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明
(甘肅敦煌市敦煌中學 甘肅敦煌 736200)
關于高中體育分類教學模式的分析
盧明
(甘肅敦煌市敦煌中學 甘肅敦煌 736200)
分類教學是一種新興的高效教學模式,在高中教學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該文首先對分類教學模式做了簡要闡述,并分析了在高中體育教學中采用分類教學模式的原因,最后在從靈活分組、增加項目和合理分層這三個方面對分類教學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實踐做了具體分析,以期為廣大高中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
高中體育 分類教學模式 實踐
新課改的實施不僅使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也讓教師的教學任務變得更加多元化,而教學任務的多元化又促使教育實施者們提出了更多的教學模式,以提升教學任務完成的效率和質(zhì)量,分類教育模式便應運而生。
目前,大多數(shù)高中體育教師所采用的都是讓所有的學生共同參加某一特定項目的教學模式。而實踐結(jié)果也表明,這樣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取得很好的成效,這樣的體育項目的參與既不能滿足學生各自的興趣愛好需求,更不能使其各方面能力得到發(fā)揮。所不同的是,分類教學模式剛好對這一教學模式的缺點進行了彌補。分類教學模式是在充分考慮各學生興趣愛好差異的基礎上,針對每一學生所不同的興趣所設計出來的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的教學模式,在這一模式中,學生的自主選擇空間就相對擴大了很多。而教師也是在教學目標指導下對不同學生的特點所進行針對性指導,切實做到了“因材施教”。這樣一來,學生自然就提高了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對于老師所安排的各種體育教學活動和訓練等,都會積極主動地參與,長此以往,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zhì)也就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而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也會隨之提高,從整體上講,高中體育的教學水平也會因此實現(xiàn)穩(wěn)步提升。
所有教學活動開展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得到充分發(fā)揮,使其在各種學習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育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高中體育,在應試教育背景下,體育課堂是學生緩解重大學習壓力的重要場所,運動能夠使學生產(chǎn)生快感,能夠使其體魄更加強健,只有先保證身體健康,才有可能進行好的學習。所以,高中體育教學對學生而言,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受升學壓力的影響,很多學生對體育課的參與性、積極性都不強,這些學生對體育課堂的理解也有極大偏差。部分學生錯誤地認為,將時間用在體育課上的玩玩鬧鬧完全就是在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一節(jié)體育課能夠?qū)W習很多知識。因此,就算學生迫于教學紀律,不得不參與體育訓練,大多學生也是坐在操場上聊天,真正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甚少。
另外,除卻學生自身原因外,教師的原因也不可忽視。長久以來,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的固定教學模式本末倒置,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通常情況下,在體育課堂上,都是體育教師對學生進行統(tǒng)一指揮,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一直都處于一個較為被動的地位。盡管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得到一定的鍛煉,也更易于學?;蚪處煹慕y(tǒng)一化管理,但是學生的個體差異卻在這一過程中被嚴重忽略。時間一長,學生就很容易產(chǎn)生厭煩心理,造成體育學習興趣銳減的后果,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生在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得到較好的鍛煉。
相較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言,分類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學生身心的發(fā)展。這一教學模式是在特定教學安排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各個學生的個體需求加以滿足,以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這些個體差異明顯地學生逐漸培養(yǎng)出體育鍛煉這一愛好。統(tǒng)一安排教學活動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僅會使學生產(chǎn)生反感心理,還不能使學生得到應有的鍛煉,這既不利于學生成長,也會使體育教學課堂朝著更加無趣的境地發(fā)展。而分類教學模式所進行的專項化教學既尊重了學生的意愿,又使教師和學生的特長都得到了一定發(fā)揮,因為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能夠靈活的安排各種體育教學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體育教師教學工作的趣味性。最終,不僅體育教師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也進行了體育鍛煉,強健了自身的體魄。
3.1 靈活分組
體育教師在運用分類教學模式時,可以運用“靈活分組”這一教學方式。所謂靈活分組,就是體育教師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將綜合水平相對較為接近的學生進行分組,使其成為一個小組。一段時間過后,體育教師可再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分組調(diào)整,對學生進行拆分,但和第一次分組所不同的是,這一次的分組是要將學生分到與自己學習情況差異較大的小組中去,讓學生再在另外一種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通過靈活分組,教師便能實時全面的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更加有利于其多元化教學方式的實施。而且,學生自身在和自己同水平學生的學習和交流過程中,不僅能夠促進彼此間的情感關系,還能夠?qū)崿F(xiàn)共同進步和提高。
例如,體育教師在進行健美操教學時,體育教師可以通過一小段練習對各學生的動作規(guī)范性和肢體協(xié)調(diào)能力做簡單了解,然后對學生進行分組,把綜合水平相當?shù)膶W生分在同一組,鼓勵所有小組成員都要積極進行組內(nèi)交流。小組學習一段時間之后,再一次對學生進行分組,而這次分組時,教師就要將綜合水平差異明顯的同學分于同一組,再一次對新組成的小組內(nèi)成員加以引導,鼓勵成員加強內(nèi)部合作與交流,鼓勵水平較高的同學帶動較差的同學,以實現(xiàn)共同進步。
可見,通過靈活分組,不僅可以使教師對不同水平學生的教學指導更加方便和高效,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而通過這樣的分組練習,學生也能夠掌握相關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所扮演的就是引導者和檢測者角色,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之外,還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錯誤給予糾正。
3.2 增加項目
高中階段正是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階段,然而,高考的升學壓力使得學生的課程和實踐越來越多,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也因此被大大減少,同時,學生的體育鍛煉積極性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體育愛好,并且,體育活動還體現(xiàn)出了極強的性別差異特征。通常情況下,男生都會比較喜歡競技類體育項目,而女生,則大多喜歡羽毛球、健美操和瑜伽等體育運動項目。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應當先對學生的體質(zhì)和興趣差異進行充分了解,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小組課程開設,并不斷豐富其教學內(nèi)容。體育教師在設置教學內(nèi)容時,也要對學生的體質(zhì)、性格以及運動基礎等條件做一個了解,然后再確定其運動的類型。運動類型的范圍確定之后,再選擇合適的、多樣化的體育項目進行開展。就目前的體育教學而言,所開設的體育項目大多都比較傳統(tǒng),最常見的就是籃球和跑步等,然而這些體育項目根本就沒有辦法滿足這些個性特征明顯的學生的實際需求。所以,體育教師在進行分類教學時,一定要盡可能多地增設體育項目,以為學生提供更大的選擇空間,真正滿足其實際需求。
比如,分項教學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教學方式,很多同學都常喜歡網(wǎng)球運動,但是目前,大部分高中都沒有開設這一課程。所以,教師可以申請網(wǎng)球選項班開設,積極向?qū)W校尋求一定幫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校園內(nèi)場地進行規(guī)劃,劃出專門的網(wǎng)球訓練場地,給學生提供更多練習機會。這樣一來,喜愛網(wǎng)球運動的學生的積極性就被極大地調(diào)動起來,學生定然不會覺得體育課非常無聊,反而會對其持有一種期望的態(tài)度。
3.3 合理分層
因為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zhì)差異,其在內(nèi)部發(fā)展方面自然也就會存在一定差異。在學生這一群體的整個發(fā)展進程當中,從任何一階段、任何一橫斷面來看,學生的自身能力、技能基礎、心理成熟以及學習態(tài)度等都會成為其體育技能學習和發(fā)展的影響因素。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合理分層。所謂合理分層,就是以學生的學習成績、課外活動能力以及學習能力和水平等實際情況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分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再根據(jù)分層情況,針對性地指導學生。
例如,在對男生1000 m和女生800 m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做一個測驗,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做一個較為具體的分析。再根據(jù)其分析結(jié)果,制定不同層次的相關教學方案。在進行具體訓練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呼吸進行指導。對水平較高的學生,要使其盡量保持在“三步一呼,三步一吸”這一標準之上。而對于水平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師則可指導其進行“兩步一呼,兩步一吸”。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層次劃分,有助于體育教師教學指導工作的開展,更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可見,分類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所產(chǎn)生的實踐效果極為可觀。但是這并不代表這一教學模式就能完全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所取代。傳統(tǒng)教學既然能沿用至今,自然有著其他教學模式所不能比擬的優(yōu)越性。因此,高中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工作時,應當將分類教學模式和傳統(tǒng)模式相結(jié)合,取長補短,以使這兩種教學模式的教學優(yōu)越性都得到充分發(fā)揮,進而提高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zhì)量。
[1]劉晉,鄧日桑,王素珍.高中體育分類教學模式[J].體育學刊,2001(4):92-95.
[2]肖健歡.推進高中體育分類教學模式實踐的途徑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S3):156.
[3]公彥國,楊煥峰.分類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1):147.
[4]崔福永.高中體育分類教學模式探討[J].才智,2015(24)):91.
[5]陳躍.淺析高中體育分類教學模式的應用[J].中學時代,2013 (21):184.
G807.04
:A
:2095-2813(2015)10(b)-014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9.140