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玲
【摘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興趣,是每個教師的心愿。如何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課外閱讀;提高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用我們民族與全人類最美好的精神食品來滋養(yǎng)我們的孩子,讓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全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生學習與精神成長‘打底?!薄墩Z文課程標準》十分強調閱讀量的積累,在低年級學段就要求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五萬字。如何引導他們完成這個閱讀目標,培養(yǎng)閱讀興趣和習慣,我想,這是每個為師的心愿。
今年我教小學一年級,看看我們班的那剛入學,什么都不懂的孩子,真的有種急在心里,無從下手的感覺。全班五十個學生,其中有幾個學生能認識一二百個字,其余的只認識幾十個字,有的還不到十個字。作為教師的我,如何進行新課程的教育,開展課外閱讀呢?我想課外閱讀應該充分利用低年級孩子的好奇心、想讀書、想識字的愿望,激發(fā)讀書的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引導——不同形式的識字、激發(fā)讀書熱情
我先根據(jù)教材引導學生學好拼音,利用學會的拼音多認字。在學習拼音的同時,邊學邊讓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朗讀、接觸漢字。主要是讀讀兒歌、猜猜謎語、詩歌朗誦等,比較淺顯易懂,學生容易理解。
在學好教材的同時,我有意培養(yǎng)他們閱讀的興趣、認字的欲望,為以后的閱讀做好準備。主要是講精彩的故事給他們聽,有時出幾個《十萬個為什么》的問題考考他們,為學生打開通向知識大門的鑰匙,培養(yǎng)他們看書的欲望。
要求家長能對孩子進行合理的教育投資,多買些課外書籍,供孩子看,并以家庭作業(yè)的形式,要求孩子在家能看20分鐘左右的書。
在班級里開展“獻出一本書來,共享更多的書”的活動。要求每個學生都能拿出一兩本課外書來,互相交換看,使每個學生能看到更多的課外書。
二、指導——閱讀方法、習慣、興趣的培養(yǎng)
看書得從認字開始,為了讓學生認識更多的字,我讓他們每人制作一只“識字袋”,要求學生把課外學會的字(可以是報紙、食品袋、包裝袋上剪下來的,也可以是課外書里看來的)放在識字袋里,我定期檢查,并展示給大家看,請收集來的學生讀給大家聽,并讓他教大家怎么讀,這充分調動了學生課外學習生字的積極性。
在閱讀課時,我發(fā)現(xiàn)有些同學看書特別認真,我就及時進行了表揚。還對那些特別喜歡看課外書的學生進行了獎賞,這也調動了一部分學生看書的積極性。
我發(fā)現(xiàn),讓一年級這么小的學生,持之以恒地每天看書,堅持下去確實很難。有時我發(fā)現(xiàn)他們看課外書,只是應付時間,其實什么也沒看進去。我準備,讓學生進行有目的的閱讀。如:摘錄新學會的字,越多越好,請他當小老師教大家讀,這時,他們的積極性一下子調動了起來(或摘錄好的詞語和句子)。有時布置一個任務,讓大家準備一個故事,要講給大家聽的,他們可能會很認真地去準備。當然,老師可以每周一節(jié)講故事比賽,評出故事大王。學生回家講故事給家長聽,或給家長猜謎語,或讀古詩、詩歌等,與家長配合,促使學生有目的地看書。
三、提供——優(yōu)秀閱讀篇目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低年級的孩子在入學之后,語言能力得到迅速的發(fā)展,他們已經(jīng)具備把自己聽來的故事講給別人聽。此時,他們的求知欲非常旺盛,對于課本以外的讀物很感興趣,若有充足的讀物供他們閱讀,將能培養(yǎng)他們愛讀書的習慣。
根據(jù)兒童特點和興趣推薦書籍。低年級的學生比較適合童話故事、民間故事以及一些圖文并茂的卡通、漫畫等。例如《白雪公主》《丑小鴨》等。
根據(jù)課文的特點和要求推薦膾炙人口的小文章。例如教學“春天”這一主題單元后,推薦《春天在哪里》《春媽媽的三個小姑娘》,以此來作為課文補充,豐富學生的積累。
根據(jù)季節(jié)特點和不同節(jié)日推薦古詩、小故事。古詩是祖國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齊、富有韻律、易讀易記、朗朗上口,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如在開展“尋找春天”的實踐活動的時候,教師可引導學生背誦與春天有關的詩句,看看生機勃勃的春景,異口同聲地背著《敕勒歌》《春曉》《絕句》等古詩,清脆的童聲不就是一首流淌的詩嗎?
四、構建——科學的閱讀評價體系
課外閱讀不能讓學生覺得是一種負擔,應根據(jù)學生自身的興趣和愛好,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讓他們覺得是“我要讀書”,而不是“要我讀書”,從而提高閱讀的自覺性。
(一)輕橫向評價,重縱向評價
由于每位學生的學前受教育情況不同,知識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因此閱讀的水平更是參差不齊,應該在評價中強調重視縱向評價?;谝陨显?,我在班級中為每個學生建立了閱讀發(fā)展檔案袋,記錄總結每一位學生在階段時間內(nèi)的進步情況,加強自身的縱向比較,鼓勵橫向比較,督促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二)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的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為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對學生的評價,家長對學生的評價,學生對家長和老師的評價,學生自我評價。每月填寫評價表,放入檔案袋。學生自我評價,采取“記日記”的方法,寫出自己一個月來閱讀的收獲以及不足,以此來進行自我督促。
應該說教科書是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但不是教學內(nèi)容的全部,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中外名著,科學普及讀物,廣播、電視節(jié)目,網(wǎng)絡資源以及鮮活的生活……經(jīng)過認真的篩選都可以作為教學內(nèi)容,我們要充分利用課本以外的語文教育資源,突破封閉的課堂和單一的課本局限,充分利用母語社會背景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堅持走開放的語文教育道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才會使學生勤于閱讀、樂于閱讀。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