~60%的水平。濕度控制對于病害防控尤為重要,濕度過大易于病原微生物滋生,容易誘發(fā)各種疾??;而濕度過小,室內干燥,可導致雛雞呼吸加快,體內水分散失嚴重,導致卵黃吸收不良,影響雛雞發(fā)育。在干燥季節(jié),建議室內放置盛滿水的臉盆,靠自然蒸發(fā)實現(xiàn)室內增濕的目的。
1.3 溫差訓練,逐漸適應戶外生活
雛雞生長至第5周,即可進行脫溫訓練,訓練雞只逐漸適應戶外生活。溫差訓練,可安排在每天上午的10點至下午的3點,期間將育雛室門窗打開,逐漸增加開窗時間至天亮或者是天黑,讓雞只逐漸適應室外生活溫度。
1.4 放養(yǎng)訓練,逐漸適應外出覓食
雛雞脫溫之后,即可轉入山間放養(yǎng)。為了幫助雞只及早形成山間覓食的習慣,可提前1周于舍養(yǎng)條件下喂食青草或者是昆蟲類飼料,引導其有個早期適應的過程。待到轉入山間飼養(yǎng)時,必須每天都要進行引導覓食。早期可在舍門口投喂一點飼料,引導其就地覓食。然后,手提料筒一邊走一邊投喂。最好能夠借助特定口令進行覓食訓練、歸隊訓練等等。在強化訓練1周后,雞群基本可形成喂食條件反射,并能夠按照口令進行覓食、歸隊。
2.1 公母分群
公母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特征,必須要進行分群飼養(yǎng)。一般情況下,公雞飼料利用率高、競食能力強、個頭雄壯。但是,其羽毛生長較慢,非常易受周邊環(huán)境影響,而對蛋白質及其中的賴氨酸利用率較高。母雞由于內分泌激素方面的差異,沉積脂肪能力強,因而增重慢。公母分養(yǎng),各自在適當?shù)娜正g上市.便于實行適宜于不同性別的飼養(yǎng)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整齊度,降低殘次率。生長期全期采用全天放牧,每天早晚定時補飼1次。
2.2 驅蟲管理
首次驅蟲安排在放牧后3~4周,之后相隔3~4周,可進行二次驅蟲。驅蟲工作可安排在晚上。將使用驅蟲藥均勻播撒在飲水或者是飼料中即可,切記均勻,避免藥物中毒。
育肥期雞只適度沉積脂肪,可有效改善肉質、提高肉品外觀美感。由此,此階段飼養(yǎng)管理重點在于提高日糧代謝能,相對降低蛋白質含量。雞育肥期的能量水平一般要求達到12~l4MJ/kg.粗蛋白質在16%左右。進入育肥期后應縮小雞的活動范圍.減少雞的運動量和能量消耗。
4.1 做好滅鼠殺蟲工作
蒼蠅、蚊子、老鼠等等都是各種疫病的重要傳播媒介,尤其是在散養(yǎng)條件下,更應該做好滅鼠殺蟲工作,每個月至少安排3~4次的清滅計劃。尤其是老鼠,作為疫病的重要傳播媒介,做好清滅工作,既可以保證小雞安全,又可避免由此帶來的飼料浪費。但在滅鼠后,必須要將鼠藥全部收回,避免雞只誤食誘發(fā)中毒。
4.2 加強應激管理
開始放養(yǎng)的前幾天,可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維生素等。在棚舍場地應根據(jù)雞群數(shù)量多放置一些飲水器具,以保證雞只均能飲到充足的水。注意放養(yǎng)季節(jié),放養(yǎng)土雞很有季節(jié)性,進雛及放養(yǎng)時間最好掌握在每年的2~10月份,其他月份天氣寒冷不適合這種飼養(yǎng)方式。
4.3 加強衛(wèi)生管理
每批雞只出售后,應對雞舍進行徹底清掃,及時清理舍內殘留糞便、墊草,更換地面墊土。舍內使用用具清洗一遍,同時用消毒液進行噴霧消毒,之后再熏蒸消毒一次。最后,舍內地面需撒一層熟石灰,徹底清滅滋生菌。
[1] 劉九生.農村散養(yǎng)雞疾病防治要領[J].湖南畜牧獸醫(yī),1996,(2):35.
[2] 劉鴻濤,鄭進碧.農村散養(yǎng)雞的無公害生產(chǎn)技術探討[J].中國禽業(yè)導刊,2004,(22):34.
[3] 范慶紅,楊顯東,原麗麗,等.散養(yǎng)雞棘口吸蟲病的診治[J].家禽科學,2006,(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